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代草 丹增周措 多杰措 扎西達哇
摘 要:青海省同仁市是一個典型的以藏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當地的交流語言多以藏語和當地青普話為主,當地民族中小學學生也深受母語和地方方言的影響,更有城鎮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原因,造成學生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不僅如此近幾年的漢語文教材更換也為藏族學生學習普通話的進度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基于從藏族聚居區中小學的教材、環境等方面,入手調查分析在學校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民族學生所接受到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影響程度,以及目前為止中小學生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水平到達的程度,深度解剖藏族聚居區中小學生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所遇到的困難并提供合理可行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藏族聚居區;中小學;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對于藏區學生而言,漢語普通話是民族學生除了本民族語言之外的第二常用語。“民漢兼通”是擺在民族生面前的歷史性任務。對藏區通用語言文字的推廣已經成為發展藏區經濟,維護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平等和民族融合的一項重要舉措。
一、當地中小學生普通話水平發展現狀及原因分析
藏族聚集區中小學基本都是在學校開設漢語文課程時才能系統地接觸和學習到漢語普通話,且也只是在本民族語言——藏語的基礎上進行學習。該區藏族人民一部分聚集在偏遠的農牧區,很少與外界及其他民族直接接觸,日常交際通常為藏語。而另一部分生活在鄉鎮及周邊農業區的人民常年與漢族或其他民族雜居,與外界的交流相對較多,相比較下更具有接觸漢語文字和漢文化的環境,故據調查鄉鎮周邊百姓有65%可以運用基本漢語普通話。其中更有30%左右以漢語作為主要交流工具。在該語言環境下,學生的漢語普通話水平相比偏遠農牧區學生較好。
小學階段水平根據村辦幼兒園,鄉辦小學的教育政策,在同等學校教育環境下的小學生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水平差距并不明顯,但偏遠農牧區小學生和城鎮小學生由于社會環境和家庭背景的整體性差異,可接收的漢語教育資源和現代設備輔助工具也有很大差異。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在小學階段把學生送到城鎮接受教育,其中有78%的家長主要為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學習。
中學階段水平根據實地調查情況,同仁市民族類初級中學共有四所,且均為寄宿制學校,學生的學習生活均在一處,所處環境基本相同,故初中三年普通話水平應呈現同等進度,可實際因為慣用語言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交涉,進而成為阻礙推普的不可控因素。
中學階段的學生普通話水平大致可分為三類:嫻熟類、一般類和困難類。嫻熟類學生不僅可滿足日常通用語交流,對通用語寫作和自主文章閱讀也十分熟練,此類學生約占市總中學生的10%左右;一般類則可以滿足日常交流和課文學習等,但對于文章閱讀鑒賞還頗有不足,對成語諺語等的運用無法靈活自如,是整市中學生的平均水平,此類學生占市總中學生的80%左右;困難類學生由于家處半農牧主牧區,日常以母語交流為主,故普通話水平處于僅應付日常交流無障礙階段,對于閱讀和寫作稍顯困難,此類學生約占全市中學生的10%左右。
根據實地采訪調查研究發現,民族學生對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主觀能動性相對較差,整體表現不自信,具體表現如下:1、使用通用語與調查人員交流時呈現膽怯、自卑,不能清晰準確表達自己觀點的現象。聲音小而低沉、斷斷續續,不能完整表達情緒態度。2、語序混亂、詞匯貧乏、往往詞不達意。3、多數同學閱讀面狹窄,閱讀理解能力還停留在淺加工水平,即譯碼階段——忙于思考字詞怎樣發音、辨認和詞的認讀,很難在閱讀中思考句意。4、缺乏語言環境是民族學生學習通用語的障礙。家庭成員間完全以藏語交流,不常用且不需用通用語的環境導致通用語水平發展緩慢。5、學習通用語的觀念相對滯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時常會給學生布置適量的作業,可大多數家長并不會督促學生完成作業。這種家長觀念上的不重視,是學習漢語的又一大障礙,容觀上也抑制了學習漢語的迫切性。6、受其他學科影響。各科授課教師以民族資深教師居多,近年來的教育模式改革促使原以民族語授課的教師不得以通用語授課,導致課程效率受影響,民族資深教師通用語發音相對不準確,前后鼻音、陰陽上去等音調音準細節不到位。
二、中小學漢語文教材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的作用分析
教材課本作為指導教學活動的重要工具,對完成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直接受到教材質量高低的影響。教材對義務教育的普及和學習并傳播文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小學階段的學習是為了打基礎。不僅是為了民族學生掌握更多的語言和文化知識,更多是讓民族學生熟練掌握以漢語普通話聽說讀寫交際活動的能力。在初等教育部分教材中,教材圖文一般以圖的形式居多。圖片上的形象動作向學生生動地展示了學生生活的縮影,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以畫面的形式出現,降低了學習難度,使校園生活展示的更加形象直觀。而小學高年級的教材主要以對話和詞匯為主,小學高年級教課書的指導思想是適應素質教育的總要求,從第二語言教學的基本特點出發,堅持功能、結構、文化相結合的原則,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漢語基本素養,養成學生學習漢語的良好習慣。
中學階段依據黨和國家的少數民族語言政策,結合藏族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及漢語言文字的具體背景,青海省大致形成了以下兩種類型的藏漢雙語教學模式:第一類,開設漢語文課程,其他課程均用民族語文授課;第二類,開設民族語文課程,其他課程均用漢語文授課。近幾年同仁市緊跟教育模式改革潮流,2022年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的教育工作正處于由“一類模式”向“二類模式”過渡的關鍵期。中學語文教材也由藏族地區專用漢語文教材改為人教版語文教材,但三年級仍專攻MHK的教學與考試。
2022年最后一批使用“一類模式”藏族地區專用漢語文教材的學生畢業,現有中學生均為“人教版(一年級)+人教版(二年級)+MHK(三年級)”的教學模式。
教材的改革對于一般水平學生和困難類學生增添了一定學習難度。對比兩種教材的教學內容,民族版以會話類課文和簡單的人文介紹為主,生詞部分有注音和藏文翻譯,以平均水準學生來看,教材較簡單,跨度不大。人教版相比民族版教材古詩文課文普遍增多,以傳統文化輸出為主,生僻字和成語量增多,且生字注音明顯較少。對于民族學生的語文學習,小學至初中跨度較大,難度較高;初中至高中古漢語比例增加,難度升級。
根據學生情況反映和數據統計,教材改革對推廣普通話作用頗為明顯,有78%的中學生認為,人教版教材使得學生接觸到更多日常交流為所接觸不到的詞匯和文化內容,且豐富的教材教輔為語文學習提供了更多的幫助,但也有不少學生認為,從日常對話到古詩詞鑒賞,時間短跨度大,使得學生學習受挫,積極性下降。但從對今年應屆初中畢業生的反饋情況來看,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對比往年有很大進步,有82%的同學認為,中學階段的各項語文類競賽中,成語諺語歇后語的使用和學生演講普通話水平有很大的提高,現與第一母語相差無幾。
三、學生在通用語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
小學階段學生初入校園時對于通用語的使用頻率和交流語感便有明顯對比,由此可見語言學習需要盡快盡早,學前教育是整個學校教育的初始階段。研究表明,早期教育尤其是學前教育對學生的智力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未接受學前教育的學生在語言學習的初期會有不適的反應。而且,學前教育對少數民族兒童的雙語學習有著重大影響。大力發展藏族地區學前教育,學前教育對往后雙語學習有著準備的作用,使兒童在接受正規的雙語學習時,有一種知識的儲備。以同仁市為例的市內幾所幼兒園用雙語授課交流之外,其他大部分幼兒園都主要以普通話與之交流授課。在學前教育階段,學生接觸到的語言環境影響著學生學習和掌握普通話的程度。
中學階段由于初等教育階段的城鄉社會經濟基礎差距和師資力量水平差距、原生家庭教育后供給資源等多方面條件受限,故升學后各鄉各鎮學生匯集一處,學生們的普通話水平形成強烈對比,問題更加突出。根據實地調查情況,同仁市民族類初級中學共有四所,且均為寄宿制學校,學生的學習生活均在一處,所處環境基本相同,故初中三年普通話水平應呈現同等進度,可實際因為慣用語言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交涉,進而成為阻礙推普的不可控因素。通用語運用嫻熟類學生普通話語音表述基本無誤;一般類學生的普通話語音表述主要以聲調和前后鼻音,以及少量地方方言影響;困難類學生的普通話語音表述主要為大量地方方言和母語,以及地方土話等影響。
通過具體交流可以發現以下幾種語音影響因素:青海本地方言(青海話):“話”“撒”“嫑”“包”等方言用詞、語句第一字由二聲轉三聲的方言腔調等;母語(藏語):一些農牧文化中的特定用詞和藏語腔調等。
關于如何具體解決民族學生的通用語學習受阻方面的問題,有以下幾點建議:
通用語交際是當今社會個人發展的必需品,培養民族學生的通用語口語交際能力也是培養民族學生用通用語進行思維的能力。同時,通用語作為其它學科學習的基礎工具,在以通用語授課的環境下,如果民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強,就會影響其對老師所講授知識的理解,從而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民族學生通用語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可以大大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校老師引導著他們過漢語拼音關、識字關,加強口語練習。在拼音教學之中,注重聲調的準確應用,注意與藏語的讀音區分開,在識字的教學過程中,準確地辨識漢字的字形,理解漢字的字義等。保證小學學生能從課外時間和日常的活動之中,接觸基本的漢語發音、詞匯、表達方式等。在當前大數據時代網絡環境下,加強融入時代提供的特有學習語言文字的環境之中。
對中學階段學生的通用語能力訓練應該遵循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人思維理解力而定。不同教學階段應制定不同培養目標。(一)積累階段漢語文閱讀積累是一個動態、連續的過程,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教師應讓學生將語言知識基礎打牢,要求民族學生能夠熟練運用語言表達、理解語句的思想情感。(二)運用階段教師為學生提供各種不同且特定的語境,鼓勵學生在不同語義場中進行通用語交流,以實戰的形式促使加強學生的通用語言文字水平,更加靈活高效地推廣普通話。(三)理解階段要想鍛煉民族中學生的語言思維,就要發展他們的思維理解能力,引導他們判斷、分析、想象,培養綜合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高媛媛.談漢語推介課教學——以英國漢語課堂為例[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6.
[2]錢理群.語文教育門外談[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益西鄧珠.論藏漢雙語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康定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
[4]尕桑吉.安多藏區藏族學生漢語普通話的學習現狀研究[D].青海:青海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