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青旭 許鵬 霍勇剛


摘 ?要:文章針對核安全工作發展趨勢帶來的人才培養實踐技能需求變化,分析了目前核安全人才培養實踐環節的現狀與存在問題,構建了核安全人才實踐技能目標模型,研究了核安全人才實踐模式,探討了核安全實踐評價機制和監督機制,就構建核安全人才培養實踐體系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核安全;實踐教學;評價機制;監督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2)19-0079-04
核能作為一種清潔環保的能源,在我國未來能源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核能行業也必將迎來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貫穿于核能整個產業鏈中的核安全是核工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尤其是自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后,核行業各領域對核安全日益重視,對核安全人才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核能發展與展望(2021)》強調,要加強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進一步推進核能人才隊伍建設力度,同時建議采取“院校合作、工學一體”的方式培養實踐技能過硬的核專業人才[1]。實踐教學是高等教育中一個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專業化人才的重要環節。因此,在核安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著重加強實踐教學體系設置,提升人才實踐技能水平[2]。
近幾年,部隊核安全工作不斷提質拓域,對軍隊院校核安全人才培養目標中實踐技能水平要求更高。因此,院校核安全人才培養中迫切需要深化實踐體系研究探索,進一步構建系統完善核安全人才培養體系,以滿足核安全崗位人才需求。本文以院校核安全專業人才培養為研究對象,分析了現行培養方案中實踐環節存在的不足,并針對實踐技能目標、實踐機制、考核評價研究探索,以期為核安全人才培養實踐體系構建提供一些借鑒。
一、實踐教學在核安全人才培養中的意義
核安全是對核設施、核材料、核裝備采取必要的預防、保護、監管等安全措施,防止發生核事故或減小事故放射性污染活動的總稱。核安全專業涉及核物理、核工程與核技術、核化工與核燃料、輻射防護與核安全、電氣自動化、網絡安全以及指揮管理等多個領域,具備多學科交叉、工程性與實踐性強的特點。由于核安全在涉核活動中的極端重要性,用人單位對核安全人才實際動手能力要求較高,突出表現在專業化、細致化和務實性上。因此,熟練的實踐能力是核安全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實踐教學在核安全人才培養體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目前,實踐教學主要包括校內核專業實驗課程、裝備操作、畢業設計、學科競賽以及校外基地現地教學、綜合訓練等形式[3]。其中,實驗課程主要訓練學生掌握核安全相關的基本理論及基本技能;裝備操作、綜合訓練、現地教學主要強化學生熟練使用核安全裝備,使之適應核安全崗位;畢業設計、學科競賽等實踐環節重在培養學生知識綜合運用及實踐創新能力。
近幾年,由于在核安全專業實踐教學中,放射源稱為部分實驗的必要條件,且大多數核專業設備較昂貴,出于輻射安全、場地時間的考慮,虛擬仿真技術在核安全人才培養實踐教學中方興未艾,逐漸形成了“仿真實驗+實物實驗”“虛擬訓練+現場實習”的實踐模式。實踐教學模式呈現多樣化,對核安全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越來越重要。
二、實踐教學在核安全人才培養中的現狀分析
實踐教學是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技能的重要途徑,很多高校都十分重視核專業實踐教學條件建設。但總體上桎梏于傳統教學模式,在核安全人才培養中存在著實踐學時分配不合理、實踐體系不完備等問題,難以“精準”滿足核安全崗位人才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現有核安全人才培養實踐目標宏觀設計不夠、指向不清。雖然在本科輻射防護與核安全人才培養方案設置了教學實踐環節,并對實踐的內容、學時做了詳細安排,然而對實踐過程所要達到的技能目標不夠聚焦,針對性不強。在教學計劃執行與評估中,各實踐課程、實踐環節普遍存在實踐目標單一、實踐技能要求模糊等問題。培養方案總體目標中實踐技能層面指導性不強,需要進一步細化,構建完善的核安全人才培養實踐目標體系[4]。
2. 現有核安全人才培養實踐模式單一,實踐效果不佳。目前,部隊院校核安全類人才培養依然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在實踐課程組織過程中,大多遵循“課堂講授—實驗介紹—實驗組織”的傳統模式組織,教師把學生看作“知識的容器”,實踐組織方式固化,學生主動作為不夠,以學生中心、持續改進、教學結果導向等新的實踐教學理念尚未得到落實。此外,實踐課程“各自為戰”,實踐目標“鏈路不清”。在培養方案課程體系中,原子核物理、核輻射探測、輻射防護、輻射監測、核安全評價、核安全監管等課程邏輯關聯極強,銜接緊密的實踐過程對學生系統掌握核安全知識十分重要。然而,這些課程實踐環節缺乏配合,在實踐目標設定上往往強調本課內知識結論的驗證,實踐模式較單一,效果不明顯[5]。
3. 現有核安全人才培養實踐效果難以有效評價,尚未實現與核安全人才用人單位的“無縫鏈接”。部隊涉核活動不僅對核安全人才“數量”需求增加,對人才“質量”要求也更高,科學可行的核安全人才評價機制是把好人才質量關的重要前提。目前,在核安全人才培養方案中對實踐環節的評價方式片面、單一,與用人單位對接不夠,難以對學生綜合的實踐技能水平進行有效量化。
4. 現有核安全人才實踐活動監管機制尚不完善。為了促進實踐質效,需要對核安全人才實踐教學過程實施有效監管。目前,除了實驗課程、綜合訓練、畢業設計外,現地教學、創新競賽等實踐環節尚未納入監管,監管職責、監管時機、監管內容不太明確,無法實施有效監管。
三、核安全人才培養實踐體系構建探索
為滿足部隊核安全工作發展變化需要,軍隊院校核安全人才培養工作應圍繞“強基礎、深專業、寬面向、重實踐”的基本思想,進一步細化核安全人才實踐技能目標,整合學校現有實踐教學平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立軍民融合式實踐教學模式,改革人才評價機制,構建系統的核安全人才培養實踐體系[6]。
1. 構建各層次核安全人才培養實踐技能目標模型。核安全工作不僅要求院校培養的學生熟練掌握核安全管理、放射性監測、輻射防護、核事故應急、核安全監管等專業知識,更需要具備熟練開展相應崗位的業務能力和素質,這些都對院校核安全人才實踐能力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參照本科輻射防護與核安全、核安全監管短期培訓班等不同層次的核安全人才培養方案,圍繞實踐環節,在人才培養總目標中強化了學生對核安全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核安全分隊與核應急分隊指揮能力、對裝備操作使用能力、未來崗位自主學習能力等實踐性能力的培養,細化了學科基礎能力、專業基礎能力、裝備使用能力、組訓管理能力、科學創新能力等分目標中的實踐技能要求,構建本科、專科、短期培訓班等各層次核安全人才培養實踐技能目標模型,如圖1所示。
2. 構建系統的核安全人才實踐教學機制。實踐教學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以實踐課程及實踐活動為客體,采用多元方式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有效支撐實踐教學目標、傳承實踐知識、提升實踐理性、優化實踐策略和生成實踐智慧。部隊院校核安全人才培養應以校內實踐為核心,借助核學科軍民融合式發展,充分運用院校與部隊、院校與地方核工業企事業單位建立的各類合作平臺,構建系統的核安全人才實踐機制。以本科輻射防護與核安全專業人才培養為例,對照人才培養實踐技能目標體系,在實踐安排上遵循“初步實踐—淺層認識—綜合實踐—深化認識”的認知規律,分四個層次,合理設置實踐環節。在學科基礎能力層面,通過大學物理實驗、工程綜合實踐、電工電子技術實驗打牢學生開展專業學習的實踐基礎;在專業基礎能力層面,提高原子核物理、核輻射探測、核電子學、輻射防護等專業課程實踐學時比例,夯實學生核安全知識專項技能;在裝備運用及組訓管理能力層面,開設核事故應急響應與處置、核輻射監測與應急裝備操作訓練等實踐課程,初步鍛煉學生崗位任職能力;在科學創新能力層面,新增蒙特卡洛數值模擬方法實驗,結合畢業設計改革、學科競賽、專項任務,拓展學生未來崗位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7](如圖2所示)。
利用校內核輻射探測、核電子學、輻射防護、輻射環境監測等傳統優勢實驗平臺以及校外中核四〇五放射化學、放射性廢物處理與處置先進實驗室,開展課程實驗教學、參觀踐學、研討交流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模式,完成學生核安全實踐的“初步實踐—淺層認識”過程;通過開展校內核安全專業崗位單項訓練、綜合訓練,赴部隊真實涉核場景聯合訓練,完成學生“綜合實踐”過程;采取院校—部隊、院校—地方聯合畢業設計課題、核安全對話、核安全專項任務現地教學等多種實踐手段,開拓學生核安全創新思維,完成實踐教學中“深化認識”的過程[8]。
3. 構建核安全人才實踐評價機制。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是對實踐教學環節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是調整實踐教學以解決供需矛盾的主要依據。構建核安全人才實踐評價機制是確保院校培養的核安全人才滿足部隊需求的重要保證。一方面,科學調整校內核安全實踐評價反饋機制。針對部分裝備操作、畢業設計結題等實踐環節評價,聘請“主講教師+校內專家+用人單位技術骨干”作為評價主體,共同對實踐效果提出意見和建議,并及時反饋至校內教學管理部門,教學管理部門將反饋信息進行歸因分析,進而對實踐教學與管理做動態調整,更新實踐教學內容,加強實踐教學管理,形成校內實踐教學的良性循環[9]。另一方面,構建校外評價反饋機制。采取與用人單位交流研討、調查問卷,對院校培養的核安全專業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表現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價,并將意見反饋至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將校外反饋進行歸因分析,找出校內核安全人才培養與用人單位需求之間的差距,進而進行實踐教學動態調整,形成校外反饋的良性互動,縮小與用人單位核安全人才需求的“時空差距”。核安全人才實踐評價流程如圖3所示。
4. 完善核安全人才實踐活動監督機制。依托教研室、院校、用人單位、指導機關建立核安全實踐活動四級監管體系,將部隊綜合演訓、學科競賽、現地教學等實踐環節納入監管。在具體實施上,對于校內實踐,可由院校教學管理機關牽頭,教研室為主體,適時邀請部隊用人單位參與,組成實踐教學督導組,以核安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設計為依據,重點圍繞實訓對象、內容、成效等方面,針對實驗課程、畢業設計、學科競賽、校內裝備訓練等過程實施監督;對于校外實踐,可由指導機關或院校機關牽頭,部隊用人單位、實踐基地為監督主體,組成督導組,圍繞實訓對象、訓練方法、訓練時機和內容,針對校外現地教學、部隊演訓進行督導。充分發揮教研室基層、用人單位在實踐教學質量監控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實踐教學常規檢查制度和專項檢查制度,加強實踐教學過程性管理。針對監督過程發現的問題,限期整改,動態反饋至下一期實踐活動,確保核安全人才實踐教學良性發展[10]。
參考文獻:
[1] 左國平,于濤,宋碧英,等. 深化核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01):144-146.
[2] 徐維暉,王為術,宋小勇,等. 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多維實踐教學構建研究[J]. 課堂,2017(03):59-63.
[3] 曹博,陸道綱,吳軍,等. 華北電力大學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J]. 中國電力教育,2012(21):32-34.
[4] 何麗華,屈國普,李小華,等. 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設計教學改革與實踐[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31(02):79-83.
[5] 李小華,于濤,肖德濤,等. 核科學與技術類專業人才創新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綜合),2012,33(06):6-11.
[6] 李志義. 對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十年的回顧與反思之一:我們應該堅持和強化什么[J]. 中國大學教育,2016(11):10-16.
[7] 王飛,白春燕,王柏華,等. 基于多元反饋的電氣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J]. 高師理科學刊,2019,39(04):71-75.
[8] 謝天,王鐵驪,等. 跨學科知識型核應急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探究——南華大學核應急人才培養系列(二)[J]. 教育教學論壇,2016(02):7-8.
[9] 彭俏,馬杰. 海軍涉核專業士官職業技術教育聯教聯訓聯考探索[J]. 繼續教育研究,2021(10):60-62.
[10] 徐春霞. 完善獨立學院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以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為例[J]. 教書育人(下旬刊),2021(06):36-37.
(責任編輯:莫唯然)
作者簡介:姚青旭(1984—),男,博士,火箭軍工程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輻射防護與核安全教學;許鵬(1976—),男,博士,火箭軍工程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為輻射防護與核安全教學;霍勇剛(1975—),男,博士,火箭軍工程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輻射防護與核安全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