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亞
【摘要】在德育過程中,初中校長沒有得到家長、學生甚至校長本人的支持,采用說教式的教學方法,使德育效果不佳。不注重語言的感染力、恰當性和幽默感,很多學生對德育沒有印象。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是一個“教師宣傳,學生行動”的過程,要想提高工作的實效性,可以選擇與語文學科結合教學的方式以及提高德育的有趣性,寓教于樂,滲透游戲教學,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引言
在現代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德育作為培養學生、樹立正確思想觀念、引導學生全面發展、關注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教育工具,應在中學有效開展德育工作,更好地保障德育工作的有效實施。而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中的重要人物,應該重視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工作中要有效落實德育教育。而本文對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進行研究,就是為了更好地探索初中實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使其在學生成長中可以發揮有效的作用。
一、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重要意義
在現在教育改革的形勢下,雖然提倡學生全面發展,但是德育依然占據了五育中的首要位置。而面對現代社會發展中激烈的競爭,社會在選拔人才的時候同樣注重德才兼備。由此可見,德育教育的開展對于培養綜合素質人才是至關重要的。而班主任作為教師素質隊伍中的管理者,其自身一定要具備較高的道德素質,這樣才能承擔起對學生開展德育工作的重擔,使德育工作在初中教育階段得到有效的落實。德育教育對于班主任來說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遇到一些問題和困難也是在所難免的,甚至其所制訂的德育教育策略在具體的落實過程中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這時就需要班主任積極地面對,對教學過程進行總結和反思,進而探索出有效開展德育教育的途徑,保障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而不是選擇逃避。在與學生接觸時,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想法,向學生灌輸德育的重要性,讓學生認識到德育對自己的益處,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德育教育當中,而不是一味地被動接受德育教育。同時,德育教育的開展,也可以更好地拉近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的距離,使教學氛圍變得更加和諧,更加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開展。
二、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有效思路
(一)與語文學科相結合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性
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可以有效推進德育工作。傳統的班主任在進行德育工作的過程中,往往將德育作為一項獨立的知識向學生傳授,學生“左耳進、右耳出”,甚至對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表示“不屑一顧”,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對德育的理解,甚至會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認為德育“無用”。但是如果班主任將德育與語文相結合,就可以有效增加學生對德育的興趣,在這一過程中促進對德育的理解。因為在教授語文學科的過程中,可以挖掘語文教材的人物品質、人物精神等德育素材,讓學生通過“共情”“模仿”“致敬”等方式,促進學生對德育的理解;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認識語文中的美學,增加學生對“品質美”“道德美”的向往,促進學生對道德的認識,同時也能促使學生養成良好道德行為。故而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可以有效將語文學科與德育工作相結合,做好德育滲透工作,潛移默化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
(二)挖掘學生閃光點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性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有較強的自尊心和不穩定情緒。班主任要堅持長善救失,在學習和生活中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據此進行教學引導,從而走進學生的內心,進一步擴大德育成果。由此可見,初中班主任要在了解學生性格特點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和情緒波動,開展適合學生的趣味活動,符合其發展長處,從而開展德育教育。例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班主任可以與學生進行積極的溝通和交流,從而了解其學習和生活情況,在不同的教學環節融入學生喜歡的學習活動,不斷挖掘學生的優點,激發其學習自信心,以提高其學習的獲得感和成就感,為德育工作的開展創造不同的契機。班主任還要鼓勵擁有特長、愛好的學生擔任文藝委員或課代表,使學生發揮自己的長處,以高標準要求自己,不斷在學習和生活中鞭策自己進步,逐漸提升學習能力。
(三)與學生多溝通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性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高高在上的,學生不敢與教師親近,有問題更不敢主動與教師交談,更不會談心,對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具有一定的不利影響,不利于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但是隨著素質教育的大力推廣,以及新課程的不斷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起到引導作用,這樣不僅使師生在課堂上的互動多了起來,更使師生間的關系變得更加融洽,學生敢于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且愿意把自身的想法分享給教師,這樣無論對和諧班集體的構建,還是教師做出教學調整都具有很大的幫助。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中,才會更加投入,同時也更加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初中生這個年齡段屬于叛逆心理比較嚴重的時期,再加上家庭環境不同,每個學生都具有自身獨特的性格和心理特點。那么在特殊時期,班主任作為管理班級學生中的大家長,更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善于與學生溝通和交流,了解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心理發展情況,進而再根據了解的情況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工作,幫助學生獲得健康成長,這樣才能獲得學生的信任,且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才能讓學生具有更好的發展,才能使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樹立正確的三觀。這樣從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滲透,才能更好地看到德育的效果。除此之外,班主任還可以組織學生多參加一些課外的實踐活動,如運動會、詩歌朗誦等。不僅可以使師生關系變得更加融洽,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優秀品德,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非常有幫助。
結語
總之,在開展德育工作時,德育工作效果的強化價值意義頗高,但是需要與時代相貼近,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做好綜合處理。教師不僅需要注重學生的內心需求,還需要采取科學且有效的溝通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在滿足基礎標準的前提下使德育教學工作增添實效性,提升德育工作開展的科學質量,為后續學生的健康成長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包廣文.基于德育的初中班主任教學問題探討[J].當代家庭教育,2021(5):143-145.
[2]甘樹職.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思考[J].基礎教育論壇,2021(4):106-107.
[3]龍泉良.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有效思路[J].新課程,2021(9):174-176.