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鳳
摘要:小學學生處在生理和心理發育的重要時期,班主任是與之接觸最密切的教育工作者。作為班主任,要從呵護和引導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角度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才會促進小學生優秀的發展。面對學生出現的不同心理問題,班主任一方面可以借助課堂時間巧妙滲透心理教育,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組織多樣化活動的方式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另外,與學生之間良好的關系是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基礎,班主任要用賦予更多愛心與學生相處,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才會良好開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心得
小學學生的思維判斷力、心理承受力等都相對較差,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重要時期。同時,也容易出現不同心理問題。班主任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擁有陽光的心態、開朗、自信的性格,誠實上進等品質,才會促進其全面、優秀的成長和發展。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要注重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讓學生樂于與班主任溝通和相處,班主任開展多樣化的教育活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才會行之有效。
一、抓住學生心理,在授課中滲透心理教育
在與學生的接觸中,課堂時間所占比例較大。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要掌握好課堂教學中的契機,會使教育效果更為突出。教育內容班主任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抓住其心理巧妙設計多樣化的教育活動,才會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更加明顯,促使學生積極、用心、自信學習不同課程。既能夠達到開展心理教育的目的,還會推動學生的更好學習不同課程讓其取得優秀的數學成績。
如,班主任在課堂教學中發現,每次提問后都是同樣幾名學生回答問題,大部分學生并不積極舉手發言,主要原因是害怕回答錯誤。鑒于學生缺乏自信,班主任就要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科學設計教育活動。可以在提出問題后,讓每名學生按照座位順序逐一回答問題,讓每名學生都有鍛煉機會。或者,班主任還可以開展“夸夸自己”趣味活動,讓每名學生都自己表揚一下自己再讓其在班級上朗讀其表揚內容,會有效改善學生的自卑心理,讓其更加樂觀向上,從而達到良好的心理教育效果。
二、豐富學習生活,借助活動滲透心理教育
小學學生活潑好動,喜歡趣味活動。在趣味活動中,學生會更樂于接受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可以結合課時,或是利用班會時間、課后活動等機會巧妙開展多樣化、多主題的趣味活動,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各樣的活動中,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同時主動思索、領悟有關心理健康的內容、內涵等,會使教育效果更加明顯。
如,部分學生性格內向不擅于與人溝通。班主任可以組織開展“我是社區小義工”的表演活動,為學生創設養老院、孤兒院的模擬情景,再讓學生分別扮演義工、老人、兒童等角色。在活動中,班主任可以將幫助“老人”打掃、陪“老人”聊天、幫助“老人”“兒童”整理生活用品等情節。通過參與趣味表演活動,不僅會有效引導學生形成陽光開朗的性格,還十分有助于提高其獨立勞動能力,讓其樹立講衛生、勤勞的良好思想意識。或者,班主任也可以借助班會時間開展趣味的講故事比賽,鼓勵學生演講自己喜歡的童話故事。不僅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還會增加其勇氣和信心。
三、與學生建立良好關系,巧妙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在小學學生眼中具有較強的威嚴感,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不能完全理解班主任的良苦用心,容易在潛移默化中與班主任產生距離感,對班主任存在芥蒂心理。在平常與學生的相處中,班主任首先要讓學生擁有和藹可親之感,其次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包容學生,用更多愛心、耐心與之相處,當其犯錯時班主任要從包容的角度、呵護的角度與之溝通,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班主任的關愛,才會與其建立良好關系。
日常相處中,班主任與學生相遇時可以微笑與如學生打招呼;課堂授課時,班主任也要注重用柔和的語調與學生溝通交流適當對其加以表揚等,會有效拉近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的距離,讓其樂于與班主任溝通和交流。當學生犯錯時,如,個別學生出現撒謊行為,班主任了解到真實情況后要從愛和包容的角度出發,先與學生談心引導其表達真實的想法。然后,再用關愛的語氣與之溝通了解學生內心為出發點,班主任此時再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會讓學生欣然接受并積極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為和心態。班主任在其不再撒謊后,也需要對其加以表揚和鼓勵,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班主任的關愛,會有效推動其積極上進變得更加優秀。
四、結語
小學學生心智正處于發育時期,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日積月累,會造成較重的心理疾病,十分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班主任通過借助課堂教學、開展課外活動等方式,開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會有效促進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另外,班主任要注重與學生建立良好關系,才會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劉永靈.小學班主任實施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讀寫算,2021(29):50-51.
[2]郭紅娟.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J].中華少年,2020(15):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