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翔
摘要:大數據作為公認資源,于系列疾病治療中獲得廣泛應用。通過大數據運用,可將慢性病、老年病治療效果顯著提高,于家庭醫療以及康復治療中均獲得廣泛應用。在醫療領域上,大數據于人們生活中逐漸融入,并且被廣泛認可以及接受,尤其對于慢性病人、老年病人以及康復病人而言,大數據醫療有效應用,對于治療效果提高,表現出顯著價值。本次研究主要就大數據醫療在老年慢性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予以綜述,以促進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良好預后。
關鍵詞:大數據醫療;老年慢性病;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 R197.3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10--01
對于大數據而言,于各行各業中獲得廣泛應用,并且獲得快速發展,其對人們生活以及生產均表現出一定程度積極影響[1]。當前手機預約掛號、電子病歷以及遠程專家問診以及會診均獲得廣泛應用,并且獲得效果理想。通過公認資源運用,可確保優質醫療資源實現觸屏可及[2]。尤其于家庭醫療以及康復治療中,發揮的應用作用顯著,使諸多慢性病以及老年病獲得理想治療[3]。在醫療領域上,大數據逐步進入人們生活,其對于系列疾病的有效治療可奠定基礎,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診治水平提高,發揮明顯價值。本次研究主要就大數據醫療在老年慢性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予以綜述,以表明大數據醫療于老年慢性病中的應用價值。
1. 現狀分析
同發達國家比較,我國醫療衛生資源在人均以及總量上均表現出一定程度差距。近年來,在文明不斷進步以及社會快速發展情形下,老齡化現象日益嚴重。因為老年人群自身身體機能呈現出一定程度減退,并且在高齡影響下,系列老年特有疾病逐漸出現,例如老年性精神障礙以及老年性癡呆等。于老年人群中,糖尿病、高血壓病、惡性腫瘤、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骨質疏松、腦梗塞以及跌倒后骨折等系列疾病呈現出較高發病率[4]。慢性病也被稱之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其出現同環境因素以及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呈現出病程長、病因復雜、醫療費用高、危害嚴重以及多臟器損傷等系列特點。于我國,以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及癌癥疾病等發病率較高。慢性病出現,不但對患者健康水平產生一定程度影響,而且嚴重情形下,對患者生命安全產生一定程度威脅[5]。對此就慢性病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控、治療,意義顯著。
2. 慢性病管理不到位分析
老年慢性病出現,不但對患者自身造成一定程度威脅,對其家庭以及社會均產生一定程度影響。并且因為系列原因,導致慢性病管理工作無法充分落實,分析具體為:
2.1 對于偏遠地區因為路途遙遠,呈現出就醫不方便特點,尤其部分老人行動不便。
2.2 醫療機構在數量以及技術力量方面分布不均勻,從而無法確保優質資源獲得均勻分布,對于老年人的系列醫療需求,部分基層醫療服務機構無法滿足。
2.3 醫療機構呈現出服務不到位現象。例如醫院缺乏合理科室設置布局,包括就醫程序、手續以及就醫過程復雜等方面。
2.4 對于部分規模小醫院,老年患者呈現出就醫不放心現象。并且諸多大型醫院呈現出人滿為患特點,在掛號、取藥以及住院床位等方面,均呈現出一定程度困難性。
2.5 部分疾病需要多次于醫院完成診療。呈現出醫生對患者幾分鐘看病,而患者幾小時看病的現象。
2.6 諸多老年慢性病于基層醫院無法獲得有效治療,從而導致諸多患者需要到大醫院就醫。
3. 慢性病治療中大數據醫療應用分析
在物聯網技術、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獲得快速發展情形下,醫療行業發展獲得快速推動。對于老年健康、老年醫療以及老年養老事業而言,大數據醫療應用,屬于新的契機。
通過大數據醫療,可實現去中心化醫療環境。對于系列慢性病患者相關問題可以有效解決。尤其對于諸多老年慢性病患者需要多次往返大醫院就醫的困擾可以有效解決。大數據醫療的實施,可做到跨地域優化配置以及優質醫療資源共享。可充分緩解醫療資源緊缺問題,確保更多老年慢性病患者對于優質治療環境可以充分體驗,甚至實現足不出戶獲得最好醫療。醫生同樣也獲得更多便利,可不出醫院對更多患者展開診療服務。
通過植入式醫療設備或者智能醫療穿戴式醫療設備應用,例如血壓傳感器、心電圖傳感器、體溫傳感器、血氧傳感器以及行為感知器應用,可對患者血壓、心率、睡眠、呼吸率、血糖水平、呼吸以及體溫等系列數據實施有效采集以及存儲,對于慢性病患者生理參數加以傳輸,通過計算機網絡設備,對于患者生命體征以及生理數據監控可以充分實現。通過對老年慢性病患者實施生理數據監控,在患者存在系列需求條件下,可準備相應服務對患者提供。此外監控系統可就監控患者呈現出的系列生理數據異常及時發現,利用自動報警系統,對對應的責任監控醫生進行告知,依據報警系統,醫生于第一時間對患者基本情況加以掌握,迅速完成對應反應以及判斷,就正確應急處理等系列措施,對患者以及家屬進行指導。
此外大數據醫療的實施,對于時間成本可以充分節約,可將就醫繁瑣過程有效減少,尤其對于非急診慢性病患者,可做到快捷有效。對于系列現代化診療設備以及儀器可以合理應用,從而對診療過程的準確性以及方便性做出保證,對于專家會診、病情診斷以及病歷分析可以輕松實現,從而確定最佳方案對患者實施治療。
3. 總結:
近年來,在人們生活方式發生逐漸改變情形下,慢性病發生率顯著增加。中老年群體作為主要發病群體,呈現出公共衛生疾病數據管理龐大特點。大數據醫療于老年慢性病中合理應用,不但屬于一種機遇,更屬于一種挑戰。通過其合理應用,對于老年慢性疾病可以進行有效預防,并且對老年慢性疾病的有效治療提供依據,促進患者的病情康復。
參考文獻:
[1]劉楊,李輝,曾新穎,等. 健康大數據在慢性病預防控制中的應用[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20,41(12):2163-2168.
[2]馮云霞,韓正亮,宋波. 醫療大數據在心腦血管疾病中的應用研究[J]. 計算機與數字工程,2021,49(3):439-441,446.
[3]白玉靜,李智超,鄧蕊. 老年慢性病治療與自療的辯證思考[J]. 醫學與哲學,2020,41(11):29-32.
[4]陸建華,鄒志武. 醫療大數據在慢性病研究中的作用[J]. 中國數字醫學,2019,14(8):32-34.
[5]靖瑞鋒,劉子青,徐濤. 互聯網+大數據助力整合型慢性病防控體系建設[J]. 重慶醫學,2019,48(7):1081-1083,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