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強文 熊芳
摘 要:針對“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基于OBE教育理念,提出該課程的綜合改革方案。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特點,從教學內容、授課形式和考核方式等3個方面對該課程進行了系列改革嘗試。實踐表明,方案的實施對于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能力以及專業素養有很大幫助,同時為全面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學前兒童科學教育;OBE;課程改革
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s- Based Education,簡稱OBE)亦稱能力導向教育、目標導向教育或產出導向教育,其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剛開始受到一些學者的批判,直到1981年,美國學者斯派帝(Spady W.D)等人再次提出OBE理念,馬上獲得了人們的重視與認可,不久便成為盛行于美國教育界的術語[1]。該理念倡導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對引導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一直受到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的高度重視。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與《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具體內容,科學教育對于學前兒童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因此應運而生,該課程內容包含了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基本概念、施教原則、基礎科學知識、幼兒園科學活動設計的方法等核心要點。傳統的“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教學,一般是將主體內容劃分為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基礎知識及學前兒童科學活動設計兩部分,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基礎知識通常包括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目標、內容與方法等;學前兒童科學活動設計部分一般涵蓋活動設計的目標、原則、類型等。傳統的教學模式雖然可以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設計方法,但無法與幼兒園日常教學活動緊密聯系起來,學生無法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獲取相關知識和應用能力。為此,將OBE理念融入該課程的教學中,并基于此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優化教學模式,進而以提升教學效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的進行了系列教學改革與嘗試。
一、基于OBE理念,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目標的調整
課程目標是整個課程的方向指引,它能有效明確學生學習的標準,也會直接影響課程內容、教學策略的選擇、課程考核方式的確定等,因此確定科學、合理的課程目標是課程改革的重要一步,也是將OBE理念融入科學教育課程的重要接口?!队變簣@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提出,幼兒教師應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基本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教師具備基本的科學素養是開展科學領域教學活動的基礎?;诋斍翱茖W教育活動課程的實際,許多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基本都是文科背景,科學素養偏弱,缺乏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實驗的機會及條件等。就幼兒來說,幼兒園科學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幼兒對科學的好奇心,科學的探究欲望,使其對科學探究有興趣。另外,OBE理念提倡以學生的預期成果為導向,因此我們應從學校人才培養方案中的畢業要求指標點出發,結合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原則,從情感態度、知識技能、能力培養三個方面制訂目標體系。結合具體情況確定如下:(1)情感目標:對組織和開展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感興趣,樂于鉆研,樹立科學、合理的教育觀,尊重幼兒科學領域的學習特征與認知范式;(2)知識目標:熟練掌握幼兒園科學教育幼兒核心理論,建構知識體系,了解發展前沿,了解國內外先進教育理念及經驗,樹立先進教育理念;(3)能力目標:熟練掌握教育模式與教學方式方法,具有科學領域教育教學的專業素養,能根據幼兒的特點開展適宜兒童的科學教育活動。
二、基于OBE理念的教學內容改革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依賴于科學的課程內容框架架構,在科學的課程目標的指引下,依據OBE理念,我們又該如何完善教學內容呢?在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都在不斷探索、改良人才培養方案,以滿足社會對人才質量的需求。在這種形勢下,對課程的要求難免會提高,因而必須根據人才培養需求和專業特點調整、優化課程內容。
按照OBE反向設計原則:全體教員必須從他們對學生希望的“結局”來開始課程和設計指導計劃。這通常意味著從機構的最終輸出結果開始反向地構筑課程和它的基本知識及能力模塊[2]。以“成果需求為導向→確定畢業要求→制訂課程目標→調整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為主線,依照該思路,我們可以對“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進行改革。依據知識體系完整、教學內容實用且具有前瞻性、注重應用的基本原則,將教學內容主要劃分為基礎知識、活動設計與前沿理論三大部分。其中,基礎知識主要包括五個項目: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概述、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目標、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內容、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方法與途徑和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評價。活動設計部分囊括了幼兒園集體科學活動與幼兒園科學區活動兩個項目的內容。前沿理論包含當下的熱點主題,如STEAM教育、自然教育、生命教育等。同時,根據三個部分內容的多少與難易程度,結合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需求,將三部分學時按需分配:基礎知識部分學時與活動設計部分學時共10學時,前沿理論部分為6學時。同時,為了增進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還增加了為期5周的實習期,方便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此外,為了讓學生更透徹地理解知識,掌握課程相關的技能,課程教學、活動設計、教育調查和技能實訓交叉進行。在活動設計前期首先進行8個學時的課程理論知識、技能及案例講解(包括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目標的內容、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內容的選擇與范圍、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方法與途徑等),擴展學生的理論知識儲備。同時,每個項目中增設了“知識寶庫”,為學生介紹與兒童科學有關的知識點,如學前兒童學習科學的年齡階段特點、《綱要》中對科學領域的內容與要求、跨學科整合等。
三、基于OBE理念的教學方式改革
OBE教育理念更強調成果導向,倡導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為契合當前的教改需求,順應互聯網時代的學生特點,應當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將課內課外學習有機融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改變傳統“教師教—學生學”的被動局面,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3]。混合式教學正是將網絡化教學與傳統課堂授課相結合的一種模式,既充分利用強大的網絡資源、線上交流的便利性,又結合了課堂教學的紀律性和系統性,是目前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4]。因此,可以從課堂教學和學生課下自主學習兩個方面嘗試改革探索,以提高教學質量。
(一)以學生為中心,轉變課堂教學模式
OBE模式的培養目標是學生具備某個專業的綜合能力,而不是分散、獨立的一項項能力目標,強調按學生現有水平、個人興趣和需要來學習[5]。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個學生都應該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大學生已具備獨立自主學習的意識,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在設計教學過程時,無論是學習目標的設置、學習材料的選擇,抑或是學習模式的確定,都要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思想,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每個學生的學習差異都得到關注,實現“活動的、合作的、探究的”學習,確保學生的學習效果。
本課程從課前、課中到課后等所有環節均將學生置于主人翁的地位,給學生一定的自主權,讓學生全程參與自由分組、收集與整理資料、討論、分析、分享主題、發表不同觀點、總結設計思路、自由分組練習等,學生始終居于中心地位,教師引導、協調學生學習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二)線上線下相結合,促進學生課下自主學習
為提高教學質量,方便學生課前、課后反復觀看、學習,加強教師與學生的聯系,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課前,教師需提前完成相關準備工作,完善網絡資源平臺建設,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課程資源,具體包括根據幼兒園科學教育課程內容錄好的慕課資源、搜集到的相關的期刊文獻和教學視頻(包括一些幼兒園案例),還有一些以往在課程教學中所保留和整理的相關實踐過程和作品展示等。教師將這些資源上傳至網絡平臺,并布置相關任務,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課下通過書籍、網絡平臺學習基礎知識、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達到對知識的整合運用,進而完成教學目標。課中,教師在課程中以師生和生生為主,可適當按照課前的學習分組,展示小組課前學習成果,各小組之間展開討論,教師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相應的完善或補充,或者發現問題,幫助解決問題。課后,師生互動,進行課后反思,通過作業、實訓作品、課后留言等方式檢驗教學效果。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化被動為主動,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與知識整合能力,有利于實現OBE教學理念。本課程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主體的差異性,以任務為驅動,以問題為導向,采用討論法、練習法、案例教學法等,使學生自學和教師導學、促學、助學相結合,密切關注教學活動中實際情況的變動,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同時依托既有的團學活動機制、學生教學技能過關等實訓考核要求,開辟線下實踐課堂,使活動設計、試講與評價為一體,真正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和諧的雙邊互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度。
四、基于OBE理念的考核方式與評價標準改革
OBE理念的核心是能力導向,教學模式更注重學生的過程化學習,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知識,更要學會運用知識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還要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進行有效評價,最終的考核既要體現學習的過程,也要展示學習成果,因此本門課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形式。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學生的日常表現并對其進行客觀評價:課后作業采用客觀題與主觀題相結合的方式,深入挖掘網絡平臺的技術優勢,制作題庫,客觀題采用闖關模式,計算機隨機抽題,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掌握所學章節的基本知識點。主觀題要求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設計一堂幼兒園科學討論性活動,并通過學生自評、小組互評、任課教師評價、一線幼兒園教師的評價鞏固學生對所學章節的認識與理解。最終的期評成績由平時成績、實踐成績、期末閉卷考試成績三部分組成,其中平時成績包含考勤與上課表現、平時作業等,實踐成績包括平時的教育活動設計方案、試講、說課、評課、現場教育見習、主題或區域環境創設等,期末閉卷考試。總之,對學生的考核及評價除參考傳統的試卷測試之外,還有學生實踐活動的參與情況、平時作業質量、實訓作品質量,將這些過程性評測指標與期末考試這一終結評測指標相結合,更能真實地反映學生在幼兒園科學教育課程中的學習實效。
五、對OBE理念下“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教學的反思
實施和推行OBE理念下的課程教學,關鍵在于明確和建構課程目標、教學模式和考核評價之間的邏輯關系,使課程教學從任務導向轉向產出導向、從教師中心轉向學生中心、從質量監控轉向持續改進[6]。基于OBE理念的“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改革實現了教學內容的重組、優化,教學模式的轉變和教學效果的提升。課程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主體的差異性,以任務為驅動,以問題為導向,采用討論法、練習法、案例教學法等,使學生自學和教師導學、促學、助學相結合,密切關注教學活動中實際情況的變化,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同時依托既有的團學活動機制、學生教學技能過關等實訓考核要求,開辟線下實踐課堂,使活動設計、試講與評價為一體,真正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和諧的雙邊互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度。雖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有一定的難度,如學習過程會消耗學生較長的課后時間,但學習效果較好,學生應用能力有了顯著提升。另外,在改革過程中,我們還得“吾日三省吾身”,切勿片面追求“預期成果”而忽略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及科學的兒童觀及教育觀的建立。
參考文獻:
[1]李光梅.成果導向教育理論及其應用[J].教育評論,2007(1):51-54.
[2]姜波.OBE:以結果為基礎的教育[J].外國教育研究,2003(3):35-37.
[3]馮誠,夏添,景維鵬.基于OBE理念的“操作系統”課程線下線上混合教學模式改革[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1(7):55-56.
[4]何軍峰,胡延吉.應用型本科專業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下的課程體系改革[J].職教論壇,2012(21):69-71.
[5]盧竹.加拿大社區學院CBE模式與OBE模式的比較研究[J].職教通訊,2014(15):75-77.
[6]邊云岡.OBE理念下的課程教學:目標、模式與考評:以《電子商務原理》課程為例[J].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8):82-86.
基金資助: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工作者協會“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OBE理念指導下幼師高專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課題編號:XJKX20B188)。
作者簡介:易強文(1991—),女,漢族,湖北云夢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學前兒童發展與教育應用。
熊芳(1990—),女,漢族,湖南常德人,碩士,助講,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基本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