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梅 辛明婧 邵奇
關鍵詞:紅色文化;時代價值;冰雪資源;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2)04 — 0138 — 03
黑龍江紅色文化是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黑龍江紅色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為代表的具有龍江獨特文化記號的優秀文化,它既是龍江文化構成的重要展現,又是龍江精神傳承的重要內容。黑龍江紅色文化是黑龍江人創造的地方優秀文化圖譜,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地域性,它蘊含著厚重的龍江精神,經過不斷發展完善,成為黑龍江人民世代拼搏向前的力量精髓。因此,立足于紅色文化,探尋黑龍江紅色文化的時代價值,創新黑龍江紅色文化的傳播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黑龍江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形成了以“東北抗聯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為代表的龍江精神,雖然它們在內涵特征與形式表達上各有不同側重,但相互之間卻是根源同生、內在關聯,是內在有機的統一體,共同構成了龍江紅色精神譜系,是具有黑土地域典型特征的紅色文化形態。從過去到現在,黑龍江人民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貢獻自己的強大力量,作為地區文化符號的代表,黑龍江紅色文化它外在表現出的革命力量和內涵于內心的龍江精神永遠不會過時,是黑龍江地區重要的文化資源和寶貴財富,是激勵黑龍江人奮力前行的力量源泉。因此,要不斷吸收黑土地所蘊含的強大精神力量,不斷激發龍江人民的愛國情懷,永葆愛國之心,堅持凝心聚力,實現龍江人民的精神富足和文化創新。
紅色文化的發展關鍵就在于文化認同,具體表現在增強文化認同與促進文化傳播之間的密切聯系。文化認同普遍是指對于某種文化的根源背景、理論觀點形成了普遍的共同的認知,是對某種文化內涵特性的確認和肯定,文化認同的強大力量就在于喚起和激發民眾的整體意識,不斷形成文化自信的正向引導,更有利于實現文化強國目標。黑龍江紅色文化體系是伴隨著革命斗爭形勢變化而不斷發展壯大的,聚焦黑龍江紅色文化建設,加深黑龍江人民對于本地區文化的強烈認同,增強民眾對傳播黑土文化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引導民眾加強對黑龍江紅色文化的深入探究和深度學習,最終實現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前進聲浪中永立潮頭、勇往直前。
黑龍江紅色資源開發利用,龍江精神的弘揚推廣還不完善。一方面,傳統的紅色文化產品及其內涵的龍江精神推廣方式較為單一,多只停留在簡單的平面推廣,既沒有深入研究紅色文化產品的獨特優勢,也沒有形成獨具特色的傳播產業鏈條,市場配置紅色資源、弘揚龍江精神的方式方法不夠靈活。因此,黑龍江紅色文化產品擁有的市場份額相對較少,不具有高度的傳播和推廣能力;另一方面,黑龍江紅色旅游產業規劃還不夠完善,多只是依靠政府主導支持,市場主體運用的不充分,軟硬件設施提升緩慢,僅僅滿足一般性的觀光游覽服務,缺乏旅游觀光與黑龍江紅色文化的內在結合,沒有將龍江精神規劃性的融入旅游產業之中,進而影響到紅色文化、龍江精神的傳播推廣。同時,現有的紅色文化傳承方式沒有從之前單純靠文字記錄、語言傳述中蛻變出來,沒有實現讓紅色文化資源“活起來”“動起來”“新起來”,單純依靠對外輸出,沒有實現內外交互式發展,智慧媒體、現代聲光電一體、全景沉浸技術等科技手段運用緩慢,文化“發聲”太慢、文物“說話”太少,紅色文化輸出的針對性較差,紅色對象選擇的目標性不強,沒有實現黑龍江紅色文化傳播推廣的突破性進展。
現有條件下對于黑龍江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還尚在表層階段。一是沒有直擊黑龍江紅色文化資源的關鍵核心,既沒有突出強調黑龍江紅色文化的獨特優勢,又沒有準確把握紅色文化的內涵實質,對時代價值的把握在前人學者的基礎上缺少更為深入的探索。二是沒有充分運用紅色資源和龍江精神發展旅游產業,現有的紅色旅游產品對龍江精神的傳播推廣都過于表面化,沒有深度發掘龍江精神實質,重塑精神力量的作用展現的還不到位。三是沒有良性開發紅色資源,缺乏對紅色旅游景點景區開發的整體性維護,紅色資源沒有優化升級配置,只是單純的在現有基礎上的排列展示,沒有仔細尋找內在關聯線索,紅色資源布局零散、形式單一,缺乏清晰的發展框架,使得現有黑龍江紅色文化呈現的不夠完整,從而大大局限了黑龍江紅色文化的傳播推廣,也影響了龍江精神在更廣范圍內的傳承弘揚。
第一,增強紅色文化產品的表現能力。文化類節目的出現特別是紅色文化背景下的電視影視作品節目的產生,主要是基于當前社會對于社會主義主流價值文化的有效傳播和傳統文化的社會需求而產生的,與傳統的、平面的、單純的文字介紹或圖片陳列的手段相比,電視影視作品節目更具有視聽效果優勢,歷史場景的重現、革命故事的再現都能夠最大程度的釋放文化作品的共情能力。文化類節目應擔負起醒人諭世的社會責任,文化創作者潛心創作,使得革命先輩立體豐滿,革命故事起伏有致,集中凸顯紅色文化產品的現實價值,努力講好龍江特色故事,著重體現龍江紅色精神。
第二,提升紅色文藝作品的敘事能力。紅色文藝作品衍生于革命戰爭、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的大量史實,紅色英雄故事和模范示范事件通過鮮活的藝術手法再現出來,具有極強的情感沖擊力與視覺感染力,傳遞著主流文化正能量,引領著時代發展進步的方向。黑龍江紅色文藝作品是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能體現時代特征的文學,它直觀地反映了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時期,廣大人民群眾的理想追求和思想感情,對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進行了整體的構建和再現。其中,紅色歌曲是紅色文藝的組成部分,也是紅色文化的具體體現,是龍江精神的依托載體。如東北抗聯將領楊靖宇創作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趙尚志創作的《十年血戰還要爭取最后的一朝》詩歌、李兆麟和戰友們所創作的《露營之歌》等,這些紅色文藝作品在艱難抗戰時期激勵了無數革命者為國家、為民族而奮起抵抗,這些作品字里行間飽含戰斗精神與革命血脈,以革命的、歷史的視角和邏輯來歌唱,不僅是抗戰歲月的筆尖記憶和紅色記憶,而且其內涵了對生命、價值和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不斷探索,充分體現了在革命戰爭時期抗戰英烈們頑強拼搏、不畏艱難的紅色革命精神,這是新時代黑龍江人的強大精神力量,也是新時代需要傳承的龍江精神的具體展現。
第一,紅色基因是革命精神傳承的著力點。紅色基因貫穿于紅色文化的內在線索,它記述著黨的光輝過去也預告著遠大前程,它既是中華民族延續千年的文化紐帶,又是中國人民永葆本色的精神支柱,也是華夏兒女奮勇爭先的磅礴力量,更是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使命的關鍵內核。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在偉大復興的不懈奮斗中所形成的一種先進的思想觀念形態,深植于中華文化血脈,融入于革命文化精髓,貫穿于社會主義文化始終。龍江大地孕育了具有黑土特性的精神文化形態,形成了激勵人民大眾奮勇前行的龍江精神,鞏固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就是要讓后代子孫牢記,我們的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所經歷的無數艱難險阻,我們國家從過去到現在,一以貫之的初心使命。
第二,紅色基因是革命文化發展的關鍵點。基于文化基因譜系的紅色基因蘊含了中國共產黨人豐富的精神智慧,在形成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社會一致認同的國家價值目標、社會價值取向、個人價值準則等,在不斷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中形成了更為先進的紅色文化內核,并不斷發揮其引領作用。黑龍江紅色文化既是以龍江精神紅色基因為內核的存在狀態,又是以革命文化和先進文化為載體的傳播方式,紅色基因是其傳承的著力點,更是其發展的關鍵點,彰顯了紅色文化生機與魅力,延續龍江紅色文化,賡續龍江精神基因,用龍江兒女的勤勞智慧開創龍江紅色文化新篇章。
第一,統籌資源要素。黑龍江省四季分明的氣候特征得益于地處祖國東北平原腹地的區位優勢,省內有多條河流經過,冬季氣候寒冷且冰雪覆蓋時間較長,因而省內冰雪運動起步較早、發展時間也相對較長,如今已擁有較廣泛的群眾基礎,這些都成為黑龍江冰雪文化發展得天獨厚的自然要素。目前,黑龍江省已經發展出一些有較大影響力的、成規模的冰雪體育產業項目,形成了一批在我國以及世界冰雪文化中擁有較高知名度的品牌,各類冰雪賽事活動的舉辦更是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黑龍江冰雪體育產業的發展,冰雪文化也成為帶動當地旅游發展的重要文化產業資源,加速推進具有黑龍江特色的紅色旅游資源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紅色文化深度融于冰雪資源之中,推動黑龍江紅色文化高質量發展。
第二,依托記憶優勢。黑龍江冰雪文化具有獨特的地理地域記憶優勢,冰雪文化資源得天獨厚。革命戰爭年代,在寒冬之下孕育的革命星火,照亮了革命老區的冰冷與黑暗,革命文化火種更是在冰雪季得以釋放最大光芒。從文化視角出發,創新黑龍江地區冰雪生態旅游和紅色文化產業融合發展,需要把黑龍江紅色文化與本地傳統冰雪文化有機結合,將龍江精神寓于冰雪文化之中,將地域文化根植于紅色文化的深厚積淀之中,重在感悟紅色文化與體驗冰雪激情,感悟革命先輩在龍江大地傳播的精神火種,體驗冰雪文化與現代科技的融合碰撞,增強紅色文化與冰雪產業的內在聯系,使得在紅色文化傳播中發揮冰雪優勢更具有可行性與創造性,提升紅色文化吸引力。
第一,協調文旅融合機制。黑龍江省位于中國版圖的最東北處,地理位置獨特且優越,抗戰遺址等革命資源保存相對完整且豐富,使得黑龍江地區更加適合紅色旅游產品的開發利用。伴隨文化市場快速發展,紅色旅游產品的創新開發變得更為迫切,為使紅色旅游線路更加貼近群眾需求,更加靠近文化需要,亟需提升傳統旅游業的經營模式與瀏覽體驗,著力開發具有代表性的紅色旅游線路,逐步完善配套景點景區基礎設施,力求滿足紅色旅游文化性與游覽性的雙項需求。但同時堅持貫徹紅色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加快實現黑龍江紅色文化資源在深度發掘與保護發展的內在平衡,以此串聯具有黑龍江特色的覆蓋全產業鏈的紅色文旅產品,帶動龍江紅色文化及配套產業的蓬勃發展。
第二,創新文旅融合方式。紅色旅游開發集中展現了地域文化的經濟價值以及特色生態的產業價值,傳統旅游產業主要是紅色遺址遺跡的開發利用,多是遺址保護與場景復原,隨著民眾旅游體感要求的不斷提升,單純的場景復制再現已經不再滿足人民對于紅色旅游產品的要求,亟需進一步創新文旅融合方式,如現在備受歡迎的沉浸式場景體驗,使觀眾游客身處其中去重溫先輩的革命故事,復雜殘酷的斗爭環境也更能激發群眾共情。與此同時,在現有紅色旅游產品基礎上,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以及社會文化引導,緊抓各項政策,積極爭取各類文旅方向的債券資金,提升黑龍江紅色旅游產品的市場化程度和社會關注度,進而實現黑龍江紅色文化項下的文旅融合。
[1]邢雯.黑龍江省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研究[D].沈陽農業大學,2020.
[2]何冰.把紅色文化融入冰雪旅游[N].吉林日報,2020-02-24(011).
[3]潘賀男.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史”學習教育重要論述的邏輯進路探析[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1.07.
[4]何冰.用“抗聯英雄·林海雪原”紅色文化引領我省冰雪旅游高質量發展[N].吉林黨校報,2020-03-14(003).
[5]尚亞楠.黑龍江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
〔責任編輯:楊 赫〕
收稿日期:2022 — 04 — 05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高教改革項目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項“龍江精神”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與實施(項目號:SJGSY2020004)、黑龍江省屬高等學?;究蒲袠I務費項目“新時代視域下地域紅色文化傳承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項目號:135309105)、齊齊哈爾大學研究生創新項目黑龍江紅色文化傳播推廣的新業態新模式研究(項目號:YJSCX2020076)、齊齊哈爾大學黨建研究課題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學習與宣傳研究(項目編號:QQHRUDJ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