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瓊
摘 要:在核心素養培養的指導下,數學學習要求學生具備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擁有足夠的數學活動經驗,并且能運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生活中的問題。教師可以從生活的層面切入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對數學與生活關聯的認知,使其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學
隨著現代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有力推進,教師已經將生活化教學理念普遍應用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利用生活資源,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引領學生深入生活,培養數學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習能力。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一)便于學生思考
數學本身就具有較強的邏輯性,這在數學問題中表現得尤為明顯。邏輯思維能力影響著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思考能力較弱的學生在做題、思考問題時經常感到無力,久而久之便容易喪失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生對于生活的興趣遠遠高于對于數學知識的興趣。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融合學生的生活,用生活的邏輯帶動數學的邏輯,用生活的思維帶動數學的思維,從而引發學生的自主思考和主動學習。這樣的教學方式能降低數學問題的難度,減少解決問題的阻力,進而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
(二)提高教學效率
數學教學若融合生活化內容,課堂教學就會變得更為飽滿充實。教師在講解知識點的時候,聯系生活提供更為精準的范例,能使學生自覺聯系生活與實際,從而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數學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數學教學不是教師一味地教,學生一味地學,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因此,教師必須找到學生的興趣點,進行有效切入,才能創建與學生的共同興趣,讓數學課堂變得更加輕松,更具趣味性和實用性。
(三)有助于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
數學作為一門具有高度抽象性、3輯性的自然科學,其教學內容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具有很高的學習難度,這就常常導致學生對數學產生畏難心理,不利于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而通過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實施,教師將數學教學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進行了結合,使學生對數學的認知與感受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在通過現實生活進行數學知識學習、理解與運用的過程中,對數學學習產生了興趣。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一)利用生活資源進行課前指引
教師的課前指引奠定了整節課的學習基調,課前指引的成敗影響著整節課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學生的生活,利用生活資源指引學生思考,這樣既能拉近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又能啟發學生提出生活化的問題,從而提高課前指引的成效。
(二)知識講解生活化,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機械式地對教材中的一些重難點知識的講解很難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含義,學生思維邏輯有著局限性,很難理解教師所講述的知識內容,所以,教師要將課堂中講解的知識內容生活化,以變通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去了解、體會,打破常規的教學思維模式,積極發散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認知,讓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變成生動、鮮活的例子,展示給學生,讓他們學習思考,從而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三)挖掘生活中的素材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在數學與生活密切關聯的前提下進行,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認知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關聯性,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過程中需要研讀教材,篩選更適合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教學內容。此外,還需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仔細觀察,挖掘“數學素材”,引入生活中的案例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更好地輔助教學活動的開展,這對于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引入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現實案例,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靈動性,讓原本枯燥的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這樣的教學轉化也必然會改變學生對數學的固有認知,使教學形式更新穎,進一步強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教學的形式多種多樣,視頻、音頻、圖片等各種方式均可給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帶來沖擊,是輔助教師展開生活化教學的重要工具,其獨特的功能對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依據課程內容的實際需求,選用不同的多媒體功能輔助知識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
(五)加強課后生活化練習設計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對小學生進行課后習題的作業布置時一貫采用教材中的問題,這樣的課后練習不僅沒有創新性,還不能很好地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更不能將自己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實際中。教師要注重加強學生課后練習的生活化,結合教材實際內容,經常性地創設生活化問題進行課題布置,鍛煉學生對數學的實際應用能力,善用科學工具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發散學生數學思維,調動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真正體現出學生學習數學的價值和意義,構建高標準、高效率的教學課堂。
(六)引導學生將知識應用在生活中
從教學層面來說,數學知識的學習是為了更好地應用,因而學生在完成知識的學習之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之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使其能夠深刻地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彰顯數學學習的樂趣與快樂。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思維去看待生活中的問題,將其轉化成數學問題,然后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七)利用課堂評價協助教學
課堂評價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教師要充分發揮課堂評價的作用,引發學生的反思。創新能力是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重點內容,學生面臨著學習方法、學習過程、學習總結等多元化的創新,教師的課堂評價可以使這些因素有效連成一個整體,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指導和借鑒。因此,教師課堂評價的重要性不亞于教師在課堂上教授的知識,“以評促學”能使學生不斷認識自己的不足,從而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總結:
綜上所述,數學知識源于生活,生活是一本百科全書,包含著每一階段學生所要學習的各類知識。教師要將生活化理念教學的思想深入貫徹到小學數學教學課堂實際中,強化學生對數學與現實生活的關聯性,讓學生能夠在相對熟悉的環境下認知到數學知識學習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劉彩霞.培智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探討[J].新課程,2022(18):94-95.
[2]馬鵬程.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J].新課程,2022(18):68.
[3]張培龍.生活化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2022(18):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