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學習過程中,問題意識是激勵學生自主探索、思考與學習的內在動力。現如今是一個“互聯網+”時代,教育教學也有受到“互聯網+”教育理念所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間基于“互聯網+”環境來強化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這樣就能讓學生以良好的狀態投入到語文課程學習中。為此,本文主要是對“互聯網+”小學語文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路徑展開了探究,希望借此來改進小學語文教學。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語文;問題意識;培養
一、引言
愛因斯坦曾經說道:“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加重要。”新時代訴求的人才是創新型人才,身為新時代教育工作者,自然也要培養出善思好問的人才,所以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強化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以此來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科技技術不斷發展的環境下,“互聯網+”也成為各個領域發展與改革手段,教育領域也不例外,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時強化對于“互聯網+”理念的應用,這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點燃學生探究欲望,從而促進問題培養目標得以實現。
二、“互聯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互聯網+”理念在我國教育領域應用已久,可是就小學語文教學應用現狀來看,“互聯網+”教育的作用無法真正有效發揮出來,而之所以會如此也是因為受傳統教育理念所影響,教師在應用“互聯網+”理念優化語文教學的時候,只是進行了簡單的知識講解,并沒有探索“互聯網+”更多的應用模式,也忽視了借由“互聯網+”技術為學生構建生動課堂氛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與思考的價值。“互聯網+”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得以有效應用,需要教師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而且還需要積極探索“互聯網+”教育方法與其他教學方法的結合,可是就實際應用情況來看,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應用的時候將其變得越發的形式化,沒有結合新課程標準、語文教學目的來合理應用,這種情況下語文教學效果自然無法保障。
三、“互聯網+”小學語文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重要性
(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課程屬于基礎課程,在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中扮演著較為重要的角色,而在語文課上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對語文課程學習產生興趣。興趣可以說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問題意識,才會對新課知識產生求知欲及探索欲,從而有效深化學生語文知識理解。為此,“互聯網+”小學語文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為學生高效學習語文打好基礎。
(二)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訴求
雖然很多孩子還在從牙牙學語開始就在不斷追問為什么?怎么辦?對于周邊一切事物也都充滿了好奇心,并且樂于探索問題。可是在學生年齡不斷增長的環境下,他們的問題意識也會變得越發的淡薄,對于新鮮事物的探索欲望也會大大降低。小學生因為年齡尚小,還不具備獨立學習的能力,自身思想認識、思維水平也都處在一個發展階段,所以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自然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若無法及時處理,學生語文學習效果自然也無法保障,長時間下去會對學生語文學習態度以及自我效能感造成消極影響,整個語文學習因此而陷入不良循環。“互聯網+”小學語文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關鍵在于激發學生創造力以及學習內驅力,所以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立足于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來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為學生構建出促進其問題思索與分析的良好學習環境,以此來有效引導學生敢于提問及解決問題,從而有效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由此可見,“互聯網+”小學語文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優化語文教學,還與小學生身心發展訴求也十分相符。
(三)符合語文課程標準要求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之中有明確指出,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教學需要圍繞著學生身心發展、語文學習特點開展,真正愛護學生好奇心、求知欲,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自主閱讀,充分激發學生問題意識。由此可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是新課程標準中的重要要求,而“互聯網+”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本就要學生以生為本來優化教學,以此來促進學生自主分析與解決問題,提倡學生自主分析、合作探究,以此來有效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四)問題意識教育價值
學生問題意識能不能得到有效培養,其關鍵還是在于學生自己。為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一定要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從學生實際訴求出發來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與探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學內容的問題化,而學生在課堂上則是以解決問題為關鍵;另外引導學生在師生對話、生生互動中生成全新的問題,這樣學生整個問題意識才能得到發展。而在這一整個過程中,學生分析、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得到發展,此外還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及語文知識理解,最大程度凸顯出了問題意識教育價值。
四、“互聯網+”小學語文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路徑
(一)巧用“互聯網+”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問題意識培養
教學是師生共同的精神生活過程,民主、和諧且自由的課堂氛圍,不僅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還能讓學生思維達到最大程度的活躍,這樣就能有效消除學生焦慮、緊張、畏懼等情緒,讓學生在和諧、良好的氛圍中產生學習興趣。要想真正在“互聯網+”環境下有效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充分意識到創設寬松、安全環境及氛圍的重要性,在課堂上不斷增進教學民主,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等特點來點燃學生問題意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而且還可以為學生開放提問時空,巧用“互聯網+”技術來為學生打造出一個輕松、自由的良好質疑氛圍,然后再為學生多提供一些思考及表現的機會,這樣學生問題意識自然能夠在課堂上得到提升與發展。以《牛郎織女》為例,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來為學生播放一段導入視頻,視頻內容是動畫版本的牛郎織女故事,借由這一方式來有效引出新課,同時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在此之后,教師再繼續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視頻里是什么故事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這一故事,在閱讀之前希望同學們帶著以下問題來閱讀,說一說牛郎和織女是怎樣結成夫妻的?織女為什么愿意和牛郎成為夫妻呢?這里老牛的戲份可以刪掉嗎?為什么?”這樣學生就能在問題引導下思考、閱讀,還有助于學生在閱讀中生成新問題,從而真正為學生問題意識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二)巧借“互聯網+”創設生動問題情境,促進學生問題意識培養
布魯納曾經有提到過:“知識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結果。”學習的過程本身就包含了學生產生疑問、探索問題的動機的培養,還有探索方法與思路的發展。要想真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教師在教學課堂上一定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并且敢于質疑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語文教學內容來巧借“互聯網+”技術來為學生創設出生動的問題情境,以此來促進課堂互動,這有助于學生在雙邊互動中萌發問題意識,從而真正發展學生思維能力,落實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目標。以《落花生》為例,為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到花生所具備的默默奉獻、樸實無華可貴品質,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設如下問題情境:“同學們你們想一想,桃子、蘋果、石榴都是高高地掛在樹上(多媒體展示這幾種水果的圖片),它們是在炫耀嗎?這一文章的題目明明是《落花生》,作者為什么又在文章中提到了這些鮮紅可人的水果呢?”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巧用多媒體圖片功能來為學生直觀對比桃子、蘋果、石榴和花生,這樣學生經驗自然能夠在生活事物直觀對比中有效激活,真正促進學生更好地領悟花生精神品質。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于問題情境的思索本就是學生求知欲及解決疑惑沖動得以發展的重要過程,能夠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同時,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及發展,從而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果。
(三)利用課堂教學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問題意識培養
現代化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將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而教師則從之前的“獨奏者”轉變成為學生學習“伴奏者”,避免出現之前“一言堂”的教學現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想真正培養學生問題意識,要在教學過程中真正讓學生明確問題,若在提出問題之后學生依然還是沒有及時解決,教師還需要強化對于學生的指導,為學生指明解決思路,這樣學生就能在教師有效引導下學習、思考與解決問題,從而真正提升語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以提升。小學生問題意識要想真正得到培養,需要不斷產生問題并且追求、解決問題,所以“互聯網+”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在培養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教學來強化對于學生解決問題的引導,讓學生問題意識在問題分析與解決中得到培養,從而真正優化小學語文教學。以《祖父的園子》為例,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完之后提出自己生成的問題,這個時候學生大致會產生如下疑問:“作者為什么會寫祖父的原子?祖父在院子里做了些什么?祖父院子里有哪些東西?……”對于學生這一問題,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即可將其作為教學線索來開展教學,這能凸顯學生主體地位,也能讓學生自主參與到問題解決中,從而真正提升語文教學效率、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有效落實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目的。
(四)聯系實際生活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學生問題意識培養
語文這一課程不僅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效統一,同時也是一門與生活相關的藝術。語文與學生生活聯系較為緊密,學生生活中也蘊含了較多的教育素材,在“互聯網+”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要想得以培養,教師還可以聯系學生實際生活來激發學生問題意識,這能在培養的同時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期間一定要善于聯系自身生活經驗來對學生進行教學,在課堂上盡量多留心生活中的事物,立足于語文教學內容來尋找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和內容,然后再借助“互聯網+”技術來多樣化呈現出來,這樣就能有效引發學生情感共鳴,從而促進學生問題理解與感知,真正實現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目的。
(五)巧借“互聯網+”拓展語文教學,促進學生問題意識培養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之下,“互聯網+教育”應用模式也開始變得愈發的多樣化,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巧借“互聯網+”資源來拓展語文教學,這能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直觀感受到語文知識的多樣性,從而促使學生對教材文字產生問題意識,真正落實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目的。小學生年齡尚小,思維、想象力都處在發展階段,所以對于教材中的一些語文知識點缺少充足的想象空間,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來拓展語文教學內容,這能豐富學生認知及理解,也能為學生問題意識形成提供良好保障。
(六)巧借“互聯網+”強化家校合作,促進學生問題意識培養
“互聯網+”小學語文中學生問題意識要想真正得到有效培養,教師在教學期間還需要意識到就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借由此來有效確保預習指導策略的有效落實,而這也是學生提前預習、生成問題的重要舉措,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借助網絡的便捷性來強化學校與家庭之間的合作,利用微課視頻來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然后與學生家長一同監督學生課前預習及思考,這對于學生自主閱讀及預習良好習慣養成而言意義非常;另外,學生自主預習過程中自然會對即將要學習的知識產生較多疑問,從而有效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七)借助課后習題,促進學生問題意識培養
課后習題同樣也是教學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且其存在的目的并不單單只是為了增加學生負擔,反而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深化學生對于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并且在課后習題中實現查缺補漏,這對于學生發現自身問題、自我反思及問題意識發展而言都十分重要。學生在課后習題實踐中,自然能夠對自己學習期間遇到的問題產生全新的理解,甚至還有些學生能夠在課后習題中碰撞中全新的思維活化、總結出全新的問題,這能促使學生更深層次的學習語文,同時有效發展學生問題意識。
五、結束語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問題可以說是學生學習過程中較為重要的助推器,學生只有產生疑問才會主動思考、探究,從而生成知識、獲得能力提升。為此,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是優化語文教學、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舉措,而“互聯網+”環境下教師語文課堂教學變得越發的生動且形象,教師可以借此來為學生打造出一個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產生的學習環境,這能讓學生自主參與到問題思考、分析與解決中,從而真正提升語文教學效率、落實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目的。
作者單位:靳桂梅? ?莒縣夏莊鎮中心小學
參? 考? 文? 獻
[1] 莊惠珊. 小學語文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0(7):1.
[2] 高玉.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 內蒙古教育:B, 2015(9):45-45.
[3] 張光輝.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引文版)教育科學, 2016(9):00248-00248.
[4] 陳艷華.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研究[J]. 魅力中國, 2014(23):1.
[5] 劉章云.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 當代教研論叢, 2017(9):1.
[6] 王智松.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初探[J]. 閱讀與鑒賞:上旬, 2011.
[7] 鄒燕. 問題意識,創新培養——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C]// 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南昌會場)論文集(五). 2020.
[8] 謝彩華.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研究[J].?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