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娜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從小學至高中的必修課程,其教學內容涉及面比較廣,包括研究學習、信息技術、社會實踐以及勞動技術,它是在課程改革下所提出的一個全新課程。目前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教學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尚未解決。所以,本文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策略展開探究,以期在小學階段為學生打下扎實基礎,促進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發展。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策略
就目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現狀來看,還存在諸多問題。教師對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認知不夠全面、教學過于形式化、教學目標不夠合理、活動的開展有待完善、評價不夠全面等,這些問題共同制約著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性。因此,教師要認真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1 ?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現狀
1.1教師的認知不足
就目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發展現狀來看,教學質量不高,其原因之一在于教師本身對于綜合實踐活動的認知不足。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新設的課程,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新鮮事物,所以在沒有足夠教學經驗的情況下,在教學中可供參考的資料不足,部分教師對于綜合實踐活動的認知停留在表面,并未理解綜合實踐活動對于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認為綜合實踐活動是可有可無的一門課程,其教學的開展比較隨意,沒有主動探究意識。
1.2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達成不理想
就目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現狀來看,部分教師并不了解自己學校是否制定了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目標,有的學校即便制定了目標,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其目標完成情況也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部分學校在制定目標時,并沒有結合實際情況,導致目標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脫節。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完全按照主觀意識去實施活動,沒有依照教學目標完成教學,導致教學目標淪為擺設。而部分教師的錯誤認知,也會導致其在教學中并未依據目標進行教學,認為綜合實踐活動就是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完全否認了自己在教學中的參與性,放任學生,導致學生在活動當中過于散漫。在沒有教師引導的情況下,整個活動偏離了教學方向,也就無法達成教學目標。
1.3過于形式化
綜合實踐活動旨在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水平,所以活動的主題選擇至關重要。但是,很多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大多是由教師從自身出發,自己主觀地選定活動主題,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即便讓學生參與其中,也只是淺顯地和學生討論,并沒有真正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來選擇。同時在資源的挖掘上,也僅僅局限于教室內,教師本身的課程資源開發意識有所欠缺,再加上學校、家長對于社會實踐活動的忽視,導致大量的資源被浪費。
2 ?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策略
2.1提高教師的認知
隨著教育教學的發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受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它也是我國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但是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新課程,很多教師對其還不夠熟悉,特別是在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下,部分教師仍然認為課程分所謂的主科和副科,將主要的教學精力和時間都花在主科教學上,而對于新增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
由于教師在意識觀念上的認知不足,所以在教學行為上也會出現偏差,因此想要更好地落實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就需要端正教師的認知,提高教師對于綜合實踐活動的理解。學校可以通過常態化培訓,讓教師能夠更了解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從而更好地體會綜合實踐活動對于學生成長和發展的作用。還要加強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發揮優秀案例的作用,讓教師能夠通過其他優秀案例獲得啟發,在教學當中有所借鑒,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查看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影響教學質量提升的因素,從而有意識地加以改進。對于觀念比較守舊或者剛剛接觸到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師,這樣做有非常有效的幫助作用。校長作為學校的領軍人物,應該發揮榜樣作用,定期和教師一起進行綜合實踐活動學習,組建起一支強有力的教研團隊。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教師遇到的教學困難進行集中討論,發揮智囊團的作用,解決困難,制定更加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校本課程。教師自身也要樹立不斷學習的意識,拓寬自己提升的渠道,可以發揮網絡資源的作用,在課下利用閑暇時間上網收集有關綜合實踐活動的最新資訊,學習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將其應用于自己的教學過程當中,不斷進行改善和調整,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2.2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引導教學過程的指南針,只有科學可行的教學目標,才能確保教學的順利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新課程,所以在教學中可借鑒的資料不多,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首先要從整個大的教學目標出發,立足于本校的實際情況,根據基本學情制定更適合本班實際情況的綜合實踐活動目標。比如,隨著經濟的發展,各地區之間人口流動越來越頻繁,所以,教師可以“不同民族趣味過大年”為主題開展活動,讓學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過年習俗。在活動當中其主要目標可以設定為讓學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用小組合作方法去收集各民族的文化信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念,對不同的風俗習慣有更多的包容性,形成良好的民族情感。這一主題的活動目標既和課程理念相吻合,同時也能夠從本班的實際情況出發,讓學生認識人和社會之間的關系。但是小學生本身年齡較小,無論是在自控能力、理解能力、學習能力上都有待提升,因此教師的指導就至關重要。教師要和學生一起參與到主題的制定當中,幫助學生篩選合適的主題,同時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活動表現,當發現學生出現問題或者困難時,實施適度的引導,活動完成之后,幫助學生反思和總結,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和思考,借由社會實踐活動獲得更多認知,而不是一味地由教師灌輸獲取間接經驗。
2.3開發課程資源
在傳統認知中,教師和學生通常都將教材作為唯一的教學資源。但事實上,教材雖然是編撰者精心編制的,但它只是課程資源的一部分,所有能夠服務于教學的內容都可以統稱為課程資源。綜合實踐活動本身所涵蓋的內容非常豐富,涉及的領域也非常廣闊,所以需要教師發揮自己的教學智慧,開發豐富的教學資源,以滿足教學需求。比如,從學校內部來說,圖書館、教室內的多媒體設備等;從社會來說,博物館、社區、植物園等。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具有敏銳的課程開發嗅覺,能夠從生活當中挖掘豐富的教學資源,以填補課堂教學的不足。除此之外,家長也是有利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邀請家長參與到綜合實踐活動當中,既可以讓家長了解學校的教學理念、課程安排、教學進度,掌握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同時也能夠利用家長在社會上的資源,服務于綜合實踐活動,以更好地促進家校合作。比如,教師可以邀請家長到校給學生開展職業講座,介紹自己的工作內容、職責,讓學生能夠更加了解各個行業,幫助學生學習課堂上所學習不到的內容,對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更加清晰。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家長帶領自己的孩子一起走進大自然,既能夠在大自然當中解放學生的天性,釋放壓力,親近自然,享受自然,樹立愛護自然的意識,也能緩解教師的看護壓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教師和家長的陪伴下安全盡興地游玩。教師也可以在寒暑假期間布置親子作業,讓家長將家務事分配給孩子,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共同維護家庭環境的整潔,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從而幫助學生養成獨立自主的行為習慣,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借由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接觸在課堂中接觸不到的內容,結合日常生活確定活動主題,不僅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同時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提升學生的綜合水平,讓學生成長為一名合格公民。
2.4 做好課程設置
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每周不得小于3課時,每個學校可以根據自己的活動主題來自行安排教學時間和教學模式。但是就目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現狀來看,很難真正做到每周3個課時的課時量,究其原因在于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學校仍然將主要的教學時間和精力放在考試科目上,在確保考試科目有足夠教學時間的情況下,才會考慮設置綜合實踐活動。所以,首先,學校要完成對課時結構的調整,將綜合實踐活動也納入教學計劃當中,改變傳統教學理念,堅持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為了更好地落實綜合實踐活動,可以設置檢查小組,監督綜合實踐活動是否開展,將每一次的活動都納入考評當中,并組織專門人員對其進行檢查,設置相應的激勵機制,提高教師的教學熱情,讓教師能夠積極主動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避免活動形式化。
2.5完善評價機制
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最終的目的是提升學生的綜合水平,更好地實現素質教育。所以,在評價方面也要改變傳統的評價方式,應更加關注學生在活動當中的過程評價,讓學生能夠借由評價反思自己在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查漏補缺,彌補自己的短板,有目標有方向地進行完善。綜合實踐活動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而學生在活動當中的積極性、借由活動有哪些收獲、獲得哪些提升,都需要通過評價來體現。所以,教師要不斷完善評價機制,制定更加清晰明確的評價指標,讓學生做到有據可依。
在傳統評價中,教師是評價的唯一主體,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主觀性評價。這就造成學生所獲得的評價難免帶有主觀性和隨意性。同時教師一人對班級中所有學生進行評價,也造成評價過于簡單,缺乏針對性,學生無法真正通過評價找出自身問題,所以教師要盡可能地豐富評價主體,將參與活動的所有人員都納入評價當中。特別是學生,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也應成為評價的主體,學生自己最了解自己在活動當中的表現,而且由學生自評,能夠讓學生自覺地反思自己在活動過程當中的表現,形成良好的反省意識,隨時隨地對自己的整個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同時,學生互評也能夠打破學生對自己評價的濾鏡,更加客觀全面地由他人評價來看待自己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理性對待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借由對他人的評價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家長評價能夠讓家長也參與到整個活動過程中,更加了解自己孩子在活動當中的表現,體會到綜合實踐活動對于孩子成長和發展的作用,從而獲得家長的支持,以確保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
在評價內容上也要盡可能全面,在傳統評價中,教師會更加注重考查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而綜合實踐活動的特點決定了在評價內容上要關注學生在整個參與過程當中的情感以及體驗,所以教師既要考查學生是否在活動中獲得知識層面上的提升,同時也要評價學生在活動當中參與的熱情,是否借由活動獲得豐富的情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等。就目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情況來看,常常過于形式化,只是對極個別學生簡單地點評幾句,學生沒有借由評價來獲得自身學習上的指導,導致評價流于形式。因此,教師要豐富評價形式,增加評價深度,將檔案袋評價、討論評價等評價相結合,對學生在活動當中的參與熱情,當面臨問題時是否有勇氣去挑戰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等,進行更加全面細致的評價。
2.6完善課程管理
良好的課程管理能夠確保課程的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和其他課程相比是一門比較新穎的課程,所以更加依賴于課程管理。教育行政部門要制定出明確的課程實施方案,做好檢查管理工作,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持,以促進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學校要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保障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課時,開展合適的綜合實踐活動,加強對于綜合實踐活動的宣傳,讓教師、家長、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綜合實踐活動,以確保綜合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同時所有參與到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人員,都要以飽滿的熱情配合活動的開展,幫助學生在活動中接觸到讓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在活動中養成良好的問題解決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 ? ?結語
綜上所述,想要更好地實施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首先要提高教師對于綜合實踐活動的認知,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開發豐富的教學資源,規劃課程設置,完善評價體系,加強課程管理,借由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能夠發展成為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秦玉娟.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創新教學策略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1(29):99-100.
[2]吳江.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策略探析[J].江西教育,2021(24):12.
[3]熊梅.當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的理論基礎[J].教育研究,2001(3):40-46.
[4]郭元祥,姜平.當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現狀與問題[J].基礎教育課程,2006(8):4-7.
[5]門雁清.“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策略和方法[J].硅谷,2008(13):131.
[6]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的若干問題及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04(2):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