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琴琴
摘要:在教學改革背景下,社會各界高度重視幼兒園教學質量。所以,在幼兒教育中,需要教師將區域活動積極應用到幼兒園教學中,根據幼兒身心發展規律設計不同的區域活動,引導幼兒自主參與到區域活動中,促使幼兒在完成活動任務的過程中提高綜合素質。本文主要對幼兒園的區域活動教學進行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區域活動;教學研究
區域活動屬于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成長具有重要影響。新時期對幼兒園區域活動教學質量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師積極結合幼兒身心特點,制定不同的區域活動開展模式,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為幼兒營造輕松和諧的活動氛圍,確保幼兒在參與不同區域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全面發展,為未來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1? ?區域活動概述
區域活動是幼兒園教學中的重要活動方式,是以滿足幼兒活動需求為目標,以動手實踐為途徑的自主學習活動。其需要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制定區域活動模式,指導幼兒運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完成活動任務。目前的幼兒園區域活動主要包含集體活動、小組活動、自選活動、自由活動、主題活動和聯合活動六種形式,其中,集體活動需要教師在傳授知識之前,結合幼兒實際情況制定活動目標,在一個或者多個區域中投放適合幼兒的活動材料,引導幼兒以集體形式共同探索材料,從中領悟相關知識內涵,提高幼兒對教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小組活動是將活動區作為分組教學區域,在開展小組活動時,需要教師以輔助者的身份幫助那些學習能力差和動手實踐能力弱的幼兒,幫助幼兒了解相關區域的活動內容、材料和工具操作方式,助推幼兒智力發展,協助幼兒學習相關知識技能;自選活動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利用現有教學資源創設相關情境,帶領幼兒在特定情境中進行活動,通常適用于活動區成熟階段,要求幼兒充分了解各類材料和活動規則;自由活動是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幼兒能夠結合自身學習需求完成活動任務,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可以自覺與相關環境發生交互作用;主題活動需要教師立足教學內容,為幼兒設計活動主題,讓幼兒按照主題完成活動任務,并且每次活動主題都是不一樣的;聯合活動是指幼兒以合作的方式進行活動,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可以互換材料,但是幼兒在交換材料的過程中仍以個人興趣為主要出發點,力求通過交換材料這一行為滿足活動需求,聯合活動對幼兒人際交往能力具有較高要求。
2? ?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的意義
2.1有利于培養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
幼兒年齡較小,在生活中與陌生人交往次數較少,絕大多數幼兒在與人交流中容易產生膽怯心理,語言組織能力較差。當教師在幼兒園進行區域活動時,可以根據教學任務挑選相關材料,立足幼兒操作能力,制定活動內容,指導幼兒結合個人興趣愛好,選擇相關區域進行活動,這樣會自主將相同愛好的幼兒劃分到同一個區域,促使他們在共同完成活動任務的過程中找到交流話題,從而有序培養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
2.2有利于提升幼兒的合作能力
現如今,絕大多數幼兒在進入幼兒園之前都會受到父母和祖輩的悉心照顧,導致幼兒在生活中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良好的合作能力,當在學習或者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不能及時向其他同學或者教師請教,這種情形容易阻礙幼兒未來發展。區域活動側重于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為幼兒設計合作活動,并結合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為其傳授合理的合作學習技巧,促使幼兒在區域活動中不斷提升合作能力。
2.3有利于愉悅幼兒的身心
幼兒正處于身心發展的起始階段,這一時期形成的思想認知極易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因為區域活動類型較多,教師可以將教學場地劃分成不同活動區域,運用現有資源為幼兒創設活動情境,促使幼兒在屬于自己的空間里探索學習,在完成活動任務的過程中發現個人閃光點,使幼兒獲得成就感,并切實感受區域活動的樂趣,充分愉悅身心,確保幼兒在參與區域活動的過程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2.4有利于培養幼兒的社會適應性
幼兒缺乏生活經驗,對社會角色了解程度較低,在生活或者學習中容易對他人產生依賴心理,不能以積極心態獨立完成相關任務。區域活動角色類型較多,當幼兒在其中扮演不同角色時,可以感受社會中不同人物的特點,學習不同社會角色的互動技巧,比如,在扮演父母角色時,幼兒能夠深入理解父母需要承擔的責任;在扮演服務員時,能夠熱情接待顧客。幼兒在扮演不同角色的過程中能夠體會相關角色在生活中的情感,提高幼兒對不同社會角色的了解程度,從而使其能以良好心態配合他人,培養幼兒的社會適應性。
3? ?幼兒園區域活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3.1教師方面
首先,區域活動設置存在問題。經調查發現,部分教師在設置區域活動時,為了追求創新,在布置中過于注重區域環境的外在形式,比如,安全性和整潔性等,沒有站在幼兒角的度考慮區域環境的合理性,導致幼兒參與區域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弱化了區域活動的教學價值。其次,部分區域活動存在教學目標不明確的問題。在開展區域活動之前,部分教師不能系統地調研每位幼兒的性格特征和活動需求,只是按照教學任務設置活動目標,這種情況容易導致教師在投放區域活動材料時比較盲目,不會選擇顏色絢麗、樣式新穎的材料,投放的材料比較單一。甚至部分教師在整個學期都運用相同的材料組織區域活動,從而影響了區域活動的開展質量。再次,建設的活動區域不具有開放性。例如,在放置活動材料時,與幼兒身高不符;在區域活動開展過程中,為了確保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很少為幼兒提供自主活動的機會,而是要求幼兒嚴格按照教師展示的操作流程進行實踐,干預了幼兒的自主活動過程,限制了幼兒創新思維的發展。最后,部分教師在開展區域活動過程中缺乏系統規劃,由于幼兒的學習能力和操作能力較差,在參與區域活動時容易出現各種突發狀況,但是教師在創建區域活動時,往往會將重心放在活動開展效果上,沒有在前期全面規劃活動開展的步驟,這種情形容易提高意外事故的發生頻率,從而降低區域活動的開展水平。
3.2幼兒方面
一方面,受到興趣影響存在偏區問題。每個幼兒的成長環境和性格各不相同,導致幼兒的興趣愛好也不盡相同。當幼兒面對教師創建的活動區域時,習慣根據自身喜好選擇相關區域,并且每次在參與區域活動時都會前往相同區域,這種情形雖然可以加深幼兒對相關區域的了解程度,但是卻容易出現偏區問題,影響幼兒全面發展。另一方面,部分幼兒由于對不同區域活動內容不是十分了解,在參與區域活動時經常會出現盲目心理,無法選出適合自己的區域,只能按照教師指定的區域進行活動,不能感受到相關區域的魅力,這種情形容易降低幼兒參與區域活動的積極性。同時,幼兒動手能力較差,絕大多數幼兒缺乏獨立完成實踐任務的能力,在學習和生活中習慣依靠父母或者教師,當教師在區域活動中為幼兒布置自主實踐任務時,大部分幼兒不能選擇合理的實踐方式,無法有效分配個人實踐時間,從而拖延了區域活動的開展進度。
4? ?幼兒園區域活動教學策略
4.1創建輕松愉悅的環境,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
由于幼兒思想認知尚不成熟,極容易受到所處環境影響。當教師在幼兒園進行區域活動教學時,應全面調查幼兒身心發展情況,了解幼兒興趣愛好,立足實際,創建輕松愉悅的環境,激發幼兒參與區域活動的興趣,教導幼兒在特定的環境中自主進行操作實踐,提升區域活動教學質量。教師在創設區域活動環境時,應結合教學任務和幼兒興趣愛好制定活動目標,堅持趣味性原則,利用色彩搭配刺激幼兒感官,吸引幼兒注意力,使幼兒能夠以良好心態參與到區域活動中,調動幼兒參與積極性。例如,在“彩色玻璃瓶”區域活動中,教師可以在備課期間收集不同顏色的玻璃瓶,顏色盡量多樣化,力求增強顏色對幼兒視覺的沖擊力。課堂上,教師可以同時展示不同顏色的玻璃瓶,并在課桌的不同位置上標注顏色名稱,要求幼兒按照顏色名稱整理這些玻璃瓶,促使幼兒在整理玻璃瓶的過程中提高對顏色的了解程度。當幼兒將玻璃瓶整理完畢后,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為幼兒展示不同顏色的融合過程和結果,告訴幼兒不同顏色融合到一起會產生新的顏色,這樣會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在幼兒對多媒體播放的顏色有了基本了解后,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不同顏色的卡片,要求幼兒結合自身喜好選擇一個區域,然后按照相關區域中的玻璃瓶顏色拼湊卡片,使得幼兒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感受顏色的魅力,增強幼兒對顏色的認知能力。
4.2明確劃分區域內容,鍛煉思維能力
教師在組織區域活動教學時,應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建設合理的活動場所,明確劃分區域內容,注重幼兒思維能力鍛煉,確保全體幼兒在參與區域活動的過程中有序培養創新思維。但是,對于區域活動而言,區域內容劃分并不是簡單的活動場所區分,而是需要教師從教學內容和區域主題出發,根據幼兒的接受能力劃分區域內容,防止在后期開展活動時呈現過多的教學知識,導致幼兒出現逃避心理,從而不利于區域活動的有效開展。例如,在“小巧手”區域活動中,該類活動屬于美勞類區域活動,對幼兒的思維能力要求較高,需要幼兒根據自身對活動的了解,自主設置活動完成過程,促使幼兒在完成區域活動任務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創新思維。為了確保“小巧手”區域活動順利開展,教師可以先從益智類活動入手,在畫板上給幼兒展示不同的數字,每個數字出現兩次,排列位置不同,要求幼兒將其連接起來,但是在連接相同數字的過程中,不能出現線條相交的情況,否則視為失敗。當教師制定好畫板內容后,可以為幼兒留出思考時間,讓幼兒在畫板上連接數字,教師可以按照用時長短打分。在全體幼兒完成益智類活動后,教師應及時對分數排在后面的幼兒給予鼓勵,并將全班幼兒的畫板集體展示出來,使幼兒在相互觀看中能夠自主學習其他幼兒連接數字的方式方法,有序拓展幼兒思維。另外,教師可以通過角色類活動為幼兒展示不同的玩具,比如,不同類型的蔬菜玩具、廚房玩具等,然后要求幼兒集體進行過家家活動,并將全班幼兒分成多個小組,每個小組四名幼兒。在教師劃分好小組后,可以為幼兒制定不同區域,比如,炒菜區、洗碗區等,讓每個小組自由選擇一個區域,合作完成過家家活動,這樣可以促使幼兒在完成活動的過程中學會與其他同學交流溝通,結合自身對相關區域的了解,充分發揮個人想象力,完成區域活動任務,從而有效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
4.3重視區域材料篩選,促進個性發展
區域活動在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各類材料作為支撐。當教師在幼兒園組織區域活動時,應全面調查幼兒的個體差異性,結合幼兒年齡特點挑選相關材料,重視區域材料篩選,材料類型盡量豐富多樣,這樣幼兒可以按照個人需求自主選擇相關材料,促進幼兒個性發展。此外,教師在投放材料時,應掌控好材料投放時間,在滿足幼兒好奇心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有序完成活動任務,力求充分發揮材料的使用價值。例如,在“我是小小建筑師”的區域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幼兒準備形狀不同的幾何圖形、小木棍、布料和畫筆等,要求幼兒運用現有材料搭建建筑。由于幼兒對建筑物還不是很了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幼兒展示橋梁、房屋等建筑物的搭建過程,過程盡量簡單易懂,確保全體幼兒都能參與到區域活動中。在展示結束后,教師可以先在現場為幼兒演示建筑物的搭建步驟,告訴幼兒每個步驟的注意事項。在幼兒對相關物體搭建方式充分理解后,教師可以為幼兒留出自主搭建時間,要求幼兒自主選擇一個搭建物體并獨立完成,物體顏色和格式布局由幼兒自主設計。當幼兒在搭建中遇到不會應用材料的情況時,可以及時向教師請教,教師現場為幼兒展示相關材料的使用方式,并帶領幼兒自主應用相關材料搭建建筑物。同時,教師可以按照幼兒搭建需求,現場為幼兒投放其他材料,告訴幼兒可以根據自身搭建情況適當選擇相關材料,力求通過新型材料集中幼兒注意力,確保幼兒時刻保持良好狀態。在幼兒將物體搭建完成后,教師可以為每位幼兒留出講解時間,要求幼兒運用簡短的語言講述搭建思路,這樣既能鍛煉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又能促使幼兒學習其他幼兒優點,不斷促進幼兒個性發展。
綜上所述,這些年,國家大力倡導教學改革,需要教師積極利用區域活動組織幼兒園教學。當教師在幼兒園中進行區域活動教學時,應從多個方面分析區域活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幼兒興趣愛好和個性特征制定區域活動教學策略,創建輕松愉悅的環境,激發幼兒參與興趣;明確劃分區域內容,鍛煉思維能力;重視區域材料篩選,促進個性發展,通過多種方式優化區域活動教學,促使幼兒在參與區域活動過程中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馬紫霞.傳統文化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融合研究[J].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5):266.
[2]黃曉云.淺談泉州茶文化對幼兒園生態式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的研究[J].長江叢刊,2018(23):298.
[3]楊進云.幼兒園學習化環境創設和區域活動初探[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6(2):119-120.
[4]高芬.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與材料投放的優化策略[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5(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