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生林
摘? 要: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學生的閱讀素養,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閱讀內容。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教材知識內容,還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又能使他們逐步養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從而實現素質教育對人才發展的要求。文章通過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進行研究,致力于提出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語文是學生學習語言的主要途徑。在課程改革背景下,語文學科也對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閱讀,不僅要能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要增強學生個人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師要正確認識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對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意義,重視學生自主性和創造性的發展,調動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在閱讀中不斷積累知識,增長見識。
一、初中語文自主閱讀教學現狀
1. 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
目前,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有較大的依賴性,沒有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這體現在他們的閱讀學習活動一直處于被動狀態,整體閱讀效果不佳,學習效率更是難以得到提高。大部分學生只是為了閱讀而閱讀,對于閱讀存在抵觸情緒,往往難以進行連續性的閱讀。學生不能在閱讀中積累更多的知識,還直接影響了教師的整體教學效果,自主學習能力自然難以得到提升。
2. 閱讀教學形式和內容單一
就目前閱讀教學來看,很多語文教師所采用的教學形式比較單一,學生難以融入課堂學習,從而導致學習效率不高。教師所選擇的閱讀內容大多數與考試相關,比較應試化。另外,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往往會照本宣科,并不主動搜集課外學習資源。這種局限的教學方式很難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導致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逐步對閱讀學習失去積極性。
二、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
1. 營造閱讀氛圍,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閱讀不僅可以增長知識,同時也能帶來精神上的享受。有效的閱讀活動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幫助學生不斷提升個人文學素養。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閱讀氛圍,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個性化的體驗,從而讓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成長。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教材”)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為學生創設情境,通過生動地呈現冬天的圖片和冬天飄雪的視頻,逐步引入課文閱讀學習。教師還可以對比濟南的冬天與南方的冬天,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老舍先生筆下的冬天,鼓勵學生多發表自己的見解,在闡述自己想法的過程中進行深入思考。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營造有助于學生思考的氛圍,這樣能讓學生深入感受課文傳達的情感,體會濟南的冬天如詩如畫、別具風韻的畫面。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播放音頻朗讀課文,讓學生在抑揚頓挫中感受文章的美。教師需要將課堂時間交還給學生,讓他們進行自主閱讀,找出文章中自己認為優美的句子,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閱讀鑒賞能力。
2. 依據學情實際,重視自主閱讀設計
在設計自主閱讀活動時,教師應當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一步步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這就要求教師應當對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具體學情進行了解,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使學生有效結合教師的閱讀設計完成自主閱讀活動。
例如,在教學教材七年級下冊《紫藤蘿瀑布》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自主閱讀活動。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有誰見過瀑布?在觀看瀑布時,內心產生了什么樣的感情?你眼中的瀑布是什么樣的景象?你認為哪里的瀑布最壯觀?通過一系列問題來了解學情。對于沒見過瀑布的學生,教師可以在備課過程中為其準備瀑布的相關視頻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觀看瀑布的宏偉景象。教師也可以提前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找一找與瀑布相關的視頻,或者把在觀看瀑布過程中的問題記下來,這樣在課堂學習時學生便產生了真實的情感基礎。在正式學習這篇課文時,教師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尋找自己認為優美的語句,或者能夠帶給自己聯想的語句,并要求學生相互分享。這樣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了解學生的自主閱讀效果,優化后續的閱讀教學。
3. 豐富閱讀模式,促進學生發散思維
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已經不適應學生的發展,素質教育要求發散學生的思維,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因此,教師不能拘泥于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而要根據實際要求創新教學方式,在調動學生參與感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發散思維,進而使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鼓勵學生發表個人的獨到見解。
例如,在教學教材九年級下冊《孔乙己》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與學生共同回憶魯迅先生的作品在語言、思想和結構上都是什么樣的風格,并著重分析代表人物的特點。然后,教師讓學生自主閱讀《孔乙己》,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可以使用板書加以總結,最后全班學生共同圍繞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對于有難度的問題,可以在學生討論后由教師統一講解,如“他們便接著說道:‘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嘴里說些話;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類,一些不懂了。”這句話中的“籠”字揭示出孔乙己怎樣的心態?反映出孔乙己哪些特點?對于學生概括不準確的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讓學生打開思路,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進而發散學生的思維。另外,教師要重視對課堂討論節奏的把控,避免學生過度浪費時間,沒有討論成果。通過學生自主閱讀、小組合作討論,再加上教師最后講解的教學模式,打破傳統閱讀教學的瓶頸,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4. 多元閱讀評價,引導學生積極閱讀
評價在教學中必不可少。教師定期對學生進行評價和總結,有助于學生認識到個人學習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還可以幫助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形成自主閱讀能力。
例如,在教學教材八年級上冊《背影》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觀看背影的圖片,讓學生對背影有情感上的認識,在閱讀課文時讓學生認識到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更加深刻地理解父親的背影,從而對學生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教師可以提問學生,讓學生回憶讓自己感動的背影,并分享給大家。通過探討,進一步深化學生對背影的認識。師生互動過后,教師要對每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總結和評價,不僅在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上,而且在學生情感和思維的培養與拓展上進行評價,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在自主閱讀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
三、結束語
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不僅是閱讀教學的目標要求,也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當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創新閱讀教學方法,結合教材內容和具體學情,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陳冬郁. 初中語文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2020(14).
[2]李建忠. 如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 課程教育研究,2017(3).
[3]馬景堯. 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策略探究[J]. 考試周刊,2013(50).
[4]廖國國. 閱讀? 悅讀:淺談初中生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J]. 課程教育研究,2013(36).
[5]劉玉蕊. 試論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J]. 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