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飛
摘? 要:現目前,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和響應國家的號召,我國各高校紛紛掀起了在專業課中實施課程思政的熱潮,但實施后的成效怎么樣,卻還沒有系統性的評價方式以對其進行評價。本文就此以高職院校為例,分析了當前我國各高校實施課程思政的具體情況、專業課中實施課程思政后成效評價方式的研究意義與價值體現,提出了專業課中實施課程思政后成效評價的具體方式,這對高職院校對其實施課程思政后進行成效評價起著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高職院校;專業課;課程思政;成效評價
0引言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如何落實“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這一要求,需要教師主動轉變思路,開啟“課程思政”建設,促進各類課程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高職院校的專業課占比學生在學校整個課程的大半部分,在專業課中實施“課程思政”,不僅可以將專業知識技能與相應的職業道德素養等結合起來,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工匠精神、愛國情操等,還可避免專業課單講專業知識技能或思政課單講思想政治理論以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產生厭惡反感情緒,這對樹立學生正確的思想政治觀是大有裨益且事半功倍的。
既然在專業課中實施“課程思政”具有如此大的好處,目前,我國各高校紛紛開展了專業課的課程思政改革。縱觀各高校專業課的“課程思政”改革情況和調研分析大量相關的專業課“課程思政”的文獻資料及研究成果,大部分都聚焦在課程中如何開展“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及方法上[1],而對于“課程思政”實施后的成效如何?目前并沒有一套系統性的、可操作的評價方式。然而課程考核評價又是整個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極有必要研究和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成效評價方式,以對高職院校專業課中實施課程思政后的成效進行合理的評價。
1研究意義與價值體現
針對高職院校專業課中實施課程思政后的成效評價方式進行研究,其研究意義與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專業課中實施課程思政后的成效評價方式的構建,可以為“課程思政”實施效果的檢驗提供依據
針對高職院校中的專業課教學,其課程教學不僅要關注教學的過程,還需關注教學的結果,教學的效果如何,直接反映了教學目標的達成度。針對高職院校專業課中實施“課程思政”的效果,可通過構建對應的成效評價方式,以對其進行檢驗。根據檢驗評價結果,教師可較為準確的把控課程思政實施的成效與缺陷、發現問題與不足,并及時合理的調整其“課程思政”教學的內容與重點,進行查漏補缺,以期望達到對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全面培養。
(2)對高職院校的專業課教師開展專業課“課程思政”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鑒和參考意義
雖然目前在我國各高校的專業課教學中,“課程思政”改革正開展的如火如荼[2],但由于認知水平和能力限制,使得相當數量的專業教師很迷茫,不知道“課程思政”到底應建成什么樣子,不清楚課程思政元素有哪些、應該如何去挖掘課程思政案例與元素,以及專業課中開展“課程思政”到底應該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思想與素養等。“課程思政”成效評價方式的構建,系統性地展示了“課程思政”應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思想與素養,應該如何去進行考核等,這將給高職院校的專業課教師開展專業課“課程思政”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3)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成效評價方式的建立,是促進課程思政良好實施的必備條件
構建“課程思政”成效評價方式,可對課程思政實施效果進行有效檢測。課程思政是否開展、如何開展、開展后效果如何等一系列的問題缺乏了具體的評價都無法回答,因此構建完善且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成效評價方式是促進課程思政良好實施的必備條件。
2課程思政實施成效評價特點與難點
在高職院校的專業課中開展課程思政已是大勢所趨,但開展后的效果如何,以及怎樣去評判高職院校專業課實施課程思政改革后的結果,都需要具體的評價方法與措施以對其實施成效進行評價。然而,既然其成效評價如此重要,縱觀課程思政相關的現階段研究成果,卻沒有比較科學合理且較為完善的成效評價方式或體系對專業課中開展課程思政后的成效進行評價,究其原因,主要是課程思政實施成效評價的自身特點及難點所致。
通過實際的教學實踐與理論分析,總結得出高職院校專業課實施課程思政的成效評價特點與難點如下:
(1)評價內容的多元性
在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個方面內容中,主要包括了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其中思想觀念主要是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政治觀點主要是指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道德規范主要是指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為了更好的在專業課中開展課程思政,業內各研究者和實施者將課程思政的內容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化,如上海中醫藥大學的張智強教授以《中藥學》課程為例詳細介紹了專業課中課程思政元素的發掘方法,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細劃為6大類86項[3]。由此可以看出,針對專業課中實施課程思政的成效進行評價,需要考慮很多因素,其評價內容的多元性,決定了其評價的復雜性與難度。
(2)評價范圍的模糊性
在高等院校的課程開設中,既有通識的公共基礎課,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又有相關的專業課程。而通過課程思政所培養的學生道德修養、愛國意識、職業素養、個人品德等方面的素質又是一個隱性教育與長期教育的結果,它不像專業課傳授知識與技能的顯性教育,很容易進行評價范圍的劃分與結果的測驗。因此,針對專業課中開展課程思政進行成效評價還具有評價范圍的模糊性特點,這一特點也造成了其成效評價的困難。
(3)評價周期長
根據教育部2020年5月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課程思政建設內容要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重點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系統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了培養學生達成上述目標,以及檢驗學生通過培養是否達成上述目標,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比如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職業操守等都是在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后才能較準確的體現出來,這時候再去評價課程思政在這些方面的成效才有意義。課程思政成效評價基本是貫穿于學生從大學入學、在學期間、畢業后從事工作等的全過程,整個評價周期較長,不同的階段應傾向于不同內容的評價,這也是課程思政實施成效評價的一大特點,同時也是造成其評價較難的一大難點。
3專業課實施課程思政的成效評價方式構建
針對高職院校專業課實施“課程思政”的成效評價方式的構建,可從“課程思政”實施成效評價指標庫的構建、多員全過程評價內容與方法的設計、多視角成效評價機制與評價結果判定方式的建立三個方面著手進行構建,形成“一育三維三度”的“課程思政”實施成效評價方式,具體如圖1所示。
(1)根據“課程思政”的內涵與目標,構建高職院校專業課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成效評價指標庫
“課程思政教育”是“一育三維三度”中的“一育”,體現了人才培養成效評價的具體內涵。通過對高職院校專業課的特點、國家對高校人才德育培養的目標、社會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要求等進行調研與分析,構建高職院校專業課開展“課程思政”實施成效的評價指標庫。
針對高職院校專業課開展“課程思政”實施成效的評價指標庫的構建,可采取如下方法與步驟進行構建[4]。
首先是初步擬定評價指標。評價指標庫的構建者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并通過與專業從事思政課程的教師共同協商討論,初步得出專業課中實施課程思政的成效指標庫。
其次是對評價指標庫的檢驗與篩選。將上一步得到的評價指標庫初稿做成調查問卷的方式發放給同行教師、學生、企業等進行調查,通過對調查反饋的結果進行收集與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對評價指標庫初稿進行相應的修改。
再是對評價指標庫的細化與完善。將修改后的課程思政實施成效評價指標庫交予課程思政領域的專家進行審核,然后再根據專家審核后的意見,進一步的對課程思政實施成效評價指標庫進行細化與完善。
最后是對評價指標庫的實踐與不斷改進。眾所周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針對前述所構建的課程思政實施成效評價指標庫需納入高職院校實際的專業課中進行實施和檢驗,通過在實踐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及實踐后是否能進行各項指標的評價,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進而對課程思政的實施成效評價指標庫進行不斷的改進與完善,最終形成一套合理且完善的針對高職院校專業課實施課程思政的成效進行評價的指標庫。
(2)以“評價指標庫”為基礎,設計人才培養和發展全過程各階段的成效評價內容與評價方法
人才培養和發展的全過程主要包含教學培養過程、在學期間和畢業后職業發展三個階段[5],是“一育三維三度”中的“三維”,強調了人才培養成效要從人才培養和發展的全過程進行考察。在整個成效考察過程中,需考慮內部和外部、個體和群體、客觀和主觀評價相結合的原則,以學生為主體,分別對授課教師在教學培養過程階段,其他學生、輔導員、專家在在學期間,企業在學生畢業后職業發展階段,以及家長貫穿上述三個階段,進行“課程思政”實施成效評價內容與評價方法的設計。
(3)以“三度”為導向,建立專業課實施“課程思政”的成效評價機制,并確定評價結果的判定方式
成長度、發展度、貢獻度是“一育三維三度”中的“三度”,體現了成效評價的導向。其中的“成長度”是指學生在接受課程思政教育后,在德育方面的成長幅度,可通過對學生在受教育前、受教育后分別進行考察評價得出;“發展度”是指受課程思政教育的學生,畢業就業后職業發展的能力和狀況,可通過用人單位對其考察評價得出;“貢獻度”是指學生在被課程思政教育后,為社會建設服務貢獻的程度,可通過對學生的就業率、就業質量、在崗位上的貢獻度等方面評價得出。
根據多員、全過程、多視角的評價反饋資料,結合評價結果判定方式,得出最終的成效評價結果。
4.結語
針對高職院校專業課實施課程思政的成效評價,必須理論與實際結合。實踐證明,通過采用本文所提出的成效評價方式,不僅可以對專業課中實施課程思政的成效進行評價,還為高校專業課教師進行課程思政融入指明了方向。這對后續開展高職院校專業課實施課程思政的成效評價研究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陽, 鄧璐娟. "互聯網+"背景下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J]. 計算機產品與流通, 2018(2):2.
[2] 謝振旺. "課程思政化"有效性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 現代職業教育, 2018(14):1.
薛維峰. 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方法分析[J]. 海外文摘,2021(5):58-59. DOI:10.12331/j.1003-2177.2021.05.027.
馬驥.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J]. 知識經濟, 2021(12):2.
趙靜, 謝曉潔. 構建獨立學院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評價體系[J]. 南昌教育學院學報, 2019(5):5.
支撐課題:
2020年?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項目內容:高職院校專業課實施“課程思政”的成效評價體系研究;項目編號:2020-GX-033。
2020年?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內容:“基于職業工作過程的專業群模塊化教學模式及實踐應用研究”;項目編號:201031。
2019年?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項目內容:“大思政”理念下高職院校物聯網專業課程項目化改革與實踐;項目編號:2019-GX-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