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巡
摘 要:計算在數學學習中占有較大的比重,是貫穿整個數學學科學習的重要部分,學生的計算水平對數學成績影響較大。小學作為打基礎的學習時期,鍛煉計算能力、提升計算水平十分重要。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幫助其提升計算水平,形成計算思維,為更復雜的數學運算、應用分析打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水平;有效策略
計算對于小學數學具有重要意義,那么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如何幫助學生提升計算水平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首先,想要提高數學成績,解題思路和解題速度都十分重要,這就要求學生培養計算的熟練度和速度,只有計算速度提升了,解題速度才能提升,計算速度不是靠理解記憶就能夠提升的,需要大量的反復練習,教師要幫助學生提升計算訓練量;其次,在熟練的情況下,小學階段最初的計算練習大部分是手算,在草稿紙上進行,在學生掌握了基礎的運算規則情況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簡單的計算采用口算、心算的方式,可以大大節省計算時間;最后,不論是手算還是口算,都有可能出現粗心失誤的情況,因此學生要重視對計算結果的檢驗,在檢驗中找到自身容易犯的錯誤,提升計算水平。
一、提升訓練量
現代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越來越多,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對電腦、計算器等電子設備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有的學生甚至連基本的加減乘除運算要依賴計算器,這對計算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害,只會弱化學生的計算水平,對數學成績的提升起到反作用。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學生數學學習的基礎階段,在該階段要求學生進行大量的訓練,不能養成依賴計算器的壞習慣。此外,計算是一個機械的記憶過程,想要提升計算的速度,就要提升計算的熟練度,只有熟練度提升了,才能提升準確性,這就更加需要大量的練習。因此,教師要給學生制定合理的訓練量,幫助學生加強對運算方法和公式的記憶,提升計算速度和準確性。
例如,在教授"簡便運算"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將不同類型的計算進行歸納,如連續加法、連續減法、加減混合等類型,針對不同的計算類型進行訓練,可以開設專項運算訓練課程,提前整理好各種類型的計算練習題,為學生營造濃厚的計算學習氛圍;還可以通過組織速算比賽、日日練、周周練等活動的形式,將全班學生氛圍幾個小組,對計算準確度高、練習量大的小組提出表揚、進行一定的獎勵,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真正去調動自身的學習潛能,進行探究學習,為枯燥的計算練習增添樂趣。
二、提高口算速度
口算是計算的一種高階算法,比傳統的基礎的用筆去列式計算更加的高效快捷。但口算也是有缺點的,缺點之一就是計算的誤差大,還有便是口算的速度不易提升。想要提升學生的口算速度還要保證口算的正確率是非常不容易的。教師需要做一套計劃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口算的技巧,以便于提升口算的速度和準確率。
例如,我在教授"20以內的加減法"這一課程的時候,我記得那是一年級的課程,我為了讓學生早點認識和掌握到口算的便利性,我在一年級的時候便已經開始教導學生進行口算了,和最一開始的乘法口訣一樣,口算需要的是大量的記憶和對數字的敏感性的培養。為此,我提前教導學生了關于加減法的速算技巧。在那之后我便開始引導學生進行練習,通過這種方法,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在之后的課程和練習中,我鼓勵學生進行口算比賽,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口算速度。
三、強化計算訓練
當小學階段的學生初次嘗試做計算題時,往往容易因為緊張,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并且,對于一些學生而言,越是計算不出結果,這些學生越是心急。心理層面的因素是影響學生計算水平的一大原因。要解決這一問題,筆者建議對學生強化計算的訓練。經過多次反復的訓練后,學生對緊張的情緒會出現耐受性,容易熟練的運用學到的方法來進行計算,從而實現計算能力的穩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數學教師要認真抓好訓練的節奏,把握學生的學習進度,不能把強化變為一種負擔,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
例如,在教授二年級上冊"表內乘法"這一節時,我在課上先讓學生弄清楚了乘法的概念和基本形式,以此來降低學生對乘法的恐懼程度,然后對乘法做了形象化的描述,逐漸從加法向乘法過渡,并針對性的出了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題目。整節課我用了十分鐘講述乘法的理論知識,用剩余的時間全部用來訓練學生的計算。讓學生通過反復的計算來加深對乘法的理解,進而鞏固和完善學生的解題能力和計算方式。同時,為了更好地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我給班上所有學生都制定了每日學習任務,我要求每位學生一天做十五道乘法習題,并上交給組長,這是除了作業以外的附加任務,學生用不了半個小時就能做完,每天做十五道,隨著日積月累,學生的計算速度和計算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四、重視檢驗結果
大部分小學生還未形成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規范,往往難以靜下心來進行數學運算,對于習題訓練常常不喜歡檢驗計算結果,進而增加了因粗心、失誤等造成的計算錯誤。如果數學教師想要在小學階段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計算準確度的保障也尤為重要,那么就需要教師采取適當的對策使得小學生能夠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不僅要認真仔細的審題、做題,還要養成做題后檢驗計算結果、及時總結反思所犯錯誤的好習慣。
例如,在教授"分數的乘除法運算"這一課程時,教師首先要教授分數的運算規則和特點,教會學生如何進行分數的乘除法運算;接下來,可以為學生準備1-2道計算題做為實踐,如3/4x6/7,讓學生按照運算規則進行規范的列式作答;在得出答案后,要求學生進行驗算,在練習階段可以采用不同的驗算方法,如直接重新計算一遍核對結果是否一致,或者可以采用另一種計算方法,不按第一次的運算順序重新進行計算,看結果是否一致。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驗算,一是可以避免同一種計算方法慣性思維無法找到錯誤所在的問題,二是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活躍學生的運算思維,既能夠達到驗算效果,還能多方位提升計算水平,一舉多得。
總而言之,優化學生的計算水平是一件需要長期付出耐心和不斷加以引導的工作。每位數學教師都應把握好小學這一關鍵時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意識,增加必要的數學計算,在小學階段為學生的成長打好堅實的基礎,學生才能在中學時更加輕松地學習數學。
參考文獻
[1]王聲靜.新課標背景下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當代家庭教育,2022(03):48-50.
[2]吳娟.優化計算教學策略,讓學習走向深度[J].當代家庭教育,2022(03):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