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鑫
摘要:構建以核心素養為引領的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要正視當前通用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實現核心素養導向的高中通用技術教學,教師需要在教學設計上,采取目標素養化和過程情境化等教學策略;在教學實施上,建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使學生經歷知識的自主建構過程;在教學評價上,明確評價原則,確定學生核心素養表現行為,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
關鍵詞:高中通用技術;通用技術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2020年,教育部印發布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新課程最大的突破是緊扣新時代新要求,聚焦課程育人,凝煉每門課程的核心素養。“通用技術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技術意識、工程思維、創新設計、圖樣表達和物化能力五個方面,是學生學習通用技術課程后逐步形成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新課程需要新教學與之配套。在教學中如何落實核心素養是廣大通用技術教師關注的重要問題。以“探析結構穩定性”一課的教學為例,具體闡述可從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三個視角,構建核心素養導向的通用技術課堂教學。
一、當前通用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標》)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五條教學建議:“注重基于學科特征和高中學生特點的學習方式的變革;強化基于技術實踐的學習情境設計;關注學生技術經驗的建構、技術與工程思維的形成和技術文化的感悟;加強信息技術條件下教學資源的有效組織和應用;積極發揮課堂學習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引導作用。”
《課標》中的這些教學建議盡管已經被廣大一線通用技術教師接受和踐行,但在推進和深化通用技術教學的歷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教學形式化,學習淺層化
實踐性和創造性是通用技術學科的主要特征,教學中應當設計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達成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然而,在日常教學中,課堂上缺乏適切的學習活動,教師未能更好地引領學生經歷過程、完成任務,習得知識、技能和素養。在公開課教學中,課堂上呈現了技術探究和技術試驗等學習活動,但由于對活動內容缺少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組織,導致這些學習活動的開展要么用時過長,要么匆忙收場、不夠順暢,沒有把學習引向深入,浮于表面,從而使教學形式化,學習淺層化。
(二)情境碎片化,內容零散化
知識的情境化是知識活化并轉化為素養的必經途徑。但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所創設的情境距離主題較遠,距離學生的真實生活較遠,缺乏與學生已有的技術經驗和學科知識的關聯。情境的選擇缺乏創新,情境中沒有涵蓋與所學內容相關的技術問題和真實的技術任務,脫離實際,流于形式。教師在教學中沒有為學生習得和運用知識而創設統領課堂各個環節的大情境,并使之貫穿教學始終,從而使教學呈現情境碎片化,內容零散化。
(三)教學資源匱乏化,有效評價缺失化
核心素養的形成需要豐富的教學資源來支持。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缺乏對教學資源的開發和有效利用,比如在學生學習“切割法畫三視圖”時,沒有相應的教具和學具來輔助教學,在學校軟硬件資源支持良好的情況下,沒有發揮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拓展學生學習方式和改善學生認知能力的作用。整個課堂上沒有能體現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評價,評價較多地關注學習結果。教學資源匱乏化,有效評價缺失化,難以引導學生的發展。
二、核心素養導向的高中通用技術教學策略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主戰場在課堂。用指向培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新教學為學生的發展筑基,理應成為每一位教學實踐者的責任與擔當。核心素養導向的高中通用技術教學需要從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三個視角探索更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基于素養的教學設計策略
基于素養的教學設計需要有明晰的素養化目標主線,“明確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需要“基于素養目標的要求”構建“教學過程的情境主線”,從而在情境中完成由知識內化為學科核心素養。下面本人以“探析結構穩定性”一課為例,主要從目標素養化和過程情境化兩方面提出教學設計建議。
1.目標素養化,確保正確的教學方向
課程標準是教學的依據,認真研讀課標和教材是確立教學目標的前提。首先,閱讀“探析結構穩定性”一課相對應課標的“內容要求”“教學提示”“學業質量”以及通用技術學科五大核心素養水平層級劃分標準,明確本節重點要培養的核心素養,做到心中有“標”。然后,泛讀整本教材,精讀教材中本節課的內容,厘清知識之間的邏輯結構和編寫思路。最后,對學生的學情進行深入分析,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第一,發展技術意識素養。能夠通過對技術問題進行分析,明確并理解結構穩定性的含義。能夠意識到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來討論結構的穩定性,養成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良好習慣。
第二,發展創新能力和物化設計能力素養。能夠通過懸臂結構的搭建和懸臂結構穩定性技術試驗,探究出影響結構穩定的條件,并完成試驗報告。
第三,發展工程思維、圖樣表達和物化能力。能夠在綜合考慮穩定性相關因素的基礎上對平板電腦支架進行結構設計、制作、測試等環節進行整體規劃和具體實施。
“探析結構穩定性”一課具有很強的綜合性,以上教學目標蘊含了通用技術學科五個方面的核心素養,并形成螺旋式上升,以期達成學科育人的根本目的。
2.過程情境化,促進學習的真正發生
“學習過程情境化要求將學科內容與真實世界的情境結合起來,這一過程通常要求教師基于一定的教育教學理念,把握學科知識內容,依據學生具體情況,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調整,即把課程標準及教材上所呈現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情境相關聯,通過適當增減、重組、改造等方式,將其情境化,從而為學生習得和運用相關知識提供情境化的課程資源。”在“探析結構穩定性”一課教學中,教師創設了統領課堂的大情境,以知識的遷移運用為目標,以實際問題解決為載體,讓學習變得更加有意義。
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統領課堂的大情境。在日常教學中,有學生提出:“我家里的手機支架可以穩定支撐手機,但支撐平板電腦會經常翻倒。”也有學生提出不同意見,說:“我家里的手機支架能夠穩定支撐平板電腦,可以一款兩用。”這顯然是有關結構穩定性的問題。針對這樣鮮活的情境素材,教師經過深入挖掘,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和學生一起自拍自演了情景劇——《DIY,讓生活更精彩》,以此作為統領課堂學習的大情境。
通過情景劇,教師將學生帶入生動的學習情境中,并引導學生解決以下兩個實際問題:(1)一個穩定的結構需要滿足什么條件?(2)我們如何利用現有的工具和材料制作一個穩定的平板電腦支架?由此可以看出,教師將本節課中關于結構穩定性知識的學習整合到與手機支架相關的問題解決中,讓學習變得更加具有實際意義。
教師需要以創設的大情境為背景,以實際問題的解決為線索,設置系列化、遞進式問題,指向學生的高階思維(如表1)。
這種教學設計將一節課中需要學習的內容——結構穩定性的定義、條件、影響因素等整合于所創設的大情境中。以大情境統領的課堂學習,能避免課堂教學情境的碎片化和知識的零散化,幫助學生建構良好的認知結構,進而實現從知識到素養的轉化。
(二)達成素養的教學實施策略
核心素養的培育,耕于課前的教學設計,收于課堂的有效實施,特別強調素養化目標在教學實施中的生成與落實。
1.建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大情境產生的系列化、遞進式問題,引領教與學兩種不同的活動,并不斷優化,建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探析結構穩定性”一課中,在制作平板電腦支架的技術實踐環節,教師基于情境創設了以實踐為核心的設計表達活動和加工制作活動。設計表達活動旨在提高學生的圖樣表達和創新設計能力,加工制作活動重在培養學生從創意到產品實現的物化能力,最終實現知識遷移和應用的教育價值。在實踐活動中,學生是課堂上學習的主體;教師充當引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
2.經歷知識的自主建構過程
通用技術學科具有實踐性與創造性特征,可以采用“做中學”和“學中做”的理念來設計實踐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親身經歷技術探究和技術試驗的過程中形成知識,獲得體驗,提升素養。“結構穩定的條件”是“探析結構穩定性”一課中的教學難點,為此,教師設計了讓學生自己動手搭建懸臂結構,之后再進行懸臂結構穩定性技術試驗來探究規律。在教學“影響結構穩定性因素”時,教師先讓學生列舉生活中常見的穩定結構,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大膽猜想、小組討論、設計方案、試驗驗證得出結論,讓學生經歷知識的自主建構過程,體驗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這樣的課堂充分調動學生思維,學生的核心素養在過程中得到培育。
(三)檢驗素養的教學評價策略
基于通用技術核心素養的教學評價首先應該明確評價原則,在此基礎之上圍繞通用技術學科五大核心素養,確定學生核心素養表現行為,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
1.教學評價原則
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評價應著眼于真實的課堂,以人為本,關注學生,關注學情,著眼于學習過程中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以提升學生通用技術核心素養為根本的價值取向,創設真實的任務情境,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的真實表現。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評價需要教師發揮教學智慧,適時而評,評價得當,以達成促進學生通用技術核心素養發展的目的。
2.教學評價建議
第一,確定學生核心素養表現行為。結合新課標中通用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內涵,確定學生核心素養的表現行為。下面以“探析結構穩定性”一課中的技術實踐活動為例,列舉制作平板電腦支架活動中學生核心素養的表現行為。在平板電腦支架設計環節,學生能夠意識到需要綜合考慮結構穩定性的各種影響因素進行創新性方案構思,然后將構思運用圖樣表達出來,這一系列的行為體現出學生具備技術意識、圖樣表達和創新設計素養。在平板電腦支架制作環節,學生能夠篩選出組內最合理的設計方案,在此基礎上進行組內成員分工,并且對在規定時間內、使用限定的工具和材料進行加工這一環節進行整體規劃和完成制作,這體現出學生具備工程思維和物化能力素養。
第二,設計技術實踐活動評價量表。在上述技術實踐活動中,對“實踐過程”開展小組內自評,對“成果形成”開展小組間互評。符合條件的在☆處打勾或涂黑,然后小組互換進行他評。技術實踐活動參考評價量表如表2。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余文森.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責任編輯:趙昆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