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要關注并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鼓勵學生自主、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由之前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構建融洽的教學氛圍。要想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需要為學生構建良好的課堂環境,因為數學課堂環境對于學生的課堂學習會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因此,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人公,同時,教師要教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技能和學習方法,師生之間共同構建高效化數學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環境;學習成果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6-011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6.038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提出,一定要改變以往單向知識傳授的教育模式,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為他們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讓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擁有積極的學習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能夠感知到學習知識的意義與必要性,這樣才能夠獲得理想化的教學效果。同樣,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也要給予學生互動、動手操作、自主創新的機會,讓學生之間共同發展與成長,處理好知識傳授與能力提升之間的關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獨立性與自主性,引導他們去積極探索、調查、搜集資料、質疑,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創造性、個性化的數學學習活動。教師也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差異,創設能夠讓不同學習層次學生參與的數學課堂環境,提高數學課堂教育質量、效率。
一、小學數學課堂環境與學習成果的關系
(一)預設和生成的關系
小學數學課堂環境和學習成果之間處于預設和生成的關系,數學課堂環境是一種預設,而學習成果是一種生成,只有為小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才能夠讓他們更加自主、積極地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從中感知到學習的快樂,增強數學知識探究的趣味性,構建融洽的數學教學氛圍,讓學生從中總結規律與技巧,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由此可見,只有構建良好的數學課堂環境,才能夠讓學生獲得理想化的數學學習成果。
(二)探索與聚焦的關系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課堂環境和學習成果之間屬于探索與聚焦的關系,因為數學課堂環境并不是可以快速形成的,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探索、努力、搭建,而學習成果能夠聚焦難點、重點數學知識,讓學生有針對性、目的性地學習數學知識,取得理想化的數學學習效果。只有明確數學課堂環境和學習成果之間的關系,才能夠讓教師重視課堂環境創設,引領學生一起創設數學課堂環境,通過自身的努力、探索來真正獲取數學知識。
二、當前小學數學課堂環境現狀
(一)小學數學課堂物理環境
當前很多小學教師意識到了數學課堂環境和學習成果之間的關聯性,開始強化對數學課堂教學環境的創設,但是在具體的落實過程中,小學數學課堂物理環境布置依然存在一些問題。物理環境可以為其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提供相應的物質支持,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言行舉止,但是通過實際觀察可以發現,很多學校、教師為了展示物理環境的教育價值、功能、作用,缺乏對于物理環境之中的學生個體重視,雖然投入了很多的硬件設施,但是在座位編排、視覺環境、空間環境方面還存在一些漏洞,導致學生可以自由活動的學習空間比較少,再加上課堂空間有限、班額比較大,學生、師生的互動受到限制,根本無法展示出物理環境的教育支持功能。
(二)缺乏對情感環境的重視
小學生正處于培育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并且小學生的事物辨析能力有待提升,在學習、成長道路中需要得到教師的引導與支持,由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活動中,需要構建積極的情感環境,這樣才能夠促使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但是在實際的小學數學課堂環境創設之中,教師忽視師生關系的建設,認為教師和學生之間屬于教和學的關系,很容易忽視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化情感需求,且無法營造溫馨、和諧的課堂教育氛圍,學生缺乏參與課堂活動、班級活動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教師自身的職業情感也會影響課堂中的情感環境,但是當前部分教師的職業倦怠感比較強,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很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的情況,導致學生認為課堂教學乏味、枯燥、死氣沉沉,根本無法培養自身積極的情感。
(三)課堂管理、組織缺乏科學性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環境之中,存在課堂管理、組織缺乏科學性的問題。首先,在制定課堂規則的時候,通常都是通過一些成文的規則來約束學生,但是這些規則都是由學校、教師來制定的,學生缺乏參與課堂規則制定的主觀能動性,完全遏制了小學生的天性、童心。同時,在遵守課堂規則方面,教師缺乏指導學生如何遵守規則的意識,都是在學生犯錯誤之后嚴厲制止,導致學生對于教師存在一定的畏懼、排斥心理,在內心更是缺乏表達自己真實想法、觀點的機會,不利于促使身心健康成長。除此之外,在課堂管理、組織活動中,無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些都不利于構建融洽的數學課堂環境,學生對于參與數學知識探究存在緊張、焦慮心理,根本無法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三、構建高效化小學數學課堂環境的策略
(一)構建民主的數學課堂氛圍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要想構建高效化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師要構建民主的數學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更加自主、積極地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教師展現出一個指導者、合作者的教育角色,讓學生成為數學課堂中的主動學習者,實現教和學的深度融合,這樣學生才能夠獲得理想化的數學學習成果。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愉快、寬容的數學學習環境,這樣能夠促使學生情感、態度、能力、知識的和諧發展,讓他們能夠積極表達自己真實的問題、困惑、觀點,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合作探究中深化對所學數學知識的記憶。教師要多采用一些表揚性的語言來鼓勵學生,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渴望成功、獲得他人的贊賞,教師用表揚性語言來對待學生,滿足他們數學學習活動中的自信心、成就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更加愉快、積極地學習。教師要多發現每一個學生的數學學習優勢、閃光點,關注學生的點滴學習進步,讓他們能夠用心融入數學知識探究中。教師在表揚學生過程中,一定要把握住情感的契合點、切入點,給予學生表達觀點的機會,這樣學生可以自主提問和發言,鼓勵他們自主構建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師生之間平等展開對話。教師要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相互借鑒、學習,構建良好的學生關系、師生關系,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這對于構建高效化數學課堂環境有著較大的幫助。
(二)鼓勵學生全面參與數學課堂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工作中,要想構建良好的數學課堂環境,教師要鼓勵學生全面參與數學課堂,促進學生的全面化、個性化成長,提升他們的數學綜合素質。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數學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參與數學知識探究的主觀能動性,感知到學習、探索的趣味性。在創設問題教學情境期間,教師要結合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知識基礎,科學設定問題教學情境內容、模式,鍛煉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教師設定的數學問題情境要服務小學生,改變以往問題情境形式化的問題,真正圍繞學生的學習需求、興趣愛好來設定情境,把難點、重點知識融入數學教學情境中,幫助學生學習知識、構建體系、提升能力。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鼓勵學生全面參與數學課堂,構建良好的數學課堂環境,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知識探究能力。教師要設定一些具備挑戰性的合作任務,讓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共同發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動力,為數學課堂注入更多的活力,構建和諧、充滿趣味的數學課堂環境,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思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實現智慧火花的碰撞,更為透徹地理解數學知識。
(三)優化數學課堂的物理環境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優化數學課堂的物理環境,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座位編排不科學、不合理,導致小學生能夠自由活動的空間非常小,影響到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果。由此,要想滿足學生的個性化數學學習需求,學??梢圆捎眯“嗷逃J?,完善教室的布置,通過美觀、整潔的教室布置,注重色彩的搭配、運用,讓數學課堂的物理環境具備較強的啟迪性、文化內涵,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觀能動性,以防小學生出現審美疲勞、視覺疲勞的情況。同時,教師要圍繞數學學科特征,優化數學課堂的物理環境,強調圍繞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學習經驗,在教室墻壁上懸掛、張貼一些數學學習資料,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學習數學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數學學科素養。除此之外,要想優化數學課堂的物理環境,一定要增強數學教師的教學責任感,優化數學教師的教學狀態,形成積極的職業認知,能夠用心對待每一個學生,注重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緩解學生緊張的學習心理,能夠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數學知識探究中,這樣才能夠構建人性化、和諧的數學課堂環境,幫助學生尋找自身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從而加以調整,讓他們找到學習的存在感,取得理想的學習成果。在優化小學數學課堂物理環境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物理環境創設中,展示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既能夠在共同努力之下營造溫馨物理環境,還能夠增強學生的成就感、自豪感、自信心,能夠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數學課堂活動中,促使學生的綜合化成長、發展。
(四)制定人性化的課堂規則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育中,要想讓小學生取得理想化的數學學習成果,教師要制定人性化的課堂規則,維護良好的數學課堂秩序,讓學生能夠遵守規則、秩序,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嚴格約束自身的學習行為,學生之間共同構建積極的數學課堂環境。教師在制定課堂規則過程中,一定要改變以往權威式、強硬式的課堂規則制定模式,而是要圍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學習需求、行為規則,讓數學課堂規則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科學化,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管理,消除對于參與數學課堂的抵觸心理,讓數學學習過程更加高效化。同時,教師制定的數學課堂規則要具備較強的明確性,以此作為學生的學習導向,讓學生擁有較強的事物辨析能力,在數學課堂中能夠嚴于律己,把所有的專注度、注意力都放在數學知識探究中,提高數學學習質量、效率。除此之外,在制定、落實數學課堂規則期間,教師要靈活協調學生的消極學習行為,及時幫助學生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學習態度、學習方法,讓學生在釋放天性的同時,實現能力提升、思維鍛煉、知識積累,師生之間共同構建和諧的、嚴謹的數學課堂環境。
(五)教師要轉變課堂教育模式
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要想構建理想化的數學課堂環境,教師要轉變數學課堂教育模式,不要讓學生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觀意識來學習數學知識,而是要引導學生之間進行合作和交流,在共同努力之下,讓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生動化、動態化,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經驗、經典故事、游戲活動來理解數學知識,達到寓教于樂的教育效果,構建良好的數學課堂環境。同時,教師要轉變照本宣科的數學教學模式,而是要多層面、多角度來設定數學教學方案,通過主題式的數學學習活動,構建一個探究性強、趣味性強的數學課堂環境,這樣既能夠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還能夠形成健康的人格與心理,意識到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夠收獲學習成果,讓學生掌握多樣化的學習方法與技巧。除此之外,教師也要展示不一樣的數學教學風格,以此來構建和諧的數學課堂環境,改變以往教師講解知識、學生被動記筆記的方式,而是要展示出自身的榜樣力量,無論是語言還是行為,都要展示出一定的魅力,這樣學生才愿意支持、理解教師的數學教學工作,共同來營造高效化、趣味化的數學課堂,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獲得更多的啟示、收獲。教師也要積極學習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借助于多媒體技術來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讓數學學習活動具備較強的實踐性,引領學生去操作、探索、構建,學生在主動合作、充分表達、積極參與過程中,感知到學習的快樂,構建良好的數學課堂環境。
四、結語
小學數學課堂環境和學生的學習成果之間有著較大的關聯性,教師一定要圍繞小學生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來設定數學課堂環境,讓學生更加自主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從中真正收獲知識、提升能力,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同時,在構建數學課堂環境期間,教師要合理設定方案、目標,融入多元化的教育模式,為數學課堂環境注入更多的活力與智慧。
參考文獻:
[1] 賈衍梅.良好教學語言溝通技能的培養——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語言溝通技能操作與實踐》[J].當代教育科學,2019(12).
[2] 丁銳,張爽,馬云鵬.建構主義課堂環境研究——課程評價與課堂教學改進的有效工具[J].外國教育研究,2013(8).
[3] 丁銳,馬云鵬.課堂環境與學生學習表現的因果關系研究—一個基于數學課堂的前實驗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1(10).
[4] 徐巧玲.1:1課堂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深度教學資源設計模式分析[J].才智,2014(36).
[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張澤國(1980.2— ),男,漢族,甘肅民勤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