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淑貞
摘 要:小學語文教材作為學生進行知識積累和文化學習的重要載體,承載著滲透漢語言文化知識的使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緊抓文本教學內容,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在精讀課文的教學研究中有的放矢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會使教學更高效,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更有效。本文基于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以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精讀課文為重點展開分析,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這也是新時代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方向。
關鍵詞:小學語文;精讀課文;高效課堂;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9-0100-03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of intensive reading texts in the efficient classroom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YU Shuzhen? (Beidou Central Primary School,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students to accumulate knowledge and cultural learning,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books carry the mission of infiltrating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al knowledge. In the proc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we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content of text teaching, give students more opportunities for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use teaching materials creatively and in a targeted manner in the teaching research of intensive reading texts, so that teaching will be more efficient and students' learning will be more effective. Based on the students' learning subject statu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tensive reading texts in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book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Chinese literacy, which is also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new era.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Intensive reading of texts; Efficient classroom; Teaching research
為了有效地建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學習地位的同時給予學生更好的教學資源分析,而精讀課文的教學范文無疑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因此,借助精讀課文,努力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當前語文教育的重要研究方向。
1.創設教學氛圍,提升精讀課文的導入實效性
課前導入是決定一節課成敗的關鍵。精讀課文的教學更要積極進行良好的課前導入,在大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通過創設有效的課堂教學氛圍,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小學語文教育是一門運用語言文字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課程,課堂教學過程中離不開語言文字的表情達意,而在精讀課文教學中開篇的教學氛圍創設是點燃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我們都知道精讀課文普遍具有經典性,上課前為學生指引學習的路徑,能夠使學生更加明確學習方向,同時也有助于有效實施課堂教學內容。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精衛填海》一課時,鑒于學生對神話故事的學習認知,在導入新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學生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圖片導入新課的學習。由《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羿射九日》等故事的圖片認知來引入《山海經》的書籍簡介,在了解《山海經》之后,再引入要學習的文言文《精衛填海》也選自這本書。這樣由學生熟知的圖片引入新課學習,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選自書目《山海經》的介紹則能為推薦閱讀奠定基礎,能夠進一步營造閱讀學習氛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學生的閱讀學習視野,并為學生的自主閱讀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導入新課后可以引領學生圍繞課題進行質疑,單就課文題目而言,學生也能從人物及發生了什么事情等方面著手,初步對課題進行質疑,如“精衛是誰?”“她為什么要填海呢?”“她又是怎么填海的?”以創設教學氛圍,提升精讀課文的導入實效性,為學習后續的文本內容指明了方向。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在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并能讀好停頓的基礎上,把握好質疑問題并進行教學引領,就能了解“精衛”這一人物形象,從而能為串聯故事的起因和經過奠定基礎,全方位落實課程教學目標及課文習題和相關的語文要素,這是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中實施精讀課文教學的首要基礎。
2.善于質疑發問,在優美的精讀篇章中感悟文本內涵
疑問是思維活動的起點,是打開知識大門的一把萬能鑰匙,是進行科學探究、找到真理的重要途徑,更是一切科學創造和發明的源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問題來調動學生主動思考的意識,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從而實現“高效教學”這一目的。語文作為一門語言性學科,其知識內涵豐富、思想內容博大精深,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習起來難度較大。以往的教學實踐表明,小學生天性比較活躍,課堂上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只有對事物感興趣時才能精神高度集中,只有在充滿求職欲望的時候思維意識才能比較活躍和亢奮,而太過枯燥的灌輸式教學很容易使學生上課時分散注意力、思想開小差,以至于導致教學效果微乎其微。“創新必思,思出于疑,疑源于趣”,因此,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一定要結合小學生的天性特點,通過設計有趣味、多層次的連環問題,以生為本創建探究性學習的氛圍,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的狀態。教師要善于利用層層遞進式的問題,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大膽思考,引導學生在“生疑—質疑—解析—答疑”的過程中聯系新舊知識,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大膽探究知識的奧秘、挖掘知識的內涵,切身體會語文學習的樂趣并逐漸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和技巧,從而不僅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目的,而且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意識和能力。例如部編版五年級《圓明園的毀滅》的教學中,在學生認真讀完課文后,筆者結合課文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提問:第一,課文解釋第一段“不可估量”這個詞語的意思是什么?第二,圓明園的位置及由哪幾部分組成?第三,作者從哪幾方面寫了圓明園的特點?第四,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為什么作者卻重點描寫圓明園昔日的景觀?第五,讀了這篇課文,大家有什么感想?在講解過程中,教師借助這些問題層層深入剖析,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探究欲望。同時,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進行探索,其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思維意識和能力得到極大的鍛煉,當找到答案的一瞬間,成功帶來的喜悅使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爆滿,為學生持續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通過一系列思維導向,讓學生逐漸掌握方法和經驗,學生在今后面對閱讀問題時能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涵、中心思想和寫作意圖,全面提高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
3.抓準精讀課文的朗讀訓練,全方位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語文教學需要在朗讀體驗中逐步培養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篇目大都具有經典性,它們在思想教育及品格熏陶等方面對學生都有著一定的引領作用。為了切實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在精讀課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更應使學生在朗讀并感悟的語文學習中逐步形成一定的閱讀語感。眾所周知,小學語文教育離不開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教師雖然充分發揮著組織引領的教育教學作用,但是精讀課文中不能用教師的“講”來代替學生的“讀”,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來啟發、引領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如此才能使語文教學煥發蓬勃生機。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學習因素,朗讀以多種表達形式深入小學語文閱讀學習中,除了有感情地朗讀外,默讀及小聲讀和字正腔圓地誦讀,都是學生可以嘗試的朗讀表達形式。閱讀有助于理解吸收,對小學生而言,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來調動學生的朗讀學習積極性,可以打開學生通向語言文字學習的廣袤天地。對于精讀課文的朗讀訓練,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朗讀實際,結合精讀課文的朗讀教學目標設定更為詳盡和具體的朗讀學習要求。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古詩二首之一的《夜宿山寺》時,可以依據古詩的朗讀學習要求,在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能把握好朗讀停頓的基礎上字正腔圓地進行誦讀。除此之外,在朗讀時教師還應重點引領學生把每行最后一個字讀清楚,這樣更有利于學生體會古詩的韻律美。精講課文是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基礎的朗讀教學入手可以有力地提升小學生的文本分析和閱讀理解能力,而這也是全方位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素養的重要學習策略之一。聽、說、讀、寫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教學整體,以朗讀學習為前提,幫助學生形成并掌握一定的朗讀能力,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再指引新的學習路徑,幫助學生掌握并形成一定的讀書路徑。以讀為本,并進一步促進學生的表達認知和說寫能力,使學生的熟讀精思成為課堂教學的基本活動,從而為提升高效課堂教學奠定基礎。
4.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對精讀課文學習有濃厚興趣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切實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教學效果。鑒于語文教學的人文性、綜合性和多樣性,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需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充分引領學生的語文學習并加以有效實踐。尤其是對于精讀課文的閱讀學習,教師更要充分給予學生更為多樣的學習形式,只有在不斷給予語文精讀課文教學活力的同時,學生才能對語文學習保有濃厚而熱忱的學習熱情。縱觀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靈活多樣的學習形式隨處可見,開門見山式的新課導入、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創設、文本教學插圖的引用及單元內容的重組和整合等,都可以成為精讀課文教學的重要學習形式。學習不是一成不變的,依據文本學習實際,再有針對性地施以有效的教育教學形式,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教學重、難點,并使課堂教學形成活躍靈動的學習氛圍。對于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教學,也應在精讀課文教學中加以充分引領。眾所周知,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是精讀課文的學習重點,而隨文識字、字理識字、圖畫識字及結合生活識字都是識字教學的有效形式,教師在把握識字教學特點的同時借助精讀課文對字詞教學的學習要求和目標,促進了課堂教學效果的達成。漢字作為最小的語言單位,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根本基石,通過精讀課文的學習去落實字、詞、句、段、篇章的學習,不僅契合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語言發展規律,而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主體學習能動性。
5.突出精讀課文的教學重點,融合導練,使課堂教學更為高效
精讀課文的學習要本著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的教學原則,要基于文本教學內容,通過課后練習及單元語文園地等內容鞏固并加強所學的知識內容。在讀、講結合,融合導、練的教學思路指引下,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使讀文、學詞、理解、表達及運用相互融匯、相互貫通,如此可以使語文課堂學習更為高效。當然,縱觀小學語文教材,我們不難發現精讀課文一般都離不開詞語的理解、詞句的積累、朗讀訓練的整合這幾大要素的貫穿學習。例如,如何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來了解詞語的大致意思,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滲透詞語理解的方法。詞句積累方面,依據文本教學的具體內容,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要積累更為豐富的句式及詞語。對于朗讀訓練,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文,使朗讀成為語文學習的核心要素。通過研讀文本,我們會發現幾乎每篇精讀課文都會指向讀寫、理解、積累和運用,課后習題也是課文學習的重點內容。單元的課后習題一般都有梯度和層次,教師要借助單元教學的核心目標,實現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因精讀課文的教學側重點不同,課堂教學過程中所要實踐并達到的學習目標也會有所差異。精讀課文教學,一般都離不開讀文的情感鋪墊,然后再結合課文所要落實的語文要素和人文主題去梳理重、難點內容,在相關的教學策略實施下落實文本教學任務。練習要占突出地位,依據習題進行語文學習實踐及運用。由此可見,依據課時教學目標,靈活掌握并運用學習方法,使精讀課文教學融合于字詞學習、詞句積累及習題練習等學習環節,將重、難點學習一一化解,以達成一課一得的教學目的。例如,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三年級上冊《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教學時要培養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的能力,能仿照課文或“閱讀鏈接”寫出自己看到的景色。除此之外,在字詞的學習方面還要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從而更好地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結合課后的小練筆,充分發揮導練的教學功效,使學生能夠抓住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景色進行練筆,既拓寬了學生的學習思路,又培養了學生善于觀察、留心發現的生活能力。學生在書寫時盡可以圍繞上學路上的動植物、行人、來往的車輛、裝修特別的店面等事物進行描述,只要有所發現,就一定能促進學生的表達思維。學習語文,增強自身的表達思維,能使精讀課文的課堂教學更為高效。
綜上所述,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是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和教學實效性的重要實踐方向。教師肩負教書育人的重要使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實踐“以生為本”的主體教學思想,切實圍繞學生的學習生活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教學形式不斷實現文本教學的有力指導。課堂教學是學習精讀課文的主要實踐平臺,教師要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機,不斷落實精讀課文的教學目標,力爭使課堂教學更為高效。
參考文獻
[1]艾燦秀.探索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新思路[J].讀寫算,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