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曉玲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其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的應用也逐漸普及,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也逐漸凸顯出來,可以說網絡是教師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有效助力。在網絡環境下,教師要進一步挖掘網絡與教學的契合點,對閱讀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進行積極創新。文章對網絡環境下如何更好地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創新提出了建議,以期對語文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網絡環境;閱讀教學
以往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教師大多是對著課文內容直白地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導致閱讀課枯燥乏味。要改變這一現狀,教師不妨積極借助網絡的力量。如今我們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豐富的網絡資源可以為閱讀教學注入“活水”,使課堂生動起來。因此,教師要積極適應網絡環境,在網絡環境下創新閱讀教學,發揮網絡的優勢,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一、網絡環境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影響
網絡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和學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影響也在不斷擴大。第一,在網絡環境下,學生可以看到不同作者、不同文體、不同題材的文章,不再受教材和課外書的限制,增加了閱讀量,開闊了閱讀視野。第二,在網絡環境下,學生閱讀的文本多了,眼界開闊了,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自然也會提高。第三,在網絡環境下,教師也可以優化教學方法,使閱讀教學不再是教師拿著教材教,學生拿著教材看,而是通過多媒體讓教材上的文字活起來,讓學生能夠親眼看到課文中描繪的景象,親耳聽到課文中描繪的音響,從而活躍課堂氛圍,讓閱讀教學更受學生喜愛。
二、網絡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創新策略
1. 利用網絡創設教學情境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語文閱讀,是學生與文本、與作者展開對話的過程。而對于生活經驗較少、閱讀能力較弱的小學生來說,高質量的閱讀,即與文本、作者展開深度的對話,往往需要憑借一定的情境。在形象、真實的情境中,增強情感體驗,從而真正走入文本,讀懂作者想要表達的深層次內容。而在情境創設方面,網絡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可以播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音樂、動畫、視頻,為學生營造出具體情境,將學生帶入課文描繪的世界中去。
例如,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教材”)三年級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為我們鋪展了一幅巨型畫卷,生動又美麗。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教師不妨讓教材上的文字變成靈動的視頻,用多媒體播放小興安嶺的風景紀錄片,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親眼看見“春天在小溪邊喝水的小鹿,夏天草地上盛開的各種顏色的野花,秋天林間飛舞的落葉和冬天漫天的大雪”,讓學生仿佛真的置身于小興安嶺的一年四季之中。如此,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讓學生在生動的視頻展示中對教材中的文字有形象的認識,從而體會到洋溢在課文中的作者情感。
又如,教材四年級上冊《觀潮》,這篇課文讀起來給人以澎湃、熱烈之感,但是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他們并沒有觀看過錢塘江大潮的經歷,對課文中提到的壯觀景象缺乏形象認識,所以在閱讀課文時,難以調動生活經驗,閱讀質量不高。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創設情境,播放錢塘江漲潮時的動態視頻,讓學生看到原本平靜的江面開始越來越洶涌,特別是那條“白線”越來越近、越來越粗,同時讓學生聽到沸騰的人聲、熱烈的風號浪吼,產生就站在岸邊觀潮的真實感。特別是那條“白線”向著學生迎面撲來時,幾乎所有學生身體都不自覺地向后仰著躲避,同時發出“哇”的叫聲,好像真的就要被大浪打到一樣。如此真實情境的創設,增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在真實的觀過潮之后,再回到教材上開展閱讀,學生的閱讀興趣更高,閱讀感悟也會更加深刻。
2. 利用網絡豐富教學內容
教材是教師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載體,但完全依靠教材內容開展教學,難免會存在局限性。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搜集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資料,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習興趣,鍛煉閱讀能力。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豐富教學內容。
第一,教師可以在備課時積極從網絡上搜集素材,讓教學內容得以更飽滿地呈現。例如,教材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只配了一張如今圓明園斷壁殘垣的插圖,如果教師只是就課文中的內容展開閱讀教學,那么圓明園所承載的沉重歷史就會變得十分單薄,這篇課文所要達到的德育教育目標也難以實現。為此,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查找一些與圓明園有關的資料,搭建起語文學科與歷史學科的聯系,將歷史資料引入語文課堂上,擴充教學內容。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的情緒,教師也可以搜集一些影視資料,如紀錄片《圓明園》,影片中通過技術還原和演員扮演,將昔日圓明園的恢弘景象復制了出來,加上旁白的解說,學生便會對圓明園的遭遇乃至國家的遭遇有更深刻的認識,如此便讓課文中簡單的描寫變得更飽滿、更深刻,學生的愛國情懷也會不自覺地迸發出來,最終達到讀懂課文的教學目標和培養學生愛國之情的德育目標。
第二,教師可以在備課時積極從網絡上搜集相關閱讀文本,讓學生開展對比閱讀和群文閱讀。開展對比閱讀和群文閱讀,要比單一就一篇課文進行閱讀,更能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對多篇閱讀文本的分析與對比中,提升閱讀能力。因此,在組織閱讀教學時,教師應當積極借助網絡優勢,將與課文有關聯的文章搜集起來。例如,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課文都是神話故事,教師可以從網絡上再搜集兩篇神話故事,如《后裔射日》《大禹治水》等,讓學生展開群文閱讀,并思考“神話故事有哪些特點”“讀這些神話故事有什么感想”等問題,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一邊總結,最終對神話故事有更深刻的理解。
3. 利用網絡搭建自學平臺
除了利用網絡創設教學情境、查找教學資源外,教師還可以在網絡環境下將閱讀教學延伸到課下,讓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身邊的網絡展開自學。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不妨積極搭建起網絡平臺,將閱讀轉為線上進行,既創新了教學方法,又有益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第一,教師可以開展微課教學,將閱讀教學的內容錄制成微課視頻,讓學生在課下自行學習。例如,在教學教材二年級上冊《曹沖稱象》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采取微課的形式,將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利用微課集中進行講解,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還可以配合相關動畫,讓學生在課前通過觀看微課,完成預習任務。
第二,教師可以建立微信群或者班級博客,每天在線上為學生布置閱讀任務,或者分享閱讀文章。例如,在教學教材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這篇課文之前,教師可以在線上為學生布置“查找魯迅先生其他作品中與閏土有關的描寫內容”“了解不同時期的閏土有哪些變化”等任務,并讓學生將自己的發現分享到交流平臺上,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即時交流。
如今我們已然進入了信息化時代,網絡也成為了教師日常教學中的有力幫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借助網絡資源,擴充閱讀內容,優化閱讀形式,讓學生有機會閱讀到豐富的文本,體會到深刻的閱讀體驗,從而實現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韓曉玲.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越性[J]. 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19(8).
[2]邱萍.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運用信息技術以讀促讀,以讀促寫[J]. 學苑教育,2022(15).
[3]吳衛珍.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淺析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J].基礎教育課程,2016(24).
[4]付艷萍. 核心素養視角下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 讀寫算,2020(29).
[5]于銀珍. 利用信息化教育開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新天地[J]. 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