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
摘 要:音樂鑒賞是高中音樂課程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既具有人文性的特點,同時也是引導學生感知音樂、認識不同音樂、塑造自身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重要媒介。作為高中音樂教師,應認識到音樂鑒賞教育的重要性,并按照新課標的要求,設計高中音樂教學,以及優化音樂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關鍵詞:高中音樂;人文精神;新課標;適用性
基于“新課標”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在于教授學生音樂基礎知識,而是培養高素質、高能力的綜合性人才。可以看出,新課標改革目的在于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深入理解和感知音樂,從而提升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和認知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高中生認為音樂課是“副科”,而且高考沒有與音樂相關的考試,所以沒必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學習。這種思想態度導致音樂鑒賞課淪為學生娛樂、學習其他科目的地方。
音樂教師要想改善學生錯誤的思想,就需從學生學情入手,采取有效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到音樂鑒賞課程中的人文精神,深入感知音樂所帶來的魅力,耐心、用心、精心設計每一堂音樂鑒賞課,才能滿足新課標對音樂課程的要求,也才能更為符合學生成長需求。
一、高中音樂教學中“人文精神”基本概念
首先,作為音樂教師應了解什么是“人文精神”,它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學科是集中表現人文精神的知識教育體系,它關注的是人類價值和精神表現。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就是讓學生從音樂中受到良好熏陶和洗禮,進而了解提升學生對道德、人格的追求以及對自由、正義的追尋,樹立良好的人生價值觀。由此可見,音樂教學中所提到“人文精神”是知識與文化精神的結晶,也是推動學生全面綜合發展的體現,更是對美的感知與理解能力的培養。
(一)基于音樂教材內容,提升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
音樂教師需樹立“人”的意識,尊重學生的想法,并基于音樂教材內容來達到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目的。就音樂教材內容來看,主要是以“循序漸進”為原則設計的,作為音樂教師,應合理使用音樂教材,帶領學生走進音樂世界當中,感受民族音樂,進而建立文化自信。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在課前制作微視頻,視頻中向學生介紹音樂創作背景、社會環境等,讓學生思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課上,教師可以先和學生一起欣賞音樂,并以微視頻為基礎,聆聽學生們的看法,在師生有效互動中,使學生了解我國民族特色音樂文化的內涵,欣賞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感受民族音樂的特征、腔調以及韻味,建立多元化的審美意識,從而達到以音樂教材為基礎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目的。
(二)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借音樂鑒賞滲透人文精神
高中生是我國民族文化的傳承者,有責任和義務發揚我國民族文化。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學生所接觸的音樂風格也逐漸多元化,教師需結合高中生認知水平和興趣愛好,借音樂鑒賞課程來引導學生關注民族音樂文化中所蘊含的精神,承擔起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責任。
首先,教師可以整合多學科知識,比如將唱歌與音樂鑒賞相結合、將創作與音樂鑒賞相結合、將樂器與音樂鑒賞相結合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發現音樂美,并產生創作積極性。以《祝酒歌》為例,教師可以借助手鼓示范音樂節奏,在課上讓學生直接感受鑼鼓點節奏的歡快,表現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場景,帶領學生走進音樂所營造的場景中,使學生追憶往事的同時,也暢享未來。學生欣賞音樂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歌曲所表達的意境,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在思考中滲透人文精神。
其次,教師也需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承擔傳承民族藝術的責任。教育不是一項強制性的工作,教師應思考、探索、應用學生能夠理解、接受的方式來完成教學,這樣才能使教育深入人心,也才能更好地滲透人文精神。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挖掘生活因素,借助學生通過熟悉的事物來感受人文精神。以《澧水船夫號子》為例,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印象中船工們的口號,之后教師再讓學生聽音樂,從音樂節奏、力度、速度等總結船工平水號子和過灘號子,體現生活勞動和民族文化之間的聯系,也體現出音樂藝術的實用性。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生活中聽到“號子”,體會生活中的音樂,在鑒賞音樂的同時,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所在,成為民族文化的傳承者。
二、設計音樂主題,提升學生音樂文化素養
當前高中音樂鑒賞基本上都是同藝術形式的專題性鑒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系統地整合與音樂相關的元素,設計音樂主題,開展高中音樂課堂,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能使學生更為全面地了解音樂藝術。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雋永的器樂小品欣賞”主題,借助多媒體讓學生聆聽音樂藝術世界中具有個人風格的音樂;教師亦可以開展“交響世界”為主題的音樂鑒賞課程,讓學生通過交響藝術,體驗與音樂大師的心靈碰撞。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成學習小組,各個小組的學生選擇鑒賞的音樂,從搜集音樂資料到討論、鑒賞,促使學生深入感受音樂的力量,聽出時代的意蘊。
結語
音樂是人們宣泄情感、表達日常生活和思維狀態的渠道,作為高中音樂教師,應注重人文精神的滲透,結合新課標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對音樂的重視程度,同時也培養學生傳承我國音樂文化、跨文化的意識,借此落實新課標要求,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鄭燕.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1(30):7-8.
[2]張婕. 音樂學科核心素養下高中音樂鑒賞情境教學實踐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21.
[3]牟曉丹.淺談在高中音樂課堂滲透核心素養教育的探索與嘗試[J].考試周刊,2021(42):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