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亮
摘要:針對當前基層火災事故調查工作現狀與發展需求上暴露出來的矛盾,結合時下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在火災事故調查工作上的統籌部署及火災簡易登記調查試點工作,簡要分析了消防員如何開展火災事故調查工作,提出了幾點粗淺思考。
關鍵詞:消防員;火災事故調查;初探
中圖分類號:D631.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1227(2022)04-0106-03
在現行法律框架下,消防員能否開展火災事故調查、是否具備火災事故調查能力、如何開展火災事故調查一直是各級消防救援機構和火調人員力求解決的問題。筆者擬從火災事故調查工作的現實需要、消防員開展火災事故調查工作的組織實施及思考幾個方面對該項工作進行探討,以期對推進消防員開展火災事故調查工作有所參考。
1? 消防員開展火災事故調查是火災事故調查工作的現實需要
1.1? 火災事故調查任務需要更強大的調查隊伍
火災事故調查是法律賦予消防救援機構的一項重要職責,現行《火災事故調查規定》表明,火災事故調查的任務是調查火災原因、統計火災損失、依法對火災事故作出處理、總結火災教訓。調查火災原因旨在保護火災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統計火災損失旨在分析研判火災形勢規律,依法對火災事故進行處理是推進消防安全責任落實、促進消防安全責任歸位的有效手段,總結火災教訓對修訂完善消防技術規范、優化加強火災防控措施、指導強化消防宣傳教育、改進提升應急救援工作發揮著重要作用,切實加強火災事故調查,其意義已經不言而喻。然而,大量火災的事實真相、誘因成因、責任鏈條被忽視,消防員的加入并有效開展工作將一定程度上改變這一現象。
1.2? 火災事故調查程序需要更完整的調查環節
防火滅火兩條線、融合度不高是消防救援隊伍的一大現實問題,防火滅火因各種客觀原因往往不能合理兼顧。火災事故調查的介入時間是火災事故調查人員難以兼顧的事情,在確保火災防控顯性成績的前提下,消防救援機構能夠投入到火災事故調查的人員和精力十分有限,火災事故調查人員在火災撲滅后能夠第一時間到達火災現場已經難能可貴,如何將火災事故調查觸角往前延伸,在接警、出動、撲救過程中全面掌握火災發生的第一手資料,在當事人報警時能夠進行正確求生引導,在撲救火災時能夠第一時間保護火災現場完整性,這一切需求都呼喚消防員參與到火災事故調查隊伍中來。
1.3? 火災事故調查認定需要更完美的證據支撐
現代司法理念對證據的要求是案件中所有的證據要形成一個完整的證據鏈,這個完整性體現在證據鏈中所有證據相互關聯,相互印證,沒有矛盾,通過這個證據鏈所能得出的結論是唯一的,是排他的。那么對火災中死亡的報警當事人第一現場信息的收集不到位、緊急滅火過程中重要信息的錯失、現場視頻監控主機的保護搶救不及時、遇難人員尸體不當處置造成的信息丟失、移動破拆和現場清理引起的重要證據破壞等種種因素都有可能造成關鍵證據的缺失,使火災事故原因認定科學性、準確性和公正性受到質疑。由此可見,消防員在接警出動到撲救火災的一系列行為中,始終貫穿著火災事故調查的證據需求,只有真正掌握了完整的證據鏈,才能使火災事故原因認定減少質疑、不留遺憾。
1.4? 火災事故調查研究需要更豐富的數據采集
消防救援隊伍改革轉隸后,火災事故調查地位日益凸顯,作用也越來越大,隨著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火災事故調查工作進入了數據爆發增長的時代。隨著火災事故調查技術手段的信息化、專家經驗的數據化、案件研判的智能化進程不斷加快,對科學、準確的數據和完整、直觀的證據獲取已成為衡量火災事故調查工作質量的重要指標。作為現有火災事故調查隊伍的有力補充,消防員幾乎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文字、錄音、攝像、拍照、繪圖、掃描等多種形式,采集火災事故現場煙、火、光、影、人、物、信息等多種數據,不僅大大豐富了數據采集的種類和信息量,強化了所采集信息的鮮活度,還極大地豐富和完善了同類火災事故案例的數據庫,為火災事故調查大數據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2? 消防員開展火災事故調查的組織實施
2.1? 接警過程中的信息收集
看似簡單的接警過程,其實包含大量的信息。從滅火救援角度看,接警時要向報警人了解火災發生的地址、燃燒的情況、人員被困情況,然后迅速解決往哪里派警、從哪個消防救援站派警、派多少救援力量、采用什么滅火劑等問題,從火災事故調查角度看,可以兼問什么東西著火了,什么位置著火了,火是怎么著的,針對火災當事人、被困人員、參與初期滅火人員、火場外部人員等不同種類的報警人,還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充詢問,如對被困人員,還可以詢問是否正受火勢威脅、被困位置、火勢情況,如能適時正確引導其避險求生,還能減少人員傷亡發生。在一起高層住宅單元室內火災中,報警人被困臥室,客廳電冰箱處起火,因未能在火災初期正確逃生,造成不必要傷亡,類似案例值得認真總結。
2.2? 出動階段的信息收集
出動階段是信息收集的又一個黃金時期,一是可以及時記錄出警途中的雷雨、高溫、大風等天氣情況;二是可以記錄出警途中道路交通及消防車通行情況;三是可以聯系報警人,補充了解更詳細的現場情況。聯系報警人,主要了解四個方面情況,一是了解有無人員被困,如有被困,應了解被困位置、有無受傷、是否受火勢威脅并視情引導被困人員避險求生;二是了解現場情況,可以引導報警人拍攝現場照片、錄像,應了解視頻監控主機、消防自動報警控制器位置、建筑內部存放危化品情況、建筑結構、現場燈具通電情況、起火區域用火用電情況等;三是了解火勢情況,應了解起火部位、起火物品、起火原因、是否發生爆炸、火焰顏色、燃燒的特殊聲音、特殊氣味、火勢蔓延方向等情況;四是應了解現場是否有可疑人員、可疑物品、可疑痕跡等其他情況。
2.3? 撲救階段的信息收集
撲救階段是全面收集信息的關鍵時期,主要可開展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視頻監控的提取:視頻監控的廣泛使用,極大地緩解了火災事故調查人員的工作壓力,有助于火災事故調查人員對痕跡物證體系的理解、勘驗思維的完善,有助于提高火災事故調查工作效率及事故認定的準確性和科學性,消防員到達現場后,第一時間掌握現場視頻監控主機位置并加以保護提取,無疑在很大程度上使火災事故調查工作占據先機,大量火災案例中因視頻監控主機未第一時間保護被火燒、當事人損壞、丟失等情況需認真反思。
走訪了解:一是走訪了解起火單位(個人)名稱、地址,以及報警人掌握的其他情況;二是走訪了解參與初期滅火人員發現起火經過、撲救火災情況、現場情況、火勢情況及其他可疑情況;三是走訪了解受傷人員如何發現起火、受傷原因及部位、火勢情況、還有無人員被困、送往哪家醫院救治等情況;四是走訪了解其他知情人生產(經營、儲存)物品名稱、起火區域消防設施情況、消防控制室位置及值班情況、起火區域人員活動情況、現場平面布局及房間(車間)使用情況、主要物品存放(數量、方式及是否危化品)情況、工藝流程及生產原理、現場設備及運行情況、單位(企業)日常運營及管理情況等。
現場觀察:一是觀察火災基本情況,主要觀察記錄起火場所類型、結構及受災戶數等信息;二是觀察被困人員情況,主要觀察記錄被困人員在現場位置、行為軌跡及受傷情況;三是觀察火勢情況,主要觀察記錄起火物、起火部位(點)位置、到場時燃燒位置(狀態)及蔓延情況、是否轟燃爆炸、火災顏色聲音氣味等情況;四是觀察電源、燃氣切斷情況,主要觀察記錄現場電源及燃氣切斷情況、切斷時間及切斷人、斷路器等保護裝置開閉情況、燃氣閥門閉合狀態等情況;五是觀察消防設施運行情況,主要觀察記錄消防自動報警系統動作時間、點位、順序情況及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室內消火栓系統等其他系統運行情況;六是觀察現場門窗情況,主要觀察記錄門窗在火災中開啟情況及破拆情況;七是觀察其他異常情況,主要觀察有無盛裝液體的容器、有無來源不明的打火機、有無攀爬工具、有無其他不應該出現在現場的物品或痕跡等;八是觀察撲救情況,主要觀察記錄消防救援力量到場時間、撤離時間、火災控制時間、熄滅時間、處置過程中破拆及物品翻動情況等[1]。
火災現場保護:一是對現場進行警戒性封閉,視情通知屬地公安派出所、鄉鎮街道、村(居)委會協助保護火災現場;二是對自動消防設施記錄的保護,防止在處置過程中被人為破壞或丟失,可對顯示器或打印記錄上的相關信息進行拍照錄像,對打印記錄進行提取;三是根據火災發展不同階段的現場處置需求合理使用不同射水方式,減少對火災現場不必要的破壞;四是特殊情況需要破拆時,必須采用照相、錄像等方式記錄,對鋼結構建筑盡量避免使用大型機械設備;五是盡量減少對殘火部位及物品的挖掘、翻動、轉移,對車輛等移動時,盡量保持原始狀態,將地面殘留物一并轉移,并全面拍照、錄像;六是對現場尸體的保護,首先應對尸體進行編號,如果已被移動,應對移動后的尸體姿態、衣著、受傷情況等進行記錄,如果未被移動,應對尸體位置、姿態、尸表特征、衣著、受傷情況及尸體附近可疑工具或痕跡等進行記錄,當尸體被埋壓時,應對埋壓物的種類、數量、倒塌方向和尸體被埋壓部位進行記錄。
2.4? 火災登記
火災登記是收集火災信息的基本手段,也是處置火災事故的一種簡易便捷方式,做好火災登記,對有效提升火災統計工作數據質量大有裨益,也有助于我們更完整、更全面地掌握每一起火災事故,減少火災事故調查人員不必要的重復工作,將更多的火災事故調查力量用在刀刃上,大大提高調查取證效率。火災登記主要應登記起火時間、詳細的起火地點(住宅所在的道路、小區、樓棟、單元、樓層、門牌號等,單位的工商注冊名稱和準確地址)、火災的類型(民用建筑高度及使用性質、工業建筑高度及使用性質、交通工具種類等)、重點燃燒部位(重點房間、區域、樓層或燃燒最猛烈的部位,使用功能及正在燃燒的物品情況)、火災損失及起火原因(火災直接財產損失、人員傷亡情況、起火原因)等,最后根據設定生成火災登記表格[2]。
2.5? 火災現場的移交
火災現場移交是對火災現場保護的延續,消防員應根據不同情況對火災現場進行有效移交,火災處置結束后,火災事故調查人員未到現場前,消防員可將現場移交屬地公安派出所、鄉鎮街道、村(居)委會相關人員,火災事故調查人員到達現場后,消防員應將現場直接移交,同時移交收集掌握的相關信息及文字、圖片、錄像資料,對火災登記后無需再進行調查的火災,可將現場直接移交給當事人自行處理。
2.6? 協助火災事故調查
消防員在完成了接警、出動、撲救階段的信息收集及火災登記工作后,無疑成為了掌握現場信息最全面、對火災現場情況最熟悉的人員,其利用掌握的信息、資料、證據直接參與協助火災事故調查工作,不論是在后期調查走訪、現場勘驗,還是在案情分析、結論認定上都將發揮積極的作用,一方面強化了調查力量,另一方面減少了不必要的調查時間,都將極大地推動基層火災事故調查工作質效上更高臺階。
3? 消防員開展火災事故調查的幾點思考
消防員開展火災事故調查工作,已被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在《火災調查與處理·初級篇》教材中進行論述,已形成完整的構架體系,但要開展好此項工作,還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需要長時間的摸索和完善[3]。筆者就此項工作的開展提出幾點思考:
3.1? 增強個人意愿,解決“愿意干”的問題
火災事故調查是消防救援隊伍的一項重要職責,同時也是需要大量知識積累、需要千錘百煉打磨、需要認真細致對待、需要沉著冷靜分析、需要盡心竭力攻堅的一項艱苦工作,如果消防員沒有強烈的個人意愿,就很難勝任火災事故調查工作,因此解決“愿意干”的問題就是重中之重。
3.2? 規范火調程序,解決“干什么”的問題
從前文可以看出,消防員在火災事故調查工作中,可以參與的調查工作十分繁瑣,我們既要考慮到消防員在火災現場的有效時間、精力,還要考慮到不同消防員的綜合素質、能力水平,因此如何合理設定采集方式、采集內容、采集順序、采集質量等,解決消防員在火災事故調查工作中“干什么”的問題就顯得十分重要,直接關系到消防員開展火災事故調查工作能達到的具體實效。
3.3? 加強業務指導,解決“能干好”的問題
強化火調意識:消防員火調意識,即在滅火救援行動中察覺和關注火災事故事實的程度,意識越強,開展火災事故調查工作取得的效果就越理想,簡單來說,就是知道在哪個環節該做什么。要在紛繁復雜的火災現場采集到有用的信息資料,需要具備良好的火調意識,只有具備了良好的火調意識,才能在關鍵的環節做出正確的事情[4]。
增強火調能力:有了火調意識還不夠,還要具備較強的火調能力,消防員知道了在哪個環節該做什么,還要能把該環節工作做好,這就體現了能力和水平問題,當然火調能力和水平的培養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大量的培訓、學習、鉆研,只有善于學習的消防員,才能在火災事故調查工作中切實發揮作用。
建立長效機制:一是要建立合理的獎懲機制,不能干好干壞一個樣、多干少干一個樣,獎優罰劣,工作才能有序推進;二是要建立良性的培訓機制,在當前基層火災事故調查干部業務能力普遍欠缺的情況下要培養和提升消防員的火調能力,確需在培訓機制的制訂上狠下功夫;三是要建立有效的保障機制,消防員既要參加執勤備戰,又要參加滅火搶險救援,如果沒有在崗位、時間、經費等多方面加以保障,開展火災事故調查工作就會成為一紙空談。
參考文獻:
[1]XF 839-2009.火災現場勘驗規則[S].2009.
[2]XF/T 812-2008.火災原因調查指南[S].2008.
[3]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火災調查與處理(初級篇)[M].北京:新華出版社,2021.
[4]XF 1301-2016.火災原因認定規則[S].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