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七六 吳紅紅
摘? 要:在初中語文學習上存在困難的學生,影響了初中語文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應該分析這些學困生的學習問題,以核心素養培養為基礎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引導學困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重建學習信心。文章對初中語文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學困生;成因分析;轉化策略
語文是其他學科教學的基礎,是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的關鍵。在初中語文學習上存在困難的學生是影響初中語文整體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教師必須采取針對性的解決辦法,幫助這些學困生實現轉化,進而促進全體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提高。
一、初中語文學困生產生的原因
從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的整體狀況來看,學生學習上存在的困難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學習態度不端正,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課堂教學活動參與度不高;二是學生沒有養成課前預習、課上理解、課后復習等正確的學習習慣,沒有系統規劃學習過程;三是學生在語言理解方面能力不足,阻礙了其閱讀、寫作等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這些因素導致部分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出現跟不上教學節奏、學習效率低等問題,逐漸成為初中語文學困生,對教學的整體情況產生不利影響。
二、初中語文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1. 加強師生交流,引導學困生端正學習態度
對于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困生,教師可以通過師生一對一交流或組織專題班會等形式引導學困生認識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促使其逐漸轉化對語文的輕視態度,樹立語文學習的正確觀念。
例如,當學困生在課堂上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或完成其他科目學習任務的情況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予提示和督促,并在課后與學困生溝通交流,了解其對于語文學習的看法,然后根據升學目標、人生發展等現實需求向學困生解釋語文學習的重要性。教師也可以采用適當的激勵手段,轉變學困生對語文學習的態度,加強學生語文學習的動力。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引導和督促學困生參與課堂活動,并布置教學任務,促使其在完成的過程中重建語文學習的信心。
2. 策劃教學活動,助力學困生養成正確學習習慣
對于學習習慣不正確、缺乏學習規劃的學困生,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策劃教學活動,幫助其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完善學習方法,進而強化其語文學習能力,優化學習效果。
例如,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提前布置學習任務,讓學困生自主理解課文內容,引導他們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教師也可以將教學課件和任務通過移動設備發送給學困生,供學困生預習時參考。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設置報告分享活動,讓學困生自主完成。因為課堂報告需要學困生對教學內容有全局性、邏輯性的理解,所以這樣安排有利于促使學困生認真規劃學習流程,完成學習目標。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促使學困生形成積極思考、主動學習的習慣。課后,教師可以為學困生布置具有針對性的作業,強化其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促使其養成復習、總結的習慣。
3. 豐富教學模式,強化學困生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個人的自主學習能力,尤其是對于文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據此,教師可以遵循分層教學理念對學生開展針對性教學,即按照語文學習能力將班級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然后在教學設計時按照知識點的難易程度分配教學任務。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置自主探究任務,在語文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各小組圍繞教學主題進行討論,讓優等生帶動學困生學習語文,在合作學習、共同探究的過程中引導學困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和閱讀思維的形成,進而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下冊《桃花源記》這篇課文時,根據文言文教學目標對學生理解能力的要求,教師可以將整個學習流程劃分為詞語理解、句子翻譯、文言文解析等不同層次的任務,要求學生分組合作完成。在這一過程中,可以由學困生完成詞語理解等基礎性任務,然后優等生帶領學困生進行文言文句子翻譯和文章的整體理解。這樣既能夠實現學困生閱讀、學習能力的提升,還可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效率。
學困生是現實存在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影響其整體教學效率的因素。因此,教師要實現初中語文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就需要從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手段等多個角度做出努力,實現學困生的轉化,進而實現學生整體語文學習能力的強化與提升,為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郭吉彥. 初中語文學困生成因及轉化策略探析[J].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3(9).
[2]李龍. 初中語文學困生成因探究及轉化策略[J].未來英才,2016(9).
[3]黃悅. 初中語文學困生散文學習的優化策略[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22.
[4]譚紅春. 初中語文學困生的轉化策略[J]. 文學教育(上),2015(12).
[5]李凌云. 初中語文學困生產生的原因及有效轉化策略探析[J]. 當代家庭教育,2020(15).
[6]于彩珍. 因材施教,相機誘導:語文學困生的轉化措施[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