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中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踐中,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一直是其中的重要任務。教師要提高英語教學效果,就要優化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深入把握英語知識。文章就教師如何在英語課堂中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引導學生深度學習進行探究。
【關鍵詞】深度學習;教學效果;中學英語
作者簡介:陳小婷(1986—),女,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溫泉路學校。
近年來,為了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越來越多的英語教師著力打造趣味課堂,促使學生深入學習英語。但有的教師過于追求課堂活動形式的豐富多彩,側重營造熱鬧的課堂氛圍,忽略了知識的深度教學。在這樣的課堂里,學生雖然學得輕松快樂,但未必能真正獲得英語思維及能力的發展,真正實現知識的建構,真正進入深度學習。而能使學生實現深度學習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因此教師應該著眼于學生的深度學習,構建高質量的英語課堂。
一、深度學習的內涵
進入網絡時代后,人們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但同時學習的淺表化、碎片化、娛樂化也越來越明顯,在此背景下,深度學習理念應運而生。深度學習是指在教師的引導、監督與幫助下,學生圍繞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進行深度探究,從而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方式。真正的學習應該是思維上的啟迪,思想上的轉變,觀念上的更新,真正的學習是能用不同的視角去觀察、體會、思考。而深度學習就屬于真正的學習。指向深度學習的教學是從揭示問題開始的,而不是從傳授教科書內容開始的,其目的在于從問題入手,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解答,掌握學習能力,最終實現有意義的“可循環學習”[1]。深度學習不是簡單地獲取知識,而是從不同視角對知識進行建構,這種知識的建構是新舊經驗經過碰撞達到有效鏈接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往往會有一些認知上的沖突與矛盾,這就要求學習者具備批判性思維,能夠主動探究和思考,而不是海綿式接受知識。
二、指向深度學習的中學英語教學策略
對于教師而言,指向深度學習的教學方式就是通過創建有意義的任務,構建生成性的課堂,促使學生從淺層學習邁向深度學習[2]。在英語課堂中,指向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應該是始于英語問題的,教師在備課及教學過程中,始終把培養學生的問題發現力與問題解決力置于重要的地位[3]。
(一)活用教材,制訂課時目標
教材是精挑細選出來的教學材料,具有系統性和完整性的特點。優秀的教學設計主要體現在對教材的靈活把握和使用之上。只有精準把握教材,靈活使用教材,教師才能設計出一堂好課。指向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要求教師在不影響教材的整體性和系統性的前提下,能結合實際教學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補充和刪減,并進行有效的學科資源整合。此外,教師必須準確掌握學生的知識背景,結合學生的英語水平制訂課時目標。以冀教版九年級英語Chinas Most Famous Farmer一課的教材分析為例,如表1。
(二)課前導入多樣化、趣味化
指向深度學習的教學要求課前導入要多樣化、趣味化,避免單一、乏味,還要避免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脫節。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一些英語教師會采用播放音頻、視頻或讓學生唱英文歌曲的方法導入新課。這些方法操作簡單,也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要注意,教師所選擇的音頻、視頻或安排學生唱的歌曲必須要有針對性,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這樣才能有效引導學生進入新知的學習。教師也可采用背景知識導入法,呈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材料,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復習導入、談話導入、情境導入以及角色扮演導入等多種多樣的導入法。總之,教師保證課前導入的多樣化、趣味化,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推動學生深度學習。
(三)創設情境,重視語言的實踐性及應用性
在指向深度學習的教學中,教師要創設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關于英語教學中的情境創設,筆者在實際教學中深有體會。在一次公開課中,筆者利用教室環境及學生帶來的學習用品創設了教學情境。該節課的教學重點句型是“Do you have...?”,要求學生能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Yes,I do./No,I dont.”,還要求學生能對第三人稱的問答進行一定的拓展與延伸,比如“Does he/she have...?”,并回答“Yes,he/she does.”。課上筆者拿著學生A桌子上擺放的鋼筆,問學生“whats this?”“Do you have a pen?”“Does A have a pen?”等問題。這樣創設對話情境,不僅突破了該節課的重難點句型,而且做到了知識的拓展與延伸,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將重點句型隨口說出來而不是死記硬背下來,讓學生真正習得知識。
值得注意的是,在情境教學中,教師既是情境的創設者,又是情境的參與者。教師要在自己所創設的情境中扮演一定的角色,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及時發現學生所面臨的問題,把握機會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在突破難點的同時適當進行知識的拓展與延伸。
(四)加強學習策略指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深度學習講究學習策略,因此在指向深度學習的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學習策略的指導,包括學習目標制訂策略、整理與歸納知識策略、解題策略等,從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1.幫助學生制訂個人學習目標。制訂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也是一種學習策略。由于學生個體存在差異性,因此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學習階段、學習任務,幫助不同的學生制訂長遠學習目標。另外,教師還要根據不同的課型,幫助不同的學生確立小目標。容易實現的小目標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成就感,使學生能夠產生繼續努力的動力,進而提高學習效果。有了學習目標學生才會有努力的方向,才會產生內在的學習動機,而內在的學習動機是深度學習能夠發生的前提條件之一。
2.引導學生整理與歸納知識。整理與歸納知識是鞏固所學知識的一種重要學習策略。教師要幫助學生有效整理與歸納知識,做好英語課堂筆記。例如,指導學生將錯題分為語音類、詞匯類、語法類等,再進行專項突破;對單詞進行分類記憶,如水果類、玩具類、交通工具類、衣服類等,并在記憶的過程中對各類單詞進行相應的補充和延伸。通過整理與歸納知識,學生能將新知識與舊知識進行鏈接,從而實現深度學習。
3.講練結合,教授學生解題策略。深度學習中,學生要通過針對性的練習去鞏固自己掌握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精講精練,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點撥,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探究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選擇不同的課堂習題,也可以根據需要設計一些貼合現實的題目,先讓學生解答,再進行細致的講解。在此過程中,教師注意要讓學生理解答錯的原因,引導學生自主得出解題策略,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實現從淺層學習到深度學習的跨越。
(五)合理分組,引導學生分層學習
深度學習的發生離不開有效的小組活動,因為學生在建構自我知識之后,如果沒有外界環境的積極影響或者他人的有效干預,就很難再進行知識的重建與更新,也就難以發現自身的不足,無法進一步深化自身的認知。而小組活動是一種交互性的活動,能夠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的所學知識得到實踐與運用,讓學生的思維得以碰撞,促使學生內部新舊經驗產生沖突與矛盾,從而實現知識重構,深度學習就在這樣的交互活動過程中自然地發生。
以閱讀教學為例,教師可實施分層閱讀,讓學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因為學生本身的知識背景及英語水平存在差異,所以教師要據此對學生進行分組,再結合閱讀教學內容分層提問,分層指導,幫助學生理解閱讀文本。例如,筆者將班級學生分為A、B、C三組,A組為英語基礎優秀組,B組為英語水平中等組,C組為英語水平較弱組。要求A組閱讀文本時,先通過文本題目預測文本內容,理解大意,然后自主領悟文本深層次含義,初步感知文本的文化內涵,提升英語思維能力。要求B組學生閱讀文本之后理解文本大意,抓住文本關鍵詞,通過關鍵詞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并在教師的指導下理解文本的文化內涵。要求C組學生能查閱單詞,翻譯文本,在教師的指導下找出文本關鍵詞,理解文本大意。這樣實施分層閱讀,分層指導,可讓不同水平的學生的英語閱讀都走向深度學習。
(六)聽與寫結合,提升學生的聽力及寫作能力
在英語學習中,聽力與寫作難度是比較高的,因此有些學生會對聽力和寫作產生畏難情緒。要想讓學生實現英語深度學習,教師就要幫助學生攻克聽力和寫作兩個難關。要提升中學生的聽力能力,聽力材料的選取至關重要。聽力材料既要讓學生感興趣、接近學生日常生活,又要符合學生現有的英語水平。同時,聽力任務可以靈活設置,比如設置專題聽力任務、趣味聽力任務等。另外,教師可將英語聽力和寫作進行結合,比如可以選擇與聽力材料相關的寫作材料,并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建立寫作框架,讓學生在完成聽力任務后再去寫作,這樣學生就可以借鑒聽力材料的表達方式,參考聽力材料的表達內容,不會“無話可寫”“有話不懂寫”。聽寫結合訓練能促進學生聽力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升。這種將聽力與寫作結合的學習方式需要學生調動多重感官,促使學生融會貫通,靈活運用知識,是一種深度學習的方式。
結語
有的英語教師以知識的傳授為重點,忽略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忽略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或者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過分強調課堂的熱鬧,實際上并沒有激發出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沒有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深度學習并沒有發生。因此教師要不斷努力,讓深度學習真正走進課堂,讓學生能在課堂中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深度學習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教師不再是信息的傳遞者,教學活動不再是教師教的單向的活動,而是師生共學的活動。教師應該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與教育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與教學能力,并且努力嘗試各種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在課堂上實現真正的深度學
習。
【參考文獻】
[1]蔡麗萍.問題導學讓深度學習真正發生[J].名師在線,2020(07):10-11.
[2]葛玉海.“高階思維課堂”讓“深度學習”真實發生[J].人民教育,2019(24):57-59.
[3]李人,夏曉菲.促進深度學習的項目式學習教學策略[J].教育導刊,2020(04):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