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為高職音樂專業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器樂的教學一直都廣受重視。音樂是一門比較特殊的藝術,其所承載的功能中最重要的一項功能就是審美功能,而音樂教育的最重要的功能也是美育功能。民族器樂的教學是高職學生打開中國音樂大門的一把鑰匙,其作為一種重要的音樂形式和手段,能夠讓世界產生對于中國文化的認同,能夠傳遞中國文化與藝術的美。作為美育教育的最不容忽視的陣地,當前民族器樂的教學卻并沒有與美育教育進行更恰如其分的融合,使民族器樂教學中美育的作用體現的不夠明顯。本文將基于這種情況,就民族器樂在美育教育中的作用與價值體現進行相關論述和探討,從美育教育內容體現、民族器樂教學的重要意義及其對美育教育的影響入手,進而闡述當前美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最終引出民族器樂教學在美育教育中的具體體現,期望能夠為民族器樂教學與美育教育的融合提供思路和借鑒。
【關鍵詞】民族器樂;美育教育;作用與價值;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J61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2)05-083-03
【本文著錄格式】廖予寧.民族器樂在美育教育中作用與價值體現[J].中國民族博覽,2022,03(05):83-85.
民族器樂教學是高職音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也是高職學生熟悉并喜愛中華文化的重要途徑和紐帶,同時,民族器樂教學也是當前高職對于學生的美育教育的非常好的載體和手段,其能夠幫助高職更好地進行學生的思想教育與審美啟發,能夠破解傳統思想教育對于學生在接受程度上的難度,避免學生因為覺得思想教育過于枯燥死板而產生逆反和抵觸心理,能夠依靠音樂這種形式的配合,潤物無聲地達到學生進行美育功能的提升,以及思想及靈魂洗禮的重要作用。這也是當前教育界積極倡導民族器樂教學積極發揮美育教育功能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見,民族器樂教學對于美育功能的實現及思想教育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民族器樂教學中的美育教育內容體現
音樂是一種非常特別的藝術表現形式,音樂能夠通過音符與旋律的表達,幫助人們傳遞想要表現的情感,因此,音樂也是人們最為喜愛和推崇的藝術形式之一。而民族器樂在音樂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同樣地,其所承載的美育教育功能也更加豐富和重要。在高職中開展民族器樂教學,能夠有效地提升高職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表現力,對于學生的藝術綜合素養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 音樂審美感知
民族器樂教學中,美育教育內容的首要體現,就是音樂審美的感知能力。音樂審美感知是審美教育的基礎,也是前提。當欣賞主體與被欣賞的音樂作品發生接觸時,首先要對其進行具體的感知,從自身的審美知識及審美情趣出發,合理把握作品的總體特征及美學感受。而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整個的欣賞過程也是完全依靠聽覺來完成和實現的。欣賞主體通過聽覺來感受音樂作品的魅力,并且運用自己的審美知識、能力以及經驗,完成對音樂作品內涵的整體把握。
(二) 音樂審美體驗
音樂審美體驗是民族器樂教學中所要實現的重要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具備的必要的能力,是鑒賞教學的必要內容。音樂審美體驗建立在音樂審美感知的基礎上,通過對一個音樂作品的審美感知,并運用自身的經驗來完成對作品的審美感受和藝術情操方面的欣賞,并且在這一過程中產生愉悅的心理感受,從而實現對于音樂作品的再生產和再創造。音樂審美體驗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動態過程,需要審美主體進行循序漸進的審美感知,并積極產生聯想,從而獲得充分的音樂美的享受以及豐富的藝術體驗。
(三)音樂審美感悟
音樂審美感悟是音樂鑒賞活動中最高一個層次的衍生,學生能夠通過民族器樂教學,獲得音樂審美方面的感悟。音樂是一種非具象化的藝術形式,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創造性地把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進行充分地融合,再經過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內化成自身的思想情感的表現。音樂審美感悟是以音樂審美感知和音樂審美體驗為基礎的,學生在進行音樂的欣賞時,融入自己的感悟以及情感體驗,有助于提升對于音樂作品內涵和外延的理解程度,并且培養審美素養,實現審美情趣的提升、心靈的陶冶和凈化,以及人格的塑造。
二、民族器樂教學的重要意義及其對美育教育的影響
(一)民族器樂教學的重要意義
民族器樂是一項歷史悠久的藝術,其在歷史的長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富有著極大的審美意識的承載功能及美學享受,民族器樂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恰如其分地表現出我國傳統的藝術、文化、歷史甚至是人文的許多精髓和內涵,能夠幫助高職學生在學習中提升自身的藝術感受力及審美能力。當前,受潮流文化的影響,許多人,尤其是高職學生將流行的一些快餐式音樂作品當成主流去欣賞,認為音樂文化藝術應該就是這種表現形式,更有甚者,覺得這是音樂藝術發展的必然結果。許多學生對于民族傳統器樂無法產生興趣,對于其所承載的審美功能也不能充分地接受,因此無法達到設定的教學目標。學校是傳統的民族文化和藝術表現形式的最佳的傳承場所,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彰顯學生的主導與主動地位,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器樂鑒賞和教學的完成,而美育則是當下高職教學中培養學生思想境界和能力素養的一種重要的教育形式,高職的音樂教師能夠通過民族器樂的教學,來糾正學生錯誤的審美意識和美學示范,建立正確的恰當的美學理念,塑造高度的精神內涵。在高職開展民族器樂教學,教師要積極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技能,幫助學生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因此,教師要適當改變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有目的的培養學生的審美與欣賞意識,豐富學生的知識面。
(二)民族器樂對美育教育的影響
高職的民族器樂教學,是美育教育功能承載的最佳媒介和手段。首先,民族器樂教學能夠提升高職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從而實現學生的藝術能力和素養的雙重提升,使高職學生建立和培育良好的藝術審美觀,提升對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其次,開設高職學生民族器樂鑒賞課,是幫助高職學生更好地了解民族文化、歷史和藝術的最佳途徑和最常規手段。民族器樂蘊含豐富,表現形式眾多,在長久以來的發展演變中,呈現出了多種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和承載媒介,比如多種風格的民族樂曲的產生,以及多種多樣的民族樂器的出現。這些都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系統地了解民族器樂的種類,感受民族器樂的魅力、表現形式、演奏技巧以及發展歷程等,熟知和理解各民族樂器的代表作品,加強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傳承;最后,民族器樂教學還能夠增強學生的藝術審美的個人能力修養,為學生提供一種興趣愛好的啟蒙。980C9CFE-A657-4A17-9663-8F83053FCA17
三、民族器樂教學中美育作用發揮的現狀
(一)學生熱情不高
當前,在民族器樂教學中美育作用發揮的最顯著的狀況就是學生對于民族器樂教學的興趣和熱情不高。受外來文化的影響,以及當下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的沖擊,高職學生被大量的快餐音樂作品及外來音樂表現形式所吸引??锤鑴?、聽外文歌、聽口水歌等,對于民族器樂則多數學生都表現出了不熟悉、不了解、不接受的情況。學生缺乏對傳統民族器樂知識的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又要在民族器樂教學中跟上教師的步伐,在短時間內實現能夠全面地分析民族器樂的表現形式、音色特征等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因此,導致許多高職學生表現出了對于民族器樂教學的熱情不足。此外,當前高職許多教師教學的側重點發生了轉變,偏向了民族器樂基礎知識和技巧的教學,某種程度上說,這的確能夠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民族器樂知識,但對于提升學生對民族器樂教學的學習興趣卻并沒有很大的幫助,甚至還會因為過于技巧化的教學方式,致使學生缺乏熱情和審美能力的創造。而學生的熱情則是開展審美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學生缺乏學習熱情,教師就無法順利進行審美教育,也就難以真正地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二) 學生的情感體驗缺失
在高職民族器樂教學中,學生能夠獲得卓越的鑒賞能力的重要一點,就是要具備充沛的情感體驗,可以說,情感體驗是民族器樂教學的基礎和重要內容。學生通過民族器樂的學習,從中獲取民族器樂演奏所帶來的各種不同的音樂表現方式,并從不同的表現方式上得到充分的藝術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感知,從而更加促進學生對于民族器樂的學習,更加準確而有效地把握音樂鑒賞的技巧。但是,當前來看,民族器樂的教學似乎進入到了一個與藝術鑒賞與情感體驗的目標相偏離的軌道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看重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器樂演奏技巧,更愿意用反復訓練的方式幫助學生提升演奏的熟練程度,而這一過程中,勢必會忽略學生對于民族器樂演奏中的藝術思維的培養和提升,并且,重復而機械的技巧訓練,難免會讓學生產生枯燥和乏味的感受,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效果的提升,而美育教育的功能呈現也就無從談起。
(三)教學方式單一傳統
在當前高職教學中,雖然隨著網絡化的發展以及多媒體技術等的應用,教學手段和方式已經較以往有了很大的創新和改善。但是因為民族器樂教學性質的獨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舊會沿襲傳統的對于演奏細節和技巧的把握,因此很多的教學手段和方式相對還是比較單一陳舊,即使有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了多媒體教學,通過PPT展示教學課件內容,但也大多都是知識性和理論性的內容,而最重要的關于演奏技巧、鑒賞技巧、作品內涵等更高水準和更深層次的內容,則利用新教學手段進行教學的機會較少。千篇一律、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略顯枯燥和刻板的教學內容,導致學生對于民族器樂鑒賞教學提不起興趣,對于民族器樂的欣賞和感受也就相應地無法得到鍛煉和提升,美育教育的功能無法獲得有效的實現。
(四) 教師美育綜合能力有待提升
在高職的民族器樂教學中,學生美育能力的提升,與教師的美育綜合能力也有密切的關系。民族器樂是一項富含歷史性、民族性、時代性特征的藝術表現形式,在進行民族器樂的教學時,對于學生美育教育水平的提升,勢必要從對作品的美學感受和美學體驗中來探尋,而作品的美學感受和體驗的獲取,離不開作品的創作背景、作品所表達的情感等最基本的內容,這些需要教師具備比較強的音樂素養,既能夠對作品所代表的時代、所表達的感悟、傳遞的情感等有所了解,還能夠通過適當的、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進行表達和講述。但當前許多高職民族器樂教師,自身的美育教育的意識需要提升,審美能力和水平也需要更進一步加強,對于如何落實審美教育,引導學生提升從音樂作品中欣賞美、感知美、運用美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著力提升教師的美育綜合能力也是當前美育教育的重點方向。
四、民族器樂教學在美育教育中的具體體現
(一) 重視審美教育的價值
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美育教育具有著極端而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對于民族器樂教學等藝術類課程而言,美育功能的實現是課程所必須要達到的更深層次的目標。因此,在高職民族器樂教學中,教師要對于教學中所涉及到的曲目進行明確的審美目標的確定,將美育教育的目標融入民族器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美學觀和審美鑒賞能力,從而能夠實現對于音樂作品的鑒賞。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在對學生進行民族器樂基礎性教學的同時,更加注重對于民族器樂的鑒賞能力的培養,牢牢把握教學過程中“審美為核心”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導和主體,實現對音樂作品的自主的、自發的審美意識的提升,以及美學觀感的獲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美育觀,提升審美情趣。
(二)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
學生對于民族器樂教學的技能技巧等的掌握,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對于作品的審美能力的培養和鍛煉,而另一方面,對于音樂作品的審美教育,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熟練音樂教學的相關技巧,進而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和能力。因此,要改變傳統的音樂教學的方式,創新路徑、開發新方式,利用功能龐大的網絡資源,實現對于民族器樂教學的質的提升。教師可以創新地應用當前的微課、網絡教學平臺等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對民族器樂教學產生濃厚興趣,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美育功能的實現。要順應學生的興趣點,以他們感興趣的方式和內容來開展教學,比如,教師可以創新地在教學中融入音樂作品與影視作品的結合,來豐富教學內容,并且對學生的審美情感體驗加以適當的引導。同時,可以將音樂作品與其所處時代的時代背景相結合,了解特定時代的歷史、民俗、文化等,幫助學生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感知作品蘊含的美學感受。
(三) 開設器樂合奏課程
另外,提升民族器樂教學的美育功能,開設器樂合奏課程也是必要的手段之一。因為器樂合奏涉及到多種樂器,對于學生的基礎素養需求相對較高,能夠快速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通過不同的器樂合奏,加深對于不同音樂作品的理解,從而獲得審美意識的提升和審美水平的提高。器樂合奏還會幫助學生在提高演奏水平的同時,實現藝術審美水平的穩步提高。另外,器樂合奏對于充分展示不同民族器樂的魅力,幫助學生接受和感知不同音樂文化所蘊含的不同情感體驗,接受不同藝術美學熏陶,感受器樂合奏的震撼等,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四)提升教師的美育綜合能力
民族器樂教學與美育教育相融合,還需要靠教師的粘合劑作用來實現,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具備高超的美育綜合能力,并且,根據時代的發展和藝術的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美育能力和功能。教師要在工作中注重自身美育綜合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利用多種學習機會,通過不同形式的培訓、講座、座談、實踐等機會,著力提升音樂技能水準,并且,要通過大量的音樂作品的鑒賞和感受,來實現美育功能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只有教師自身的美育能力獲得了顯著提升,才能夠以此來影響和感染學生,使其獲得豐富而充沛的美學體驗和感受,提升美育能力水平。
五、結語
大學階段,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意識,發現美、感受美,進而創造美。而通過民族器樂教學讓學生提升審美能力,是實現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將二者進行創造性的結合,通過多種措施,實現對于學生美育意識的提升,充分彰顯民族器樂在美育教育中的價值和作用。
參考文獻:
[1]楊美嬌.民族器樂在大學生美育中的實踐與意義[J].藝術教育,2021(09):271-274.
[2]王一時.美育教育的重要陣地——民族器樂鑒賞及存在的問題[J].樂器,2021(04):33-35.
[3]劉劍.中華傳統器樂美育的學術品格研究[J].黃河之聲,2021(06):139-141+144.
作者簡介:廖予寧(1977-),女,廣東,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音樂學。980C9CFE-A657-4A17-9663-8F83053FCA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