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開翠
◆摘? 要: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明確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不單單要將小學數學基礎知識傳授給小學生,并加強對小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同時還需要加強對小學生數學情感的培養,促使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濃烈的興趣,從而更加積極、自主的參與到教學中。筆者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數學情感的重要意義進行了探析,并提出了具體的培養措施,希望有助于深化小學生的數學情感。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數學情感;培養措施
一、引言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情感,不僅有助于小學生產生濃烈的學習興趣,同時還有助于落實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任務,并且還有助于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認識到這一點,并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實的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情感。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數學情感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小學生產生濃烈的學習興趣
以往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通常都是沿用多年來一直應用的教學模式,并未思考過對其進行創新。雖然在這種灌輸式教學模式下,也培養出了一些優秀的學習,但是對于大部分小學生來說并不是非常的適用,尤其是現如今越來越活潑、思想越來越活躍的小學生來說更加的不適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以后,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開始注重加強對小學生數學情感的培養,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均得到了一定的創新,不再像以往一樣枯燥,逐漸的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了情感和濃烈的學習興趣,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二)有助于落實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任務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都十分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以后,學生的綜合素質越來越受關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為了各階段、各學科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完成的一項重點教學任務。對于小學數學學科也不例外。小學階段的學生其各方面的能力正處于發展的關鍵階段,數學是小學教學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基礎學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情感,小學生由以往在教學課堂上被動接受數學知識的位置轉變成為主動獲取知識的地位,小學生的主體位置被突顯出來。當小學生對數學產生一定的情感后,其便可以自主的去探究數學知識,并從中獲得成就感。一段時間以后,不單單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時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夠得到明顯提高,并且還可以促使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情感有助于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這一教學任務的有效落實。
(三)有助于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以往多數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通常都是將整體小學生數學學習成績的提高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并且以此來衡量教學成果,所以教學內容的設計和教學方式的選擇都是將其作為重要核心。但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以后,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必須重視對小學生數學情感的培養,以此端正小學生的學習態度,促使小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若想完成這一教學任務,就需要教師不斷的創新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對新鮮的事物很容易產生好奇心和探索心,所以參與的積極性會變得更加的高漲。當小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教學中,教學的質量和教學的效率都將得到很大的提高,有助于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數學情感的有效措施
(一)更新教學態度與教學理念
小學數學是基礎教育階段一門重要的學科,如果在這一階段小學生可以對數學學科知識的學習產生強烈的興趣,那么其便會在日后更加積極的展開數學的學習。但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數學知識本身就十分的枯燥、乏味,并且小學生正處于以形象思維思考問題為主的階段,抽象思維能力還尚未發展成熟。所以對于抽象數學知識的學習難免會感覺存在一定的難度。如果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僅僅是爭分奪秒的將教材中的數學知識灌輸給小學生,并沒有考慮到小學生的情感,那么很容易導致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厭煩,甚至抵觸的情緒,更很難實現對小學生數學情感的培養。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落實培養小學生數學情感這一教學任務時,一定要積極的更新自身的教學態度與教學理念。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多邊形的面積》一課時,如果教師直接將多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教授給小學生,并通過題海戰術鞏固小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掌握。很容易導致小學生數學情感出現障礙,提不起學習的興趣,缺乏求知欲望。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教學態度,認識到小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同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突破以往的教學模式,不以小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作為唯一的教學目標。為了為小學生營造一個愉悅的教學氛圍,教師可以通過問題驅動法,激發小學生探索問題的欲望,促使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濃厚的情感。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該圖形可以拆分成哪些圖形?”以此通過問題的設置,引導小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讓小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與分析,自主的解決問題,并從中獲得成就感,從而增強小學生的數學情感。
(二)加強小學生愉悅樂學數學情感的培養
成功的教育教學活動,一定是能夠促使學生將其作為一種寶貴的財富來學習、擁有,并享受其中,而不是將其作為一項艱難的任務來完成。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該注重加強對小學生愉悅樂學數學情感的培養。
第一,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好奇心較強的年齡特點,在課堂導入環節通過各種新穎問題的設置,激發小學生一探究竟的欲望。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能被3整除的數特征這一部分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在教學課堂的導入環節,在黑板上寫下一串數字,其中包括能被3整除的數和不能夠被3整除的數。隨后提出問題:這些數字中哪些數可以被3整除。在小學生正確回答完問題后,教師可以繼續提出問題“大家可以隨意的給出一個自然數,我可以不通過計算,就快速的準確判斷一個自然數是否能被3整除,信嗎?”并鼓勵小學生大膽的說出一任意一個自然數,教師或不其然便可以快速的正確作答。這時小學生便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隨后教師可以詢問小學生是否想知道其中的秘密,以此引出本課時的教學內容。
第二,結合小學生抽象思維尚未發展成熟的特點,利用直觀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以此降低數學知識的學習難度,從而喚醒小學生的數學情感。
第三,結合小學生普遍比較活潑好動的天性。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各種實驗活動的開展,調動小學生的各個學習感官,以此強化小學生的學習感受,豐富小學生的數學情感。
第四,小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好勝心,喜歡爭強好勝。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數學情感時,可以通過競賽的方式為小學生提供可以進行自我表現的機會,并讓小學生認識到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在競賽活動中促使小學生潛移默化的掌握數學知識,同時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加強對小學生創新數學情感的培養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數學情感的過程中,正確的定位自身在教學課堂上的位置,認清自身在教學中發揮的引導和指導作用,讓小學生自主的去探究數學知識,并從中發現知識遷移的規律,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和喜悅感。從當前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實際需求來看,創新是人才所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加強對小學生創新數學情感的培養。在具體培養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兩方面內容:
一方面,設置的問題需要具有較強的探究性。目前,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對所設置問題的探究性的程度明確把握不夠,要么過于簡單、要么過于困難。過于簡單的問題,很難調動小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小學生很輕松的便可以解決問題,很多小學生便會不屑于思考與探究。而對于一些比較困難的問題,部分小學生很難通過自主思考解決問題,這也會嚴重影響小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并且還會削弱小學生探究問題的自信心。為此,教師在培養小學生創新數學情感時,應該根據不同層次的小學生設置不同的問題,并引導小學生利用不同的思路去探究問題,了解同一個問題不一定只有一種解決方法,以此訓練和發展小學生的創新思維。
另一方面,教師應該注意激發小學生的探索欲望。教師可以在開展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有意識的為小學生設置學習障礙,以此不斷的激發小學生探究欲望,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創新能力。當小學生在學習中經常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通過自己的努力,逐一的克服困難,從中獲得成就感,從而對數學產生更加濃厚的情感。在小學生解決問題和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導向性作用,因勢利導的對小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點撥,激勵小學生利用自己的創新思維去克服困難,獲得勝利。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必須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引下,革新自身的教學理念,端正教學態度,通過對教學方式與方法的創新,加強對小學生數學情感的培養。在具體培養的過程中,一定要緊緊圍繞著小學生,充分體現小學生在教學課堂中的主體位置,明確自身在教學課堂上僅僅是指導者與引導者。并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和實際學習情況,設計教學內容和選擇教學方法,以此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小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和探究欲望,從而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濃厚的情感,進而逐步的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科綜合素養,為小學生日后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佩佩.貫徹情感教育? 播撒愛的陽光——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策略[J].小學生(中旬刊),2021(10):64.
[2]王瑩.重視數學“錯誤資源”? 強化情感態度教育[J].小學生(中旬刊),2021(10):98.
[3]馬國蘭.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J].當代家庭教育,2021(26):99-100.
[4]莊亮.融情于教,以情育人——小學數學情感教學策略淺談[J].新課程,2021(32):232.
[5]王曉紅.信息技術背景下情感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施策略探析[J].中國新通信,2021,23(12):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