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金鳳
【摘要】在當今新課改推行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與布置也面臨著新的要求。作業作為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協助教學的重要環節,不僅能夠檢驗學生的具體學習成果,還可以拓展課堂知識,培養綜合性的學科素養。因此,在作業的分層設計與評價實踐當中,教師要樹立起全新的作業設計理念與評價機制,并以此為媒介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分層設計;評價實踐
作業設計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語文教師應當擺脫過去“格式化”的作業設計形式,更加關注對學生個性的把握,從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探究。但是當下的語文作業布置中,仍舊存在著“重量而輕質”的情況,這對于學生來說既是一種很大的學習壓力,同時也很難通過這種作業獲得足夠的成長,以至于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一、小學語文作業分層設計與評價的必要性
(一)培養發散思維,提升個性思考
語文作業不僅僅是對課上知識的簡單鞏固,檢測學生學習情況的手段,同時還是一種引導學生進行拓展學習的媒介。富有設計性的作業,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使學生在豐富的知識當中去思考探究,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與思考習慣,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關注學生個性,提高語文素養
在傳統的語文作業模式中,一個班級內的作業大都是一模一樣的,不論是基礎好的學生還是基礎較差的學生,所面對的課后練習都沒有差別。這樣的做法導致作業內容過于單一,無法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對于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來說,這些知識對于他們已經非常熟練了,需要更加深入地進行拓展性學習;而對于成績比較差的學生來說,他們可能僅僅完成這些作業都比較困難,以至于很難在此基礎上獲得一定的提升。
(三)符合課改要求,提升綜合素質
在新課改要求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關注學生本身的個性化需求,通過對不同群體的學生的具體分析和把握來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工作,在作業設計上也要考慮學生群體的個體差異,以有效實現“因材施教”,從而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與綜合學科能力。這種做法符合新課改的要求,能夠為培養新時代的現代化人才提供保障。
二、小學語文作業分層設計的策略
在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中,合理的作業難度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而不合理的難度設計,則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充分考慮到班級內學生的差異,并針對其不同的情況進行作業的布置。對于水平相對較差的學生,教師對他們的作業設計應當更加偏重于一些基礎性的知識,盡量避免難度較大、拓展性較強的作業,只要將基本的內容掌握好就可以了。而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探究性的拓展作業,引導其進行課外拓展學習,以幫助他們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第六課《秋天的雨》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的時候,對于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可以多布置一些基礎的課文知識內容,如課文重點詞句摘抄、文中詞匯的學習等,來鞏固基本知識。而對于優等生,就可以布置一些拓展閱讀訓練,以此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學科素養。
三、小學語文作業分層評價的實踐策略
在作業評價階段,教師也要根據學生具體學習情況的不同,選擇有針對性的評價策略。教師可以從多個方面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可以從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作業完成的態度以及對過去問題的改正等方面進行立體評價,并對每個方面有進步的部分進行鼓勵,通過加強正向反饋的方式,來讓學生們建立起學習的自信心。而對于學生作業當中出現的不足之處,教師要避免使用太過嚴厲的語氣,否則容易打擊學生們的學習自信心,不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有效提高。
總而言之,在今后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中,教師要改變舊有的作業設計模式,而應當根據不同學生在學習能力、知識掌握程度等方面的差異進行作業內容上的設計,并通過立體多樣的評價方式,來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信心,最終提高語文學習成績和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姚翠梅.小學語文作業分層設計與評價微探[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9):83.
[2]劉淑英.淺談小學語文作業分層設計與評價[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8(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