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國家戰略層面、教育改革層面和全面育人層面分析了構建高職院校雙創教育體系的價值意蘊,認為目前“三全育人”視域下高職院校雙創教育發展存在橫向協同不足、缺乏聯動效應,縱向貫通不暢、缺乏持續效應,內外融通不夠、缺乏融合效應等現實困境。對此,文章提出聯通多主體、建立雙創教育“大協同”聯動體系,貫通全階段,實施雙創教育“全銜接”一體化體系,融通各要素,打造雙創教育“深融合”供給體系等突破路徑。
[關鍵詞]三全育人;高職院校;雙創教育
[作者簡介]王磊(1983- ),男,山東日照人,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副研究員,碩士。(江蘇 常州? 21316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研究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項目編號:JCKT-C-20210615)和2020年江蘇省高校哲學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加強職業價值觀教育提升高職生就業能力的路徑分析”(項目編號:2020SJB062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2)15-0096-05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1〕35號)明確提出,要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建立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健全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協同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面對“兩個大局”,站在新的歷史方位,高質量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已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職業教育綜合改革、大學生全面發展對雙創教育提出的新期許和新要求。因此,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如何對標“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要求,構建新時代高職院校雙創教育體系,提升雙創人才培養質量,不斷增強職業教育人才適應性,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就成為高職院校改革創新發展面臨的時代命題。
一、時代召喚:構建高職院校雙創教育體系的價值意蘊
(一)國家戰略層面
構建新時代雙創教育體系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需要,是服務于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重要舉措。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基礎性工程,也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支撐。質量強國、制造強國、技能強國等國家戰略的實現以及“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構建,都需要高職院校培養大批“懂技術、會創新、敢創業、有情懷”的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
(二)教育改革層面
構建新時代雙創教育體系是增強職業教育適應能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隨著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的發展,面對新時期我國教育面臨的挑戰以及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發展要求,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雙創教育需圍繞增強適應性角度,從自身的職能出發,順應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發展趨勢和產業發展需求,對標職教改革和“三全育人”要求,深度挖掘職業教育專屬的特征,圍繞雙創課程、雙創師資、雙創實踐、雙創文化、雙創評價等方面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逐步由“從業就業教育”向“創新創業教育”轉變,構建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雙創教育育人體系,以職業能力重構不斷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三)全面育人層面
構建新時代雙創教育體系是落實以生為本,促進青年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選擇。面對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大趨勢以及國內外環境深刻變革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新時代高職學生需要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改革創新生力軍,才能有效應對未來不確定因素,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新范式,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素質教育而不僅僅是單一的技能教育,其關鍵屬性在“全面”、核心在“育人”。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新時代雙創教育體系,不斷提升大學生從專業深化走向跨界融合的能力,實現自我超越,使其成為“敢闖會創、有家國情懷”的新時代奮斗者。
二、現實審視:“三全育人”視域下高職院校雙創教育發展的現實困境
(一)“全員”雙創育人存在缺位,橫向協同不足,缺乏聯動效應
雙創教育是一項校內外多部門協同、跨專業融合、社會多元主體參與的系統工程,更是一種政產學研各個資源主體共同營造的教育形態,強調協同育人。但是現實中,高職院校內部仍然對學校開展雙創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重視不夠,育人主體之間未能形成共同的育人價值取向。導致在雙創工作開展過程中,片面認為雙創教育就是雙創學院或雙創中心的事情,加上不同主體育人職責邊界存在差異,缺乏跨界合作、協作融合的機制,致使雙創育人意識和主動性不足,雙創教育工作隊伍往往是“單打獨斗”“孤軍奮戰”,難以實現行動層面的力量共享。此外,政府和有關部門對雙創工作統籌協調和政策支持力度不夠,缺乏實際操作性;校企產教融合深度不夠,缺乏具有豐富創業經驗的人才或技術技能創新人才參與雙創教育工作,即使參與進來,也往往處于被動狀態,育人責任意識不強、積極性不高,彼此之間沒有形成科學、合理的雙創協同育人長效機制。
(二)“全過程”雙創育人存在失位,縱向銜接疏松,缺乏持續效應
雙創教育作為一種“系統型”素質教育,需貫穿于人才培養各環節和大學生成長成才全過程,強調的是育人過程的貫穿性,注重育人的連續性。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孤島化”現象仍然比較突出、“系統化”體系仍不夠完善。首先,從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來看,雖然高職院校將雙創教育納入了人才培養方案,但是多數學校往往以開設幾門雙創教育公共基礎課或選修課為主,缺乏對雙創教育實施方案的系統性、整體性、類別化、層次化的設計謀劃,采取的措施也缺乏相應的針對性。同時雙創教育內容也僅僅停留在理論課堂,導致教師供給與學生需求脫節、理論知識與實踐需求脫節。雙創教育本質上作為一種實踐教育,學生只有在具有雙創文化的環境中保持堅定意志和高昂激情、質疑精神和求異思維,通過努力實踐才能內化于心,學以致用。其次,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深度不夠,育人目標未形成共識,普遍存在“兩張皮”現象。部分職業院校片面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是“素質教育”,專業教育是“技能教育”,交叉學科和跨界融合的教學力度不夠,在培育雙創人才過程中存在教育方式單一、教學內容單調等情況,進而抑制了雙創的育人成效。
(三)“全方位”雙創育人存在異位,內外融通不夠,缺乏融合效應
全方位育人更是一項立體化的長期性任務,強調的是育人模式的完備性,需要課內課外、線上線下、校內校外等各個育人場域共同聯動才能更好地發揮育人效果。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在“全方位”雙創育人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首先,課內課外聯動不夠。第一課堂雙創教育教學與第二課堂、第三課堂雙創教育實踐相脫節,缺乏明確的雙創育人目標和系統性,注重顯性教育、忽視隱形教育,未將兩者有機融合起來,導致育人效果不理想。其次,線上線下融通不夠。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倒逼教育模式的深刻變革,也推動了教學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很多高職院校開始大力實施線上雙創教學,開發雙創在線開放課程,試圖打破傳統教育時空限制,但是大多局限于將課堂知識復制到網絡空間,學生仍然是被動接受教育的“旁聽者”,缺乏有效的師生互動和自主選擇性,未能很好發揮線上線下兩個場域的優勢互補。最后,校內校外融通不夠。在現行教育體制下,由于學校、政府、企業、家庭等社會主體對雙創教育缺乏共性認識和有效的協同聯動機制,育人手段缺乏系統性,在人才培養合作上仍然存在分割治理,難以實現合作層面的資源共享,使各個場域育人資源支撐雙創人才培養的融合效應難以發揮最大作用。
三、突破路徑:“三全育人”視域下高職院校雙創教育體系構建
(一)全員育人:聯通多主體、建立雙創教育“大協同”聯動體系
構建科學的新時代雙創教育體系,最根本的就是要構建人人有責、個個盡責的全員育人“大創業”格局,從主體維度上明確各育人主體在雙創教育中的雙創育人意識和責任擔當,解決“誰來做”的問題,建立“大協同”雙創工作格局,推進“全員”育人。
1.樹立協同育人理念,凝聚全員育人合力。首先,筑牢協同育人理念基礎。只有厘清高職院校雙創教育的價值取向,深刻理解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時代價值意蘊,才能突破各方參與主體的傳統觀念桎梏,將多元主體的目標統一于共同的價值認同,形成雙創育人理念和目標共識,增強全員育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完善協同育人機制。把雙創教育目標納入學校高質量發展目標與績效考核機制,構建學校層面的協同聯動機制,加強育人成效和工作質量考核評價,以雙創價值目標引導全校師生樹立協同育人理念,激發內生動力,將“全員”雙創教育落實到教育、管理、服務工作之中,橫向上形成人人有責、人人參與的互聯互通互享的工作機制;縱向上將雙創元素融入課程教學、科學研究、實踐實訓,完善人才培養機制,統籌好各個專業、各門課程的雙創建設,做到課程建設“主戰場”貫通、課堂教學“主渠道”互通,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雙創教育課程體系。最后,企業作為高職院校開展“雙創”教育協同育人的主要參與者,學校要主動與企業在“雙創”教育各個環節中加強合作并建立相應利益協商機制,提升雙方協同育人意愿,形成校企雙方協同育人強大合力。
2.明晰育人主體權責,整合全員育人資源。首先,明確協同主體權責邊界。一是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要加強對雙創教育的全面領導,積極承擔“宏觀引導和支持”的權責,統籌協調解決雙創協同育人過程中出現的難點、痛點和堵點問題,增強社會不同主體開展雙創教育的角色和責任意識。二是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和“雙創”人才的主戰場,要積極響應國家雙創政策,主動承擔起育人責任,配合學校落實校企育人“雙重主體”職責,深度參與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雙創人才培養等各項工作,互通有無,共同培養產業結構調整及行業發展需求的創新創業型人才。三是學校作為“全員”育人的重點和主體,要加強頂層設計,充分發揮雙創教育主導型功能,將雙創教育與“十大育人”體系有機融合,從制度上規范雙創育人,落實相應職責,以價值目標引領全體師生同心同力同向同行開展雙創教育,不斷彰顯雙創協同育人實效。其次,深入挖掘雙創育人資源。一方面充分挖掘校內“十大育人”體系中在“創新場景、創業場景、任務場景”中蘊含的雙創育人資源,分類匯總、歸納提煉,橫向上實現資源協作、價值共享;另一方面充分運用社會育人中的政策、資金、載體等雙創資源,充分發揮榜樣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校內資源與社會資源、網絡資源的鏈接和融合,縱向上實現資源拓展、共建共享。
(二)全過程育人:貫通全階段,實施雙創教育“全銜接”一體化體系
推進“全過程”育人是構建新時代雙創教育體系的內在要求,客體維度上解決的是“對誰做”的問題,從時間維度上解決的是“什么時候做”的問題,實質上是將雙創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嵌入教育教學的全時段各環節,實現無縫對接、時時用力、處處體現。
1.貫通人才培養全階段,實現雙創教育“橫向到邊”。雙創教育作為一種廣譜式、連貫性教育,堅持不同培養階段相貫通是推進“全過程”雙創育人的核心。高職院校需要根據高職生的成長成才規律,將雙創教育融入大學三年的教育教學全過程,打通各個環節,“分階段、分層次、分類別”地開展雙創教育。一是高度重視大一教育,側重以觀念轉變、意識培育、價值引導等教育為主,開展廣譜式雙創基礎教育,引導學生將創新創業作為成長成才的核心素養貫穿職業生涯發展的全部成長路徑,激發學生的創意和創業激情;二是重點抓好大二教育,著重開展專創融合教育,引導學生立足專業開展雙創大賽、項目研究、社會實踐等,通過創新創業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并將創意轉化為行動的能力;三是精準對接大三教育,重點關注有強烈創業愿望和需求的學生,通過實驗班或精英班的形式,實施個性化教育和訓練,加大項目培育和實踐孵化支持力度,引導學生進行項目成果轉化,開展自主創業或崗位創業,從而形成點、面、線廣覆蓋的教育模式。
2.融合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實現全過程育人“縱向到底”。首先,學校要強化系統化思維,加強頂層設計,樹立由從業就業教育向創新創業教育轉變的新人才培養質量觀的目標共識。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發展需求,統籌制訂專創融合實施方案,打破專業課程與雙創課程之間的藩籬,通過創新場景、創業場景或任務場景的創設對專業內容進行優化重組,推動專創融合教育循序漸進、由外而內、有機融合。其次,全面提升專業教師的雙創素質和能力。專業教師是學校雙創育人的重要力量,學校可以通過雙創教育培訓、研討交流、企業實踐等形式,提升專業教師的雙創教育思維,培養他們的專創融合能力、教學創新能力、課證融通能力、雙創指導能力和實踐研究與成果轉化的能力等,充分調動各階段雙創師資力量;另外,通過開設雙創教學工作坊、開展集體備課、開放教學課堂等,加大“專業教師、校內創業導師、企業導師”之間的跨界融通、資源共享、取長補短,以創新創業教育方式引領“三教”改革,推動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協同發展、有機融合,實現課程教學的精準銜接。
(三)全方位育人:融通各要素,打造雙創教育“深融合”供給體系
“全方位”育人體現的是雙創教育工作在“空間”維度上的橫向延展,實質是突破傳統育人的“空間”限制,解決“怎么做”的問題,充分發揮各場域的雙創育人功能,推動各類要素融合集聚,促進內外聯動育人,實現育人效果最大化。
1.融合雙創要素,構建多元化育人新格局。構建高職院校雙創教育體系,需要將雙創育人元素有機融入學校各類育人載體,尤其是將雙創育人元素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地融入專業建設、課堂教學、實踐實訓、管理服務等育人載體,實現全方位育人。與專業建設融合就是將雙創中的創新思維、創業品質、跨界融合、企業管理等內容有機融入專業建設發展,打破傳統“管理思維”模式下的人才培養范式,使專業和專業群發展布局適應區域產業結構調整、新興產業發展和國家對未來人才的需求。與課堂教學融合就是深入挖掘各類課程中的雙創元素,將課堂教學作為培養學生創業設計思維、創新精神、創業意識的主渠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激發學生創意、創新、創業以及創造的內生動力。與實踐實訓融合就是引導學生以專業知識開展項目研究實踐,或與企業共同開展技術技能創新,或用專業知識開展社會實踐解決相關問題等,培養他們成為敢闖會創、有家國情懷的奮斗者。與管理服務融合就是將雙創教育作為學校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納入學校改革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將雙創教育工作與各個管理環節、育人活動充分融合,讓雙創教育工作在不同層面受到認同、理解、關注和支持,形成“一盤棋”育人新局面。
2.拓展育人場域,建構立體化育人新生態。首先,立足信息化技術,打造混合式育人空間。現階段,雙創教育應緊跟信息技術發展的步伐,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積極拓展“互聯網+”雙創育人場域,構建校內外協同實踐、虛擬仿真教學實踐等網絡共享平臺,打造線上線下、校內校外、現實虛擬相結合、創新創業相貫通的雙創育人新模式,彌補傳統線下教育無法滿足學生多元化需求的不足,賦予課堂教學靈活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其次,立足產教融合,打造校企協同育人共同體。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也是推進學校雙創教育綜合改革、增強雙創育人效果的重要舉措。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建立共建共育共享長效機制,將課堂教學開到生產車間、將企業需求融入項目課程、把科學研究成果應用到實際生產,通過協同育人為企業升級發展注入“雙創”新活力、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注入“雙創”新動能,切實破解產教只“融”不“合”、校企只“合”不“作”的現實困境,提升雙創的育人質量和適應性。最后,立足榜樣示范,打造雙創文化育人陣地。校園雙創文化凝聚著特定的雙創精神環境與文化氛圍,具有浸潤、感染和熏陶的作用,是雙創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精神育人場域。在雙創教育中系統化嵌入創業校友育人模塊,通過邀請創業校友進校園開展沙龍等形式,積極探索創業校友資源融入雙創教育的方法論和邏輯關系;以創業校友榜樣為教育載體,將新時代企業家內涵融入雙創教育,營造濃厚的雙創文化育人氛圍,充分發揮文化育人載體作用,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
[參考文獻]
[1]黃旭艷.多維協同視域下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8(6):52-55.
[2]蹇世瓊,彭壽清,李祥.“雙創”教育中協同育人的實踐困境及路徑突破[J].江漢學術,2019(4):122-128.
[3]李志義.創新創業教育之我見[J].中國大學教學,2014(4):7-9.
[4]藺偉.高校“三全育人”的邏輯詮釋與實踐[J].中國高等教育,2021(18):10-12.
[5]劉寶存.確立創新創業教育理念 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J].中國高等教育,2010(12):12-15.
[6]王敬國.新時代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路徑[J].中國高教研究,2021(18):48-50.
[7]張睿.協同論視域下高校“三全育人”實施的機理與路徑[J].思想理論研究,2020(1):1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