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和不斷發展,近年來高職的舞臺課程開始逐漸走入大眾視野,受到了更多的關注。正是因為這樣,高職舞蹈教學也面臨著革新與發展,顯而易見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下舞蹈人才培育的需求。高職舞蹈教師應當如何通過有效的方式變革教學手段,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需要探究的重要教學課題。針對這一課題,本文對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結合當下高職舞蹈的教學現狀進行探討。
[ 關鍵詞 ]高職舞蹈;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6.039
高職舞蹈教學新課改代表著高職舞蹈課程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近年來,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使其在人們心中的重要性也在不斷提升。人們在越來越重視高職教育的同時也開始逐漸關注舞蹈課程的設置和教學。隨著物質條件的滿足和精神追求的進步,舞蹈教學開始變得日益重要。在高職教育中舞蹈課程的設置滿足了廣大學子對藝術的追求,也為舞蹈人才的培養提供了相應的教育平臺。但是,由于過去國內對舞蹈教學不夠重視,舞蹈教師教學理念陳舊落后,使得舞蹈教學無法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學生受到這些理念的影響,思維也變得閉塞死板,失去創新的活力。因此,高職舞蹈教師應當積極探求新的教學方式,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本文從高職舞蹈的課程設置解讀、當代舞蹈教學弊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原則等方面展開探討。
1? ? 高職舞蹈的專業設置及課程開設解讀
1.1? 專業設置解讀
高職課程的開展隨著新課改的落地和時代對人才需求的變化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在這一階段,物質條件已經得到滿足的大眾開始對藝術有了不斷增長的需求,而舞蹈也能夠滿足人們在藝術上對于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人們對舞蹈的重視和關心程度在不斷上升。新課改對學生核心素養和素質教育有了新的要求和方向,而舞蹈課程的設置是高職想要發展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舞蹈作為人類最早的文化與藝術類的重要活動,千百年來始終以“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式傳承著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重要文明,對于學生審美能力和高尚情操的培養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能夠愉悅人們的身心,促進健康發展。一直以來,舞蹈所具備的教育意義沒有絲毫減退,始終在全能人才的培養中發揮著重要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1.2? 課程開設解讀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高職舞蹈課程的設置在本質上借鑒了本科舞蹈專業課程的設置模式,中國古典舞是舞蹈專業的基礎課程,包含多種中國民間民族舞種。除去這一類課程,還設置了相關的排練表演課和少量文化課作為輔助。相比于本科院校來說,高職舞蹈的課程安排要少一年,并且更加偏向于實踐而輕理論,在分析應當如何幫助學生發展創新能力時,也應當緊緊抓住這一教學特征展開分析。
2? ? 高職舞蹈的教學現狀及弊端
2.1? 傳統舞蹈教學模式的局限
受到傳統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過去對舞蹈教學課程的不重視以及教學觀念落后陳舊,使得高職舞蹈教師的教學模式比較死板。舞蹈實踐課上的教學模式大多是由教師先示范動作,而后讓學生對動作進行還原模仿。這一教學模式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長期采用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受到模仿思維的限制,創新與創意能力被削弱,從長遠來看,負面影響遠大于正面影響。受到教育條件和資源不平等的限制,國內絕大多數高職院校仍然實施著大班授課的方式,學生的個性化和多樣化需求也會被抹殺。同時,枯燥的教學方式也會導致學生對舞蹈本身失去興趣,對藝術的感知能力也會減弱,因此,高職舞蹈的教學模式需要進行改革。
2.2? 學生基礎差
根據國內高職院校招生的生源情況和生源質量來看,所招收的舞蹈專業學生中沒有舞蹈基礎或者舞蹈基礎薄弱的學生占比非常的大。這些學生要么之前根本沒有進行過系統化的舞蹈學習,要么在舞蹈理論、舞蹈技巧等方面缺乏個人理解且有所欠缺,良莠不齊的生源質量對于教學設計來說也是一大難點。高職院校的舞蹈教師直接面臨學生質量參差不齊、大班教學難以統一進度的教學情況,在教學實踐中會感到十分吃力。學情的差異也會導致基礎差的學生跟不上、基礎好的學生得不到提高的情況,給教學的推進帶來一定的困難。
2.3? 教學理念的落后
目前,絕大多數舞蹈教師的教學理念依然是以學生模仿為主,鼓勵學生去學習、模仿已有的舞蹈動作和表演形式,并且進行絕對的還原,要求學生模仿得分毫不差。其實這一機械性的教學觀念會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抹殺掉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只是單一地去接受舞蹈動作,而不是去理解舞蹈背后所蘊含的藝術與身體韻律美,陳舊的教學觀念會給整個教學課堂所產生的教學效果帶來非常直觀的影響,這也是學生創新能力低下的重要癥結之一。
2.4? 學生缺乏自主創新能力
這一點實質上是對前三點的整合和補充。首先,學生的思維和行為模式都會受到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的影響,也可以說學生是一個教師教學風格的映射。在高職院校的舞蹈教學中,由于缺乏關鍵教學手段的革新和先進教學觀念的變革,無論是從服裝、編舞還是表演形式上來說都是沿襲傳統,沒有較大的更改,也沒有任何的創新。在這一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實質上是非常刻板的,他們無法對舞蹈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和美學理解,也很難把舞蹈同現實聯系到一起,從而無法從內心真正地感知舞蹈,也就無法在生活中去找尋到可以融入舞蹈中的藝術靈感。缺乏創新能力的學生就像是只知道模仿舞蹈動作的學習機器,這實質上已經違背了新課改的教學要求。
3? ? 高職舞蹈創新能力培養原則
3.1? 個性化原則
個性化是一個學生能否擁有創新能力的重要前提。如果某個學生群體被同質化,每個人的思維模式、行事方法都十分相似,那么這個群體里的每一個學生創新能力都會非常的低。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遵循個性化原則,在教學中著重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個性化學情,依靠分組教學等方式統一課堂教學進度,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大膽地表達對舞蹈動作的看法或者是對舞蹈編排的創新,要學會尊重和遵循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化特征。事實上,這也可以被稱為人本化原則,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充分保證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此達到提高學生思維創新能力的目的。
3.2? 培養、激發原則
教師貫徹和落實個性化原則后,緊接著需要遵循的是教學過程中的培養、激發原則。在分析當下高職舞蹈教學的弊端時就已經提到,教師在舞蹈授課中的教學手段大都單一、傳統,僅僅是要求學生通過模仿的方式來習得舞蹈技巧,這會極大地削弱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教師應當轉變教學模式,通過培養和激發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即培養學生自主研究和思考舞蹈動作;激發,即激發學生在學習舞蹈后自主編排舞蹈動作。這一過程實質上是創新思維養成的過程,先了解已有的知識,再去創造,效果往往會出乎意料。
3.3? 尊重、鼓勵原則
在教學中,有的教師對學生說過傷人的話,否認其舞蹈天賦,或是否認其舞蹈能力,試圖利用激將法激起學生的斗志,這一方法其實是錯誤的。相比于激起學生的斗志,反而更容易打擊到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產生自卑的心理,一個不自信的學生是無法編排出大氣優美的舞蹈的。因此,尊重、鼓勵原則也是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中需要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即通過尊重學生主體個性化、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學習和探索。這實質上是對學生自信心建立的過程,讓學生能夠在良性的學習心態中去理解舞蹈背后的藝術之美。
3.4? 適度、有的放矢原則
雖然始終強調教學要不斷地創新,但是一定要遵循適度的原則。在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也要注意量變的適度,否則會適得其反,在教學中也是一樣。教師在課堂上不能過度地去注重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而完全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這會導致教學節奏混亂,教學進度變形。如果教師只注重讓學生自主學習和編排舞蹈,忽略自身引導和教育的重要性,那么舞蹈的教育功能也會相應的被削弱。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端正自身態度,明確教師在課堂中所發揮的重要教育和指導作用,堅持適度、有的放矢的原則,將課堂的創新和發展控制在允許的波動范圍內,才能讓課堂教學更加健康。
4? ?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具體措施
4.1? 以審美為出發點,貫徹舞蹈美學
舞蹈在近現代教育中所具備的教育功能是非常多樣化的,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對于學生的美學啟蒙與審美教育。舞蹈專業課程的設置會在潛移默化之中引導學生初步觸碰藝術中身體與韻律之美,讓學生能夠擁有探知美、發現美的能力。因此,舞蹈教師要想培養學生在舞蹈中的創新能力,首先要打牢學生的舞蹈美學基礎。以審美能力的提升為教學出發點,讓學生在課堂中全身心地去感知舞蹈所表達的強烈情感,使舞蹈美學能夠貫穿整個教學課程,讓學生能夠自主地去吸收舞蹈中所蘊含的藝術美,從而自發地形成屬于自己的舞蹈風格,實現創新能力的培養。
4.2? 因材施教,循序漸進
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有許多教師操之過急,想“一口吃成個大胖子”,采取大量的課堂創新教育手段,讓學生在課堂上被迫接受培養,實質上這種培養反而會起到負面效果。沒有過渡期和適應期的學生猶如揠苗助長,最后甚至會對舞蹈產生厭惡心理,也會因為跟不上教師的腳步而失去自信心。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給學生和課堂還有師生的磨合留出足夠的時間。除此之外,教育是具有個體化差異的,沒有任何一種教學方式能夠適用于所有的學生,因此,教師應當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改變教學方法和手段,讓其更加貼合學生的個體化差異。
4.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配備較強的基礎設施
要想提高舞蹈課堂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就要重新審視整個舞蹈教師的隊伍,大力加強舞蹈教師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同時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從根本上轉變課堂的教學方式,以創新的觀念去培養學生具備創新能力。除此之外,學校還應當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基礎設施,讓學生能夠在設備較好的環境中學習,基礎設施也是學生提高創新能力的重要物質需求,是課堂順利開展的物質前提,因此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4.4? 三步教學法
4.4.1 分步理論。要想學生能夠擁有獨立的舞蹈編排創新能力,就要有扎實的舞蹈理論知識和基本功,因此,教師需要先打牢學生的舞蹈知識和理論基礎,加強學生的舞蹈創編自主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讓學生對動作設計、隊伍排列等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和了解。接著讓學生從簡單舞蹈動作開始進行創編,由簡到難,由易到繁,最終實現舞蹈編排的創新能力提升,這就是三步教學法的第一步——分步理論。
4.4.2模仿基礎。模仿是學生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學習方法之一,通過模仿去感知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動作和其中所蘊含的韻律美學,對于優秀舞蹈動作的適度模仿實質上也能夠幫助學生激發舞蹈編排的創作靈感,從而實現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4.4.3互動激發。為了有效地實現學生課堂中舞蹈創新能力的培養,高職舞蹈教師應當充分轉變自身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舞蹈課堂。在課堂中營造不同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互動交流,大膽地表達自己在舞蹈編排中的創新點子和想法,讓舞蹈創新編排充分融入學生的個性化特征,教師在一旁進行一定的指導,指出學生編排的不足和創新中出現的問題,從而助力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總而言之,舞蹈是通過肢體動作表達強烈情感的一種重要藝術表現形式,只有足夠創新的舞蹈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但是高職階段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仍舊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還需要每一位舞蹈教師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給予學生充分實踐和積攢經驗的機會,在不斷充盈自我的同時提升對舞蹈的理解和創新意識,不斷激發學生對舞蹈的興趣和舞蹈編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樸紅梅.高職舞蹈表演專業教學方法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3(2):3.
[2]翁全芬.關于高職舞蹈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的思考[J].南北橋,2017(5):1.
[3]謝瓊.現代職業教育中高職舞蹈教師的素質能力探析[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0(4):3.
[4]向黎立.高職舞蹈教學中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研究[J].才智,2010(1):1.
[5]夏琳琳.關于高職舞蹈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7(2):2.
[ 作者簡介 ]劉娜,女,河南駐馬店人,駐馬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本科,研究方向:學前教育舞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