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業可以使學生鞏固并應用所學知識,及時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雙減”政策實施后,教師迎來了新的挑戰,即如何在保證學生學習成效的同時,減輕其課后作業壓力。文章簡要分析了小學英語作業設計與實施的現狀,并總結了幾點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與實施的策略,希望可以為相關一線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雙減”;小學英語;作業設計與實施
作者簡介:胡高誠(1987—),女,甘肅省碌曲縣甘南藏族自治州阿拉鄉中心小學。
一、“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與實施現狀探究
通過研究當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與實施現狀,筆者發現,多數教師都能夠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適當減少學生的作業量,但很多學生卻因此出現學習效果不佳的問題。在開展問題成因分析工作期間,筆者總結了小學英語作業設計與實施中的幾點不足之處。
(一)“減數量”與“減質量”并存
部分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會分析學生完成作業大概所需時間,據此減少課后作業量,從而表示自己在積極響應“雙減”政策。但僅僅減少作業數量會導致學生無法有效鞏固所學知識,教學質量受到影響。
(二)“趣味性”與“娛樂性”不足
“雙減”政策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加開心地學習和成長。然而部分教師在解讀相關文件的過程中,僅將注意力集中在“減”字的表面含義上,沒有分析其深層目標,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愉悅感。因此,教師布置缺乏趣味性與娛樂性的作業會導致學生擁有較差的學習體驗。
(三)“吃不飽”與“吃不了”并存
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聽說水平、詞匯與短語的識記效率等都有所差異,但很多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差異,采取布置統一作業的方式,導致學習能力較強、作業完成效率高的學生無法獲得更多學習和拓展的機會,而作業完成效率低的學生依然沒有減輕作業壓力,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完成作業。
(四)“勤思考”與“勤實踐”不足
英語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其知識內容需要結合具體語境理解,這就需要學生在學習英語期間做到勤學多思,實踐應用[1]。然而在“雙減”背景下,部分教師習慣布置重復性作業,限制了學生“思”與“做”的機會,導致學生的思考和實踐受到影響,對其綜合素養的發展造成阻礙。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與實施路徑探究
針對當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與實施的困境,教師要積極探索能夠提升小學英語作業有效性的策略,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輕松愉快地完成課后作業,在減輕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更好地提升其英語核心素養。
(一)刪繁就簡,減量增質
設計作業期間,教師要秉承刪繁就簡的原則,避免設計過多的機械抄寫類作業,以恰當的作業形式幫助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提升聽、說、讀、寫等綜合技能。教師可以采取“微課作業法”,開發輔導類視頻或音頻,鼓勵學生利用形式豐富的微課調動自身綜合能力,有效完成課后作業,實現作業減量增質的目標[2]。
以人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4 “Where is my car?”中的Let's spell板塊作業的設計與實施為例,為了幫助學生掌握dog、orange、body、box等詞匯,鞏固其發音、拼寫、語法等,教師可以開發微課視頻,引導學生通過微課視頻完成作業。在視頻的輔助下,學生可以參與以下活動。
1.跟讀
在這一環節中,學生觀看視頻中教師朗讀單詞的過程,重點分析教師的口型、發音部位,探究字母“o”在詞匯中的發音情況,鞏固教師所教授的自然拼讀法知識。為提升跟讀活動的有效性,教師還可以加入手勢,借助動作加深學生對詞匯含義的理解。
2.跟寫
微課視頻中,教師在作業本上書寫單詞,講解每一個字母的落筆位置,讓學生模仿教師,反復書寫dog、box、body、orange等詞匯,提升其書寫水平。
3.聽寫
學生完成跟寫后要仔細聆聽微課視頻,當教師說出“橘子,橙子,orange”后,學生要在作業本上迅速寫下“orange”。這一環節開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教材快速記憶上述詞匯的拼寫方法。
4.造句
觀看微課視頻的過程中,學生會看到不同的圖片,教師結合圖片內容說出不同的句子,如圖片上的內容為“一只狗在椅子下面”,教師會說:“Where is the dog? It's under the chair!”學生要結合圖片進行跟讀。這一教學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詞匯的印象,還可以使其鞏固對本單元重點句型的認識,提升口語表達能力。最后,學生要結合圖片自主思考,使用Let's spell板塊的詞匯來造句。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只需要結合微課視頻完成學習任務,不用花費大量時間就可以在記憶單詞的同時鍛煉自己的發音水平、英語書寫水平、知識運用能力等英語素養,做到課后作業的減負增效。鑒于微課視頻的開發難度較大,各班教師可以通力協作,共同開發出精品微課視頻,確保微課教學質量。
(二)趣味教學,寓學于樂
為了解決小學英語作業趣味性和娛樂性不足的問題,教師可以設計多樣的課后作業形式,使學生在“玩”中學,寓學于樂,實現身心健康成長的目標。除上文所用的“微課作業法”,教師還可以采用“親子合作法”“生生交流法”“英語游戲法”“故事編創法”等,使學生在完成不同類型的英語作業的過程中,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
以人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2“My schoolbag”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應用多種方法豐富該單元教學期間的作業形式。
作業1:
【教學內容】Section A
【作業內容】學生完成各學科作業后,要獨立整理書包。在整理書包期間,由家長拍攝視頻,讓學生用英語介紹自己的書包及書包中的物品。學生需要盡可能多地利用所學英語句型和詞匯,如:“I have a new schoolbag.It's red. What's in my schoolbag? A maths book,four pencils,three notebooks...”家長將學生整理書包的視頻上傳到班級群中,由教師檢查學生是否存在語法或發音錯誤。
【設計說明】親子合作法。為了在父母面前更好地展示自己,學生會在整理書包前自主鞏固所學知識,練習不同詞匯的發音。這一作業形式既可以使學生有效復習并運用所學知識,又可以使家長感受到學生的成長。
作業2:
【教學內容】Section B
【作業內容】“連連看”游戲。在試卷中加入多張圖片,學生需要閱讀教師提供的短文,將圖片與其對應的短文連線。需要注意的是,圖片與短文的數量不一致,學生需要認真分析短文內容。如針對不同教科書的圖片(利用PPT展示),教師在試卷中引入以下兩段短文。
短文1:What's on the desk? Oh! A maths book,an English book,a Chinese book and three storybooks.
短文2:What's on the desk? Oh! A maths book,an English book,two Chinese books and two storybooks.
【設計說明】趣味游戲法。相比于布置閱讀任務,這種連連看游戲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動力,并使其認真、細致地分析閱讀文本,在提升學生細節分析能力的過程中,幫助其有效鞏固單元重點表達方式。
作業3:
【教學內容】Section C
【作業內容】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鼓勵各小組利用課余時間進行交流,通過短劇表演Story time板塊中的內容。
【設計說明】生生交流法。對小學生而言,英語短劇表演具有較強的趣味性,教師通過鼓勵學生參與角色表演,可以激發學生深度研讀文本的意愿,豐富其在具體情境中使用英語開展交際活動的經驗。
以上,多種形式的作業可以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感受到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在提升英語學習效果的同時,培養自身的綜合素養。
(三)面面俱到,因材施教
針對部分學生“吃不飽”,部分學生“吃不了”的問題,教師可以布置必做作業和選做作業,讓不同基礎和能力的學生都能有所成長,提升作業設計與實施的質量[3]。
以人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6 “Shopping”的教學為例,在設計單元復習作業期間,教師可以布置必做作業和選做作業。
1.必做作業
(1)翻閱教材,復習教材中的對話、短文和詞匯。
【設計說明】翻閱教材期間,學生可以快速復習單元重點知識,為完成后續作業做好準備。在這個過程中,基礎較好的學生的翻閱速度會較快,他們可以將時間用于難度更高的選做作業中,基礎薄弱的學生則有充分的時間認真翻閱教材。
(2)繪制思維導圖,匯總單元重點知識。
【設計說明】思維導圖是一種能夠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知識體系的學習工具,有助于提升學生思維的創新性、邏輯性和靈活性。在繪制思維導圖期間,學生可以通過書寫的方式加深對“Can I help you?”“Here you are.”“Can I try them on?”等購物常用語的記憶程度。同時,當學生發現自己對某一知識點的記憶程度不深時,可以用特殊的顏色和符號進行標記,并引入相關例句,從而能夠在往后的學習中借助思維導圖快速完成復習工作。
2.選做作業
(1)觀看單元學習期間教師分享的微課,并整理復習筆記。
【設計說明】這一選做作業適用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輔助其完成必做作業,幫助其夯實基礎,并進一步提升其聽說水平,使其在今后的學習活動中能夠及時理解教師講解的新知識。
(2)閱讀教師分享的課外資源,查閱生詞的含義,并將生詞摘抄到筆記本或教材單詞表中。
【設計說明】這一選做作業適用于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適當擴充其知識儲備,并提升其讀寫能力。
以上,科學地設計必做作業和選做作業可以使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從而提升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四)不拘一格,學科融合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同時,為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學習期間積極思考,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教師可以適當布置學科融合型作業。這樣可以在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同時,打造英語知識運用平臺。根據單元主題的不同,教師可以將英語作業與不同學科融合。
1.英語作業與美術學科融合
將英語作業與美術學科融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繪畫的方式展示生活中常見的場景和地點,并通過英語對話或短文講述所繪圖片中的信息。以人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1“How can I get there?” 的教學為例,完成Section A 教學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繪制一幅平面圖,要求學生畫出市中心的部分重要建筑,重點標記出“park”“library”“bank”“museum”等地點。在此基礎上,學生需要模仿Let's talk 板塊的對話創編一段新對話,鞏固對“Where is...”“next to”“near”等單元重點詞匯和句型的記憶。
2.英語作業與體育學科融合
將英語作業與體育學科融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簡易體操的形式,鞏固所學重點表達方式。以人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3“My weekend plan”的教學為例,為了幫助學生快速記憶“go ice-skating”“wash clothes”“draw pictures”等短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設計“運動操”,在朗讀不同短語時借助動作展示短語內涵。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其在設計與練習“運動操”的過程中加強自身身體素質。
3.英語作業與音樂學科融合
借助音樂引導學生完成作業可以使學生得到適當的放松,并讓英語句子變得朗朗上口,使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主動跟唱英語內容。
綜上所述,“雙減”背景下,很多小學英語教師都面臨著作業設計與實施的難題。教師要透徹分析“雙減”政策的實施價值,精心設計作業,在達成“減量不減質”的目標的同時,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有所得,輕松愉快地參與學習活動,提升其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何曉斕,劉明東.“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理念、原則及實施[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21,21(5):21-26.
周康利,顧士霞. 在線作業在小學英語聽說訓練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11):35-36,39.
高超.個性作業 延伸教學:淺談小學英語有效作業設計[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