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課堂教學中,導入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課堂導入是一門藝術,好的導入方式,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學中,許多教師都對導入方式和策略給予了高度關注。本文以高中美術鑒賞課為例,簡單分析了導入的意義,就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導入策略和方式進行了探討和研究,希望能對美術鑒賞教學有所啟示,為整節課學習打好基礎。
【關鍵詞】高中; 美術課 ;導入;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2)05-077-03
【文獻標識碼】馬淑玲.關于高中美術鑒賞課導入教學的實踐[J].中國民族博覽,2022,03(05):77-79.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導入就是課堂的開始。在美術鑒賞教學中,導入不僅是課堂的開端,導入的手段和方式還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乃至影響整節課的運行。所以,在美術鑒賞教學中,要重視導入的重要性,積極探索巧妙、有效的導入方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一、高中美術鑒賞課導入的意義
課堂導入又稱課堂引入。課堂導入指借助新穎、直觀、形象、靈活、有趣的手段去刺激學生,吸引學生注意,喚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良好的學習情緒。導入不僅可以揭示課題、營造學習氛圍。還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吸引學生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學習打好基礎。真正有效的導入要具有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藝術性。導入的方式非常多,有情景導入,實物導入,回顧導入,音樂導入,作者(作品)導入,等等。
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高中美術教學內容復雜而抽象,美術學習不僅對學生的思辨能力、判斷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還需要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去,對學習有持續的熱情和興趣,這是確保美術教學效果的關鍵。過去,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許多教師都是單刀直入,直接進行知識講解,教學導入不受關注,缺少藝術性。這種教學方式,使得教學缺少吸引力,也無法為學生提供思考和想象的空間,激活學生的思緒。在教學開始環節,借助合適的方式導入,使教學掙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可以促使美術教與學都有新的突破。所以在新課改下,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要注意導入的藝術性,借助導入讓美術教學掙脫封閉的系統,扭轉呆板的形象,促使美術教學有質的改變和提升。
二、高中美術鑒賞課中導入環節的問題
(一)課堂導入時間過長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部分,如果導入時間過長會影響導入效果。導入時間過長,會影響學生學習注意力,占用的課堂時間過多,使得課堂教學重點內容講解時間減少。如果課堂導入的時間過短,使得學生反映不過來,學生難以進入學習狀態,達不到預期的導入效果,使得導入環節浪費。在整節課堂教學中,導入時間通??刂圃?分鐘左右,保證導入時間設計的合理性。
(二)課堂導入形式較為單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設備在課堂教學中普遍應用,對教學活動起到輔助作用。在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中,常常采用圖片形式開展課堂導入,使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相關圖片,借助學生觀察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果教師把握好教學節奏,圖片導入方式是一種不錯的課堂導入形式。但是,如果過多的使用圖片進行導入,會顯得課堂導入較為單一,缺少變化,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
(三)內容較為復雜,主題出現偏差
在課堂導入環節設計中,為了更好地引入新課內容,通常采取其他方式讓學生分析,如果學生分析不出來,會繞來繞去,逐漸和主題偏離。這樣的課堂導入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同時還會浪費課堂時間。因此,作為高中美術教師,應當盡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開展課堂導入活動,有計劃、有目的地讓學生思考問題,保證課堂導入效果。
三、高中美術鑒賞課導入策略
(一)姊妹藝術導入,活躍課堂氛圍
美術是人類最熟悉和喜愛的一種藝術形式。在藝術體系中,音樂占據重要地位。音樂與許多學科都是姊妹藝術,都有藝術的共性和密切的聯系。例如,早在很久之前,美術與音樂、舞蹈經常是相伴相隨的。后來,美術也被廣泛應用到文學創作、舞臺表演中去。如今,隨著攝影藝術的發展,美術與攝影的關系也越來越緊密。鑒于各種藝術的藝術共性,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可以借助美術的姊妹藝術導入,借助姊妹藝術由此及彼,讓學生感受美術的色彩、情緒和主題,以活躍課堂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藝術敏感性和創造力。如在學習《20世紀中國油畫與版畫創作》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抖音上比較火的使用抖音AI特效制作的真人秒變油畫、漫畫的視頻制作導入課件,利用視頻來導入,并讓學生展示一些與他們的鑒賞水平相符、帶有生活氣息的油畫作品。在具體導入中,教師可以使用自己生活中的照片,利用抖音AI技術,將照片轉化成油畫,通過圖片的方式讓學生觀察和對比,讓學生耳、目、眼、腦并用,全身心地去全欣賞、學習,可以讓學生的思想和情緒掀起層層漣漪,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導入最后環節,教師向學生展示幾幅名家作品,如徐悲鴻的《自畫像》、林風眠的《霸王別姬》、董希文的《開國大典》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優化課堂導入,讓學生更好的參與鑒賞課教學,為高效課堂奠定基礎。
(二)實物導入,強化審美感受
實物導入是直觀感知導入法的一種。實物導入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憑借實物的參與和運用,可以創設有意義的語言情境,進而給學生的各種感官以刺激,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共同參與到學習中去。美術是一門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的藝術學科,在日常生活中,經??梢砸姷礁鞣N美術元素、藝術作品,許多實物都具有視覺審美引導、教學價值和作用,都適用于高中美術教學。用實物來導入,來教學,方法簡單,但是卻很實用。所以,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可以借助實物導入,以實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課堂教學變得妙趣橫生。如在學習《古希臘、羅馬美術與文藝復興美術》一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古希臘、羅馬美術的特點,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創作理念和藝術風格有所了解,教師可以從網絡上搜集一些古希臘、羅馬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作品的圖片,將圖片打印出來,以備課堂教學使用。通過這樣的課堂導入,讓學生對西方古代繪畫有初步的了解,并且認識到西方繪畫豐富多樣的特點。在導入中,通過學生對不同美術作品的觀察,了解古希臘、古羅馬美術的成就和特點,為之后學生文藝復興時期美術的繼承和發展奠定基礎。在課堂上,用準備好的圖片導入,讓學生用自己的雙眼見識真正的美術作品,這樣可以增強美術教學的視覺審美效果,順利拉開美術課堂教學的序幕。97DEF0DC-E8E7-487A-8B28-365E44187B9B
(三)示范導入,點燃創作激情
教師是教學的設計師,是教學的總負責人。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經驗、教學手段,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興趣。美術是一門人文課程,它對教師教師的美術修養、教學能力也有較高的要求。教師如果美術素養較高,能采取合適的方法去講解理論知識,同時也能進行美術創作和示范,美術教學就會變得鮮活而富有感染力。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示范的方式導入,借助示范導入展示教師的素養和能力,讓學生有親其師信其道的心理,同時點燃學生的創作熱情,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如在學習《中國古代陶瓷藝術》時,教師可以參考網上的圖片,用事先準備好的彩色粉筆,按照時間順序在黑板上依次畫出原始社會人們打造的簡單的石器,新石器時代人們燒烤的陶瓷,漢代的陶器代表彩繪雙鳥怪獸陶壁壺,以及明嘉靖五彩魚藻紋罐的粗略形狀,為學生示范、展示自己的繪畫能力,點燃學生的創作激情。然后結合自己的繪畫,讓學生分析不同時期的陶瓷作品的造型特點、審美理念,并讓學生拿起筆,發揮想象,在紙上畫出自己設想的陶瓷作品。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需要教學內容深入分析,選擇合適的示范方式,導入新課知識內容,同時,借助這樣的示范導入,讓學生主動思考和實踐,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果。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對陶器的欣賞能力,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風俗文化及時代精神。
(四)情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一樣,都需要充足的資源支持,也需要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情境是一種隱性資源,情境教學是在素質教育下出現的一種新的教學思想和主張。情境教學提倡在教學情境創設的基礎上,以一定的教學情境為切入點,激發學生的熱情,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去交流、探索,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情境教學法不僅可以豐富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還妥善解決了理論與現實脫節的問題,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學習欲望。在美術課堂導入環節,可以借助模擬情境的方式導入,使知、情、意,行融為一體,讓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和直觀。如在學習《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一課時,結合教學內容可知,本課主要講述了中國古典園林的分類和造型特點,而關于中國古典園林,許多古裝電視劇和紀錄片中都曾出現過。為此,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將影視資源化為導入工具,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趣味導入。如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播放北影版《紅樓夢》中一些片段,再播放電視劇《甄嬛傳》中的一些片段,問學生:《紅樓夢》中的園林有何特點?《甄嬛傳》中,甄嬛因得罪華妃而移居宮外時,住在哪里?那里的園林有何特點?既然這兩個作品中的園林都屬于中國古典園林,你可以分辨出它們都屬于什么類型的園林嗎?這樣借助影視片段創設教學情境,可以給學生的感官以沖擊,也可以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園林分類眾多、造型美觀的特點,進而為新課教學做好鋪墊。通過這樣的課前問題進行導入,保證課堂教學良好的開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五)懸疑導入,發掘探究欲望
人類都有對未知事物的欲望。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更是普遍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設置懸疑,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讓學生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心理,為學生尋根探源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懸疑導入法來解開教學的序幕,不僅可以為課堂教學注入充足的動力,也契合了學生的心理,可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變得更加積極主動。鑒于此,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懸念,刺激學生一探究竟的心理,讓學生以飽滿的情緒去學習。如在學習《中國傳統民居與民間美術》一課時,鑒于高中生多多少少都接觸過一些民間美術作品,對民居也多少有些了解,但是許多人對一些內容缺少深入了解的欲望,因此,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設置懸疑:前不久,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題:為什么中國的民居很土很丑陋?這個問題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也在網上引起了熱議。提到民居,你腦海里的第一反應是什么?是不是民居和民間美術一樣都土里土氣,沒什么檔次?中國傳統民居與民間美術有什么關系?民居在哪些方面可能會用到美術創作和創意?這樣借助網絡話題設置懸疑,巧妙導入,可以為課堂教學注入一劑興奮劑,讓學生有“非要找到答案”的心理,也為教學的順利推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六)生活化導入,展示美術的意義
美術是一門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的課程。許多美術美術創作都來源于生活,許多美術設計、美術創意,本身就出于服務生活的目的。所以,許多人都提倡在美術教學中進行生活化教學,讓學生感受美術的社會價值和實際意義。采用生活化方式導入,可以讓學生讓學生擁有一雙發現美、創造美的眼睛,讓學生認清美術的價值和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心理。因此,在美術教學中,可以采用生活導入法強化美術教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愛上學習。如在教學《以形寫神 詩情畫意》一課時,結合教學目標“聯系生活運用中國化的知識評述人物畫作品,真實表達自己的認識、觀點和感情,培養熱愛中國古典藝術的情感”,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放大版的《清明上河圖》,讓學生從生活視角分析畫中的人都在干什么,畫中出現了哪些有趣的場面,哪些是現在還能看到的,哪些是宋代所獨有的。如《清明上河圖》中有販夫走卒,有清明上墳的人,也有行船的船夫,等等。許多人都體現了中國傳統人物畫“以形寫神”的特點。這樣采取生活化的方式導入,可以讓學生認識美術與生活的關聯,對畫家的表現技巧和藝術功底心悅誠服。
(七)故事導入,調動學習積極性
高中美術鑒賞課應當是具有趣味性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但是美術作品內容和學生實際生活較遠,學生學習有著一定的難度,對美術作品難以理解。因此,為了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在導入環節設計時,注重美術作品背景故事的引入,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把握美術作品內容,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賞析作品。例如,在絹本繪畫作品《女史箴圖》的賞析中,此美術作品是東晉顧愷之的名作,主要描繪的是女范事跡,有漢代馮媛以身擋熊,保護漢元帝的故事;也有班婕妤拒絕和漢成帝同輦,防止漢元帝因為美色耽誤朝政的故事。其他的內容描寫上層婦女應有的道德情感。在導入環節中,教師通過故事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美術作品,如第一段主要是漢元帝在虎圈觀看斗獸,一只黑熊忽然越過圍欄,朝著漢元帝本來,在其他宮人驚慌失措時,馮媛挺身保護漢元帝。作品中將馮媛臨危不懼的精神展示出來,和其他人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導入環節設計中,借助故事導入,幫助學生理解美術作品,使得導入環節更加多樣,使得課堂活動更加具有吸引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導入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導入也是關系課堂氛圍、教學質量的大事。所以,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好開始上課的幾分鐘,采用合適的方式導入,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加教學的藝術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遠.導入式教學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應用.美術教育研究,2012(8).
[2]周天涯.初中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思考與探索.藝術教育,2011(7).
[3]汪少林.“導入式”教學模式在初中美術課堂的應用[J].華夏教師,2013(10):72.
作者簡介:馬淑玲(1978-),女,吉林長春人,大學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畢業于長春師范學院,研究方向為高中美術教學與研究。97DEF0DC-E8E7-487A-8B28-365E44187B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