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麗 李林波 吳兵 馬萬經



[摘 要]為了提升網絡教學的質量,文章對目前高校專業課程的主要網絡教學方法進行了總結,并以交通管理與控制課程為例進行了方法應用及效果調研分析。調查結果表明,“精品課程+線上視頻直播”的混合教學方法優于其他單一的網絡教學方法,同時輔以答疑、提問、作業等環節的綜合設計,能夠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專業課程;網絡教學;方法與效果
[中圖分類號] G642;U49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2)10-0035-03
隨著信息與通信技術的發展,網絡教學日漸興起。對于高校的專業課程,學生雖然在課外可以通過網絡等方式進行拓展學習,但一直還是以線下課堂學習方式為主。
為了推動高等學校優質課程教學資源的共享,美國開始推行網絡公開課,我國則開始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1]。這些網絡課程早期只是供師生有選擇性地自由學習,并沒有承擔獨立的課程教學任務[2]。后來,具有互動功能的MOOC(慕課)開始成為真正的線上教學方式[3]。網絡資源和課程的興起推動了專業教學改革,高校開始探索各種結合線上資源的混合教學模式[4-5]。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網絡教學成為大部分高校的主要教學方式。對于高校的專業課程,哪種網絡教學方式效果更好是需要關注的問題。本文在對三種網絡教學方法及其優缺點進行總結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問卷調研對三種網絡教學方法進行了效果比較研究,并以交通管理與控制課程為例進行了分析。
一、網絡教學方法及其優缺點
目前能獨立承擔課程教學的網絡教學方法主要有三種:線上MOOC、線上視頻直播、精品課程+線上視頻直播結合的混合式教學(以下簡稱“混合式教學”)。
(一)線上MOOC
線上MOOC是依托愛課程、智慧樹等MOOC平臺的自建在線課程,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其優點在于學生學習不受時空限制,可自主、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遇到重難點知識可通過反復觀看視頻來加深理解,其缺點是缺乏師生間的互動。
(二)線上視頻直播
線上視頻直播是通過視頻會議平臺,讓學生在同一時間聚集到一起。其優點在于師生能夠在特定時段內進行講解、提問、討論,能夠實時互動。其缺點在于師生面對面的視頻會議時間有限,且受網絡限制易卡頓,影響教學效果。
(三)精品課程+線上視頻直播結合的混合式教學
這種方式要求學生先利用精品課程網絡資源自主學習,然后教師定時采用線上視頻直播方式進行重點講解和答疑。這種混合式教學能夠揚長避短,學生可以自主學習網絡資源,然后記錄下有疑慮的問題等待在線上直播中進行提問。但這種方式要求教師完全熟悉精品課程網絡資源,能夠科學地進行課程設計,且對學生的自主性要求較高。
另外,網絡教學會利用即時通信群進行教學輔助,方便師生及時溝通。
二、網絡教學方法效果調研
(一)問卷設計與調研對象
問卷內容主要是網絡教學三種方法之間及其與線下課堂學習效果的比較,針對線上教學還增加了是否需要開視頻的調研。另外,問卷還設計了一些開放性問題,以方便學生提建議。
調研對象為2020年同濟大學交通工程大三學習交通管理與控制課程的學生,共59名。其中43名學生學習必修課交通管理與控制A(簡稱A),采用的是混合式教學模式,獲得有效問卷41份;16名學生學習選修課交通管理與控制B(簡稱B),采用的是線上視頻直播授課方式,獲得有效問卷15份。選擇該組學生可以比較學生因上課方式的不同對效果的認知差異。調研時間是在開展網絡教學兩周后。
(二)調研結果分析
1.線上MOOC學習效果分析
學生對線上MOOC學習效果的認知離散性較大,有34%的學生認為線上MOOC的學習效果比線下課堂好,但也有32%的學生認為學習效果比線下課堂差。另外,課程組還發現性別對該選項影響較大,男生更傾向于線上MOOC學習,而女生則更喜歡線下課堂教學。這可能是由于女生更感性,更偏重親身感受。
對于影響線上MOOC學習效果的主要原因,問卷采用了多項選擇與補充填空的方式進行調查。調查發現,學生認可線上MOOC的原因主要在于“不懂的可以反復回看”(92%)、“學習時間可以自己控制”(74%),也有學生覺得“公開課教師準備及講解的都非常好”(23%)。還有學生補充了MOOC學習的其他優點,包括不會有因座位問題導致看不清或聽不清等情況、聲音畫面更加清晰、看屏幕做筆記方便、沒有過多因素干擾等。學生認為線上MOOC學習的缺點是“無法和教師面對面,感受不如課堂效果”(68%)、“缺少和教師的互動,無法監督自己的學習”(49%)、“有不懂的無法答疑”(30%),另外有學生指出MOOC學習缺少臨場交互感,內容無法記牢。
可見,對于MOOC平臺的線上學習,增加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教師及時督促和答疑極為重要。這也意味著在線下課堂,教師需增強講解的條理性和聲音的清晰度以及和學生的互動。
2.線上視頻直播學習效果分析
對于線上視頻直播教學,首先調研了“要求學生開視頻是否必要”:55%的學生認為無影響,而41%的學生認為不需要開視頻;只有4%的學生認為開視頻非常必要,因為效果好,更像面對面。開視頻,有些學生會感覺浪費流量、造成網絡卡頓、容易分散注意力、感到拘束,甚至會引起學生對個人形象和家庭背景暴露等問題的擔憂。但對教師而言,如果不考慮網絡限制因素,更希望打開攝像頭看到學生,從而加強互動。對問卷進行深入分析發現,上B課程(全程線上視頻直播)的學生,更傾向于不開視頻,而強調開視頻的則為上A課程(混合教學模式僅局部時段進行線上視頻答疑)的學生。
因此,對于全程線上視頻直播教學,考慮到網絡和學生的感受,建議不要求學生打開攝像頭,但對于答疑環節,可以短時間打開攝像頭以增強面對面效果。教師應對視頻上課軟件加以改進,使學生只能看到教師不會看到其他同學,而教師可以看到所有學生,這樣教學效果會更好。
對于線上視頻直播教學的效果,65%以上的學生認為和線下課堂效果差不多,有部分學生(20%)感覺不如線下課堂效果,因為沒有課堂氛圍、投入感不強、距離感太強等。
但將線上視頻直播與線上MOOC相比(見圖1),雖然大多學生覺得兩種方式的學習效果差不多(52%),但認為線上視頻直播比線上MOOC學習效果好的學生要遠多于覺得效果差的學生。學生覺得MOOC平臺課程內容因為是錄播,知識稍有陳舊,線上視頻直播上課更有儀式感,教師講課更自然,師生互動更方便,也利于知識的掌握,更能督促自身學習,更有課堂的氛圍感。
可見,在沒有其他選擇時學生覺得線上MOOC也是可以接受的(32%的學生認為比在教室學習效果差);雖然線上視頻直播不一定比得上教室課堂(20%的學生認為比在教室學習效果差),但還是比線上MOOC效果要好。
3.混合式教學學習效果分析
混合式教學與單純的線上MOOC教學相比,更多的學生傾向于混合式教學模式(見表1)。
但當混合式教學模式與線下課堂相比時(見圖2),67%的學生認為效果差不多,但認為效果好的學生比例稍多于認為效果差的(18%>16%)。對問卷深入分析后發現,認為混合式教學效果好的是采用該方式上課的A課程學生,而認為混合式教學效果差的則是沒有采用該方式上課的B課程學生。可見,學生只有親身體驗到該方式才會體會到其優點,而對于沒有采用該方式上課的學生,其考慮更多的是該方式的缺點。同樣結論也可以在將混合式教學和單純線上視頻直播教學相比時得到印證:認為“混合式教學效果優于線上視頻直播”的A課程學生比例(44%)大于B課程學生比例(33%);認為“混合式教學效果不如線上視頻直播”的A課程學生比例(12%)則小于B課程學生比例(20%)。
(三)調研結果總結
總的來說,這三種網絡教學方法的效果和線下課堂教學的效果相差不大。認可度最高的是混合式教學模式,只有16%的學生認為其效果不如線下課堂教學。認可度排名第二的是線上視頻直播教學方式,約20%的學生覺得效果不如線下課堂教學。認可度排名最后的是線上MOOC,約32%的學生認為效果不如線下課堂教學。但是也有較高比例的學生對線上MOOC的期望更大,34%的學生認為效果比線下課堂教學效果好,遠高于對混合式教學模式效果肯定的比例(18%)。
同時,在問卷分析時,我們還發現相比于男生,女生更喜歡線下課堂教學,偏重親身感受。另外,線上課堂教學畢竟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只有親身感受過的學生才能發現它的更多優點,從而增加對這種教學方式的認可度。
雖然有師生提出,線上MOOC、線上視頻直播在特殊時期可以遠程上課,效果和正常線下課堂教學差不多,即時通信群也方便聯系,但是依然認為正常線下課堂教學可能效率更高一些,師生的情感互動也更豐富,更利于傳道授業解惑。當然,這些對網絡教學的認可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對線下課堂教學提出了挑戰。今后在線下課堂教學中,教師們還需要充分利用精品課程等網絡資源提高教學質量。
三、交通管理與控制課程網絡教學模式與改進
交通管理與控制課程屬于專業課,授課團隊花費數十年建設了國家級精品課程和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并在愛課程平臺上發布,提供了課程視頻、PPT,還有很多參考和擴展資源。
A課程是專業必修課,更強調的是學生對基本理論和技能的掌握與應用,所以采用精品課程+線上視頻直播的混合式教學方式。學生先登錄愛課程平臺進行在線聽課,視頻課程結束后,教師在線上視頻直播平臺上進行20分鐘的答疑解惑,并組織討論,同時采用提問的方式考查學生的在線狀態和線上學習效果。
B課程是專業選修課,強調知識掌握的同時側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擴展,所以以線上視頻直播為主,講解更多前沿知識,將精品課程網站作為課外輔助。
對于A課程,有1/3的學生建議教師在互動環節的提問可以更多一些,線上視頻直播的時間可以更長一些。還有學生建議教師應對重點知識再稍微講解一下,對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并增加拓展內容。根據建議,課程組對課程進行了優化設計,將線上視頻直播時間延長到35分鐘,先進行答疑(5分鐘),然后對精品課程視頻內容進行回顧和強調(10分鐘),接著以提問方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將問題由3個增加到5個(10分鐘),還對上節課的作業和思考題進行講解(5分鐘),最后布置作業、發布下節課要看的視頻和要完成的思考題(5分鐘)。改進后,學生反映新的教學方式比之前的效果好很多。
對于B課程,多位學生提出,有時因網絡卡頓等原因錯過了部分直播內容,希望獲得課程課件回顧學習;還有學生建議可以提前發布問題,這樣可以在學習中加深印象。根據建議,課程組對上課流程進行了改進,先將課程內容要點和問題列出,然后進行具體講授和問題討論,最后總結上次作業情況并布置本次作業,課后將課件發給學生查漏補缺。流程優化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回答問題的主動性明顯提高,課堂氛圍更加活躍。
網絡教學是專業課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師生對其的適應需要一個過程。一開始學生可能不習慣,需要教師將學習方法和自主學習的意義明確而詳細地進行分析,學生才會提高主動性;同時,教師需要及時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評估教學成果,以便更好地改進教學。這次網絡教學實踐,讓教師們認識到了“教學相長”的重要性。
四、結語
網絡教學在特殊時期或對特殊人群是重要的知識獲取途徑,專業課程應以 “停課不停學”為契機,做好網絡教學方案。通過調研發現,混合式教學效果要優于單純的線上直播或MOOC,但均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課程教學設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最后以交通管理與控制課程為例進行了分析,為線上教學提供參考。在調研和實踐中,學生對網絡教學的反饋和建議也是教師改進的方向,為今后課堂教學的優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 參 考 文 獻 ]
[1] 鄭可春.“網絡資源公開課”建設比較研究:以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與麻省理工學院MITN網絡公開課為例[J].教育發展研究,2017(Z1): 113-118.
[2] 鄭靜.國內高校混合式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12): 44-48.
[3] 費躍農,孫忠梅.基于MOOC的混合教學模式在理工科專業課教學中的應用[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6(8): 28-31.
[4] 王子娟,冉靜,翟茜.工程力學基于“課堂學習與在線學習交互式”教學的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48):178-179,184.
[5] 雷麗華.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J].大學教育,2018(7): 99-101,120.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