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
摘要:新時期,黨中央明確提出數字中國戰略,為全面貫徹黨中央數字化轉型的新發展理念,需以信息化為中心推動企業的發展。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將推進數字化轉型作為公司發展戰略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推進信息化與生產管理深度融合,提升三維數字化設計研發,建設集成、共享、開放的企業一體化工作平臺,形成工程建設全過程技術支持和管理協同的綜合服務能力,促進公司研發效率、數字化設計能力、精細化管理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形成智能制造集成服務模式,推動公司和行業轉型升級。
關鍵詞:企業數字化轉型;全生命周期;正向三維設計;數字化協同平臺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提出的數字中國戰略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得到了體現,該建議明確指出要“加快企業的數字化發展及轉型”,并對企業的數字化戰略進行了系統部署。這是黨中央準確把握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與建設社會主義強國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65年,現有多項甲級設計資質,基本涵蓋了建筑工程行業涉及的所有業務,作為專業性較強的勘察設計企業現正處于轉型階段,且正逢“十四五”的開端之年,對企業未來進行高質量發展戰略及推進數字化轉型發展的研究,對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在“十四五”時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大意義。
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
(一)是服務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船海主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從船舶工業總體需求來看,近期很難擺脫船市的低迷區,船舶工業的市場供需關系不穩定將是常態;同時,在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船舶工業的競爭焦點越來越集中到品牌、質量與效率等方面,在船舶工業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船舶工業的高質量發展,對基礎設施及設備的整體規劃、設計、建設、運維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包括:更短的規劃建設周期、更合理的布局規劃、更優的工程設計、更環保節能的設施運維、更高的設備利用率等。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作為我國船舶工業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力軍,適應新一代產業革命發展、推進數字化轉型升級,服務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和責任擔當。
(二)是適應國家其他工程建設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現階段,工程建設領域的信息化與數字化水平普遍較低,尤其在設計與建造過程中的數字化分析技術已成為提升建筑企業核心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發展趨勢,信息化著眼點是改進傳統建筑企業的管理與作業模式,數字化是促進建筑企業的業務提升與提高核心競爭力,所以應用信息化與數字化的終極目標是實現建筑項目的全生命周期服務。
2020年,由住建部、發改委等13個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為推進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加快建造方式轉變,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要加快推進數字化設計體系建設,推行一體化集成設計”。這主要包括推廣BIM技術的協同工作,在設計過程中展開多專業間數據共享與協同,提高設計的質量與效率,最終達到提升建筑業的信息化水平。
(三)是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十四五規劃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根據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十四五”規劃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要求,信息化建設是“十四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的全面轉型升級發展戰略,立足當前、著眼未來,重點圍繞數字化與信息化,在深入推進“兩化”的同時將兩者融合。通過“兩化”的頂層設計與系統架構管理,完善信息系統的建設,為公司業務流程的優化與創新提供先進、高效與安全的“兩化”手段,以此進一步提高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始終堅持以船舶工業為主業,堅持以深化船舶工業的規劃與設計為業務核心,尤其是在“十四五”期間,通過“兩化”的手段將傳統的制造業與公司的高質量發展進行深度融合,從而從企業內部引發產業模式的變革,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和經濟增長點,努力為我國船舶工業“做強”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的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正向三維設計能力和協同環境不足
目前公司設計工作依然是在二維的環境中進行,正向三維(BIM)設計和協同設計模式雖有嘗試,但較難有效全面推行,這將導致無法直觀反映設計項目面貌和各種工程信息,不能便捷地進行工程量分析與統計;無法直觀驗證設計對象的相互空間關系,影響設計效率與設計質量;無法朝著建筑性能、功能分析、施工模擬及后續運維服務的高端延伸應用的方向發展;無法適應和滿足政府部門試點推進的BIM三維數字審圖模式的需要。
但是,隨著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應在建筑行業中推廣應用BIM正向三維協同設計,設計成果采用線上數字化交付。為此,需要進一步提升公司正向三維協同設計的軟硬件能力,建立適應正向三維協同設計和管理的應用環境,將傳統的個人單機作業模式,向團隊網絡協同作業模式發展。
(二)信息化管理技術手段不足
公司在設計及質量管理方面缺乏對數字化生產過程中的有效管控,導致在人員負荷、生產過程、成果交付和生產統計等方面缺少直觀的線上實時數據,使得設計生產管理存在一定盲目性與滯后性,生產管理信息化水平無法適應公司管理數字化轉型要求。而在公司設計成果的數字化交付方面,缺少信息化管理平臺進行綁定式的有效質量流程管控,數字化交付成果存在不受控的風險;設計過程中的管理信息普遍以紙質形式存儲,該類文件缺乏有效的收集與管控,將導致出現質量問題后很難進行有效的追溯。同時,由于缺乏相應完善的信息化系統,各類項目的數據統計分析也存在較大困難。迫切需要通過信息化手段提升設計質量的管理能力,使質量管理與信息管理形成相輔相成、互為監督、相互佐證的有機管理體系。
在工程總承包方面,公司內缺少對項目分散的施工現場進行集中式管理的技術手段;缺少對項目設計、采購、施工、成本、進度、安全等進行集中式協同管理的技術手段;缺少對項目施工過程、竣工驗收和運維階段的BIM三維數字資產進行集中管理的技術手段。導致:各項目工地分散在國內外各地,現場信息仍然依托于項目經理的電話匯報或郵件等形式,沒有形成信息化系統管理;本部職能管理效率低下,人工制作報表的工作量大、重復性大、容易出錯等問題;沒有打通并建立起工程從設計、施工、運維等全壽命周期的數字資產服務體系。
(三)商業服務模式創新不足
目前,公司的船海工程業務主要集中在工程價值鏈的中間環節,主要開展咨詢、規劃、設計和總承包業務。業務服務階段從設計咨詢到工程項目竣工驗收移交業主后即戛然而止,沒有過多考慮商業服務模式的創新,若從業主需求角度出發,利用已有的數字化資產優勢開展項目后期的各類運行優化和維護保養等增值服務,將會進一步持續優化設計核心能力,達到螺旋式提升自身核心技術競爭力的良性循環效果。因此,在做好中間環節的同時,加速技術提升和商業模式創新,落實供給制改革,為業主提供全過程服務將是公司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三、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推進數字化轉型的內涵和目標
現階段,中國正步入發展的新時代,在此大背景下公司將推進數字化轉型作為“十四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推進信息化與生產管理深度融合,提升三維數字化設計研發能力,建設集成、共享、開放的企業一體化工作平臺,形成工程建設全生命周期綜合服務能力。通過提高信息資源管理和信息集成應用能力,推動公司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進一步促進公司研發效率、數字化設計能力與精細化管理水平,形成智能制造集成服務模式,推動公司和行業轉型升級;
通過數字化轉型,進一步創新商業模式。公司將圍繞提升船廠規劃設計和拓展船廠運維服務能力兩方面為目標,創新設計手段,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建立以大數據和智能評估與診斷為核心技術的“智慧船廠數字化平臺”催生新產業,為公司運營向大數據支撐、智能化決策方向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四、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的主要任務與發展重點
(一)加強頂層設計和總體架構
公司的數字化轉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是運用系統觀念、系統方法建設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礎性工作,是構筑“兩化”深度融合的企業競爭優勢與戰略選擇。
公司的數字化轉型首先要加強其頂層設計和總體構架。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將圍繞“十四五”規劃發展戰略的目標,在設計咨詢板塊做精、在工程總承包板塊做強、在企業管理方面依據互聯網+“兩化”融合的思路,建立新時代背景下的創新型企業,以及滿足企業發展需求的工程全周期數字化協同平臺的總體架構,推進企業信息化、數字化與業務的深度融合,提升公司全過程綜合對外服務能力。
(二)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依據公司的“十四五”規劃發展戰略,需要改變公司內部信息交互效率低、管控能力弱的現狀,提高網絡遠程通信的水平以滿足公司異地辦公管理的服務能力。公司可以通過建立符合分級保護信息安全的管理體系,為設計咨詢業務的互聯網應用提供基礎保障,在滿足與互聯網受控連接的效果同時,為企業提供跨地域的Inter網應用服務。
同時,設計的數字化成果通過上述平臺能提供遠程、異地實時的管理能力。與政府的前期規劃溝通、專家的評審信息、設計審圖的意見及城建檔案館的存儲等實現信息系統的連接,最終實現一體化交付管理。也為業主提供項目信息的實時監控、數據的統計分析、并輔助業主做出最終的決策。
(三)構建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平臺
歸納總結設計咨詢和總承包項目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運用信息化技術,全面提升設計與總承包項目管理能力和執行效率。首先,公司要依托協同設計平臺,加強設計過程控制,建立網上質量管控體系,包括設計成果的線上校對與審核、設計成果的線上用印外發、數字化歸檔等一體化控制流程,在提升質量管控水平的同時,掌握項目進展實時狀態,為人員負荷、資源調度、工時統計、科學考評等提供數據支撐;其次,公司需依托互聯網開展總承包項目管理系統建設,整合業主、施工方、供應商各方資源,通過異地協同辦公,提高合同、資金、計劃進度、質量、安全等全方位管控能力,有效提高總部集中管控能力,確保項目全過程風險可控。
(四)推進三維數字化研發設計平臺
公司應以住建部印發的《關于推進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的指導意見》(建質函〔2015〕159號)為依據,及時更新升級三維正向設計技術,實現多專業、多維度的數據共享和協同,全力推進BIM技術在勘察設計、施工、運營維護全生命周期的協同工作。以正向三維協同設計與相關技術為基礎,綜合應用虛擬仿真、高性能數值分析等技術,開展三維數字化相關課題的研究與應用。為此,需進一步推進三維數字化研發設計平臺,以支撐公司的業務開展。
(五)建立工程全周期數字化協同平臺和工程數據中心
工程全周期數字化協同平臺可以解決以往各管理系統集成度不高、業財融合度不足、生產管控技術手段落后等問題,提高工程項目全周期一體化集成管理水平,建立項目規劃、咨詢、設計、施工(制造)、運維全生命周期一體化管控平臺,整合企業內外資源,把協同設計與信息化管理系統擴展為基于互聯網的多方協同工作平臺,實現業主、總承包單位、設計方、供應商之間的高效溝通和協作管理。
工程數據中心是數字化體系建設中最重要的基礎。工程數據中心具有三項主要功能。第一,數字化成果存儲。電子化檔案館只能管理電子化圖檔,對于數字化設計成果無能為力。工程數據中心用以存儲數字化設計的模型化、結構化、非結構化的設計成果,會取代電子化檔案館成為設計企業的基礎資料庫、信息庫。第二,大數據應用。只有基于工程數據中心的積累,數字化工程大數據才可能實現智慧化設計。第三,數字化移交。工程數據中心是工程數字化移交的基礎,是全生命周期服務業務的跳板。
五、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保障措施與實施意見
(一)建立完備的組織體系保障
全周期數字化協同平臺的建設是公司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公司“十四五”規劃發展戰略的主要內容之一,應納入公司數字化轉型的體系當中。為落實公司數字化轉型的推進,應建立健全配套的數字化轉型實施和激勵制度,定期研究信息化發展的戰略與策略,協調和監督信息化頂層規劃的執行和實施效果,提高公司的數字化轉型建設的頂層驅動力。
(二)資金預算申請保障
需做好數字化協同平臺建設所需資金的預算,并按年度實施原則將資金預算申請納入公司各年度預算計劃。同時,通過各類外部科研業務渠道,積極籌措外部資金投入,為數字化協同平臺的順利建設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
(三)數字化人才梯隊培養保障
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技術革新,更需要充分賦能人才發展。隨著數字化轉型推進的深入,公司對數字化人才的需求量必將大幅增長,數字化人才梯隊的保障將成為不可忽略重要一環。公司可通過“內部調動+外部引才”方式,組建 “復合型”數字化轉型工作團隊,并同步推進復合型數字化人才的培養。同時,要配套制定既能充分調動數字化人才工作積極性,又能給予客觀公正業績考核評價的薪酬分配辦法。
(四)以人為本,有序推進
公司的數字化轉型,無論從工作方式,還是流程變化,都極大地改變了公司人員的原有習慣。以往在線下可以做的柔性溝通,在線上流程執行中都變得無法通融。因此,運行之初難免會對設計進度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故在平臺策劃時要考慮實際操作的便利和便于溝通,保證平臺的順暢使用。
六、結束語
進入新時代,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中國應加快數字中國建設,要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依靠信息技術創新驅動,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將肩負央企使命責任,始終不斷地推進公司數字化轉型,創新拓展商業模式,用科技賦能發展,用智慧推動服務,為實現中國船舶工業的高質量發展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新華社.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EB/OL].[2020-11-03].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2]馬興瑞.加快數字化發展[J].智慧中國,2021(Z1):40-43.
[3]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J].江蘇建材,2020(05):1-3.
[4]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高質量發展戰略綱要[Z].2020.
(作者單位: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