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一種全新教學模式,信息技術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積極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促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提升學習效率。文章從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原則和優勢著手,闡述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打造高中信息技術高質量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高中;信息技術教學
高中信息技術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旨在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提高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效率,教師可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開展教學,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交流、溝通、討論,感受信息技術的魅力。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
(一)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教師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尤其對高中信息技術學科而言,學生需要同時學習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教師更應該重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改變學習心態,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教學中,教師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可以使課堂學習氛圍變得輕松、愉悅,有利于活躍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學生遇到信息技術相關問題時,可通過組內成員集思廣益,各盡所能發揮個體力量與整體力量,從而解決難題。
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教學策略
(一)明確小組角色分配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必須明確學生的角色分配,進行合理分工,實現優勢互補。通常情況下,教師將小組人數控制在4到6人,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分組時,教師可按照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實踐能力等,合理安排小組人員,同時根據學生的優勢、特長進行合理分工,鼓勵學生積極主動擔任組內重要角色。小組角色分配還可通過組員推薦或自薦形式進行選擇,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此外,教師可引導學生定期輪崗,讓每個學生獲得實際鍛煉的機會,體驗不同的角色,培養換位思考的意識。
如講授“我們身邊的數據”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開展教學,引導學生通過分組認識與理解什么是數據信息。小組長負責管理與分配具體任務,組員負責收集從古至今數據的載體、數據的傳播方式、數據獲取工具的變化等資料,學生各司其職,能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合理設置小組合作任務
教師應合理設置小組合作任務,正確指引學生逐步學習和探究高中信息技術知識,同時合理分配小組工作,讓小組內學生各司其職,各盡所能。由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各不相同,教師應結合學生對教材知識掌握情況和個性特點,為每個學生合理安排學習任務。如給信息技術理論知識較好而實踐能力弱的學生安排一些實踐性任務,給實踐能力優秀而理論知識較差的學生安排學習理論知識的任務,由此形成優勢互補,有利于高效率完成小組合作學習任務。此外,教師要重視小組內學生合作任務的進度,及時給予相應指導,促使學生發揮創新思維,提高深入合作學習效率,幫助學生逐步掌握高中信息技術知識。
如講授“多媒體技術應用”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布置學習任務:“老式錄像帶怎么才能利用信息技術保存得更久?”再組織合作學習小組,鼓勵學生相互討論,集思廣益,尋找解決方法。隨后,教師可以給學生10分鐘討論時間,在此期間,學生可利用各種工具查閱、尋找方法,10分鐘后,學生提交小組討論后的答案,教師一一評定哪些小組答案是正確的,哪些小組答案具有創新性,并給予一定的獎勵。合作學習小組模式,不但有利于學生提高自主思維,而且有利于學生提高交流能力,可謂是一舉兩得。
(三)明確學生個體職責
傳統的合作學習小組一般由組長和組員組成,這也意味著組長既要管理組員,又要包攬各種瑣事,而其他組員任務相對少一點,在此模式下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很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能力合理分配小組角色,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使每個小組成員具備一定的個體職責,并確保職責明朗化、規范化,提高學習效率。此外,教師可設立職責履行機制,由組員觀察其他組內同伴是否認真履行自身職責,使學生明白職責履行至關重要,培養的學生責任感與集體榮譽感。
如講授“數據管理”一課時,教師可布置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利用信息技術修復一張紙質老照片,并利用數據壓縮技術提交統一尺寸的照片。”隨后,教師可根據學生特點安排職責,如拍照技術較好的學生負責拍照與上傳,會操作圖片編輯軟件的學生負責技術修復并壓縮圖片,語言表達能力較好的學生負責記錄操作步驟并分享給組內成員。這樣一來,小組內的每個學生都能各司其職,不但能高效推進合作學習的進度,而且能促進共同學習的實現。
(四)重視組內合作與組間競爭
在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時,教師要重視構建組內合作與組間競爭關系。第一,小組合作學習并非是單純把學生組合起來,而是要利用優勢互補的機制,促使學生相互配合學習,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習效率。
第二,組間競爭是打造高中信息技術高質量教學的關鍵。合作學習小組猶如小型社會,既要合作進步,又要參與競爭。當小組之間存在同樣的學習任務,組間競爭悄然形成,學生在合作學習氛圍中,朝著同一目標努力,團結合作,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狀態,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質量。
(五)積極展示合作任務成果
教師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時,除了重視交流討論過程之外,還需注重合作任務展示環節。在合作任務展示環節,教師不僅要鼓勵小組之間分享學習成果,還要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在學生展示學習成果過程中,教師要給予表揚和獎勵,促使學生深刻感受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從而提高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探究討論的能力。
如講授“三維模型的設計與制作”一課時,教師可以布置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利用三維設計軟件建立模型”,規定模型完成度最高的小組獲勝,并在課堂上展示。教師提供軟件設計工具,由學生分組合作,并通過多媒體網絡實驗教室操作設計。在模型設計開始前,小組內學生可以先積極討論模型的參照物、如何創設等問題,各抒己見,再開始制作模型。完成模型后,教師應合理評價學生模型作品中的優點與缺點,表揚模型完成度最高的小組,并在課堂上展示,讓學生分享模型的創設思路、實際操作步驟。這樣既能激發獲獎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又能將優秀經驗分享給所有學生。
(六)設置多元化的教學評價
教師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時,要創設多元化的評價機制,促使學生從反饋與評價中獲得感悟。教學評價期間,教師應充分了解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個人表現與團體表現,深入了解學生之間存在的問題,不僅要關注合作學習過程,還要重視合作任務成果完成度,同時以多元化、多角度的方式開展評價工作,使學生感受評價的公平性和客觀性。
教師應在學生提出個性化、創新性問題時給予肯定,以多元化視角,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激勵學生,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此外,教師設置多元化教學評價,能充分發揮評價和反饋的價值,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如講授“體驗人工智能應用”一課時,教師可以創設教學情境,組織學生分組合作開展扮演人工智能系統的活動。學生根據生活中的所見所知,模仿人臉識別、智能語音等智能系統。學生可通過自身語言優勢、肢體優勢等做出惟妙惟肖的表演。教師簡單評價后,由全班學生一起投票,選出最佳表演組合,實現評價的及時性、多元化。這樣一來,學生能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深入理解人工智能系統如何工作,讓教學評價從教師的“一言堂”,轉變為學生的“暢言堂”。
(七)注重“理論和實踐”的合作
教師必須注重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實踐,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但是,由于高中課程較多,學生學業壓力大,學習信息技術的時間有限,教師如果想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做到既注重理論學習又注重實踐操作,就要注重課程的開放性和合作性。
信息技術學科的知識點更注重實際操作,講究活學活用,所以教師每講授完一個知識點,可以針對性地布置實際操作的相關任務,讓學生在計算機上獨立操作。信息技術是一門開放性課程,在學生遇到難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多開展小組討論,學生互相討論得出答案的過程,既是探究的過程,又是互幫互助的過程。學生為了正確操作教師布置的任務,需要學會拆解操作步驟,小組之間充分交流,得出結論后,能在第一時間實踐操作檢驗。即使還有疑問,學生仍然能按照分工,有條不紊地解決問題,高效結合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
綜上所述,要想打造高中信息技術高質量教學,教師可依托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充分發揮其互相合作、互相交流學習的作用,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教師還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使學生共同進步,最終實現高質量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延玲.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提高合作學習有效性的策略[J].中小學電教(教學),2022(4).
[2]何建芬.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究[J].高考,2020(17).
[3]潘柳燕,葉茗媛.“基礎”課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改革新探[J].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8).
[4]李云鵬.實施小組合作學習 提升信息技術教學實效[J].山西教育(教學),2021(9).
[5]孫明珠.有效合作,構建信息技術高效課堂[J].高考,2020(33).
[6]湯曉春.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探究[J].求知導刊,2021(26).
[7]李振.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探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1.
[8]王新瑞.論小組合作學習與學習習慣的培養[J].讀與寫(上旬),2021(4).
(作者單位:陜西省延長縣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