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對作業設計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死記硬背、反復默寫、機械重復等作業模式將會逐漸被淘汰,因為這樣的作業不僅需要大量的時間來完成,而且無法提高學生學習初中英語的興趣。閱讀理解是英語試卷中分數占比較大的部分,學生掌握閱讀解題技巧,對其學習英語這門學科會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初中英語;作業設計;閱讀解題技巧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英語不僅僅是為了取得好成績,而是有效掌握一種語言工具。初中學生學習英語主要是依靠學校教育,那么初中英語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除了課堂上對英語知識的學習,學生還要在課后對英語知識進行鞏固,這就要借助作業這種形式。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到初中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科學地布置適當的作業。學習語言的最直接用途就是閱讀,要使學生掌握閱讀技巧,作業設計層面要進行有效探索。
一、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現狀
初中英語作業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初中學生鞏固課堂知識的最佳途徑,也是初中學生與外界活動實踐的良好通道。教師應該本著高效的原則,精心設計作業,既讓學生開闊了視野,也讓學生掌握了技能。但是目前的初中作業設計,太過于重視課本,不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過于繁瑣,不僅占用學生很多的課余時間,而且消耗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事倍功半。初中英語作業設計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第一,作業任務量太大。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教師采用題海戰術,以提高學生的熟練度,長期的疲勞增加了學生的厭學情緒,導致惡性循環,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第二,作業內容沒有區分度,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不同水平的學生完成同等難度的作業,能力強的學生是在浪費時間,能力弱的學生則是毫無頭緒。第三,作業內容單調。永遠局限于課本,無法做到知識跟考試鏈接,知識跟生活鏈接。第四,作業形式單一。教師進行初中英語作業布置時,只是采用背誦,默寫,閱讀等方式,無法與先進技術對接過于古板,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初中英語作業設計進行改革勢在必行。
二、初中英語作業設計要素
要對初中英語作業設計進行探索,首先應該明確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的要素。初中英語作業設計要素有任務量要素、時間要素、創新要素、興趣要素、目的要素、實踐要素、規律要素、難度要素、內容要素、形式要素,以下進行分點闡述。
1.任務量要素。在作業設計中,任務量應該有嚴格地把控,不能讓初中英語作業的任務量過多,這會嚴重影響學生的休息時間,也會影響到其他學科的學習質量,使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初中英語作業任務量也不能過少,這樣會導致課后知識鞏固不足,導致學習基礎不牢固。
2.時間要素。目前大多數初中英語教師在布置初中英語作業時,都會要求學生當天按時完成,或者周末完成,這樣其實大大限制了學生的創造力和開放性思維。引導學生把作業不僅僅當成任務,而是成為一項探索活動。
3.創新要素。初中英語教師大多按照課本來設計作業,這樣會局限學生的創新意識,可以布置開放性作業。例如,了解某一英語詞根的來源、對比英語閱讀和中文閱讀等。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
4.興趣要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引領學生獲得更高的學習效率,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候應該注意是否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例如,男生多喜歡打籃球、踢足球等體育運動,就可以把書面作業布置成和籃球、足球等體育運動相關的內容。除此之外,還可以建立不同的興趣小組,分組布置作業,然后進行交流,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學習興趣。
5.目的要素。英語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該以結果為導向,有明確的目的性,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讓學生掌握知識。在設計作業時,可以將作業設置為了解、運用、掌握、理解等不同維度。
6.實踐要素。初中英語的作業設計若過于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就會讓學生覺得語言的應用價值有所降低。因此,初中英語作業設計應該具有實踐性,并且貼近生活,這樣學生才更樂意去完成。
7.規律要素。初中英語的口語、聽力、寫作、閱讀等板塊各有各的規律。口語學習強調語境,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采用英語聊天的方式進行口語學習。寫作則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那就需要去背誦一些優秀英語作文,汲取其長處。閱讀具有一定的應用性,所以多進行閱讀訓練。
8.難度要素。根據英語學習程度將學生進行層次劃分,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難度的作業,實現作業資源的合理分配,使優秀的通過作業得以提升,讓后進生通過作業查漏補缺,實現學生的共同發展。
9.內容要素。目前不少教師按照中考考點對初學生進行英語教學,過于功利化,學生學習很被動。因此應該通過作業內容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可以引入一些英文科技資訊,不僅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其很好完成作業,也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10.形式要素。現在很多初中英語的作業形式是默寫、背誦、抄寫等,載體就是一個作業本,或者一張卷子等。時間長了,學生會覺得很單一,逐漸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初中英語作業設計,完全可以采用做PPT,發一封郵件、完成一組英語交流、認識一個外國朋友等形式。這樣的話,會更大程度地開發初中學生學習語言的天賦和潛能,進一步提升初中學生的英語成績和英語應用能力。
三、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的原則
(一)合作交流原則
新課改提出要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因此初中英語作業設計要遵循合作交流原則。在作業設計上,完全可以讓學生進行對話交流,從紙質的作業變成實踐的練習。學生之間通過互相合作,能夠互相指出對方的缺點,贊美對方的優點,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促進學生之間的友誼和團結。
(二)因材施教原則
每個班級學生的水平是不同的,布置相同的作業并不合適。成績好的學生不屑于做簡單的作業,成績較差的學生卻不愿挑戰更難的作業。長此以往,在學生會產生厭學情緒,不利于學生以后的發展。因此應該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類型的作業。對語法好的學生,就多布置一些聽力或者口語作業,寫作比較好的學生就多布置一些閱讀方面的作業,對英語基礎有所欠缺的學生就多布置一些基礎性作業,如背單詞,抄寫課文等。這樣才能有效地利用作業資源,幫助學生提高成績。
(三)主體性原則
在教學中應當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尊重學生的感受,才可以更好地開展教學。初中英語教師應將這一理念運用到作業設計中,學生的生活來布置作業,讓學生全方位感受英語的魅力。
(四)時效性原則
在初中英語作業設計上,教師可以引入一些時政、科技最新成果等內容提高學生對英語的認可程度,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儲備。
四、著力提升閱讀解題技巧
閱讀理解是初中英語學習的重要內容,也是中考的重要題型,更是初中學生英語能力的一種體現,因此掌握閱讀理解的解題技巧非常重要。
(一)閱讀文章的分類
閱讀文章可分為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內容比較簡單,多考察故事情節和細節。議論文經常對某一觀點進行論述,或者對某一現象發表看法,議論文的題目以推理判斷為主。說明文多介紹一些科技產品,多依據線索作答。閱讀理解有兩個題型,就是主觀題和客觀題。主觀題包括概括論點主旨、分析作者意圖等,客觀題包括判斷正誤、同義詞替換、線索查找等。
(二)閱讀理解的解題策略
1.歸納主旨題。它往往是考試的重點,考查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每一段往往有這一段的主旨句,找到主旨句,推測作者的中心思想,靈活判斷句子的意思。在平時的作業設計中將一些較難概括的段落專門挑出來讓學生練習,達到鍛煉學生歸納概括能力的目的。
2.近義詞替換題。考查學生的詞匯量儲備和前后文理解能力,利用近義詞、同義詞替換原文中的空缺,或者推測空缺處的意思。在平時的作業設計中,注重學生對對同義詞、近義詞的積累。
3.細節分析題。單獨提取出文章的某一細節,讓學生從這個細節中深挖作者的寫作意圖,考查方式比較簡單。在平時的作業設計中,可以利用一些經典例題作為引導,讓學生自主尋找細節,精讀文章,達到深刻理解作者寫作意圖的目的。
4.計算題。這類題往往需要根據文章中的線索進行一定的推理和運算得出答案。在平時的作業設計中,可以多安排一些計算類訓練,提升學生運用英語進行運算的能力,實現英語和數學的結合。
5.圖表分析題。這類題往往需要根據文章提供的圖示或者表格進行數據分析。在平時的作業設計中,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歷年的真題,給學生提供例子,鍛煉學生對圖表的數據分析能力。
五、結語
作業是學生鞏固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只有精心設計初中英語的作業,才能讓學生更加熱愛學習英語。教師應注意將作業設計與閱讀理解的解題技巧進行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Sternberg,R.J. Williams W.M..教育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
[2]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北京:教學科學出版社,2004.
[3]R L, Linn Gronlund.教學中的測驗與評價[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陳娟,福建省南平劍津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