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定瑤
摘要: 英語是小學生重要的學習內容之一。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目的是強化并鞏固學生的口語能力。鑒于當下大部分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較弱的現狀,小學英語教師需要采取高效、科學的口語教學措施,情境化教學無疑是提升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有力工具。因此,本文以小學英語口語教學案例為基礎,深入分析情境化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情境化教學;小學英語;口語教學
1? ?創設生活情境,提高學習效率
英語是一門語言類科目,其教學內容和生活緊密相關。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需要學生能夠靈活地將英語知識運用到語言表達中。英語教學作為小學教育中的主要教學課程,是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重要渠道,小學英語教學的開展不僅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夠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英語水平。小學英語教材中的大多數文章是根據生活場景創作的。在開展小學英語教學時,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依舊秉持傳統的教學觀念,忽視了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性,在教學中采取“一刀切”“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那么不僅不能提高教學效率,還會讓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壓力倍增,降低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發展。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口語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生活情境對英語教學的影響,并在教學中積極創設生活情境,為課堂增添生活化元素,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譯林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3“How many”時,我們了解到本單元由七個部分組成,編者為學生安排了很多有意思的情景話題,要求學生學會詢問對方有什么東西、有多少東西。在教學內容方面,學生需要掌握一些序數詞,還需要掌握句型“How many…do you have?”“What do you have?”“I have…”“Can I…”等。如果教師要求學生一對一進行口語訓練,則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學生也會因為重復性、單一化的訓練模式產生厭倦情緒。鑒于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個“living room(客廳)”的場景,在客廳中有兩組玻璃柜,里面擺放著各種各樣的玩具車,還有幾個四處參觀的小學生,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如下話題:“Look at my toy cars. Do you like them?”“Yes,I like them so much.”“They re nice. How many cars do you have, Mike?”通過上述對話,學生將在真實的氛圍中展開交流,既實現了口語鍛煉的目的,也能讓學生在對話中學習英語知識。
在上述的英語教學案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未采取常規的口語訓練模式,而是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為學生創設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要求學生在情境中交流。這樣做既能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放松心情,同時也能在不經意間完成口語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口語教學效率。
2? ?創設游戲情境,營造趣味性教學氛圍
傳統的口語教學模式相對單一,教師要么要求學生和同桌進行對話,借此練習文章的核心句型;要么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回答,借此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如果單從教學模式分析,這樣做雖然具有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這樣的模式并不能使學生體會到英語交流的快樂,只會使其產生束縛感,感覺參加口語練習猶如在完成艱巨的任務,難以享受其中。因此,教師不妨為學生創設游戲情境,營造趣味氛圍,激發學生的口語訓練熱情。
例如,在教學譯林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6“Colours”單元時,學生將學習到大量表示顏色的詞匯,同時也需要運用一定的句型詢問他人喜歡什么顏色。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本節課的口語知識點,教師不妨發揮才智,為學生設計如下口語小游戲:首先,教師在課前為學生精心制作了大量的單詞卡,每張卡片上都寫著一個顏色的單詞,如“red /black/green/yellow/brown/white”等。然后,教師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同時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游戲。接著,教師讓小組組長抽取一張卡片,并向其他同學提問,“What colour is this card?Can you guess it?”組員可以搶答,但必須用“Its +顏色的單詞”的句型回答,如“Its red”“Its brown”等。如果學生答對,不僅可以獲得一定的獎勵,而且可以到講臺抽取單詞卡,繼續提問其他同學,以此調動學生的口語練習積極性,這對提高口語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案例中,教師采取了一個非常高效的口語教學策略——做游戲,因為學生天生喜歡做游戲,如果教師將口語教學以游戲的方式呈現,就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口語鍛煉。這樣一來,口語教學的目標也能順利達成。
3? ?創設多媒體情境,強化口語體驗
除了游戲情境、生活情境之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設多媒體情境。所謂“多媒體情境”,就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模擬真實的情景、營造學習氛圍。和其他情境手段相比,多媒體情境能夠帶給學生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尤其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常常要求學生圍繞某一個場景展開對話,而所謂的“場景”,只是幾張插圖,學生很難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教師不妨借助多媒體優化課堂,為學生打造真實的場景,豐富學生的口語互動體驗。
例如,在教學譯林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7“At weekends”時,本單元的重點是讓學生描述周末的一些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妨采取如下策略:首先,教師將“Story time”部分中提到的一些周末活動,如“visit my grandparents(拜訪祖父母)”“play with cat(逗貓)”“chat with somebody on the internet(網聊)”“have dance lesson(上舞蹈課)”“go to the cinema(看電影)”“play football(踢足球)”等列舉出來,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將對應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同時向學生提問:“Whats she/ he doing?”“What are they doing?”讓學生試著用英語描述視頻中的內容。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一些活動的圖片,如“watch TV(看電視)”“go hiking(遠足)”“go swimming(游泳)”等,同時應允許學生自由組合,讓其結合圖片和自己的同桌進行對話。通過多媒體的輔助,學生將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分享自己周末生活的點點滴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4? ?創設猜謎情境,促使學生參與
在傳統的口語教學中,學生之所以表現得興趣不高,是因為教師表現得太過強勢,將課堂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導致學生就像課堂的旁觀者,根本沒有參與的機會。事實上,口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如果學生未能有效參與課堂,是無法提升自身口語能力的,因此在英語口語教學中創設猜謎情境,可以讓學生產生口語交際的強烈欲望,主動參與課堂。
例如,在教學譯林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5“Helping our parents”時,本單元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現在進行時的用法。因此,在講解本單元核心句型的時候,教師可以創設猜謎情境,激發學生的口語鍛煉積極性。首先,針對本單元提到的一些單詞,如“clean(打掃)”“cook(烹調)”“sweep(掃地)”“wash(擦洗)”等,這些都是描述家務活經常會用到的動詞。因此,教師將這些單詞提前制作成相應的卡片,并在課堂上邀請一個學生站在講臺上,同時向這位學生展示這些卡片,要求學生做出對應的動作,引導臺下的其他同學去猜,猜的學生必須說出對應動作的英文名稱,并用“He/She is +v-ing”句型回答。比如,臺上的學生做出了擦桌子的動作,臺下的學生則需要回答“He is washing the table.”這樣才算回答正確。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猜謎情境,學生在猜謎的過程中能逐步掌握單詞和句型,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案例中,教師并沒有采取直接教學的方式,而是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猜謎情境,讓學生猜一猜臺上的同學在做什么。在反復的猜謎中,學生掌握了大量的單詞和句型,既實現了口語教學的目的,也提升了學生的口語表達力。
5? ?創設活動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盡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通過創設活動情境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例如,可以組織一些與口語練習相關的活動,如英語朗讀活動、英語故事會以及英語情景劇等,通過這一系列活動,為小學生提升口語表達能力提供助力,他們可以在活動情境中鍛煉自己的英語綜合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譯林小學一年級下冊Unit 1 “Lets count!”這一部分內容時,通過“story time”部分的插畫內容,學生能夠掌握重點句型“how many”引導的詢問物體個數的問句,而回答的句子則是與數字相關的,如“one、two、three、four、five”等,這些都是需要學生銘記于心且能夠正確發音和運用的英文數字。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設猜謎語的活動情境。比如,教師可以說出這樣的謎語:“十五個吊桶去打水”。這個謎語的謎底是七上八下。隨后,教師便可讓學生到書中尋找7和8的英文是怎樣表達和拼寫的,接著以本場謎語競賽中回答速度最快的學生作為優勝者,教師可以給予其相應的獎勵。利用這樣的活動形式,能夠讓學生對這一單元的數字知識有深入的理解,并快速掌握這些數字知識,讓他們能夠真正學會數字的英語表達和利用“how many”句型進行提問。另外,教師也可以根據教材當中的“fun time:play a game”完成這一單元內容的講解。比如,可以制作飛行棋,在飛行棋當中需要包含不同數量的物品,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玩飛行棋游戲,根據投擲骰子獲得的點數讓棋子向前走相應數量的格子,最終,當其停到某一格子標注的物品上時,需要同學之間進行提問,如“How many pens?”隨后,學生需要將自己數數的過程用英語展現出來,可以說:“One、two、three,three pens.”這種實踐類的活動能讓學生充分感知到情境創設的微妙之處,也能達到鞏固“how many”這一句型的目的,從而使其全身心投入英語學習中。
6? ?營造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
為了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鍛煉思維。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思考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這將會為小學生今后的核心素養提高和學習能力提升帶來很大幫助。例如,教師可以提問的方式作為每堂課的導入環節,通過向學生提問,讓其在正式上課之前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以這樣的形式讓學生更加認真地聆聽教師的講解。在課程進行時,如果發現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出現不集中的情況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讓他們能夠再次將精力投入課堂當中。在講解重點知識的過程中提出問題能讓學生積極投入問題思考中,也可以給予其與身邊同學進行溝通的機會,通過交流促使他們更加積極、專注地思考,高度關注整個課堂的進行狀態,進一步吸收教師講解的知識內容。正所謂“溫故而知新”,在課后,教師也可以利用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對本堂課所學習的知識進行鞏固。對此,教師根據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將其設置為課后作業。布置相關課后作業后,學生需要在課后解答相應的問題,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會對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進行總結,這有利于他們進行高質量學習。
以譯林小學英語中“This is my pencil”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尋找電影、動畫片中包含“this is”的片段,將這些片段剪輯在一起,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了解這一句型,隨后讓學生猜想這一句式的意思。這時,教師便可以創設一個情境,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認為‘this is是什么意思?‘this is后面通常都會出現什么類型的詞匯?”這時,學生就會將自己通過觀看教師剪輯的視頻所了解到的與“this is”相關的內容闡述出來,這是其通過自主思考之后的總結。通過觀察學生的狀態以及其回答問題的準確率教師便能對學生的英語思維有基本的認知,這也能夠為今后的個性化教學奠定基礎。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以“this is”作為引導的句型,這一句型本身就具有提問的意思,和問題情境教學有著緊密的聯系,所以剩下的時間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利用“this is”的句型進行提問。
7? ?結語
英語作為一門非常重要的語言學科,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可謂是教學的重點。為了提高學生的口語學習積極性,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情境,而本文分享了四種情境創設的有效策略,旨在優化口語教學課堂,讓學生愛上說英語。
參考文獻:
[1]潘筱亞.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中旬,2015(5):80.
[2]朱引兄.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5):181.
[3]楊曉蘭.淺談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赤子,2021(11):300.
[4]安金楠.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情境創設[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3(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