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曉輝
【摘? 要】數學教學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與思維能力的重要科目。強化小學數學課堂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對增強學生數學問題交流能力與數學感悟有著積極意義,對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效率也起著重要作用。本文對小學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策略進行探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語言表達;教學策略
很多數學教師都以為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應當在語文學習中培養和訓練,那應當是語文教師的基本任務。但又不可否認,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關乎著數學思維活動的成敗。因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應當為廣大數學教師所重視,并采取積極的行動來培養和提升。那么,如何來做呢:
一、數學課堂中語言表達的重要性
語言可以使人們更好地進行溝通,語言的學習與運用非常重要,特別是小學生,他們的心智發展主要依靠的就是語言。廣義的語言組成要素包括發音、詞匯和語法等。有些學者相信數學也有屬于它的語言,數學語言的主要目的在于表示各種數學術語,定義,規則,公式和派生的數學語言。另一些學者則相信數學語言其實是一門數學專用的語言,它由各種數學符號、數學術語、數學圖形和天然語言組成,是人們經過長時間的創造和發展而形成的一種特別的表達方式。數學語言表達是用各種文字、數學符號將需要思考的數學事物、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等聯系起來,以豐富和強調自己的觀點。在某些小學數學課上,由于缺乏對學生進行非言語表達的理解,導致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不感興趣。這就需要在未來的課堂上,建立一個更為自由、民主的交流環境,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準確地表述自己的數學語言,并在適當的時候對他們進行一些啟發和建議,使他們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從長遠來看,可以豐富小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方式,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當今世界,經濟高速發展,人們交往日益密切,語言表達能力已經成為新時代杰出人士必備的素質。從數學表達的角度來說,在與他人的交往和交流中,可以運用數學語言進行邏輯推理和提問。數學語言是最基礎的數學學習方式,運用數學語言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邏輯能力,還可以幫助他們準確地理解數學的概念和公式,從而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和自我意識。數學是一門理性的藝術,那么,數學的語言表達就是這種文化的外衣,能夠體現出其內在的數學文化的涵義。小學和初中是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重要時期,教師要為他們的數學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為他們以后的發展做好準備。
二、小學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策略
(一)教師規范用語,以身作則
規范的數學語言能夠加強學生對課堂知識點與難點的理解與認識,提高學生對章節知識的系統掌握程度,并促使學生在課堂中善于與樂于表達自身思考。但在數學語言的規范與嚴謹方面,大部分教師一直重視程度不足,導致學生沒有系統的與完整的數學語言思維框架。因此,在教學中,老師在傳授基本知識點的同時應當充分重視對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切實做到嚴謹教學,讓數學語言表達教學盡可能嚴謹與細致,在課堂中老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嚴格規范教學中板書的數學符號,為學生規范書寫與應用起到一個良好的榜樣作用。
例如,在對“平移與旋轉”進行講解時,在上課之前老師可以讓學生先想象一下火車車輪轉動的情景。在學生思考與討論片刻后老師可以大致向學生描述出平移就是上下或者左右移動,而旋轉就是物體繞一個點運動。這時老師可以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初步的肯定,但是對其回答的不嚴謹性作委婉的批評與提醒,或者可以鼓勵學生再認真思考一下,有沒有更嚴謹的表達方式?甚至可以提問學生平移只能水平或者垂直運動嗎?而旋轉時的注意事項又是什么?在學生進行修正與補充后教師說出正確答案與規范表達方式可以讓學生親身感悟到數學語言嚴謹表達的重要性。
(二)營造輕松氛圍,滲透知識
在課堂上,大部分同學都會提出問題并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學不愿意發表意見。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表現欲,也希望他人能知道他們的存在。小學生在課堂上,會根據當時氛圍來決定自己的行為,如果他們認為不恰當,他們就會不說話。 雖然他們年紀尚小,但是他們仍然可以感到教育氣氛是否合適。所以,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有如此,學生會感到舒適和快樂,才會愿意和教師進行互動和溝通。如果課堂氣氛很好,那么同學就不會有心理上的緊張和負擔,也就不會去關心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確,才敢于大膽地發表意見。學生要學會去思考、去回答,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培養起其自身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教學“時、分、秒”這一內容之后,教師可以將教室內的時鐘蓋起來或者放到一邊讓學生猜測現在的時間,并讓學生用準確的數學表達方法說出來,教師鼓勵學生踴躍舉手猜測,同時,教師可以給予距離真實時間最近的學生一些獎勵,讓他們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之中,通過思考整理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達身邊常見的事物。
(三)強化表達練習,實際模擬
要想發展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就要重視對于小學數學中基礎概念的總結,并對一些重要的知識點或者數學語言表達有關點進行詳細講解,并在課堂中有意識與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數學語言表達訓練,以“試一試”“練一練”的方式加強學生對數學語言表達方式的掌握程度。
例如,教師在課堂中講解“加法交換定律”時,出了這樣一個題目:“一旅游愛好者騎車旅行,已知他騎1小時走了12公里,在速度不變的情況下,請問他騎2小時、4小時、6小時后分別走了多少公里?”在解答這一道題時,需要讓學生先觀察題目特點,并根據自己的理解寫出算式,大部分學生會很快將“2×12=24;4×12=48;6×12=72”寫出。在學生寫完等式后老師可以鼓勵學生認真總結與觀察等式的特點與規律,并在紙上用文字的形式寫出自己所得出的規律。這時有的同學可能認為乘積差為24;而另一些學生可能認為乘數是前者的兩倍;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在乘數不變的情況下,一個數在擴大兩倍的同時乘積也擴大了兩倍。這時,教師可以先對學生總結出來的規律與表達方式進行點評,之后指出“在一個乘數不變的情況下,另一個乘數擴大n倍,那乘積也會相應擴大n倍”這一正確結論與規范的表達方式。在多次的實際模擬訓練中學生可以逐漸形成規范的數學語言表達意識,在加強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對于授課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情況。
(四)加強符號教學,學以致用
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習中,學生會遇到大量的數學符號,這些符號也是最常見的數學語言,每個數學符號都有其重要的數學意義與含義。但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有部分學生在學習了數學很長一段時間后都很難全部掌握所有數學符號,對其所表示的數學意義與含義也不清楚,甚至出現死記硬背的情況,這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極其不利。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數學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數學符號語言。
例如,在對“<”“>”“=”三個基本數學符號進行認知講解時,老師可以在講解前引入一定的情景,如老師可以給學生看一幅圖,圖中這樣描述的:“老師帶領學生去動物園,在草坪中有很多小動物,老師可以要求學生說出哪兩種動物數目是一樣的?猴子的數量與兔子的數量分別是多少?比一比,誰多誰少?”這時學生可以說出孔雀和天鵝的數量是一樣的,它們都是4只,這時老師可以解釋道:在數學中,除了可以直接指出孔雀的數量(4只)與天鵝的數量(4只)是一樣的以外,我們還可以用數學符號進行表示,如果表示兩個物體數量一樣時,可以用“=”表示,即“4=4”。如果猴子的數量少于兔子的數量,可以用符號“<”表示,即“猴子數量<兔子數量”;相反,如果猴子數量大于兔子數量,可以符號“>”表示,即“猴子數量>兔子數量”。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革新教學方式加強學生對數字符號的理解,幫助學生學以致用。
(五)鼓勵學生交流,互相溝通
要提高數學語言表達的能力,師生必須進行積極的交流溝通。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及時改變學生的數學表達方式,運用多種數學語言進行技能培訓,提高其表達能力。此外,還要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各種疑難題目,使他們能夠運用大量的標準數學語言進行解題,從而提高他們的數學表達水平。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兩種方法來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第一,教師要鼓勵學生采取團隊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行選擇合適的同學作為小組組長,教師同時也要給予學生一些組長選擇的建議。在開始上課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小組進行深入的互動,然后再由他們自己作總結。在此期間,小學生將更多地思考、征求他人的建議,并靈活運用新舊知識加以學習,從而使其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能夠更具有參與性,教師能夠更輕松、更愉快地進行課堂的教學。第二,利用同桌互相交流的方法,能夠啟發學生利用自己的數學思維來了解和聆聽教師的提問,采用這種“兩人一組”的方法,可以解決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缺乏交流和不敢發表意見等問題,尤其是在與熟悉的同學的交流中,他們能夠更加勇敢地與同伴進行交流。
例如,在學習“加減”的課程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分組交流的方式來了解連續加減的特殊含義,進而促進學生的數學思考,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水平。
(六)明確表達認知,及時反饋
教學中,老師要對學生的數學語言進行適當的評價,如若缺少相應的回饋,就會導致他們不清楚自己的表達方式,也不會意識到自己數學語言表達的問題。有些情況下,學生的數學語言表現得較為隨便,缺少了數學語言應有的嚴肅感,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老師要適時地給予反饋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學習“認識面積”時,教師說:“這本數學課本的封皮就相當于一本數學課本的面積。”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找一找,學生大膽地回答:“桌子的大小就是課桌的面積。”老師要適時地給予學生反饋:“桌子的大小就是桌子的面積嗎?”并強調了“桌面”兩個字的發音,學生就能很快地反應過來自己的錯誤,另一位學生說:“這塊黑板的大小就是這塊黑板的面積。”教師要立刻回應說:“這塊黑板的大小就是這塊黑板的面積嗎?要看清東西的哪個部分。”另一個學生站了出來,說:“椅子的表面就是它的面積。”教師對他豎了個大拇指,并說:“你說得很對,請為他鼓掌。”在教師的及時回饋下,學生能夠正確地表達面積意義,加深對面積意義的認識,從而使他們明白正確數學語言如何表達。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廣大數學教師要重視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以身作則,實際模擬,學以致用,不斷抓住教學中的契機,多向學生問幾個為什么?多措并舉,循循善誘,發展語言能力,提升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張玲.淺談小學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J].小學教學參考,2006(30):43.
[2]李一線.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J].小學教學研究,199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