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岸 李雅麗 馬銳
當前,我國本科階段的工科專業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面臨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的戰略轉型。在此背景下,湖南理工學院與韓國湖西大學共同舉辦的國內首個化妝品方向中外合作辦學本科教育項目,緊緊圍繞國家培養具有產業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新工科人才要求,在管理體系、課程建設、教師團隊、質量監管等方面開展教學改革,在遵循新工科教育教學內在規律的基礎上,建立符合國際先進教學理念的化妝品專業本科“1+2+1”中外合作辦學模式,為化妝品專業教育改革提供借鑒和啟示。
關鍵詞:化妝品專業;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教學改革
隨著知識經濟的高速發展、科技全球化、“一帶一路”的發展以及消費模式的轉變,高等教育國際化已經成為全球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1]。自 2004年教育部頒布《中外合作辦學條例》以來,中外合作辦學和公辦高校、民辦高校并稱為中國高等教育的“三駕馬車”,中外合作辦學在促進中外文化和教育的交流與融合,推動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中肩負重要使命[2]。截至 2020年底,在國內433所高校的713個本科中外合辦項目中,工科項目為156個,所占比例約為21.9%[3]。不難發現,我國本科階段的工科專業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已進入從“規模擴張”到“質量提升”的轉型時期。現階段工科專業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在“國際化”和“本土化”的融合上存在多方面的問題,高質量的工科專業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要從辦學理念、課程設置、教學手段、師資力量以及考評體制等方面進行完善和提升[4]。如何合理地借鑒和吸收國外先進的工科人才教育思想與培養理念,建立彰顯合作辦學特色的國際化辦學體系以及管理機制,實現“國際化”和“本土化”的契合與平衡,是當前工科專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痛點。
作為國內首個化妝品方向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湖南理工學院在管理體系、課程建設、教師團隊、質量監管等方面開展教學改革實踐,為化妝品專業教育改革提供借鑒和啟示。
01? 化妝品專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建立與實施
2020 年,湖南理工學院與韓國湖西大學共同舉辦的應用化學專業(化妝品方向)中韓合作辦學本科教育項目以推進我國化妝品高等教育國際化和創新發展為宗旨,借鑒韓國湖西大學工學院的化妝品專業本科教育課程體系,結合《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2021 版)》的培養要求,致力于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卓越化妝品創新人才。本項目關注化妝品專業本科生“良好科學素養、創新實踐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國際化視野”這四方面能力的培養,同時注重工科職業素養與人文修養的強化。在管理體系、課程建設、教師團隊和質量監管方面開展教學改革,積累和總結了一定的經驗。
1.1構建完善的項目管理體系
湖南理工學院在項目成立之初,成立了國際教育學院(下文簡稱國教院),全盤負責化妝品專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管理和實踐。國教院與韓方共同成立項目管理小組(圖1),由中韓兩校教學副校長負責項目運轉,由中方國際交流處負責人任執行院長,負責項目整體運行,聘用韓方化妝品系教員擔任本項目中方駐韓方聯絡人。該聯絡人通曉漢語和韓語,也是合作辦學課程主講教師之一,實現中韓雙方無縫對接,效果良好。國教院下設中外合作項目辦公室、教學管理委員會和教學督導組,采用分級管理制度,明確項目管理人員的崗位職責,為教學過程順利運行提供保障。中外合作項目辦公室負責與韓方的聯絡和外教服務;教學管理委員會負責日常教學運行,每月召開中韓雙方工作視頻會,包括項目重大事務決策、教學團隊建設和課程方案制定等;教學督導組運用多元化手段收集教學過程信息,并科學指導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和項目發展。
1.2建立彰顯合作辦學特色的課程體系
湖西大學化妝品專業在韓國學科評估中是 A+,湖南理工學院充分借鑒湖西大學在化妝品專業課程設置中的先進性,圍繞國內工科教育體系在跨學科能力、實踐能力、項目式教學方面的短板[5],將學生置于職業情境的學習項目之下,在教學中強調學生主導項目和學科知識整合取向驅動理念,致力于培養出色的化妝品專業人才。
1.2.1實施多維整合的核心專業課程體系
國教院根據《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2021版)》的標準,結合韓國湖西大學工學院課程體系中所體現的工科生本科畢業對思想、視野和能力的需求,對化妝品專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課程進行全面整合,施行“1+2+1”單元模塊化的課程體系,即1 年化妝品預科課程、2年化妝品專業核心課程和1 年化妝品專業技能課程。化妝品專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課程體系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和主動學習能力,國內外高等教育理念存在較大差異,國內學生需要較長的時間適應教育理念的轉變,因此,本項目第一年化妝品預科階段課程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適應后續的化妝品專業核心課程。
根據韓國湖西大學工科院本科生課程設置標準,融合國內化妝品本科生必修課程要求,大一新生需完成通識課程、公共基礎課程、高級韓語和4 門必修化妝品預科課程,即無機分析化學、生物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高級韓語課程由湖西大學教師全韓語講授,保證學生進入化妝品專業核心課程前具備和韓方學生相近的化妝品預科課程知識儲備,同時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
化妝品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內容采用系統整合課程,設有8 大教學單元模塊,2個月完成1 個教學單元模塊,每門專業核心課程由線上理論課、線下見面課、實驗課、案例學習課、技能訓練課等多元化教學方式組成。以單元1(清潔類化妝品)? 為例,單元1 課程將洗面奶、潔面皂和沐浴露等清潔類化妝品的專業內容和與這類化妝品相關的皮膚生理學、表面活性科學、化妝品原料和細胞生物學等基礎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幫助學生在學習化妝品的初始階段,就以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理念理解化妝品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另外,專業技能訓練和課程思政教育也同步融入教學單元模塊中,并有序適時安排實踐、實驗、實訓和實習教學環節,學生在技能課程中學以致用,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特意增加的醫院見習環節可強化本項目學生對化妝品安全理念的理解。
工程、營銷與化妝品課程將化妝品工藝學、管理學、營銷學和基礎醫學等學科進行多元整合。多學科交叉融合并非將跨學科內容進行簡單的疊加,而是根據化妝品專業學生在不同階段課程的教學單元模塊,通過基于問題的學習或項目的學習,打破不同領域學科壁壘,并與專業知識和課程思政緊密契合,潛移默化中啟迪化妝品專業學生對工藝、創新和工科精神的思索,通過培養學生整合各學科知識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來促使學生適應知識經濟全球化的需求。在引入韓國工科課程體系的同時,強調課程內容與國內高等教育內容結合,實現“國際化”和“本土化”的契合與平衡。
根據學生對單元課程的自我評價、同伴評價以及教師評價,通過多元化評價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效果,科學指導教學大綱修訂和專業發展,使化妝品專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不斷改進和完善,從而更加符合國內化妝品人才培養需求。
針對國內工科院校在人才培養上存在的“重視專業能力、輕視通用能力”等問題,本項目的技能階段課程在2 年專業核心課程完成后開設,在化妝品工廠及技能教學基地進行,由銜接課程和技能實習課程組成。銜接課程內容包含化妝品專業學生實習須知、專業技能常用法律法規、技能基本操作、行業動態、銷售溝通技巧、職業精神和科技強國理念,從多方面為學生過渡到實習化妝品工程師的角色打好基礎。技能實習課程通過小班化技能實踐和綜合理論相融合的方式,采用與化妝品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單元模塊相匹配的教學模式,并針對目前化妝品行業緊缺人才需求,對彩妝、香水、男士護膚品、化妝品營銷實習板塊進行延伸,確保本項目培養的化妝品人才順應行業的需要,能為行業的轉型升級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
1.2.2突出學生中心地位的教學改革
學生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從屬地位和教學活動的參與者角色亟待改變,學生應該在教學模式中處于中心地位,學生應該是教學活動的實施主體,教師主要是起到引領和服務學生的作用。
1.2.3搭建配套信息化教學平臺
教育變革與創新離不開信息化為動力的教學現代化發展,信息化技術可有效拓展學習資源,增強師生互動,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6]。國教院專門設立信息化教學工作小組,在韓國湖西大學信息中心的支持下,搭建與單元模塊課程相配套的線上課程系統及信息化教學管理平臺。線上課程系統由智能交互的視頻庫、基于化妝品實踐的案例、高度互動的虛擬仿真實驗等組成。信息化教學管理平臺集成了教學管理、學生學習過程管理和教學效果測評等功能,為師生提供教務信息查詢、教學資源下載、在線師生實時交流等功能,從而為本項目教學改革提供良好的信息化保障。
1.3組建具有國際化教學理念的師資隊伍
中外合作辦學的初衷不單是引進國外優質教學資源,更為重要的是內化和吸收海外優質教學資源,從而提高國內教師團隊的國際化能力[7]?;瘖y品專業教育資源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和特殊性,需要專業教師的廣泛參與,完全依賴韓方教師授課不合乎中外合作辦學的長遠需求。為此,本項目通過“跨界融合”校內多學科教師(醫學+ 化妝品學 +化工)、校外同行教師、企業研發總監、韓方化妝品專業教師,打造多支分工明確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團隊。在進行單元模塊課程教學過程中,每個單元模塊設立單元課程教學小組,韓方教師除了負責課程設計外,主要講述課程前沿內容;中方教師通過繪制思維導圖串講章節要點、重難點,梳理各部分內容之間的邏輯聯系,培養學生高階思維;企業教師在企業實踐中將課程知識對接現代化妝品行業發展,幫助學生實現對課程知識的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變。
1.3.1教師隊伍培養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秉承“走出去,引進來”的教師發展戰略,與湖西大學多個學院開展教師培訓項目,先后選送 5名年輕教師赴湖西大學攻讀韓語專業和化妝品專業博士學位,同時分批選派一批骨干教師至湖西大學進行為期1 年的海外訪學,學習湖西大學工學院的授課模式、教學方案,并與韓方課程授課教師和負責人員進行教學對接。除此以外,中韓雙方成立中韓化妝品研究所,定期開展科研和教學培訓,已有2 名教師獲韓國湖西大學化妝品專業博士生中方導師的任命。專業技能帶教團隊、教學資源構建團隊、見習實習帶教團隊各1 個,從而為本項目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充足的教師資源。
1.4秉承內外兼顧的教學質量管理
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中構建教學質量監督和測評體系,對保障人才培養質量至關重要[8]。為此,本項目在系統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管理體系和規范的教學評價機制下,在內部質量和外部質量管理上進行改革和完善。
1.4.1內部質量控制
國教院借鑒韓國工程教育認證委員會(ABEEK)? 的認證要求,創建與課程體系相匹配的教學質量檢測體系。通過信息化評教系統對學生學習過程、教師教學行為和教學內容實施跟蹤和評價,及時了解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進。由中韓雙方教學管理部門成立教學督導小組,每學期制作教學質量評估報告,向中韓雙方高校通報評估結果,同時在新學期課程商議會議中會同課程管理委員會和教育指導委員會進行教學方案的討論和調整,從而保障教學質量。
1.4.2外部質量控制
依照教育部頒發的《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中外合作辦學質量保障工作的意見》的要求,為保障教學質量,目前我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均需要接受教育部階段性評估。鑒于化妝品教育的特殊性,對中外合作辦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國教院在不影響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評估要求的基礎上,學習韓國工科院外部質量控制體系,請韓國資深工科認證專家對本項目實施基于韓國工科專業認證標準的認證評估,從而持續改進本項目的教學質量,形成多部門協同育人的中外合作辦學生態系統。
02 化妝品專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思考與建議
在高校內部,首先加強、規范中外合作辦學教師進修培訓工作,重視培養教師對跨學科課程的知識整合能力和教學能力;其次是建立高效的中外合作辦學管理流程,對接和協調中韓雙方高校管理層、教學院、教研室之間咨詢、問題處理和資訊反饋;最后是建立合理的中外合作辦學教學質量控制機制,遵循“學生參與”和“證據教學”等教學方法的評估監測,不僅考量學生的受教育水平,同時考慮教師參與專業發展和教學學術的程度。參考韓國工科認證體系的標準對本項目進行模擬評估,有助于彰顯“多學科交叉素養,重視學習過程”的 STEM 教學理念初衷。
在高校外部,一方面,深化湖南理工學院與湖西大學附屬化妝品企業形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強化基于教學工作的交流和合作。通過與海外化妝品企業建立互惠互利的友好關系,海外企業參與本項目的行業前沿課程開發,為本項目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職業體驗,激發學生對化妝品行業的熱愛。另一方面,由政府主導,整合高校、企業、科研機構和醫療單位等社會力量組建跨行業平臺,共同形成健康的中外合作辦學教育生態系統。
03結語
湖南理工學院的化妝品專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充分借鑒韓國工科教育的先進理念和標準,融合國內工科專業辦學的要求,形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從而為化妝品專業人才的國際化培養提供借鑒意義。本項目在實施過程中也碰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和困境,如學生對新教學理念的適應程度、教師在新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的實施中存在能力短板以及需要進行必要的觀念更新、中外文化和教學管理方式的差別等。
化妝品作為朝陽行業,化妝品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創新性化妝品人才的重大使命,通過中外合作辦學的形式提高國內化妝品人才培養質量是本項目的責任和擔當?;瘖y品專業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領會化妝品教育國際化的底蘊,借鑒國外高水平化妝品專業大學的辦學經驗對推動化妝品高等教育國際化改革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參考資料
[1]郭強 , 張舒 , 鐘詠. “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路徑反思[J].高校教育管理 , 2021, 15(3)35-42.
[2]王紅建 , 曹艷艷. “放管服”視角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修訂研究[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 , 2021, 40(5)23-28.
[3]朱飛 , 黃英杰. 我國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與專業項目發展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 , 2020, 535-41.
[4]陳瑜 , 孫夕珺 , 郭文穎. 中外合作辦學本土化與國際化的融合研究[J].湖南理工學院學報 , 2020, 33(1)87-91.
[5]白逸仙. 高水平工科類行業特色高校實施 STEM 教育改革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高等教育研究 , 2020, 41(10)63-70.
[6]李俊凱. 基于 SPOC 的大學信息化教學平臺建設研究[R].教育信息化論壇 , 2021, 31-32.
[7]彈鴻予 , 孫萍 , 張亞楠 , 等. 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高校“三全育人”協同機制優化探析[J].高等建筑教育 , 2022, 31(1)202-211.
[8]李思雨 , 楊竣淇 , 邵喬伊 , 等. 中外合作辦學外方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 , 2022, 55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