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師的重要任務,英語閱讀能力是學生發展聽、說和寫的能力的依托。隨著國家“雙減”政策和“五項管理”的實施,深化課程改革,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成為每一位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時所面臨的迫切要求。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是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初中英語學科素養在閱讀教學中的實施集中體現為四個方面:語言能力的培養、自主和合作的學習方式、中西方文化對比學習和思維品質的培養。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核心素養
作者簡介:徐慧英(1976.08-),女,菏澤市牡丹區第二十一初級中學,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教學。
一、背景
(一)國內外英語閱讀教學的發展
日本石山修平提出的“三讀法”模式,即通讀、精讀、味讀,對當前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很大的影響。美國史密斯提出的“四級閱讀”模式,即認識性閱讀、理解性閱讀、評價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依然常用于今天的課堂教學中。初中英語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常常融會貫通并創造性地使用“三讀法”和“四級閱讀”模式。
以上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共同指向讀前、讀中、讀后這三步。這些閱讀模式是現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它在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等學科素養方面沒有具體的闡述。
(二)國內教育改革的方向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和落實“雙減”政策有機結合已經成為目前教育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提高學校教育質量,打造高效課堂,從而達到“減負提質”,成為各個學校目前所面臨的課題。在打造高效課堂之時,深化課程改革,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再次成為每一位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時所面臨的重要任務。
(三)中學英語教學現狀
多年來,許多教師一直把提高學生成績放在第一位,以考定教,過度強化知識本位,從而忽略了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而且許多教師數十年如一日,抱著傳統的教學思想以不變應萬變,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把詞匯、語法、句型貫穿整個課堂,搞題海戰術,唯分數論天下。一些教師進行閱讀教學時,課下布置很多閱讀材料,只求答案正確即可,借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忽視了對學生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的培養。
綜上所述,將英語學科素養和英語課堂教學進行有機融合,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是目前英語教師應解決的首要問題。
二、初中英語學科素養的內涵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提出:“高中英語課程關注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提高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發展與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增進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養?!边@也是初中英語學科素養的內涵,即學生在接受初中英語課程教育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綜合表現為四大素養: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三、初中英語學科素養在閱讀教學中的實施路徑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由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四方面構成。所以,初中英語學科素養在閱讀教學中的實施路徑集中體現在四個方面:語言能力的培養、自主和合作的學習方式、中西方文化對比學習和思維品質的培養。
(一)語言能力的培養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實質上是通過閱讀英語文章培養英語語感,運用英語語言知識獲取信息、吸收信息、綜合信息來分析問題、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首先要通過閱讀培養英語語感。教師常用的一些培養語感的方法是抓關鍵詞、重點短語和特殊句型來理解文本所傳達的信息。語境也是培養語感的重要方法,幫助學生較容易地理解作者所傳達的思想。閱讀插圖為文章創設情境,讓學生更直觀地感知文章的主要思想。除此之外,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更多的語言情境,這在培養語感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其次通過閱讀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通過閱讀文本來獲取信息、吸收信息和綜合信息用來理解文章的大意,這也是培養閱讀能力的基本方法。閱讀能力包括文本概念、音素意識、拼讀能力、閱讀流暢度、閱讀技巧和策略、母語語言知識。在閱讀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拼讀能力,對文本的理解,對文本的興趣,英語基礎以及漢語知識的遷移的綜合運用,學生最終會通過信息處理來提升閱讀能力。
最后通過閱讀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表達分為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口頭表達一般在完成文本閱讀之后,學生根據閱讀問題、表格、圖表、圖片、思維導圖來口頭闡述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看法。書面表達是學生對口頭表達的內容概括總結,形成書面語言書寫下來。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是在閱讀的基礎之上形成的。只有通過閱讀,學生才會接收更多的語言材料,獲取更多的信息,有足夠的知識儲備,用作語言表達的載體。
(二)自主和合作的學習方式
學會學習是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能力作為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則是在此基礎之上的具體界定。學習能力就是有效運用學習方法和技巧的能力。學習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礎,學生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同時學會運用多媒體和信息資源拓寬學習渠道。學習能力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培養主要體現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
1.自主學習的方式。在英語閱讀中,大部分時間都是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來完成的。例如做好讀前預習、讀中判斷和讀后總結。讀前預習要求學生必須通過自查工具書完成詞匯理解,通過自主閱讀理解課文大意,通過思考解決文本中涉及的問題,通過自測來檢驗對文本的理解程度。讀中判斷是根據文本材料,從中提取相關信息,并對材料進行一定的分析與評價。讀后總結是根據文本的重點、主題框架或者思維導圖對文本進行概括總結或者復述。這些根據學生的語言基礎能獨立完成的學習過程正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最主要的方法。
2.合作學習的方式。學會學習當然是以自學為主,在學習中體會學習所帶來的愉悅和滿足感。然而,如果一個人的思想是封閉的,即使英語基礎再好,也會在閱讀當中遇到很多的難題,依靠自己是無法解決的。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在閱讀時會遇到更多的難題。在這種情況下,合作學習是非常必要的。在閱讀過程中,對于重點文段的閱讀,對于難點的處理,小組交流合作是最佳的學習方式。而在讀后的拓展任務中,海報設計、表格制作、思維導圖、短劇表演和故事改編等都需要發揮眾人的特長,各盡所能,相得益彰,才會使每個同學的英語學習能力得到長足的發展。
(三)中西方文化對比學習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之一的文化意識指的是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跨文化認知、態度和行為取向。在英語教材中,有一部分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閱讀材料,我們當然要學習和傳承,然而更多的則是對西方文化的介紹。在進行閱讀教學中,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在了解西方文化時,不能全盤西化,崇洋媚外。對于西方的優秀文化,我們是要學習和借鑒的。初中英語閱讀材料有很多類似的文章,無論中西文化,都能讓我們從中汲取優秀文化價值,豐富學生的文化認識,拓展學生的知識眼界,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Section B 2b“He Lost His Arm But Still Climbing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美國登山愛好者Aron Ralston 在一次登山中發生了嚴重的事故,在生死兩難之間作出艱難選擇。文章所傳達的價值觀也是我們所要汲取的營養,即在人生的關鍵時刻,做一名勇敢的自救者。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西方優秀文化有所認同,借以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
(四)思維品質的培養
思維是閱讀的靈魂。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根據文本材料進行預測、總結、概括、分析、推理、想象、整合和評價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閱讀教學的重點是訓練和發展學生的思維,因此教師通過英語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是實施英語學科素養培養的重要途徑。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英語教師通過文本解讀掌握提問技能,進行有效提問;二是使用“問題鏈”,讓學生思維有邏輯性;三是注重高階思維的培養。
1.掌握提問技能,進行有效提問。蘇格拉底曾說,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訴人們答案,而是向他們提問。 掌握提問技能,進行有效提問,才會引發學生真正意義上的思考,也才能鍛煉學生的思維品質。我們可以根據學生在閱讀文本時所獲取的信息種類和學生回答問題時進行的思維活動類型分為五類問題。Nuttall指出,第一類問題就學生對文本字面意義的理解進行提問;第二類需要學生對文本信息進行一定的重組和闡釋方能回答;第三類問題的答案為隱含型,要求學生通過一定的推理才能回答;第四類問題要求學生對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方式進行評判;第五類問題則要求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和反應進行討論。第一類問題和第二類問題屬于學生的低階思維階段,第三類、第四類問題和第五類問題屬于高階思維階段。顯而易見,這五類問題如同五個階梯,引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同時由我及他,使閱讀過程更具滲透性和人文性。英語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認知層次,按照問題層次設計問題,讓學生在英語閱讀中逐漸進行深入思考,從而提升思維品質。
2使用問題鏈,提升思維品質。要想在英語閱讀課堂中通過“問題鏈”提升思維品質,就要在設計問題鏈時依據文本、主線、學情,找準切入點、訓練點,盡可能地設計能讓學生認識沖突的、生活化的問題鏈。問題鏈的設計應該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層層遞進,讓學生的思維不斷加深,從而提升思維的深度、廣度和高度。設計問題鏈應注意四個原則——目標性原則、層次性原則、漸進性原則和量力性原則。問題鏈之間的問題應該相互關聯,而不能單獨存在。
3注重高階思維的培養。高階思維是指高階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創新能力、問題求解能力、決策力和批判性思維。高階思維能力集中體現了新時代對人才素質提出的新要求,是適應時代發展的關鍵能力。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大部分英語教師以培養學生的低階思維為主,即知道、領會和應用。然而,這有悖于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英語教師在培養學生低階思維的基礎之上,在英語閱讀教學中一定要更多地設計第三類、第四類和第五類問題,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進而培養創新能力。
初中階段很多高階思維的問題基本上有下面三個句型:“If you...What will you ...”“ What do you think ... ”“Do you agree ...Why or why not?”。當然,根據不同類型的文章,問題的設置可能有不同的提問方式,但是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寫作意圖或者作者的觀點進行質疑或者評價都屬于高階思維的范疇。
四、結語
總之,語言能力的培養、自主和合作的學習方式、中西方文化對比學習和思維品質的培養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是相互依存、相互關聯的。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時只有始終考慮到這四個方面的主要內容,學生的全面發展才能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孫婷婷.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與核心素養的培養[J].校園英語,2020(3):162.
[2]王薔,敖娜仁圖雅.中小學生外語閱讀素養的構成及教學啟示[J].中國外語教育 2015(1):16-24,104.
[3]劉金財.淺談初中英語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培養[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18):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