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課程思政建設的一項改革創新。本文梳理了“課程思政”的概念內涵,深入挖掘了高職英語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對高職英語課程思政融入英語教學模式建構進行探討,以期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課程思政;中國文化;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陳佼立(1983-),女,四川德陽人,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教育學。
一、“課程思政”概念梳理
“課程思政”不是一門課或一類課,而是一種教育教學理念。高職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其教學內容主要側重實際應用,教學目標為培養具有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其會將所學用于祖國和家鄉的建設。學生只有思想觀念正確才能主動地、積極地投入到工作中。由此可見,在高職各類課程中開展思政教育必不可少。高職英語課程的語言屬性和注重實踐應用的職業性為有效完成育人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將課程思政融入英語教學能潛移默化地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增強學生的國家認同感。
在培養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中,應強化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關鍵能力是指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北京外國語大學文秋芳教授提出了外語課程中學生關鍵能力的測量公式:關鍵能力=(核心知識+核心技能)×情感品格×自我管理×(+/-)價值觀, 由此可見價值觀對關鍵能力起著重要作用。
二、高職英語課程思政融入英語教學模式建構探討
高職英語不僅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提升學生語言技能的重要課程,更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行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載體。《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也提出,要加強對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由此可知,高職英語課程思政除了引導學生了解國外的歷史、文化及國情之外,同時還肩負著比較中西方文化差異、培育學生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使命,讓學生領略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一)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立德樹人是課程思政的本質與核心。大學時期不同于中學時期,學生不再受到教師和家長的束縛,他們的思想更加自由。在信息多元化時代,學生在拓寬英語知識時很容易了解到國外的政治、社會、文化、經濟等方面信息,如何引導他們用批判性思維甄別信息的真實性,用正確的價值觀看待中外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差異,樹立文化自信,傳播弘揚中國文化是當前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習得一門語言也就學習了一種文化。高職英語教學是一種語言教學,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屬性,其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傳承、文化塑造和文化交流的實踐活動,具有極為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極為重要的育人功能。
(二) 深度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建構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入高職英語教學,是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內容建構的一項改革創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育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情感認同和文化自信。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如《詩經·王風·黍離》所體現的“黍離之悲”,開啟了中國士大夫“憂國憂民”的優良傳統。《論語·子路從而后》彰顯出儒家“以仁為己任”的價值擔當,甘舍己身慕道求義的崇高追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左傳》中的《鄭子產相國》闡述了“擇能而使,知人善任”的治國方略,體現了一種“君子務知大者遠者”的大格局。把這些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融入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可以彌補“當前大多數高職英語教學重視語言知識點的學習和國外文化的介紹,很少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局限。
(三)教學框架與教學目標的建構
1.教學框架的選取。英語國際語的教學框架(ELF)非常符合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以及高職學生的學情,教師在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時要依據這一教學框架。英語國際語的教學框架包括三大模塊:英語國際語系統、教學內容、預期結果。英語國際語包括語言、文化與語用三個子系統,這三個子系統分別有自己的教學內容和預期目標。語言子系統中的“本土化特征”是指學生能認同并傳播中國優秀文化;文化子系統中包含了本土文化,這說明英語教學不再只注重英語本族語文化,必須包含本土化的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生通過本族、非本族、本土文化的學習能包容和理解不同文化,應對文化差異,具有國際視野、中國眼光,最終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2.教學目標的設定。基于前期的研究和后期的實踐教學,結合外語課程關鍵能力,可從語言知識、職業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領三方面為英語課程思政設定新的教學目標。
語言知識包括語言應用能力和學習能力。高職院校擴招后,學生個體差異較大,教師不再要求學生掌握所有的“聽、說、讀、寫、譯”五種語用能力,而是根據學生的特長與興趣指導其選取不同的組合。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后從事的工作大部分與基礎設施建設相關,會涉及許多海外項目,而這些國家并非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因此培養學生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并能積極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語言教學的重要目標。
職業技能包含合作和創新能力,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具備今后從事的職業中所需要的基本技能。高職院校擴招后,班級人數增加,學生人數過多不利于教學開展,因此教師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利用翻轉課堂為他們分配課前和課后的學習任務,例如線上查閱、收集相關資料,課中結合課文內容請各小組進行簡單的探討,培養他們平衡個人與團隊關系、尊重他人意見等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領即思想政治教育,它是語言知識和職業技能的核心,三者相互補充、不可分離。它主要包括四方面:人文底蘊、自主發展、社會參與、責任擔當。在教學中除了語言知識的傳授,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引導學生不盲目崇尚西方文化,了解國外的歷史、文化及國情,也讓他們體會到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認識到繼承和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性;在教學中能協助學生處理好自我與他人的關系,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信念、敢于擔當的人。
(四)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教材改革
大部分高職英語教材以英美主流文化為主,這些教材雖然能讓學生學到原汁原味的英語,但很難培養出具有國際視野的學生。教材中少有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素材,也沒有體現出育人這一方面,因此需要教師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教學中適當加入人文教育、跨文化素養、批判性思維、中西方文化對比等豐富多樣的內容。高職英語教材編著時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關注兩個要點:
1.篇目內容的選取。結合課程思政“立德樹人”的核心本質和教育目標,選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能塑造品德、化育人格的內容編入高職英語教材。如《論語》中的一些篇目,體現了儒家“歲寒而知松柏之后凋”和“君子固窮”的人格取向,有助于塑造學生在艱難的困境中忍耐持守的堅韌品格。利用《孟子》中的“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引導學生養其浩然之正氣,化育高尚人格。利用《莊子》中的《逍遙游》激發學生的創造活力,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使其追求“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的超越之境。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這樣一來,高職英語教材就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英美文化進行切實的比較,加大英語教學的深度,從而達到“加深對中西方文化的理解,辨識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的教學目標。
2.所選內容的漢譯英攻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用漢語表達的,這些經典深深地凝聚著漢語最為精粹的母語特征,將其翻譯成英語,并做到譯文的信、達、雅,難度是很大的。我國一直都很重視和支持中華優秀文化經典的漢譯工作,先秦諸子經典有著不同版本的英譯本,為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下極好的基礎。此外,云南財經大學國際語言文化學院李勤主編的《中國文化英語學習》也對此做了極好的嘗試和探討,可作為我們的借鑒。
用英語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不斷提升中國文化的影響力,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和重任。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漢譯英是編著高職英語教材的攻堅環節。
(五) 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師資建設
教師是課程思政的執行者和實踐者,是立德樹人的關鍵。高職英語課程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文化,對教師的學養和品德要求都更高,具體體現為:
1.教師自身需具備豐厚的學養和對經典的理解力。除了高水平的英語文化知識之外,對國學經典也要能夠理解透徹。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課程,同時,教師要結合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在教學內容中尋找思政元素的“觸點”和“融點”,深入探索課程思政教學規律,通過轉變教學理念、提升教學能力、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多維度地增強課程思政的實效。
2.教師自身需要有優良的品德和人格,還要有熱情和愛心。人格的化育主要是以生命影響生命,教師的價值取向、職業精神、工作態度、言談舉止無一不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當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春風化雨般地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定期開展系部間、教研室間、師生間“精彩一課”的教研活動,通過爭論、研討等形式,把最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推薦給教師,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和思想政治修養。同時,派教師外出進修學習,開展課程思政專題培訓、專家學者講座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提高教師的育人能力,打造教研互通的教師團隊。
三、結語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發展和互聯網廣泛應用的背景下,學生應該具有辨別力、判斷力和洞察力,還需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更需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家國情懷。高職英語教師應充分利用語言課程的優勢,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技能,根據學生的興趣點和實際需求開展教學,借助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結合語言課程的特點和思維方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然融入高職英語教學,有效增加課程的知識性、人文性,提升引領性、時代性和開放性,使得高職英語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形成協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新格局。
參考文獻:
[1]文秋芳.大學英語面臨的挑戰與對策:課程論視角[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2(2):283-292.
[2]楊修平.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理據、現狀與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8):36-41.
[3]張嚴心.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教育的探討[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報.2021(3):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