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的深入推進,高職院校在推進基層黨建與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方面不斷探索,但現實中仍然存在融合不全面、不深入、沒有形成有效的制度體系等問題。故在深入分析上述問題的基礎上,從嚴選黨組織負責人、黨組織制度嵌入、黨建項目和業務項目耦合建設以及建立黨員考核體系等方面提出解決路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基層黨建;教育改革;深度融合
中圖分類號:G6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8-000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8.002
隨著高職教育快速的發展,無論是黨的建設還是職業教育改革都面臨著新的形勢、新的任務、新的問題。高職院校要把基層黨建與職業教育改革交互融合、互促共建、統籌考慮,實現黨建和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破解普遍存在的“兩張皮”“中梗阻”現象,有效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使黨建工作成為加快教育教學改革,促進立德樹人的強力助推器。
一、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推進黨建和教育改革深度融合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一)黨建和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停留在思想認識上,沒有全面推進到教學改革各項工作中
近年來,隨著“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的深入推進,從上至下已經初步形成了黨建和教育改革深度融合的認識和意識。教育部或者省級各類重點項目“雙高”“雙一流”“提質培優行動計劃”的任務下達中已經加入了黨建和立德樹人的內容,然而實際工作中黨建工作和教育教學改革工作仍然是分開布置和落實,舊有的基層黨建工作開展模式很容易將黨建和教育教學改革相割裂,高職院校各級黨組織書記雖然有意識要去融合,但真正實現二者的有機融合,推進到教學改革各項工作中,仍然需要各級黨組織不斷地探索和創新。
(二)黨建和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停留在分散的具體工作中,沒有形成有效的制度保障體系
推進黨建和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進程中,有些工作沒有已有的工作經驗支撐,比較薄弱。例如,“課程思政”強調深入挖掘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有機融入各類專業課程教學,通過開展主題黨日等黨建活動,實現黨建和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而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其他重點工作,例如專業建設、社會服務、科學研究等怎樣自然實現黨建和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還沒有成熟的經驗和完善的體系可以借鑒。
(三)黨建和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停留在推進過程中,沒有形成有效的考核機制
將黨建融入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基層黨組織具體地組織和推進了一些項目,但無論是項目的總結還是考核,都沒有將基層黨組織黨建的因素考慮在內;對于黨員來說,無論具體任務的考核還是年度工作考核都沒有體現出與非黨員的區別,沒有針對黨員參與黨建、將黨建融入具體工作的相關考核,因此,很難將黨建作用閉環的反饋效果在結果上形成黨建促進中心工作共識,從而失去了黨建作用閉環的反饋效果。
二、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推進黨建和教育改革深度融合的主要路徑
(一)嚴選、錘煉黨組織負責人,抓住實現黨建和教育改革深度融合的牛鼻子
在基層黨組織教育教學改革中自然而然地融入黨建工作,最關鍵的因素在于基層黨組織書記的選擇和培養。基層黨組織書記一方面思想政治素養過硬,黨性強、有擔當,有推進黨建和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的意識,另一方面能夠理解業務工作,業務能力拔尖,有推進黨建和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的能力。這與目前全國高校基層教師黨支部全面推行實施“雙帶頭人”培育工程的目的相同,這一思路可以繼續擴展至各級黨組織,嚴選、錘煉“雙帶頭人”的各級黨組織書記,選拔業務工作尖兵并培養成為基層黨組織書記。為確保中心工作與黨建的自然、深度的融合,可進一步實施“黨政輪崗”,即黨組織負責人和中心工作負責人定期輪崗。帶頭人黨、政業務都熟悉,就可以在工作部署時自然進行融合。唯有各級黨組織的“火車頭”在出發前已經明晰了黨建和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規劃了黨建和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的頂層路線,具備了黨建和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的能力,人才培養的列車才能在運行的軌道上將黨建自然融入教育教學改革的各項工作中。
(二)黨組織“議事決策”嵌入業務工作全過程,用制度體系保證黨建和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有效落實
將黨建工作與職業教育改革有機融合,實現黨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形成黨建和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的長效機制,不能僅僅停留在具體性項目的推進上,還需在黨組織層面形成可以保障運行的“議事決策”制度體系。這一體系應與工作落實的各個階段相配合,從而確保融合的過程性、全面性和有效性。以重大項目的為例,項目的運行主要可分為申報、實施和結題三個階段。申報階段項目是否堅持了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否服務于教育教學改革的目標,是否與學校的發展規劃相一致;實施階段項目是否按照既定的目標推進,是否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融入其中,是否嚴格按照規范的財務規定使用經費;結題階段項目是否實現了預期的目標,以及結題后是否產生了使用或運行成效等等。這些工作均需要黨組織有相應的監督和領導,形成與之相配套的“議事決策”制度體系。這一制度體系應將原有的黨組織“議事決策”制度嵌入到項目管理的運行制度中,即在項目開題、中期檢查和結題階段都賦予黨組織監督管理的職責,由黨組織會議、黨政聯席會議給出在黨組織角度的意見和建議,從而實現在項目運行整個過程中自然實現黨建和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基層黨組織自身也需要完善“議事決策”機制,探索專題分析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難點、專題研究監督保障教育教學改革的措施辦法、專題總結監督保障教育教學改革的成效和不足的“三專題”工作機制,形成議事決策內容緊貼教育改革中心工作、議事決策方向引領隊伍發展的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推動基層黨建工作融入教育教學改革機制化、常態化、實效化。
(三)黨建項目和重點建設項目耦合建設 ,實踐黨建和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提質增效
各級黨組織應將黨建項目與重點建設項目結合起來建設,把教育教學專業發展中的難點作為黨建項目的重點,黨組織前移下沉,在重難點項目中組建臨時黨小組,在教學科研攻堅項目中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黨員在急、難、重的工作中增強業務本領,提升大局意識和擔當精神,基層黨組織把在攻堅克難中涌現出的青年骨干培養發展成為黨員。在重點項目的推進中體現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黨組織做好體制機制的保障以及創新思路和方法的總結,帶動更多的黨員和群眾投入到教育改革的實踐中。
(四)建立黨員先鋒性指標體系,用考核推進黨建和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深入人心
在黨建和教育改革深度融合推進過程中,形成具有深度融合標準的考核體系,可以極大地將融合理念貫徹到每一位教師的工作中。這樣的考核體系應由黨組織和行政兩條線共同制定,把黨政關于融合的工作要點體現在每一項工作的考核指標中。利用各校基本形成的大數據平臺抓取重點工作考核點指標,并將這些指標量化形成黨員先鋒性指標體系,以此作為參考選擇和樹立優秀的黨員榜樣。在學校的各類評優、評先以及職稱考核等過程中“優秀黨員”的認定具有優先權;在年終的評價和績效發放時給予“優秀黨員”較高的獎勵;在各種場合中宣傳優秀黨員的案例和事跡。這樣,黨員先鋒性指標體系成為推動黨員創先爭優的動力,成為群眾努力奮斗的方向,增強黨組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發和推動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從而使黨建和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參考文獻:
[1] 張務農.論高校黨建與學科發展的內在關系及相互作用機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4).
[2] 任小琴.高校不能重業務輕黨建[J].人民論壇,2018(34).
[3] 吳少進,邢存海.高校黨建質量提升路徑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3).
作者簡介:張峻穎(1976.12— ),女,漢族,內蒙古包頭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職業教育,基層黨組織建設。
課題項目:本文系2020年上海市教衛黨委系統黨建研究會規劃課題《高職院校黨建融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踐與探索》(課題編號:2020GX17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