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琪
[摘 要]在足球教學中運用輔助性游戲有著獨特的作用,用有趣的方式展開教學,能為足球運動增添快樂的屬性,解決教學枯燥乏味而導致學生運動熱情下降的問題。同時,游戲中有團隊合作的內容,可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團隊意識,對提高小學足球教學的有效性有促進作用。小學足球教師在教學中要靈活運用各種策略,適時引入輔助性游戲,調動學生的運動熱情,提高學生的運動水平和身體素質。
[關鍵詞]輔助性游戲;足球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23.8[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2)15-0054-03
在小學足球教學過程中,適時引入輔助性游戲,能把單調重復的訓練與趣味性強的游戲相融合,使足球教學變得趣味橫生,充滿吸引力。因此,教師應立足具體的教學內容,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合理選擇輔助性游戲進行足球教學。同時,教師要引入合作機制、競爭機制,引導學生在充滿競爭與活力的游戲中展開體育訓練,充分調動學生的訓練積極性,促進學生足球運動技術、技能的提升。
一、融入趣味元素,調動運動熱情
足球運動作為一項技術與體能相結合的運動,其教學過程具有難度大、強度高的特點,容易令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在足球訓練的初始階段,教師應關注學生運動興趣的激發,設計具有趣味性的訓練內容,并靈活、適時地引入游戲,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課堂教學的準備環節,教師引入“老虎捉松鼠”的游戲來替代跑步熱身,即將學生分為8人一組,其中3人扮演老虎,其余學生扮演松鼠,每位松鼠的扮演者都在腰間系上絲帶。在足球場的半場區域內,“老虎”需要抓住“松鼠”腰間的絲帶才算抓捕成功,然后“老虎”和“松鼠”互換身份。在游戲過程中,所有學生都熱情高漲,一直保持著奔跑的運動狀態:扮演松鼠的學生,奔跑路線靈活,盡量躲避“老虎”的抓捕;扮演老虎的學生更加賣力,都想成為抓住“松鼠”最多的冠軍。
上述教學,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老虎捉松鼠”游戲,將單一枯燥的動作練習轉化為靈活多變的游戲,解決了學生因熱情不足而導致熱身不充分的問題,同時營造了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消除緊張心理,推進教學的順利開展。
趣味游戲的資源極為豐富,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參與游戲活動設計,這樣可以成功激發學生的游戲熱情,提升運動訓練效果。如足球運動與跳繩相結合,這是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運動形式,教師可鼓勵學生做改進設計,將足球運動和跳繩做游戲化處理。學生對這樣的任務非常感興趣,很快就出現了一些新的游戲形式,如跳繩中傳遞足球、抱住足球跳繩、帶球穿越跳繩等。這樣就將足球與速跑相融合,增加了足球運動的趣味性,讓學生獲得更多的運動成長。
游戲具有情節性、互動性等特征,可以提升學生互動的頻率和運動效果,提高熱身運動的有效性。從上述課例可以看出,在足球教學中融入趣味游戲,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的積極性。同時,學生是運動主體,教師圍繞學生展開教學設計和組織,以游戲的形式進行足球訓練,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運動體驗。
二、引入競賽機制,強化課堂意志
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具有樂于競爭、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而比賽活動最大的特點就是競爭。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加以利用,在游戲中引入競爭機制,將游戲設計為個人競技和團隊競技兩類。個人競技的游戲要注重公平、公正。團隊競技的游戲既要注重公平、公正,又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同時,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可根據訓練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水平適當改變難度、形式,以保護和維持學生參與游戲的興趣。
如小學足球的腳弓傳接球訓練,可以在按順序傳球射門游戲中進行。教師規定以足球場的一條邊線為起點,另一條邊線為終點;起點處放置20個足球,距離終點8米處設置一個小球門,起點與終點處分別站立一個學生,其余學生在起點與終點間站成一條直線,學生間距離6~8米。根據足球場的寬度設置每組人數,每組人數相同。游戲開始時,學生需要用腳弓傳球和腳弓接球的方式將足球從起點依次傳遞至終點,最后由終點處的學生完成射門。在所有傳球完成后,進球多的一組獲勝。根據學生樂于競爭的心理特點,教師通過按順序傳球射門游戲來進行腳弓傳接球訓練,提升了學生對訓練的關注度。同時,游戲采用多人按順序依次參與的方式進行,使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是游戲中的重要一環,每次失誤都會導致團隊落后,從而營造了緊張、刺激的競爭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練習的熱情,提升了技術動作訓練的有效性。
足球教學中的游戲設計有諸多選擇,教師不妨做延伸設計,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運動契機。如足球運動與投擲相結合,能夠形成新的運動形式——擲遠游戲,即將學生分成男生、女生兩個小組,展開小組對抗賽,用手投擲足球,看誰投擲得最遠。學生對這樣的游戲活動非常喜歡,能夠主動參與其中,在激烈對抗中提升訓練成效。學生都有好勝心,教師針對學生的心理設計訓練,組織學生展開對抗比賽,能獲得較好的訓練效果。
游戲與競賽的有機結合,能夠生發無限的啟動力。教師有意識地在足球訓練中融入競賽、游戲,可以成功調動學生訓練的主動性。再加上小學生有爭強好勝的心理,教師抓住學生的這個特點展開教學設計和組織,能更好地利用競賽推動教學進程。進入比賽環節后,學生能夠對比賽項目產生興趣,這是培養學生足球愛好的重要手段。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展開訓練設計,自然地將學生引入對抗互動的比賽環節,給學生帶來了深刻的學習體驗。
三、滲透教學內容,促進技能內化
在小學足球教學中,學生常常是機械式、被動地完成訓練,缺乏將訓練內容轉化為自身技能的能力。教師可以設計培養綜合能力的游戲,創設包含帶球、傳接球和射門等內容的教學情境,在多項技能的綜合性練習中強化單項技能。這樣可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自由發揮,深化學生對各項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幫助學生逐步將技能內化為能力。
如訓練射門時,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傳跑射門游戲,規定以足球場的半場作為活動區域,中線為起點,球門為終點;自起點處每隔5米放置一個標志筒,球門前設置一位防守球員,每2人為一組,分別站在中線與中圈的交點上。游戲開始后,學生通過傳球后向前跑動的方式,逐漸將球向球門方向傳遞。同時,教師要求學生用不同的觸球部位進行傳球,傳球必須在兩個標志筒中穿過。學生在最后射門時的表現都很出色,采用推射、挑射、抽射等多種射門方式,甚至有學生越過守門員完成射門。又如,傳跑射門練習,在訓練的初始階段,學生的技術動作比較單一,隨著游戲的開展,學生開始使用多種方式進行傳球和射門。技術動作的多樣化,說明學生由被動練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將訓練內容轉化成自身技能,足球技術獲得了均衡發展。同時,學生敢于自由發揮,說明學生的運動自信在游戲過程中得到提升,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足球興趣。
游戲形式眾多,教師要進行創新設計,注意對接學生的足球訓練基礎。如帶球進行曲線跑的游戲,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帶球跑規定路線,看誰用時最少,這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帶球技術。對學生來說,盤帶足球走直線最為簡單,增加一些曲線,足球不能超出跑道范圍,無疑給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先做示范,給學生傳授一些盤帶足球的技術,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訓練,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更多的運動啟示。同時,教師要有意識地提高運動頻度,促進學生運動認知內化的進程,使學生在主動運動中獲得更好的訓練效果。
上述教學,教師為學生設計足球射門游戲,成功激發了學生參與游戲的熱情。從學生的運動表現可以看出,教師設計足球射門的游戲是比較適合的。學生運球、射門既缺少技術,又缺乏力量,教師要求學生在游戲中展開相關訓練,對全面提升其足球運動能力有重要作用。同時,這樣教學為學生認知內化創造了條件,給足球運動添加了游戲的色彩,能夠促進學生運動素質的發展。
四、創新游戲訓練,鞏固認知基礎
設計足球訓練時,教師有意識地引入一些游戲,能夠帶給學生不一樣的運動感知和體驗。足球訓練包含諸多內容,如體能提升、戰術應用、合作意識培養等都屬于足球訓練范疇,教師要針對學生的足球認知基礎展開具體設計,給學生提供最佳的訓練方案,讓足球訓練系統化,以鞏固學生的認知基礎。足球訓練需要課內課外結合,教師設計更多的游戲式訓練任務,能夠有效拓展訓練域度,幫助學生鞏固足球認知基礎。
游戲資源極為豐富,教師在設計足球訓練時要借助更多渠道展開游戲信息搜集,為訓練提供更多的選擇。如顛球訓練時,教師要求學生展開比賽活動,看誰連續顛球的數量多。小學階段的學生都有表現欲望,自然會積極響應。又如,帶球過人訓練時,教師鼓勵學生組成合作團隊,自行研究訓練形式,在開展帶球游戲中訓練足球的基本技能。自行設計游戲,這是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學習形式。在學生設計游戲時,教師要適時給予指導,確保訓練順利開展。再如,進行親子足球訓練時,教師要求家長與學生合作展開訓練,讓家長尋找適合的場地,與孩子以游戲的形式開展訓練,可以是射門訓練,也可以是對抗訓練,最后將訓練情況上傳到網絡交互平臺。
設計親子足球游戲時,教師不妨鼓勵學生家長多提出建議,對游戲的形式和規則做創新修改,這樣可以給學生訓練提供更多的選擇,也能夠調動學生參與訓練的積極性。不同的學生家長的足球運動基礎存在差距,教師不妨給家長一些建議,讓家長組織孩子進行互助性訓練,利用足球比賽、足球游戲展開對應的訓練,這樣能夠讓學生主動接受訓練,獲得更好的運動訓練效果。同時,學生對足球訓練有個性化需求,教師針對學生的運動興趣設計訓練內容和形式,能夠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其應用價值更高。
上述教學,教師針對學生的足球基礎設計游戲式訓練內容,給學生帶來了更多的運動選擇。學生自行組建團隊展開訓練,創新更多的游戲內容,從而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同時,家長的參與,也為學生進行訓練增加了更多的動力。特別是將運動視頻投放到網絡交互平臺上,給學生提供了更多自我展示的機會,其助學效果更為突出。為學生設計趣味性足球游戲,能夠獲得較好的激發效果,教師要有對接融合意識,將足球訓練游戲化,提升學生的訓練水平。
五、對接生活實踐,培養運動習慣
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沒有太多機會接觸足球,但生活中可以接觸諸多的運動內容,如果將足球運動融入其中,勢必能夠形成新的運動契機。如晨跑運動,可以增加足球運球內容,將晨跑和足球運動有機結合。如果與家人一起,還可以展開比賽活動,其訓練效果會更好。生活中有太多的運動契機,引導學生對接生活實踐進行足球訓練,無疑能夠給學生帶來豐富的訓練機會。
在對接生活實踐設計足球訓練時,教師有意識地融入一些游戲,能夠給學生帶來豐富的足球感知和體驗,提升訓練品質。因此,教師要對學生的生活和運動實際做出客觀評估,提高教學設計的契合性。如平時散步時,可以將足球的顛球練習融入其中,要求學生進行花樣顛球運動,這樣就自然突顯了游戲的特點。又如,將投準游戲改為踢準游戲,這樣無疑能夠給學生帶來別樣的感覺。即讓學生自制一些“土保齡球”,利用足球進行“踢準”練習,其游戲特征極為鮮明,學生參與的興趣很高,訓練效果也會更好。如果教師鼓勵學生借助生活資源自行設計足球訓練,相信會有更多新穎的游戲被發掘出來,給足球訓練帶來更多的選擇。
雖然學生在生活中有不少的運動機會,但對于足球訓練而言遠遠不夠。為培養學生的足球訓練習慣,教師不妨進行對應設計,設計更多的訓練任務,培養學生良好的足球運動意識。在足球對接設計時,教師要求學生平時多關注國內外足球賽事,如歐洲足球五大聯賽以及中國足球協會超級聯賽、中國足球甲級聯賽等,多收聽、收看足球比賽視頻,交流足球運動方面的信息,促進學生內化足球運動的基本知識。學生對足球比賽的規則不能完全掌握,教師可從知識傳授的角度進行引導,讓學生在觀看足球比賽的過程中完成認知構建,為學生良好運動習慣的養成提供更多支持。
上述教學,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設計游戲活動,將足球訓練融入其中,增加游戲成分,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訓練機會。學生對足球訓練缺少自覺性,如果能夠設計更多的足球游戲,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足球訓練的積極性。如果能夠結合一些足球比賽展開具體操作,其訓練價值會更突出。足球運動與學生的生活有太多的對接點,教師需要深入發掘。唯有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真正形成訓練動力。
總之,在足球教學中運用輔助性游戲具有獨特的作用。教師用有趣的方式展開教學,為足球運動增添快樂的屬性,能夠調動學生的運動熱情,解決教學枯燥乏味而導致學生運動熱情下降的問題。同時,游戲中有團隊合作的內容,可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團隊意識,對提高小學足球教學的有效性有促進作用,值得小學體育教師加以重視和運用。
(責編 杜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