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講解理論知識,還要引導學生繼承、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在教學中積極滲透國學經典誦讀,讓小學生在國學經典學習中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使他們擁有較強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為之后參與語文學習活動奠定基礎。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經典誦讀,教師要講究技巧與方法,設定多元化的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誦讀習慣,進一步體現國學經典作品中的人文價值與德育價值,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國學經典誦讀;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8-007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8.024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要引導小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學習民族智慧,讓學生在誦讀優秀詩文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發散性思維,促進自身的全面成長。由此,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借助國學經典誦讀引導小學生了解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并展開深入的思考與探究,在拓展學生文本知識面的同時,提升道德修養與綜合素質,將來能夠成為建設祖國的高素質人才。同時,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中滲透國學經典誦讀,教師要注重提升小學生的人文素養與思維能力,實現讀與寫的深度融合,讓學生在國學經典誦讀中真正有所啟發與感悟,更加理性地學習文化知識,自覺地繼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讓小學生能夠時刻心懷感恩之心,在國學經典的感染與熏陶過程中,學會立德立人,掌握更多的生活經驗與人生道理,促進小學高年級學生更好地成長。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國學經典誦讀現狀
(一)師生缺乏對國學經典誦讀的正確認知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活動中,師生普遍缺乏對國學經典誦讀的正確認知,因而無法在教學中展示出國學經典誦讀的教育優勢和功能。國學經典作品中包含了較多的經典名著、經典故事、經典古詩詞等,其中蘊含的優良傳統文化值得每一位小學生去繼承和弘揚,可以培育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與學習態度。但是在當前的小學高年級語文國學經典誦讀教學活動中,教師、學生對于國學經典誦讀的認知較為片面,把國學經典誦讀等同于古詩詞教學,只是簡單地翻譯和背誦古詩詞作品,忽視了國學經典作品背后的深層含義,無法對學生進行思想、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的熏陶。同時 ,經過實際調查可以發現,很多學生對于參與國學經典誦讀缺乏積極性,認為國學經典誦讀過于枯燥、乏味,無法展示出國學經典誦讀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功能。除此之外,部分教師也缺乏對于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重視,主要是缺乏參與國學經典誦讀教育培訓活動的機會,只是關注對于課本知識的講解和傳遞,沒有對課本內的國學經典作品展開深層次的拓展、延伸,無法取得理想化的國學經典誦讀教學成果。
(二)缺乏良好的國學經典誦讀氛圍、環境
在當前的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活動中,缺乏良好的國學經典誦讀氛圍和環境,學生無法感知到參與國學經典誦讀的趣味性、快樂性。在社會活動之中,人是不可能獨立存在的,而是需要以環境作為支撐,人和人之間更需要展開互動和溝通。但是在實際的小學高年級語文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中,多只是在語文課堂中簡單地誦讀國學經典作品,缺乏對學生情緒和環境的渲染,無法讓學生以最放松的狀態融入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中。同時,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國學經典誦讀氛圍需要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但是在實際的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協作、互動,導致家長缺乏對學生參與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支持,認為會浪費學生更多的學習時間,完全沒有意識到國學經典誦讀的重要性。由于存在以上問題,導致學生只是形式化地參與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根本無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國學經典誦讀習慣。
(三)教師選擇國學經典誦讀素材較為隨意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意識到了開展國學經典誦讀的重要性,但是在選擇國學經典誦讀素材的時候較為隨意,無法讓學生具體化、規范化地了解國學經典作品。首先,國學經典誦讀素材需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閱讀水平、身心發展特征,這樣學生才能夠接受和理解,但是在實際的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中,很多教師通常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主觀經驗來選擇國學經典誦讀素材,根本無法滿足學生的差異化誦讀需求,不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其次,因為每一個學生的閱讀素養、理解能力存在差異性,所以在選擇國學經典誦讀作品的時候,需要選擇不同的國學經典誦讀素材,才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誦讀活動。但是在實際的素材選擇期間,教師會設定統一的標準,選擇統一的國學經典誦讀素材,這樣根本無法提高國學經典誦讀的教學質量。
二、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經典誦讀的意義
(一)提高小學生的記憶能力
小學高年級學生需要學習、記憶的知識比較多,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融入國學經典誦讀,能夠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記憶能力。基于現代腦科學層面來分析,人的記憶力是隨時在變化與發展的,小學生只有在激勵氛圍中才能夠讓大腦充分發育,只有經過大量的記憶與學習,才能夠讓大腦的記憶力更強。同時,小學階段學生的特性是熱愛反復誦讀與模仿,在國學經典誦讀中能夠讓學生去接觸一些難度較大的文學內容,雖然在最初階段會感覺困難,但是當學生克服困難之后就會越來越輕松,自身的記憶力也會有所提升。同時,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融入國學經典誦讀,可以讓學生去學習記憶知識的方法與技巧,在提升記憶能力的同時,為之后接觸高難度文本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傳授語文學習方法
國學經典屬于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同時,也是中國優秀文化的思想產物,它把學習的經驗、技巧、方法用國學經典作品的方式表達出來,從中闡述學習與思考之間的關聯性,做到溫故而知新。由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國學經典誦讀,能夠傳授給小學生更多的語文學習方法與技巧,讓他們能夠更加專注地投入到語文學習活動中,收獲更多的學習經驗,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科綜合素質,在最短的時間內積累更多的文本知識,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與技巧,促進小學生的個性化成長。
(三)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融入國學經典誦讀,能夠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屬于一項綜合素養,不僅包含了文本知識的積累,也指對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需要大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從中積淀更多的人文素養。在小學高年級語文國學經典誦讀的過程中,可以增加小學生的文本閱讀量,豐富他們的語言積累,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與語言領悟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真正體現其語文素養的提升。由此可見,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融入國學經典誦讀是非常有意義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展現出語文學科的德育功能,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語文國學經典誦讀能夠讓小學生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思想智慧,感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擁有積極的道德觀與學習觀。
三、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經典誦讀的策略
(一)實現國學經典趣味誦讀
要想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深度滲透國學經典誦讀,教師要注重實現國學經典的趣味誦讀,因為小學生自身的理解能力與認知能力比較差,國學經典作品對于他們來講較為抽象、復雜,所以他們對國學經典作品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與畏懼心理。只有讓小學生感知到國學經典誦讀中的趣味性與快樂,才能夠更加專注地投入到國學經典誦讀中,從而擴大小學生的閱讀量,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在國學經典誦讀中一定要堅持連貫性、系統性、長期性的學習原則,讓學生經過長時間的努力與堅持,培養良好的國學經典誦讀習慣與興趣。教師可以借助于小故事展開國學經典誦讀,通過故事讓學生感知國學經典中的內容,學生只有了解國學經典作品內容,才能夠更加投入地閱讀,并從中感知國學經典中的人文內涵與人生道理,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同時,教師要借助網絡資源激發小學生的國學經典誦讀興趣,用短視頻的方式來了解國學經典作品內容,引導學生投入感情去閱讀,進而熱愛國學經典誦讀。教師可以在學生誦讀的時候,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圖片、歌曲,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中感知誦讀國學經典的快樂。除此之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國學經典誦讀,教師可以借助于游戲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把一些國學經典作品用游戲的方式展示出來,讓學生去閱讀和想象,在愉快的氛圍中記憶國學經典內容,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與學習習慣。
(二)強化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工作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融入國學經典誦讀,要想取得理想的誦讀效果,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這樣才能夠帶領小學生既投入感情,又有技巧地展開誦讀。學校要強化對小學語文教師的再教育培訓,提升教師的綜合教育能力。當前很多教師對于如何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感到迷茫,只有強化國學經典誦讀培訓,才能讓語文教師更加有技巧、有方法地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學校要定期組織教研活動,借助教學活動做到“請進來,走出去”,鼓勵教師在實地考察中學習先進的國學經典誦讀教學經驗,在交流學習中積累教學經驗,對于在國學經典誦讀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展開探討,進一步強化對國學經典誦讀教學的認知,積極改善國學經典誦讀教育方法,教師在集思廣益中探討最佳的國學經典誦讀教學方案。同時,學校要積極搭建教師交流與學習的平臺,購買國學經典作品的教育資源,讓教師在學習平臺中交流教學觀點與想法,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從而更加努力地投入國學經典誦讀教學工作中。
(三)精選國學經典誦讀內容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精選國學經典誦讀內容,才能夠展示國學經典誦讀的教育價值與人文價值,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他們真正有所成長與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雖然已經積累了一定的閱讀量與知識量,但是國學經典誦讀對于他們來講還是存在一定難度,教師要選擇難度適中的國學經典誦讀作品。難度過大的國學經典誦讀作品,很容易打擊小學生參與國學經典誦讀的自信心與積極性;難度過小的國學經典誦讀作品,對于小學生來講缺乏一定的挑戰性,無法激發他們的好勝心理。所以教師一定要精選國學經典誦讀內容,讓學生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積累更多優秀的文化知識,學習國學經典中優美生動、精辟的內容,全面接受祖國文化的熏陶與感染。另外,教師一定要選擇一些具備代表性的國學經典作品,讓學生在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中掌握語文知識、歷史知識、常識知識,要結合小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與知識理解能力,及時調整國學經典作品內容,讓學生深入感知國學經典作品中的人文內涵與精神內涵,掌握更多的誦讀技巧與誦讀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漸進,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掌握國學經典誦讀,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四)營造融洽的國學經典誦讀文化氛圍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營造融洽的國學經典誦讀文化氛圍,讓學生受到情感、文化的熏陶,促進學生的個性化成長。教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國學經典誦讀時間,因為學生只有擁有充足的誦讀時間,才能夠積累更多的文化知識,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環境具備一定的滲透與暗示的教育作用,教師要借助校園環境與班級環境來營造國學經典誦讀文化氛圍,在校園、班級角落中懸掛國學經典宣傳內容,讓學生去摘抄、閱讀、體會,隨時隨地都能夠接受國學經典文化的熏陶。同時,小學語文教師也要強化和學生家長的溝通與互動,讓學生家長意識到開展國學經典誦讀的重要性,從而能夠營造良好的國學經典誦讀氛圍,在教師、家長的共同指導之下,讓學生積極展開國學經典誦讀,從中真正有所學習與提升。除此之外,教師可以用競賽、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讓學生在相互借鑒與學習中來了解國學經典作品內容,掌握正確的國學經典誦讀方法,共同營造良好的國學經典誦讀文化氛圍。
綜上所述,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滲透國學經典誦讀,讓學生在國學經典誦讀中成長、學習、感悟,培養良好的人文素養、道德修養,具備較強的閱讀能力,為之后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在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中,教師要選擇小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開展誦讀活動,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有效地提高他們國學經典學習的水平。
參考文獻:
[1] 詹有智.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誦讀國學經典的實施策略[J].科技資訊,2021(6).
[2] 潘娟琴.誦讀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及應用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5).
[3] 馬琳萍,王秋雯,侯鳳翔.現階段小學國學教育問題舉隅及對策分析——以河北省小學國學教育為例[J].社會科學論壇,2010(23).
[4] 藥麗霞,高雪蓮,吳艷華.弘揚傳統文化 兼顧教育均衡——滄州區域小學國學經典教育實踐研究[J].滄州師范學院學報,2016(4).
作者簡介:汪琳(1977.4— ),女,漢族,甘肅民勤人,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課題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經典誦讀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378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