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興群
摘要:雙減要縮短學生課外作業完成時長,增加學生課外作業完成效果和質量。教師可發揮集體研討的作用,依托初中物理教材設計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分層課前作業和課后作業,引導學生自主形成物理知識結構,促使學生自主培養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雙減背景? 初中物理? 課外作業設計探究
雙減要更關注初中學生課外作業完成狀態。教師要設計有效提升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課外作業,在減少學生課外作業完成時間的基礎上提升完成效果。教師要依托教材,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以分層作業的形式調動學生完成興趣,強化學生課外作業完成效果。
一、集體備課,集思廣益,以教材為依托設計課外分層作業
以分層促發展,以思考促提升,集思廣益的集體備課讓初中物理教師能夠更好地精準把握教材教學內容,確定不同單元不同班級不同學生的教學重難點以及課外作業內容。課外作業的設計既要能關注到班級學生群體發展,又要能關注到學生的個性化特點。集體備課以課外作業設計為專題,研討雙減背景下提升不同層次學生作業效率方法,既要增加學習能力較強學生的開拓型作業完成度,又要減少學習能力一般或較差學生的基礎性作業完成數量,提升不同層次學生作業完成質量,能夠發散學生思考,讓學生在作業完成過程當中經歷由知識到能力的轉變,在作業實踐當中提升物理知識運用的靈活性和創新性。如在《物質的密度》課外作業的設計中,教師集體備課的時候要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課外作業完成能力,讓學生在運用密度知識解決生活當中簡單的物理問題時能夠基于自身已經具備的物理能力選擇符合自己學習層次的課外作業。實驗探究是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喜歡完成的一種作業形式,教師可讓學生設計不同的實驗來驗證相同物質質量和體積之間的關系。對能力較強的學生要引導學生在實驗的基礎上分析探究得出相同物質質量和體積之間的關系,不同物質相同質量和體積之間的關系,從而感受密度的概念。而對能力一般的同學和能力較差的同學,能夠在身邊事例實驗當中初步探究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之間關系就可以了。正因為學生課外作業難度和要求不同,不同層次的學生才能在自主實驗設計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探究歸納中思考知識結構的形成過程,保留物理實驗以及物理知識探索熱情。當然,課外作業設計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課外課內一體化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物理能力的提升。
二、巧設前置性作業,不因雙減降低學生作業質量完成要求
物理是一門極具靈活性和創新性的學科。雙減促使師生減少作業數量,但并不代表要減少作業完成質量。要想有效保證學生掌握物理知識的運用方法,就要在調動學生正向思考尋求探究方法上下功夫。前置性作業是在學生未經教師講解自主思考即將新授教學內容的一種作業形式。學生通過完成前置性作業鍛煉對新授知識的預習能力,是提升學生創新思考教學內容把控解決物理授課重難點思維提升的重要途徑,為學生課堂聽講和課后作業完成起到奠基的作用。前置性作業設計數量不宜過多,要以質取勝。不同教學單元不同教學內容前置性作業形式各不相同。前置性作業內容要極具個性化特點,既可有群體性前置性作業,又可有層次性可選擇的前置性作業形式,要調動學生積極動手,努力探究,在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當中提升對即將新授知識的探究能力,要與課堂教學內容遙相呼應,讓前置性作業成為課堂教學的基礎。學生在獨立完成前置性作業當中自主探究,自我思考,解放思想。前置性作業完成時間不宜過長,要在探究效果上下功夫。如在《彈力 彈簧測力計》前置性作業設計中,教師首先分析教材以及學生預習能力,結合學生的作業完成興趣設計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彈簧測力計實驗內容或者引導學生探究教學內容文字性敘述本身的前置性作業探究表以供學生選擇完成。有條件的學生還可以通過彈簧測力計測試不同物體促使彈簧伸長量與拉力大小之間的關系。學生在思考和探究中感受預習的快樂,為課堂學習增加底蘊。
三、課后作業與前置性作業和課堂教學相輔相成,降低前置性作業和課后作業整體完成時長,提質增效
課后作業要能夠與前置性作業以及課堂教學相互補充,是前置性作業和課堂教學的延伸。不管前置性作業還是課后作業都要記入學生課外作業整體完成時長。一般情況下,學生在同一天完成的是前一節教學內容的課后作業和下一節課新授教學內容的前置性作業。課后作業要和同一教學內容的前置性作業自成體系,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日常積累,要關注不同層次學生預習復習所用時長,給予學生作業完成方法的指導。如在《歐姆定律》課后作業設計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前置性作業完成情況和教師課堂講授歐姆定律的學習情況設計引發學生運用歐姆定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課后作業,讓學生在探究和思考中驗證科學的知識運用方法,從而靈活機動地掌握歐姆定律。課后作業重在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的運用和技能提升,圍繞課堂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前置性作業完成程度設計合適的分層次課后作業完成目標和內容供學生選擇。學生在完成科學合理的課后作業時要養成自主獨立探究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創新性使用學習的教學內容如歐姆定律去驗證,去提升。在必要的時候,教師還可以設計合作型課后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運用能力選擇合作作業項目,并在作業合作整合當中感受到自己作業完成的價值,提升快樂體驗。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課后作業完成方法的指導,盡可能在提升作業完成質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縮短作業完成時長。
總之,雙減促使教師在作業設計上下功夫。前置性作業亦或是課后作業的設計要關注不同層次學生作業完成能力,讓不同學習能力學生在作業完成當中收獲知識,掌握探究方法,提升物理學習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韓強.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物理作業負擔的實施策略[J].陜西教育(綜合版),2020(09):27-28.
[2]徐雪剛,錢滿. 作業設計改革促進師生減負提質[N]. 中國教師報,2021-10-1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