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多山
摘? 要: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巧用問題引導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而為其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奠定基礎。文章分析了問題引導法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力圖為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高中化學;問題引導法;核心素養
問題引導法是將問題作為教學活動的主線,以提問的方式啟發學生思維的一種教學方式。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是高中化學的主要教學目標。教師采取問題引導法教授化學知識,是推動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在導入環節設置問題,激發求知欲望
高中化學實驗內容較多,趣味性較強,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致較高。教師應該利用這一學情特點,在教學導入環節設置合適的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其求知欲。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選修4》(以下統稱“選修4”)“燃燒熱? 能源”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向學生提問與燃料相關的環境保護問題。就霧霾問題來說,其是現今社會的主要環境問題,學生大都有日常應對霧霾的經驗。因此,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有關空氣質量的數據,其中涉及污染物種類、污染指數等,并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
(1)出現霧霾天氣的原因是什么?
(2)可以從哪些方面改善目前的環境問題?
這類問題與生活聯系緊密,將其用作課程導入易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思考、回答,自然而然地引出這節課的主題。與生活相關的問題也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其主動探究化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
二、在講授環節設置問題,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在課堂講授環節設置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教師可以將問題作為授課線索,使學生時刻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另一方面,長時間集中聽講復雜的化學知識容易讓學生的精神緊張、疲乏,教師此時提出問題,可以讓學生在自主思考時調整狀態,消化教師此前講授的知識。例如,在教學選修4“原電池”這節課時,教師要先將原電池的原理講解清楚。在開展實驗教學前向學生提問:原電池能夠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那么在實驗中需要怎樣做才能夠形成原電池?在具體的實驗環節,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為每組學生發放化學實驗材料,要求各小組學生合作實驗、討論結果。教師要認真觀察各小組的實驗情況,在學生出現錯誤操作時及時糾正。教師可以集中提問學生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在實驗中找尋答案,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三、在總結環節設置問題,培養探究能力
總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要對整節課的教學情況給出評價,總結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問題,然后向學生提問,引導學生快速回顧課堂所學,思考問題的答案。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選修1》“關注營養平衡”這一章時,教師在講授完糖類、油脂、蛋白質等化學知識后,可以向學生提問有關食品添加劑的問題,考查學生對化學物質種類的掌握情況。由于食品添加劑關乎學生的日常飲食,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
(1)大家應該都吃過顏色各異的食品,那么它本身是什么顏色?或者它是怎樣被做成這樣的?
(2)受客觀因素影響,硝酸鹽或多或少地會出現在食品中,大家知道它的毒性嗎?在平時的飲食中要怎樣避免?
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飲食習慣、特點,思考食物本身的特性與食品添加劑之間的關系,從而形成對營養平衡的科學、理性的認知,使學生在日后購買食品時也會注意察看食品的成分表,樹立健康飲食的觀念。總結環節的提問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教學難點的理解,明確重點知識。
四、在復習環節設置問題,啟發化學思維
課后復習是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在復習環節布置問題,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探索化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選修2》“純堿的生產”這節課時,為了使學生了解化學對生產、生活的貢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后利用互聯網了解氨堿法和聯合制堿法的制堿過程,并談談對技術與科學關系的新認識。另外,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在課后多留意與化學相關的時事熱點問題。就染發劑這一常見的生活用品來說,其容易致人過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染發劑對人的身體存在危害,大家仍在使用?”“怎樣才能避免對人的傷害?”讓學生將教材中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利用所學更好地生活。這樣的復習方式,能夠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用到實處。
化學知識雖然富有趣味性,但其復雜、深奧容易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教師應該巧妙應用問題引導法,借助化學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化學知識,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帆,戚艷俠. 利用疑難問題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以“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為例[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9(7).
[2]趙虹杰. 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生化學課題研究[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