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課改實施以來,教師越來越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學科型教學游戲,遵循了兒童的認知發展規律,寓教于樂,能滿足他們的心理情感需求,對于提升數學教學質量與效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分析了在數學教學中應用學科型教學游戲的理論依據,并重點闡述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應用學科型教學游戲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科型教學游戲;應用策略
作者簡介:錢悅(1993—),女,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林南小學。
在過去的數學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心理與情感需求往往缺乏應有的關注,只是將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知識講解以及鍛煉學生的習題解答能力上,導致課堂氛圍沉悶,學生學習興趣不足,學習效率低。這也是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質量提升停滯不前,教學效率難以提高的原因之一。為了改善數學教學現狀,教師需要探尋一種既可以滿足學生情感需求,又可以幫助學生在趣味學習活動中積累知識、發展技能的教學方法。學科型教學游戲可以很好地解決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這一難題,教師可以創造出許多有吸引力的數學教學活動。以游戲為載體,引導學生主動地發現與探索,學生自然會對數學更加感興趣,學習時會更專注、認真,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也就會更加順利。
一、在數學教學中應用學科型教學游戲的理論依據
學科型教學游戲的出現并非偶然,它的出現是基于眾多科學的理論的,具有扎實的理論依據,也正是因為如此,學科型教學游戲才會備受廣大一線教師的關注,許多一線教師積極地嘗試將其運用于課程教學中。筆者認為,學科型教學游戲的理論依據主要為以下幾點。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論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精神需求是否得到滿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人會在某一件事情上付出多少精力,也會顯著影響這個人的成功與失敗。因此,人們在工作、學習時,應當考慮滿足個人的情感需求,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務。游戲可以起到放松心情、舒緩壓力、宣泄不滿的作用,對于滿足人的情感需求與平衡人的情緒有著重要的作用。弗洛伊德經過大量的調查與研究發現,學習者處于消極的學習情緒時,游戲可以幫助他們釋放消極的情緒,促進學習者自身愿望的達成。在游戲中,學生還能夠有更多的施展想象力的空間。因此,教師可以考慮將游戲與學科教學融合起來,幫助學生釋放在學習時產生的負面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1]。
(二)心理學家桑代克的學習論
桑代克提出的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本質是讓學習者發現不同事物之間存在本質聯系,并反復嘗試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發現理解存在錯誤后不斷地糾錯,最終得到正確規律的過程。人類是高級動物,其學習與動物學習最大的區別在于,人類的學習是有意識的,人類會通過反復分析、推理驗證結論,然而動物的學習則是無意識的。將學科型教學游戲運用到數學教學中,便是希望學習者樂意進行有意識的學習行為,這樣做遵循了人的學習成長規律,可以促使學生在主動的、有意識的學習活動中,主動建構學科知識體系。
(三)桑新民的游戲化學習理論
游戲化學習理論是學科型教學游戲的主要依據之一,該理論由華南師大教授桑新民提出,倡導學科教學與游戲的有機融合,鼓勵教師為學生提供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既要符合學習者的年齡特點,也要尊重學習者現階段的認知水平、身心發展規律[2]。學科型教學游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成為各學科教師開展教學的輔助工具,能夠提升學科教學效果。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學科型教學游戲的策略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要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學科型教學游戲,首要的任務就是,立足學生的兒童天性,科學地選擇游戲內容。然后教師需借助數學教學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小學生對接下來的數學學習產生更多的期待,懷著濃厚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學習數學[3]。
【學科型教學游戲一】“朋友情深”
以“10以內的加法與減法”的教學為例,筆者在教授此內容時,組織了“朋友情深”的游戲。筆者先是讓學生組成游戲學習小組,每一組有10個人,小組內的成員分別選擇1~9的數字頭飾戴在頭頂,同一組內的成員佩戴的頭飾不可重復(除了戴“5”)。隨后,學生根據自己頭飾上的數字大小依次站好。
教師:數字王國組織了一次“朋友情深”的游戲,如果兩個數字相加等于10,那么它們就是好朋友。現在請各位數字小可愛們去找到自己的朋友吧,看看誰找的速度最快、最準。
學生A:我找到了我的好朋友,是“6”。
學生B:我是“7”,我的朋友是“3”
……
教師:看來同學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現在我們就來共同驗證一下,這些朋友之間的情意是否深厚吧。下面,我們就通過列舉算式的方式來證明,請找到自己的朋友的兩人一起用加減法算式的方式,看一看是否無論是加還是減,你和你的朋友還有10這個數字始終在一個算式上。列出的算式多且快的一組學生,可以獲得一個小紅花的獎勵;主動幫助同學的學生,也可以獲得一個獎勵哦。
接下來,某組學生迅速展示了算式:4+6=10;6+4=10;10-4=6;10-6=4。
在“朋友情深”這個教學游戲中,學習10以內加減法變得樂趣無窮,學生參加的興趣高漲,思維也變得活躍了很多。對于小學生而言,這種學科型教學游戲歡快有趣,運用這類游戲可以推動學生在計算學習上下功夫,不僅會幫助他們鞏固知識,也會讓他們對于幾加幾等于10印象更加深刻。
【學科型教學游戲二】“找小兔子”
以“位置”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為例,這一章節屬于低年級數學的教學內容,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理解位置這一概念是一件比較難的,于是教師可以組織“找小兔子”的游戲,幫助學生在游戲中輕松地理解數學概念,讓學生學會精準地描述位置信息。
在數學游戲開始前,教師隨意將小兔子玩具放置在某位學生的課桌中,并要求所有人不得直接為這位尋找小兔子玩具的同學提供任何信息。在尋找的過程中,這名學生就像一只無頭蒼蠅一樣,一會兒在教室的這邊找,一會兒又到教室的那邊去找,費了好長的時間才找到。接下來,教師要求學生兩兩一組,并告訴學生,游戲規則發生了改變,負責隱藏小兔子玩具的學生可以給尋找的同伴提供一些信息,如玩具在前面、后面、左邊、右邊,在這一輪游戲中,學生尋找的速度明顯提升了很多。最后,教師第三次組織“找小兔子”的游戲活動。這次,游戲規則又發生了變化,學生可以告訴同伴玩具精確的位置信息,如在第幾排、第幾列。在這一輪游戲中,學生很快就找到了小兔子玩具,尋找的工作十分順利。
在以往的“位置”教學中,教師只是單調地講解位置的概念以及嚴謹描述位置的方法,學生在被動的學習中難以獲得深刻的感受。而“找小兔子”游戲可以讓小學生在一輪輪的體驗中,循序漸進地感知位置,體會到清楚地描述位置信息的重要性。學生不僅玩得開心,也獲得了位置信息表達能力的訓練,在歡聲笑語中解決數學概念學習的難題。
(二)讓學生掌握數學學習技巧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讓學生掌握知識點并不是最終的目的,想要促使學生獲得長遠的發展,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與技巧。因此,在組織學科型教學游戲時,教師應有意識地滲透學習技巧,發揮出教師輔助者、引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科探索游戲,總結出一套符合自身學習特點的學習方式,這樣學生才能做到學好數學、會學數學[4]。
【學科型教學游戲三】“星星相通”
在口算技能的培養階段,教師設計了“星星相通”的游戲。教師先把學生分組,每個小組9人,然后給每一個小組分發了1~9的星星卡片,學生要將寫著數字的一面朝桌面放置。接下來,學生小組要派出一名學生從中隨機選出兩張卡片,并結合其中的數字完成口算。
一名學生抽中的數字是6和9,于是他給出的口算算式為:6+9=15,9-6=3。
之后第二名至第九名學生依次選擇一個數字,并將所抽中的數字與前一名學生口算的得數相加減完成口算,如第二名學生抽中的數字為2,則需要列出:15-2=13,15+2=17,2+3=5,3-2=1。
當組里的一名學生進行口算的時候,小組內的其他成員可以擔任“監察員”,檢驗這名學生的回答是否正確,如不正確,正確的答案應該是多少,并說一說自己是如何驗證口算計算答案是否正確的。
在這個游戲中,小學生會經歷富有趣味的口算計算學習活動,既能提升口算的速度,又能在驗證他人口算結果是否正確的過程中,掌握驗算的學習技巧。因此,這樣的游戲可以讓學生掌握口算的學習技巧,提升學生的口算正確率。
【學科型教學游戲四】“開寶箱”
(游戲開始前,教師提前打開課件,呈現游戲背景)
教師:同學們,在一座美麗的島嶼中,有一個神秘的寶箱,國王想盡了辦法也打不開它。據說,打開寶箱的密碼就隱藏在6個信封中,每個信封內都有一道數學題,數學題的答案就是寶箱的密碼之一,請大家幫助國王找到密碼,打開寶箱吧!
之后,教師給學生分好小組,要求每一個小組派出一名成員抽取信封,小組成員需要合力解答信封中的數學問題,小組長將計算的最終結果寫在黑板上。當全部小組都計算出得數之后,教師取出教具寶箱,將學生計算得出的數字輸入,驗證密碼是否正確。
在這個游戲中,學生可以從合力解答問題中掌握答題的技巧,并主動地思考如何讓自己的推理、演算更加準確。這樣的游戲消除了計算題教學的枯燥感,可以促使學生自行總結更為有效的解題技巧,也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掌握多種問題解答思路。
(三)提升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運用知識的能力是學生學科素養的重要體現,在實踐中運用數學知識可以讓學生切身地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從而認可自己學習的意義。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組織能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學科型教學游戲,從而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與生活的聯系更密切,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中。
【學科型教學游戲五】“我來解惑”
在教授“可能性”的基礎內容之后,教師組織了“我來解惑”抽獎活動。
教師:一家超市在國慶節這天組織了抽獎促銷活動,每購物滿100元可以抽一次獎。在抽獎箱中有1000張紙條,其中有200張寫著“謝謝惠顧”,700張寫著“三等獎”,288張寫著“二等獎”,10張寫著“一等獎”,2張寫著“特等獎”,特等獎是52寸液晶電視一臺。小明同學去超市買了238元的商品,因此去參加了抽獎。請問,小明同學是否有可能抽中特等獎呢?
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討論這一問題。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將課前準備好的抽獎箱拿出來,供學生抽獎驗證。
經過多次抽取,學生可以發現,雖然小明有機會抽中特等獎,但是概率卻是非常小的。
經過這一實踐活動,學生不僅了解了商場抽獎活動中的奧秘,也提升了自己運用知識的能力。
【學科型教學游戲六】“小鬼當家”
在學生學習“元、角、分”之后,教師給學生布置了“小鬼當家”的課后實踐任務。需要注意的是,此游戲要獲得家長的支持,因此教師要提前與家長進行溝通。在該游戲中,家長需給學生一定金額的錢,讓學生去商店購買商品。教師在布置任務時,還要引導學生對比相同商品的價格,提醒學生記得看一看哪一家商店的商品賣得更加便宜。另外,學生在拿著手中的錢去付款的時候,也應明確自己一共要付多少錢,收銀員需要找多少錢。當然,教師還應要求學生在實踐任務完成之后,記錄下整個過程,說一說自己在本次任務中的感受。
在參與“小鬼當家”游戲時,學生從單純學習書本上的“元、角、分”知識,到能在生活實踐中運用“元、角、分”知識。這樣的游戲可以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錢幣換算是每一個人生活必備的技能,這類數學知識極具實用性。同時學生還可以在游戲中,體驗到運用知識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從而形成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在今后會更為積極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
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學科型教學游戲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可以起到促進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提升、鍛煉學生的數學技能等方面的作用,是推進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教師應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創新與優化學科型教學游戲,打造更加優質的小學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尚文芳.學科型教學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新課程,2021(51):11.
[2]楊莉秀.學科型教學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知識文庫,2020(09):61-62.
[3]李梅.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科型教學游戲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2021(22):158.
[4]蒲發香.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科型教學游戲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2021(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