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思媛
摘 要:在我國社會現代化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以及經濟實力全面增強的背景下,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越來越突出,國有企業開展的生產經營活動及工程項目數量、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合同作為貫通于項目建設、經濟業務開展全過程中的抓手,具有尤為重要的地位。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市場競爭環境,為了確保國有企業經濟效益目標與社會效益目標共同實現,必須不斷強化對合同相關風險的管理力度,以確保合同相關風險能夠得到有效防范與控制,使自身綜合競爭實力得到有效提升。本文針對國有企業合同管理相關風險以及風險的防范、應對措施展開詳細分析,為進一步提高國有企業綜合競爭實力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國有企業;合同管理;風險防范;應對措施
作為國有企業各項經營活動順利開展的核心基礎和法律保障,合同能夠確保參與經營活動的各企業之間實現各自需求的有效交流與溝通。伴隨著國有企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合同的數量及金額也隨之提升,國有企業所開展的生產經營活動及工程項目都會簽訂不同類型和不同用途的合同。合同簽署完畢生效之后,各參與方在享有合同條款中約定權利的同時,必須嚴格按照合同條款要求履行自身的各項義務,而履行合同的過程也是利益與風險并存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國有企業想要充分維護自身合同權益,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必須加強對合同的風險管理。國有企業應該從多元化角度入手,對合同無法簽訂存在的風險、合同內容中存在的風險、合同執行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合同文本歸檔中存在的風險等各類風險進行有效防范,積極解決合同文本不夠規范、合同管理體系不夠完善等問題。在此基礎上,落實合同管理全過程中各項跟蹤監控措施,精準定位各種潛在的風險隱患,對風險可能會帶來的負面影響進行評估分析,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風險防范及解決方案,從而對風險問題進行有效解決或規避,充分發揮合同管理的作用與價值。
一、國有企業合同管理
對于國有企業而言,合同主要是指各方在參與生產經營活動或工程項目過程中為確定自身權利與義務關系而簽訂的合同或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較強的法律約束力,受到經濟法則和刑法法則的約束。合同管理主要是指國有企業管理人員結合具體經營活動,協助業務經辦人員擬定合同內容,確保所簽署合同完整有效,對合同履行過程進行監督與管理,是經濟學理論、法學理論、管理學理論在組織實施合同中的具體運用。
二、國有企業合同管理風險防范的有效途徑
1.加強對合同內容的嚴格審查,對合同制式文本進行規范管理
國有企業要加強對合同審查程序和審查內容的嚴格管理,從根源入手防范合同管理風險的發生。根據對國有企業合同審查工作展開的詳細分析能夠發現,相關工作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第一,對合同的簽訂內容和執行程度進行嚴格審查,確定合同執行目的。第二,對合同條款內容是否合理、合同執行程度是否專業進行嚴格審查,特別要對合同中的各項條款是否符合法律規定進行重點關注,使合同參與方的經營基礎得到保障。第三,國有企業要積極爭取文本簽訂的主動權。對合同制式內容條款給予重點關注,盡可能使用已有的成熟合同文本,最大程度降低合同風險的同時,提高洽談工作的質量與效率,使合同評審工作壓力有效減輕。
對于國有企業合同管理存在的風險問題而言,其根本原因是合同條款缺乏明確性、合同制式文本缺乏規范性所導致。對此,國有企業應該加強對合同管理工作的關注度,提升合同制式文本的規范性,明確了解合同中的每一項條款約定的內容,這樣才能確保在出現各類合同糾紛問題時,能夠結合合同內容,采取有效的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規范合同文本可以從以下兩個層面入手。
第一,國有企業應該加強下屬各職能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對合同文本的審批流程進行合理設置,尤其是涉及重大金額、重大事項、大額資金業務的合同要提高審批級次嚴格審批,采取層層把關的方式,明確各審批部門人員的工作職責,要求相關人員必須對業務所涉及的合同內容進行系統梳理,借助大數據技術,對相關信息內容進行對比與分析。綜合考慮經濟業務的具體情況以及業務實際開展需求,確保制定的合同制式文本在標準性的同時具有較強的業務適應性,并基于該原則設置合同模板。第二,當國有企業參與的經營活動存在非常規情況或合同參與方提出特殊要求時,應該在原有合同模板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與優化,結合實際業務需求對合同制式文本中的部分條款進行修改。針對各參與方共同存在爭議的合同內容,應該綜合各參與方的意見,增加或者補充條款內容。國有企業要積極關注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業務領域相關政策文件的調整情況和修訂內容,定期更新或補充現有合同模板,有效提高合同制式文本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2.不斷強化合同風險防范意識
雖然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中,國有企業憑借自身的優勢,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但是在市場經濟形勢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國有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想要在市場變化中繼續保持住自身的競爭優勢,穩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經營目標,國有企業必須強化自身的風險防范意識,并以此為基礎,確保各項經濟活動有序開展。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入手。
第一,國有企業應該加強對合同風險防范的宣傳與培訓力度,提升與強化全體員工的合同風險防范意識與法律意識,能夠對合同風險管理和防范建立正確認知,遵循“防患于未然”的思想理念,并在實際行動中對合同管理風險的控制與防范給予高度重視。第二,國有企業可以將合同風險防范與員工個人績效及部門績效考核掛鉤,通過對績效考核機制的不斷優化,優化創新激勵手段,確保工作人員能夠對合同風險防范工作給予足夠重視。第三,通過內部審計人員定期抽樣檢查合同風險管理情況,對工作人員是否主動采取合同管理風險防范措施進行監督,以查促防,以查促改。
3.加強對合同管理體系的積極完善
加強對國有企業合同管理體系的建立健全,這也是現代化社會背景下,國有企業實現動態經營和健康發展的核心技術與基本要求。現代化國有企業制度的建立,要求企業管理者必須對市場變化發展趨勢積極適應,具備能夠應對市場變化考驗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利用與時俱進的思想意識,在傳統國有企業管理模式和經營模式基礎上進行改革創新,確保國有企業能夠充分滿足市場改革發展需求的同時,始終走在改革與發展的前沿。而這一目標的實現,要求國有企業必須對經營管理制度進行規范建立并嚴格執行。合同作為國有企業開展各項經營管理活動的基礎形式之一,是國有企業與其他企業或經濟組織開展經濟活動的憑證,也是促進國有企業走向經濟市場的紐帶與橋梁。因此,國有企業必須加強對合同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確保自身的客觀發展需求得到充分滿足,這與提高國有企業自身利益和信譽具有直接關聯。
合同管理體系主要包括合同從簽訂到執行再到歸檔的全過程,國有企業必須確保建立了具有較高完善性的合同管理體系,通過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確保制度的規范性與嚴謹性得到落實,同時提升監督與控制力度,從而使合同管理措施有據可依、有章可循。具體措施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加強對崗位責任制度的建立健全,對不同崗位職責進行明確劃分,全面落實不相容職責分離制度,堅持先履行合同審批后簽訂合同的工作原則。不僅要嚴格按照合同審批流程落實各環節審批,還要確保國有企業各個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到審批流中,從根源入手避免合同糾紛風險的發生。第二,加強對審計部門監督機制的建立健全,提高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的權威性,在落實各項審計措施的同時,實施全過程監督管理。國有企業要充分發揮法務部門在合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求法務部門負責審核合同制式文本、配合監督檢查合同履行情況、協助處理合同糾紛等工作,從而有效防范合同管理風險。第三,加強對合同風險評估與預警機制的建立健全。國有企業應該加強對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充分利用,全面構建信息化系統,不僅能夠對合同管理風險進行全面預測與防范,還可以對潛在的風險進行預判,對風險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進行評估,及時做出風險預警,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4.重點關注對合同管理過程中存在的異常情況
國有企業執行合同管理各項措施的重要環節之一,就是對合同管理過程進行跟蹤監督,確保國有企業能夠明確了解其中存在的異常情況,從而及時制定針對性方案,對異常情況有效處理。針對合同中各參與方對條款內容理解存在的分歧問題,應該在各參與方共同商討下,對存在分歧的內容進行明確,并且經過商討與協調,使各參與方達成共識,將最終結果以書面簽訂變更合同的形式進行再次確定;對于合同相對人在履行具體內容的過程中存在的異常問題,要第一時間進行取證留存相關記錄,明確合同相對人的違約行為,按照合同規定追究其相關責任;針對合同變更和合同終止等情況,國有企業應該對變更原因和終止原因進行重點分析,并且對相關原因以書面形式進行描述。將相關結論上交到有關部門,對主要負責人及相關涉及人員進行追責處理。
5.落實動態管理,降低企業經營風險,提高企業社會信譽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為了有效提升國有企業合同管理工作質量和效率,既要確保國有企業合同管理工作始終保持良好動態運行,也要不斷優化國有企業合同動態管理流程,實現合同管理效益增加、合同管理風險降低、企業社會信譽提升三重目的。合同能夠使國有企業開展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得到有效連結,如果不能對合同實施動態管理,很可能會導致國有企業的外部經營和內部管理喪失活力。而實時高效的動態管理能夠為國有企業開展各項經濟活動提供動態跟蹤、動態組織、動態檢查,確保國有企業合同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開展。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使國有企業的運營風險大幅度降低,而且還能確保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穩步提升。因此,國有企業必須強化合同動態管理,提高合同管理的動態化水平和執行效率。
6.強化合同歸口管理,提高合同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
國有企業合同管理相關制度文件中,對合同歸口管理、各部門職責、合同簽訂、履行及變更、合同檔案等各個階段的管理要求都制定了明確規定,因此,國有企業要加強對各項規定的執行情況的檢查力度,并且定期組織工作人員進行合同管理及法律知識培訓。國有企業要成立專門團隊,對與合同簽訂和合同執行有關的法律安全問題進行統一審核;合同經辦人員和合同管理人員自身是否具備較高專業水平,直接決定了合同管理工作的整體質量。通過定期組織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合同管理人員、合同經辦人員開展內外部培訓,使其全面了解合同制度相關內容、掌握豐富的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樹立科學的管理觀念,并且將掌握的知識內容充分運用到合同經營管理中,提高國有企業管理能力、發展能力、競爭能力、防范意識的同時,最大程度降低經營風險,規范經營行為。
7.加強對合同管理規章制度的積極完善,全面落實合同管理制度
當國有企業已經制定了具有較高科學性、規范性、全面性的合同管理制度之后,下屬各單位和部門要按照制度要求,結合自身實際經營業務中涉及合同管理相關內容,將制度中的工作要求具體細化落實到日常工作中,對合同管理的細節進行完善,確保合同管理制度的執行力度得到有效保證,從而有效降低合同管理風險;國有企業在開展經營活動的過程中,無法避免會面臨法律層面的風險隱患,因此,國有企業還必須積極加強對法律風險防范和審查制度的優化完善。不僅要對各部門責任人所承擔的合同管理內容進行明確,而且還要確保在遇到合同風險時,由專人向相關管理部門及時匯報風險內容并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并安排專業人士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有效處理,必要時還可聘請外部法律機構協助處理,確保合同管理制度的落實和合同管理風險的防范有機結合。
8.強化合同履行能力,通過合同監督及檢查促進履約完善管理
國有企業應不斷強化自身合同履約能力,通過按照合同約定履行自身義務,防范合同履行風險的發生。對于合同履行而言,各合同參與方,在明確了解自身權利義務的基礎上,不僅要嚴格履行合同中所涉及的各項義務,而且還要確保合同內容能夠按時合規履行完成。遇特殊問題合同履行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或是無法正常履行時,合同參與方可結合業務實際對相關問題進行協商處理,從而使自身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經協商達成一致、合同參與方均同意調整的合同內容需要以變更合同或終止合同的形式予以明確,以便在后續發生爭議時作為憑據,合同參與方要盡可能通過協商解決,避免發生爭執。如確實無法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按照合同約定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加強對合同管理過程的檢查與監督,保留真實的合同結算痕跡,尤其是分階段履行分階段付款的合同更需要加強對履行、結算痕跡的記錄保存,使合同執行過程清晰明了。內部審計部門要對合同管理進行監督與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提示整改,從而提高國有企業規范合同管理的認知水平和執行力度,對合同管理風險進行有效防范,在有效提升合同履約率的同時,避免違約情況的發生。
三、結束語
在國有企業開展各項經營管理活動的過程中,合同管理是一個具有全方位、全過程的工作內容。只有不斷加強對合同內容的嚴格審查和制式文本的規范管理、提高合同管理的科學性、加強對專業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各項管理制度的完善性,才能使合同具有的基礎性作用和管理抓手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而且合同管理風險能否得到有效防范,不僅關系著國有企業發展能力是否能夠得到有效提升,還決定了企業經濟效益是否能夠進一步提升。因此,國有企業應該加強對合同管理過程中各類風險因素的精準把控,提高自身合同管理風險防范意識、加強對合同管理體系的積極完善、有效落實動態管理、對合同履行過程中存在的異常問題重點關注,使合同管理成為國有企業各項工作穩定運行的奠基之石。
參考文獻:
[1]王先.國有大型施工企業PPP模式的法律風險及其防范[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1):26-28.
[2]孟祥娟.國有企業二級單位如何加強企業合同管理,防范合同法律風險[J].現代經濟信息,2019(4):82-84.
[3]劉玉琴.全面風險管理視角下的國有企業合同管理問題及應對[J].科技成果縱橫,2019,28(24):134-136.
[4]張佳.基于科研單位商務模式的科研類合同風險及其防范策略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19):25-27.
[5]趙娟娟.內控視角下城市公共服務性質企業合同管理及風險防范研究[J].中國市場,2020(24):62-64.
[6]李藝萍.新時期電力企業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風險與防范措施[J].今日財富,2019(24):85-87.
[7]方苒.建筑企業參與PPP項目的風險管理——以X集團為例[D].北京交通大學,2018(11):57-59.
[8]賈敏.淺析建設工程合同管理風險防范與控制及企業成本控制與成本管理[J].房地產導刊,2022(5):33-35.
[9]白雪峰.國有企業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規管理運行機制建設研究[J].市場周刊·理論版,2021(62):93-95.
[10]陳莉蓉.跨國交易財務風險問題與應對防范措施--以A公司為例[J].現代企業,2022(5):24-27.
[11]張靜靜.國有企業勞動關系管理工作中法律風險的分析與防范[J].產業創新研究,2021(13):39-41.
[12]付寧娟.企業并購重組過程中的財務風險及控制體系建設與運用探討[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2(6):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