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宜菡
摘 要: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商業銀行的經營環境、服務對象、技術手段等均已發生巨大變化,商業銀行越來越重視私域流量運營。但在實踐中商業銀行仍然存在私域流量轉化效果不理想的問題。本文通過分析當前商業銀行開展私域流量運營的意義和特點,探索商業銀行私域流量運營策略。
關鍵詞:商業銀行;私域流量;運營;策略
一、商業銀行私域流量運營的意義
首先,大數據發展推動了銀行業務電子化,也導致了銀行離柜交易率大幅度提升。2020年,銀行業離柜交易率接近90%,較2012年上升了36個百分點,這導致全國銀行網點在2020年關閉了6275家。面對客戶新的行為選擇和市場環境變化,商業銀行必須主動擁抱并適應數字經濟,快速開展私域流量運營,打造數字化核心競爭力。
其次,新冠疫情的沖擊使原本競爭激烈的銀行業雪上加霜,同時也加速了傳統銀行的數字化轉型之路。客戶辦理存款、理財、貸款等銀行業務由線下轉為線上,越來越少的客戶選擇到網點辦理業務,傳統的營銷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客戶需求。私域流量運營將會是銀行轉型的重要突破口,精細化、個性化的線上營銷模式將會更好迎合客戶需求,提升對客戶的吸引力和轉化率。
第三,普惠金融潮流下,持續高效運營長尾客戶成為商業銀行重要課題。根據“二八定律”,傳統銀行盈利模式下,商業銀行更聚焦占有80%社會財富的20%客戶。但隨著普惠金融理念興起,商業銀行更加重視個體價值小、數量眾多的長尾客戶,開展私域流量運營是營銷長尾客戶的最好途徑。通過私域流量運營,結合線上化、數字化、智能化的運營手段,有效滿足用戶個性化、規模化的產品體驗,提升用戶的黏性。
二、商業銀行私域流量運營模式的特點
(一)與傳統電商模式存在根本性差異
傳統電商的主要盈利模式是交易平臺的盈利或實物商品的盈利,通過用戶在平臺上進行商品交易,通過平臺支付,平臺從中收取傭金,或者自己生產、直接銷售給用戶。而銀行商業模式的核心是存貸利差。因此,在私域流量運營中,而銀行不僅僅是要吸引客戶辦卡留存,同時要根據用戶的需求提供貸款、理財等多種產品業務,來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同時相比較傳統電商營銷的實體產品,金融產品更加抽象,看不見也摸不著,在私域流量運營過程中,用戶無法實際體驗到產品帶來的效果。因此多樣化的客戶需求給銀行帶來機遇的同時,也給銀行客戶經理管理私域流量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二)產品營銷受到嚴格的監管約束
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和普通產品相比更加復雜,有嚴格的風險控制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要求,銀行在營銷產品過程中會受到嚴格監管的約束。銀保監會出臺了《關于防范金融直播有關風險的提示》,明確指出了直播主體和直播有關風險的提示,比如線上直播環節中存款、理財、快貸等金融產品是不允許進行營銷的。因此,商業銀行通過私域流量運營持續改善服務,必須要完善相關配套機制,合法合規開展金融直播等活動進行獲客。
(三)私域流量運營具備屬地化特征
商業銀行和傳統電商相比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成千上萬的網點,屬地化特征非常明顯。這些網點為銀行的近場服務提供了很大程度的便利。因此,商業銀行在私域流量運營過程中可以結合線下網點的優勢,從最能貼近客戶的場景中為客戶提供服務,以線下強化線上,在體驗、服務、情感上提供支持,通過配套的服務來實現客戶留存和轉化。
三、商業銀行私域流量運營策略分析
商業銀行私域流量運營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后疫情時代下開展業務很好的途徑。從根本上來說,要想真正做實銀行私域流量運營,就必須要以客戶為中心,把握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只有深入了解客戶,抓住客戶的金融消費行為習慣,銀行提供的產品服務才能更加契合客戶的需求與期望,最終實現獲客活客。
(一)如何吸引客戶
一是結合線上線下傳播引流。銀行可以通過自身的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自有渠道,或者抖音、B站等第三方渠道開展宣傳推廣,實現提升產品曝光度,打造品牌效應的營銷目標;同時結合線下網點,線下網點是商業銀行最大的私域流量,比如通過社區銀行等形式,為客戶提供配套的娛樂休閑等服務,引導到網點客戶加入網點企業微信群,加強私域流量經營,并在特點節日在網點開展活動,促進客戶線下交流互動,以此來提升客戶黏性。
二是通過打造專屬IP吸引私域流量。吸引客戶的根本在于信任,建立信任才是營銷的重點。通過抖音等渠道建立私域流量的過程中,商業銀行可以針對客戶經理的個性來塑造專屬人設IP,比如可以為客戶經理打上“業務百事通”等專屬IP標簽,增加個人信任度和專家感,以此來實現客戶留存。用戶更多希望接觸到一個有個人鮮明特點的“活生生”的群主,希望接觸到自己所在社區的便利優惠。銀行可以積極鼓勵員工篩選適合自己個人特色的圈層,驚醒信息分享、傳遞、交流,以信任感建立為基礎,逐步向用戶傳遞金融產品的價值。
三是依托數字化工具統一權益活動入口。由于商業銀行存在營銷權益活動分散、營銷活動入口不統一等問題,用戶在參與營銷活動時往往體驗感不足。商業銀行可以依托官方微信、云工作室等渠道,打造營銷活動的統一入口,比如目前上線的建行生活APP,實現營銷活動的統一展示,讓客戶在參與活動時更加方便快捷,大大提升客戶體驗感,實現獲客引流。
(二)如何提升客戶轉化能力
一是強化與客戶的互動服務。客戶經理在通過微信群、企業微信等形式來維系客戶的過程中,要注重提升與客戶的互動,對沉睡用戶進行激勵認知,喚醒用戶持續使用。比如開展拼團砍價、互動游戲等活動,甚至組織線下沙龍等方式,增進感情,加強社群的緊密感,以此來提升客群活躍度。
二是內容運營要具備傳播性和創新性。在私域流量運營過程中,客戶經理推送的文章、公眾號的內容要具有話題性和新鮮感,并且有權益性的輸出,同時推送的文章一定要具有創新性,文章的標題要足夠吸引眼球,這樣可以讓客戶主動分享,以熟人關系鏈為基礎,加強客群間的傳播,發揮裂變作用,以此來提升客戶的轉化。
三是針對不同客群實現定制化營銷。商業銀行在開展私域流量運營中,針對不同客群的需求,配套的產品權益一定不能千篇一律。要以場景建設為導向,通過數字化手段前移銀行服務環節,細分客群,獲贈差異化福利,實現不同轉化目標。比如針對存款類客戶,適配產品貨架,滿足客戶消費偏好;針對高凈值客戶,通過線上云工作室等場景,配置保險、貴金屬等產品,提升客戶綜合貢獻。
四是通過數據回流及時完善客戶畫像。在私域流量運營中,數據整合不僅僅局限于一些傳統的客戶基礎信息,比如年齡、性別等,還需要收集更加多元化,非結構化的數據,比如客戶的日常消費習慣、興趣愛好、投資態度等。因此,要對客戶參與營銷活動流程全鏈路跟蹤,及時完善客戶畫像,才能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及時為客戶提供優質、精準的金融服務。
五是圍繞客戶需求打造場景客群。在金融場景下嵌入、滲透非金融場景,精準定位客群流量中同屬性的客戶群體,增強金融場景下對其“吃喝玩樂”、“日常關注”、“行為、內容偏好”等非金融場景需求下的觸達,來做好低頻交互場景下的高頻維護,實現批量客群運營,同時挖掘轉化機會,實現私域流量的裂變轉化。
參考文獻:
【1】田國立.《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商業銀行數據要素價值發掘與探》
【2】郭曉蓓、蔣亮.《零售銀行的數字化重塑與突圍》
【3】陸敏.《銀行直播“帶貨”能否帶動零售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