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相對于初中階段的地理學習而言,高中階段的地理課程難度較大,涉及的知識點范圍較廣。不僅如此,高中階段的地理教學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要求也相對較高。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各類新興教學方式層出不窮,思維導圖即為其中一種較為新穎的教學方式,其借助知識體系的創(chuàng)建完成針對學生思維的發(fā)散過程,對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提升有著很強的助益。本文就這一教學方式在高中地理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和論述,希望能夠為提升高中地理教學的整體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中地理;應用
作者簡介:李冬冬(1984—),女,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第二中學。
地理是高中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也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學生在學習和掌握地理知識時,受到該科目特征的影響,很容易混淆概念,只能死記硬背。大量地理知識點的學習對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有著很大的考驗,如何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應的地理知識,是現階段高中地理教師的重要工作內容。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地理科目的教育地位顯著提升,對學生的地理素質培養(yǎng)也有了新的要求。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當注重教學革新,更好地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學質量。本文就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一、高中地理教學現狀
(一)學生思維受到限制
在當下的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生理論知識儲備較強,而實踐能力沒有得到有效培養(yǎng)。而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地理教學不應只注重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同時也應重視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實踐應用。地理知識源于生活,只有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才能更好地體現出地理學科的實效。在學習中,發(fā)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此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和質疑意識是很有必要的。在目前的高中地理課堂中,部分學生不積極與教師互動,教學課堂成為“單向教學”。出現這種情況時,部分教師會將責任歸咎于學生對地理科目缺乏學習熱情,而沒有對自身的教學觀念和方式進行反思。沒有對癥下藥,地理教學的質量如何有效提升?形成這一教學困境與教師的教學方式和觀念有著直接的聯系。部分教師在課堂中缺乏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教學課堂成為教師的主場,學生的主動性被壓制,學生的思維過于依賴教師,并且盲目地相信老師說的話是正確的。還有部分教師在課堂中過于細化和注重知識點的講解,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探究和參與,學生的精力較多地放在筆記記錄上,缺乏課堂思考意識。長久下去,學生的思維就會受到限制,得不到充分的發(fā)展[1],逐漸形成一種被動接受、依賴教師的意識和行為,即使發(fā)現教師的錯誤,也不會主動指出,甚至會開始否定自己。學生的主動學習思維得不到調動和培養(yǎng),課堂氛圍就會變得壓抑。
(二)教師忽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高中地理教師認為學生提出問題的過程會影響教學效率,甚至影響教學質量,因此這些教師在上地理課的時候很容易忽視學生的提問。但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他們需要接受和學習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學生的學習視角與教師的教學視角有著明顯的不同,教師的思維意識不能完全代替學生的意識發(fā)展。由于部分高中地理教師自恃教學經驗豐富,忽視了教學過程中一些細小的問題,導致教學中學生的課堂作用得不到體現,學生探究的積極性也會降低。
(三)地理教育的價值沒有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
在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中,部分家長和學生沒有認識到地理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地理學習對學生產生的影響不大,于是會將重心放在其他主要科目的學習上,忽略了地理科目的培養(yǎng)價值。但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地理科目的教學優(yōu)勢逐漸被發(fā)掘,越來越多的社會產業(yè)以及發(fā)展項目涉及和應用到了地理知識,地理素質也逐漸成為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的標準之一,這一科目學習的重要性逐漸提升。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仍舊存在部分因素限制地理科目教育質量的提升,如何提升高中地理教學實效也成為現階段高中地理教師的重要工作內容。對此,教師借助思維導圖展開教學能夠優(yōu)化學生的地理思維,對提升地理教學實效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
二、思維導圖的概念和作用
(一)思維導圖的概念
思維導圖可以將教材中的知識點分解,并找出重要知識點,以一種形象化的方法展示給學生。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建立地理知識的初級知識體系,然后在后續(xù)學習過程中逐步完善、補充。思維導圖能讓學生更好地記住知識點,同時也能復習更多的知識重點,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
(二)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1.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受到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部分高中地理教師仍采用灌輸式教育的方式來展開教學,很少在意學生是否將知識全部理解到位。這樣的教學過程會導致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降低,使課堂趨于沉悶,長此以往,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會逐漸下降。高中地理教師將思維導圖的教學方法運用到地理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改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困境。
2.幫助學生進行地理知識記憶
高中地理科目涉及的知識內容較多、跨度較廣、分布較散,而且所涉及的概念大部分比較抽象,學生學習和掌握的難度較大。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將分散的知識進行分類歸納,通過構建完善的知識網絡,將地理知識進行科學、系統(tǒng)的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識鏈,有助于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3.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對于傳統(tǒng)的高中地理教學而言,課本上的重點都是靠老師寫板書來講解的,而學生們則是在課堂上邊聽邊做筆記,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板書和筆記上,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不夠充分,沒有消化吸收課堂上的全部內容,這就容易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此時,教師可以使用思維導圖來分解復雜的知識內容,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教師可以專注于解釋重難點知識,而學生則有更多的時間來消化吸收剩余的知識點,這就顯著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效率[2]。
三、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的應用
(一)在備課時運用思維導圖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優(yōu)勢,結合學情和地理知識的特征,提高教學效率,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在課前備課時可以將地理科目的重難點知識進行分類整合,使得每個知識點的結構更加完整,形成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的知識架構,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內容。首先,教師在教學前對相關知識的掌握足夠熟練;其次,教師要在課堂中引導學生整體粗讀課本內容,讓他們通過粗讀初步創(chuàng)建一個知識框架;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將本節(jié)課所有重難點知識進行標注。此時教師就可以初步指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來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思維發(fā)散的方式將本節(jié)課所涉及的所有知識點進行整理羅列,建立一個知識架構并將重難點知識進行標注并融入其中。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初步建立一個地理知識系統(tǒng),基本掌握借助思維導圖解決高中地理問題的能力。高中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穩(wěn)步地、清晰地講述本節(jié)課的內容,引導學生清楚地了解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這個過程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熱情。
(二)在筆記中運用思維導圖
高中地理包含了非常廣泛的專業(yè)知識,在其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中需要學生記憶的內容數量較多,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堂上記筆記時不能只記錄知識點,如果僅單一地記錄知識點,很容易造成內容混亂的現象,使得學生的地理學習難度變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筆記本上寫下關鍵詞和概要思維導圖,在復習的時候靈活運用,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產生新的想法。學生使用思維導圖,可以將地理知識進行適當的歸納和分類,也可以用線條和圖形將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提升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魯教版必修一第二單元《從地球圈層看地表環(huán)境》的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制作一個關于地球圈層知識系統(tǒng)的思維導圖。地球圈層是分為內外兩部分的,但內外圈層的結構又是不同的。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思維導圖的繪制方式,以此來形成示范,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借助筆記將其中的重點環(huán)節(jié)記錄下來。教師講解完畢之后就可以引導學生獨立制作思維導圖。在學生做好之后,教師可以逐個檢查學生的思維導圖,并進一步提出針對性的修改意見,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這也確保了學生對思維導圖的制作更加熟練。此外,教師可以在下一節(jié)課中對學生制作的思維導圖進行公開展示和評價,這樣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地理學習效率。
(三)在考試前運用思維導圖
部分高中生在考試前存在復習盲點,對于復習內容的把握和復習時間的安排不夠清晰。教師讓學生使用思維導圖輔助復習,能夠有效地進行知識點的整理和排序,保持清晰的思考方式,有針對性地展開學習,從而實現復習效率提升的目標。同時,學生要根據發(fā)散思維建立起知識體系,增強對知識的記憶力[3]。這樣既可以提高復習效率,又可以節(jié)省一定的時間。比如,在考試之前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拿出平常繪制的思維導圖來進行復習和測試,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借助思維導圖進一步梳理地理知識,并進行針對性的復習。
(四)重視地理實踐活動的開展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實踐活動的開展也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但是在日常教學中,部分教師會忽略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開展。缺乏實踐的地理教學會導致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產生抵觸心理,也會導致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不足,難以提升教學實效。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地理實踐活動的開展,為學生地理實踐技能的加強提供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更好地體會地理知識源于生活并且應用于生活。以高中地理魯教版必修三第二單元《不同類型的區(qū)域發(fā)展》教學為例,本單元的單元活動主題為“開展小區(qū)域調查”,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借助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設置戶外活動探究,即在戶外活動中,通過引導學生建立思維網絡,將本單元的知識與實際聯系起來,借助實踐探究了解區(qū)域的真正意義。在實踐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對不同類型的區(qū)域差異理解更加深入,還能夠在實踐過程中對地理學習產生積極的探究欲望,自身的地理運用能力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這有助于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學質量,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也將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五)優(yōu)化地理教學評價體系
在上述觀點中提到,思維導圖的應用有助于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學實效,對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為保證這一教學方式的有效性,教師應當注重對思維導圖課堂應用的成效進行評價。教師應用思維導圖旨在建立和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架構,因此在教學進入尾聲后,教師需要借助教學評價體系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然后總結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方面的積極作用。通過評價和總結后發(fā)現,這樣的教學方式確實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樹立和發(fā)展地理思維,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效果也有所提升,但是仍有部分基礎較弱的學生沒有取得較大的成效。對此,教師應針對基礎較弱的學生存在的問題,引導他們建立適宜的地理知識架構,進行再一次的思維深化。
結語
總之,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應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程度,還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有著非常積極的教學作用。因此,教師在實際的地理課堂中應當加強對這一方式的探索和應用,通過在備課時運用思維導圖、在筆記中運用思維導圖、在考試前運用思維導圖、重視地理實踐活動的開展以及優(yōu)化地理教學評價體系等加強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應用,構建高效地理課堂。
[參考文獻]
李國迎.“思維導圖式”板書設計在高中區(qū)域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資源,2021,17(2):52-54.
雷金平.淺談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數碼設計(下),2020,9(5):142-143.
時志明,秦德萍.淺談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