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摘 要:小組合作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科學運用,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在自主思考與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加強對物理基本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因此,教師要讓小組合作成為初中物理課堂亮麗的風景,從而切實提升全體學生的物理素養。
關鍵詞:初中物理;小組合作;教學
一、小組預習,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雙減”政策背景下,課堂這一教學主陣地的地位更加突出,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只有學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課堂互動交流中,才能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獲得發展、提升。傳統模式下的課前預習就是學生自主瀏覽教材內容,然而有的學生學習認知能力強,有的學生學習認知能力欠缺,所以瀏覽教材內容的方式并不能讓每一個學生收獲較好的預習效果。而小組合作的預習方式,能引導小組學生之間加強互相督促與幫助,比如, 有的學生不理解某一概念或者定義,那么他就會請教小伙伴,被請教的人就要組織好語言,與請教者進行分享交流,進而每個學生都會在課前加強分析與思考。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前預習,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小組實驗,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實驗是物理學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物理定理和定義都是通過大量實驗總結出來的,很多物理學家的深入學習與探究也是圍繞實驗活動展開的,而且直觀的實驗現象能幫助學生加強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小組合作模式下,學生會分工合作,有的負責設計實驗方案,有的負責準備和組裝實驗裝置,有的負責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有的負責總結實驗結果內容等。因此,教師要引導小組學生共同展開實驗探究,從而充分鍛煉每個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與分析能力。例如,“歐姆定律”這一單元內的學生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那么小組學生就要在實驗之前進行猜想與假設,猜想電流與電壓的關系,猜想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并結合自己猜想與假設的內容設計實驗電路圖,列出需要準備的實驗工具和材料。每個小組學生都要進行相應的分析,并做出電路圖式。因為合作交流中最忌諱的就是個別學生渾水摸魚,所以每個學生都要進行必要的準備,教師也要加強對學生的檢查與督促。當學生個人做出分析與設計后,就要進行相互之間的互動交流,因為學生個人在分析和設計時可能存在一些問題,所以互動交流的方式就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加以完善。緊接著,就是小組學生的分工合作,組裝電路,記錄控制變量、自變量和因變量的數據,然后與小伙伴分享交流等。在合作實驗模式下,小組學生會共同經歷實驗猜想、設計、組裝、分析、判斷、歸納總結等一系列學習活動,因而每個小組學生都會在原有基礎上獲得發展與提升。
三、合作突破重難點,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小組合作不僅可以運用于學生的課前預習,還可以運用于學生課堂內對重難點內容的溝通交流。因為即便學生在課前進行了自主預習與合作交流,但是他們對知識點的理解并不深入,甚至會存在不理解的知識點,而且他們依然需要得到教師的幫助和引導。因此,課堂上,教師要進行進一步點撥、引導,或者是示范講解,或者是提出問題鏈,或者是運用課件圖片、視頻直觀演示相關實驗,豐富課堂教學素材,然后在此基礎上引導小組學生展開進一步的合作交流,從而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是以“電流的磁場”這節內容為例,安培定則的熟練運用是重中之重,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加強對安培定則的理解和運用。教師可以運用課件呈現安培定則的具體運用手勢圖形,引導小組學生結合圖形中的手勢示范說出安培定則的手勢注意事項。緊接著,教師要運用課件呈現通電螺線管的不同纏繞的圖形,引導學生運用安培定則判斷螺線管的 N 極和 S 極。教師還可以運用課件呈現同時有小磁鐵和螺線管的圖形,引導學生運用安培定則畫出螺線管的導線繞向。每個學生都要對課件圖片中呈現的典型例題進行分析與判斷,然后小組學生分享自己的解答思路和結果。如果所有學生都能做出正確分析和解答,那么就說明學生都已經深入學習了重難點內容。如果有個別學生依然無法正確運用安培定則,那么教師以及小伙伴就要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引導和幫助。
四、合作整理,引導學生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
整理與歸納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習慣,初中物理教材單元內的知識內容聯系非常密切,而且很多物理習題也都考查了相同的基本知識點,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一邊學習一邊整理單元內的知識點以及相應的練習題目, 并在自主整理的基礎上與小伙伴進行分享與交流,從而以多元化的視角來整理相關內容,進而引導學生構建更加系統的物理知識體系。小組合作模式下,學生會分享自己總結的單元內容,會以多元化的視角來理解單元內的基本知識點,并會圍繞典型的習題類型展開交流互動。當小組學生進行深入的總結與交流后,教師要引導小組長簡要表述各個小組學生總結的內容以及最終優化整理的單元內容。
五、合作拓展,強化學生的探究能力
“雙減”政策背景下,各個學校提供了課后延時服務,且規定課后服務時間段內不得出現講授新課的情況,學校方面可以結合相應的環境資源,組織學生開展社團活動,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練習與合作交流。而且,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物理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物理習題內容與現實生活的結合也越來越密切。因此教師完全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拓展,從而在強化學生探究能力的同時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提升他們的物理素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后服務時間段展開生活化的物理實驗。雖然部分實驗需要借助專業的實驗器材和實驗環境,但與此同時,也有很多實驗只需要運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即可,且對實驗環境沒有要求。因此教師完全可以引導小組學生在課后服務時間段內借助常見的物品展開生活化的實驗探究。小組合作模式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典型的例題展開分享交流。
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課堂上的小組合作,能最大化地發揮集體力量,助推學生更快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教師要將小組合作這一學習模式科學、合理地運用到課前預習、課中重難點突破、物理實驗以及單元整理和課外拓展等各個環節中,引導學生共同經歷閱讀分析、猜想假設、實驗探究、觀察記錄以及總結整理的學習過程,從而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新課程下初中數學和物理合作學習的問題與對策[J]. 劉建榮. 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 2020(11)
[2]物理新課程一般教學模式初探[J]. 徐建國. 中學物理. 2007(14)
[3]通過實驗操作 形成物理概念[J]. 王鈞鑫.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