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麗
摘? 要:小學數學主要是基礎計算能力的培養和基礎數學思維的培養?!敖鉀Q問題”的能力不是靠多講解解題技巧來完成的,更多的是思維,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如何提取題干中的有效信息,如何在生活實踐中找到案例。因此,就目前的教學來說,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在于教師教學形式的轉變以及教學模式的轉變。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能力;教學模式
低年級段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還得看是否是基礎沒有打牢,再看是否是解題的思路出現錯誤?,F階段教師在教學時,注重的是解題思路的點撥,而這個思路點撥并不能以點概面,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是停留在一個統一解題模板思路中。靈活變通,運用到實際生活,才能更好地服務數學這門學科。本文將從教學方式、思維能力培養等方面闡述,如何提升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質量。
一、教學重點
首先老師應該充分了解數學這門學科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教學中,不能僅靠課本,更多的是走進生活。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有一部分是學生自我的能力原因,更多的是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找準重點。小學數學的重點就是基礎概念和計算運用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1. 在課堂中,教師在基礎概念上的講解要做到細致。多采用預習的手段加強學生自我熟悉能力。再由教師進一步講述概念上的理解。不要一味追求課堂上學生是否能夠快速完成解題,重點培養學生基礎數學知識的累積。
2. 多應用場景教學,數學貼近生活,利用生活中的場景,讓學生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題中存在的數學問題。
3. 講解習題時,不要總是簡單地告訴學生該怎么樣按照老師的思路走。而是提倡學生大膽地發散自己的思維,不要怕做錯。讓學生先自主地參與解題,然后再告訴學生這個答案是錯是對。如果是錯的,那么錯在哪里?正確的答案是如何得出的?通過對錯加深學生的應用能力,同時擴大學生自己思考問題的能力。
4. 學生解決問題能力薄弱,還和學生是否吸收了課堂知識有關,如何抓住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眼球,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互動環節是很關鍵的。教師并不能知道學生聽課的實際效果。有不認真的、有開小差的,只有教師轉變單一的授課模式,讓學生產生數學興趣,班級的學生都有交流,這樣整體的教學質量才能提升。
二、教學模式的轉變
教學模式必須轉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轉變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因為教師本身素質和教學能力不足,對教育方式和教育改革理解深度不夠。那么新型數學課堂的改變,必須是以引導學生數學思維、學習興趣、實際應用為核心。要在實踐中創新和糾正教學方法的不足,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系統研究分析如何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
(一)注重日常情景結合教學
數學學習的目的是解決實際問題,對教師來說,正好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實際案例來吸引學生的好奇心理。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驅使他們積極地體驗和試驗。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促使他們自主進行思考。
(二)多用互動教學的方式
互動教學的好處便是在于能夠充分帶動課堂的活躍性,使大部分學生都能參與進來,一起思考某一個問題的解決思路。在互動教學的方式中可以采用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也可以采用小組進行討論。要引導學生,面對開放性問題時,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出不同的選擇。做到讓學生的思維可以互相碰撞,互相啟發拓寬思路。
(三)促進合作學習
學生在學習中一定會遇到很多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學生的學習水平也存在差距,有的學生對自己的想法和解題思路抱持懷疑態度,這時就很希望與別人交流,希望有好的思路引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不能覆蓋到的知識,可以通過學生合作進一步彌補。學生合作過程要把握好合作交流實效,展示自我在群體中的位置。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合作交流的情景,鼓勵學生發表見解。
三、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1. 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就是教會學生用數字的眼光看待問題、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這也是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重點。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中許多教師忽略了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取而代之的是解題技巧教學,通過套概念、套框架實現快速解題,可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實際數學問題依然不能解答,從長遠來看不利于學生的數學學習。數學思維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建立在基礎知識教學和應用教學上,需要教師在理論教學中、解題教學中不斷地滲透,以理論加應用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從而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例如在遇到雞兔同籠的問題時,在沒有學方程式的情況下,許多學生都在用列表法,將雞、兔可能的組合一一列出來,最終找到正確的答案,不僅費時費力,在解題過程還容易出錯。教師可以假設所有動物都少了兩只腳,已知一共有三十五只雞兔在一起,共有九十四只腳,那么就少了七十只腳,根據生活經驗可知剩下的腳全是兔子的,且每只兔子還有兩只,一共有二十四只腳,那么很快可以得出籠子里有兔子十二只,雞二十三只。通過將解題思維展現給學生,讓學生體會數學思維的巧妙之處,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掌握數學思維,提升解題能力。
2. 小學生在數學思維的培養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和教學起主要作用,但是教師還應該注重學生自我反思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明確,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自我,要給學生培養一個反思辯證的思維,學生必須要有自我否定的過程。不管是在解題還是在生活中,對已經做出的解答有一個反思的過程,例如錯題學習中,學生一定要參與反思為什么出錯?公式的應用怎樣才正確?針對自己出現的錯誤反復加深印象。當學生具有一定的反思行為時,他對數學知識就會有一個反復論證的思考,學生也因此會感受到思考的樂趣,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利用探究活動課的形式,對集中的難題、難點進行探討,以小組的形式對課堂中集中討論的問題進行佐證(探究活動課的題目可以有兩到三種解法最好),也可以以簡單的知識點來組合探究更深層次的定律,幫助學生利用反思推斷最終能夠應用的規律和定律公式。當然探究課的目的是以反思為主,方式以提問、互動為主,通過學生自主反思佐斷最終結果。
3.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教師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思維習慣培養后,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升華,這時教師就可以由淺入深進行合理的教學課程編排,從而使學生在腦海里逐步構建起自己的知識題庫。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時講授完一個單元后,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復習和總結,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較為深刻的理解,而且還有助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又上升了一個新的高度。
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注重小學生的數學實際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上做得更多的是引導和輔助,如果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數學思維,那學生在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將會更進一步。教師應該從自身教學方式和思想上做出改變,靈活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從學生學習興趣出發,引導數學思維建設,促進孩子獨立解題、思考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志猛. 小學數學思維能力提升的方法實踐[J]. 文理導航(下旬),2021(09):33-34.
[2]韓玉婷. 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 文理導航(下旬),2021(09):41-42.
[3]朱萍.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策略[J]. 教師博覽,2021,(21):71-72.
[4]高治國. 關于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策略”教學的思考[J]. 讀寫算,2021(21):107-108.
(責任編輯: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