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嚴格來說沒有固定的授課形式,主要利用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開展實踐活動。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指導,這樣才可以提高綜合實踐活動的效率,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文章簡要分析綜合實踐活動的現狀、特點,重點探究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指導策略:加強活動規劃、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深化參與意識、精選活動課題、鼓勵動手實踐、激發活動興趣、開展生活情境教學、合理評價學生。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指導對策;策劃;參與意識;課題;實踐;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1-0096-03
綜合實踐活動的重點就是實踐,教師要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實踐體驗,這也是綜合實踐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本質區別。在綜合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實際生活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結合,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社會,了解生活,并加大指導力度,深化學生的活動體驗。
1.學校:缺乏時間保障,缺乏監督
從學校角度分析,綜合實踐活動存在缺乏課時保障的問題。按照相關規定,自三年級起,學生每周應該有三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學校很難保障綜合實踐活動的正常開展,經常出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被數、語、外等課程占用的情況。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缺乏重視。無論是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師,還是其他科目的教師,都不重視綜合實踐活動,甚至有的教師認為沒有開設此課程的必要,此課程耽誤學生的學習時間。另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監督。教師在開展活動時比較隨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缺乏時間保障、缺乏監督,導致學生在活動參與過程中很難有所收獲,久而久之就對活動失去興趣,并因此影響課堂教學效率。
2.教師:活動專業指導能力較弱
在綜合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方面也存在明顯的不足。一是教師本身能力有限,無法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有效引導;二是部分教師對活動缺乏足夠的重視,態度比較隨意,沒有真正認識到課程價值,也不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導致學生逐漸喪失活動積極性;三是教師本身缺乏校外實踐經驗,在活動開展過程中無法實現有效指導,使得公益活動、生產勞動等校外實踐活動難以開展;四是部分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只注重說和教,過于重視理論方面的教導,導致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嚴重影響到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提升以及科學思維習慣的養成。可見,教師專業指導能力弱,將無法科學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影響到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發展,影響到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效果。
3.學生:活動思維有待改善
在學生方面,部分學生在活動參與的過程中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如下。一是學生受“應試教育”影響形成了思維定式,在活動參與的過程中缺乏主動意識,習慣依賴教師。二是部分學生錯誤地認為學好語、數、外就可以,對其他科目,則抱著應付的心理,積極性不高,忽視、敷衍,課后作業多是照抄,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1.綜合實踐的實踐性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注重實踐和過程,是將學生的當前經驗作為立足點,密切聯系學校、社會和生活,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在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創造廣闊的自主探究空間,借助設計、表演、訪問、動手、認知、創造等實踐活動發展學生個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2.綜合實踐的主體性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要開展方式就是實踐活動,這一教學方式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作為課堂探究的主體,整個課堂教學活動始終圍繞學生進行設計,讓學生通過完整的活動過程形成獨特的體驗、感悟。當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教師要及時幫助、指導,并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全面評價和有效協調,以此提高學生的實踐活動效率。
1.加強活動規劃
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規劃,能夠讓學生在活動參與過程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和經驗,從而真正體現活動的價值和意義。對此,學校要發揮自己的作用,加強活動設計,合理安排課時,并保障課時。在課程內容安排上,學校可充分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年齡特點,對活動內容進行系統化設計。同時,開展綜合實踐課程課題研究,以此豐富課程內容,提升課程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在活動規劃過程中,學校可充分利用周邊資源,如挖掘學校資源和本土文化,開展社區服務等。學校也可以聘請一些社會人士擔任特長教師,為學生講解一些行業知識或社會熱點問題,以此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社會知識。在充分利用學校資源、社會資源的基礎上,學校還可深入挖掘家長資源,鼓勵家長支持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
2.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過程中,教師是非常重要的引導者。要想保障綜合實踐活動的效率,教師的指導一定要行之有效。因此,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教學能力,這樣才能為綜合實踐活動提供有效指導,達到理想的活動效果。對此,學校可開展相應的知識講座、交流活動,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其中,通過與同行的合作、交流,不斷提升教學水平。另外,教師也可以借助互聯網等相關平臺與其他教師進行知識、教學策略的交流和分享。與此同時,教師要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重視綜合實踐活動,并積極優化教學模式,逐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深化參與意識
在綜合實踐課程中,實踐活動是主要形式。綜合實踐活動通常情況下都是以小組合作作為主要形式開展的。這樣可讓學生通過交流合作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指導,深化學生的參與意識。
例如,教師以環境作為活動主題開展了相應綜合實踐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家鄉周邊生態環境進行調研。在小組合作中,學生要明確子主題和活動任務。有的小組將霧霾現象作為主要調研內容,并分工承擔活動方案設計、活動流程及結果記錄等任務。有的小組還圍繞霧霾產生原因及防治措施進行了研究,并提出相應解決措施。可見,這一主題可提升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探究能力。而教師的有效指導,可深化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活動質量和效率。
4.精選活動課題
在綜合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課題的選擇非常重要。教師可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精選活動課題,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體驗感,達到理想的活動效果。優質活動課題還可加強學生與周圍環境的交流,拓展學生的學習和探索空間,讓學生對自我、社會和自然產生全新的認知。
例如,在冬季來臨時,教師可以將“走進冬天”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周邊環境中找一找,看一看,走一走,讓學生真切體驗冬天的變化,感受冬天獨有的氣息。這樣的教學方式比單一的講授更具有說服力,能夠讓學生的體驗更加深刻,也可以讓學生從繁忙的學習任務中解脫出來,在戶外實踐中感受冬天的美好。
5.鼓勵動手實踐
在綜合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動起來,即凸顯“實踐”二字,鼓勵學生親身經歷、親自體驗,體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
例如,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將“生活與廣告”作為活動主題。在主題確定之后,學生就要動起來,可以相對自由的小組合作方式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實踐任務,并積極展示活動成果。這種教學方式真正落實了陶行知先生的學中做、做中學的教學理念。需要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明確自己的定位,即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和點撥。如學生操作能力較弱,教師就要思考在立項后如何解決學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難題,并設計有效的指導策略。此時,教師的閱歷和知識儲備就起到了輔助作用,可以保障活動的有效開展。
6.激發活動興趣
在綜合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認真、仔細觀察學生的行為表現,深入了解學生喜歡探索哪些內容,對哪些內容的探索只是應付。例如,在一些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設計的手繪報千篇一律,這就表明學生在應付教師布置的任務。針對學生的這一表現,教師可進行溝通,在了解原因的基礎上積極調整活動策略。那么,又應如何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呢?教師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首先要明確活動目的,然后結合活動目的,確定活動開展的地點,是在教室還是室外。另外,教師還要思考采取何種探究方式開展活動,可以組織學生討論,根據學生的興趣選擇探究方式。這樣,學生探究的積極性會提高,從而獲得較好的探究效果。
例如,在“姥姥的剪紙”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可通過劃分小組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促使學生對剪紙文化進行深入探究。同時,鼓勵學生以小組方式收集與剪紙相關的內容,比如到網上查找與剪紙相關的圖片、視頻資料。這樣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剪紙活動,保障綜合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
7.開展生活情境教學
綜合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離不開生活情境的創設,這是因為學生已有的經驗都來源于實際生活。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可結合活動主題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生活環境、知識基礎等,創設相應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興趣。
例如,在“姥姥的剪紙”活動中,教師就以小時候聆聽的姥姥的剪紙故事為出發點,圍繞本節課的主題設計活動內容和探究線索,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相關的線索和資料,對剪紙文化進行調查、探究。在活動中,學生了解到剪紙的發展歷史、作品分類、方法技巧以及各派系的特點,由此形成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樹立文化自信。可見,教師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資料收集、文化探究,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還促進了學生其他方面素養的發展,有效落實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育理念。
8.合理評價學生
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準確評價學生,鼓勵學生,促進學生樹立學習信心。教師評價學生的時候,不能簡單地以實踐操作的成績衡量學生的表現,而應在實踐過程中觀察學生,密切關注學生的每一個操作細節,進而對學生的綜合表現進行合理評價。當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提出偏離主題的問題時,教師不要馬上打斷學生或否定學生,也不要隨意訓斥學生,而要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耐心聆聽,認真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或加以糾正,從而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發散自己的思維。這樣,學生會積極參與綜合實踐活動,并通過活動提高自身的表達能力和思維品質,鍛煉動手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的有效指導非常必要,可以提高綜合實踐活動的整體質量和效率。在此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加強活動規劃、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深化參與意識、精選活動課題、鼓勵動手實踐、激發活動興趣、開展生活情境教學、合理評價學生等指導策略,讓綜合實踐活動取得更佳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闕巧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果匯報課中教師有效指導的策略研究[J].教師,2020(16).
[2]邵曉靜.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有效指導方略[J].遼寧教育,2018(05).
[3]李鳳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的有效指導[J].課外語文,2012(12).
[4]趙雪美.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指導[J].教育,2017(43).
[5]夏俊彥.有效指導實踐探究———例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作用[J].湖北教育,2015(07).
[6]呂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教師有效指導存在的誤區及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28(03).
[7]李麗玲,陳世濱.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有效指導理念的缺憾及對策[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4(08).
Exploration of the Effective Guidance Countermeasures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Wang Bin
(Rongwen Primary School, Taic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Taicang 215427, China)
Abstract: Strictly speaking,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have no fixed teaching form, and mainly use natural and social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actical activities. In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teachers should strengthen guidance,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iteracy.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focuses on the effective guiding strategies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strengthening activity planning, improving teachers teaching level, deepening participation consciousness, selecting activity topics, encouraging hands-on practice, stimulating activity interest, carrying out life situation teaching and reasonably evaluating students.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guiding countermeasures; plan; awareness of participation; subject; practice; interest;situation;evalu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